精准补齐新疆机场发展短板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疆机场建设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对新疆机场基础设施、航线网络、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总结,提出新疆机场发展所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疆民航机场发展实际,统筹谋划,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疆内备降、丰富航线网络、提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具体任务举措,促进新疆机场整体保障能力提升。
一、精准补齐新疆机场保障短板的重要意义
“十三五”以来,新疆民航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然而,随着机场航空业务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机场保障能力的短板问题仍然突出。一方面,设施、设备、人员等关键资源供给相对不足,部分机场存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制约了机场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机场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有待深化,“疆内成网”的航线目标与现状差距较大,支线间联通度潜力需进一步挖掘。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援疆工作会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红利将持续落地,随着稳定红利的不断释放;“旅游兴疆”战略的扎实推进,新疆民航仍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预计“十四五”时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新疆航空市场发展、乌鲁木齐枢纽建设均需要充足和高效的保障资源作为支撑。
综上,迫切需要摸清全疆机场保障短板,多措并举综合提升机场保障能力,全面夯实安全基础,合理配置资源,改善服务品质,推动新疆民航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全疆民航发展形势分析
(一)全疆民航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宏观形势方面,全球经济持续放缓,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但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民航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但根据业内专家分析和经验判断,疫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20年和2021年的上半年,不会影响“十四五”整体趋势。
聚焦新疆民航,“十四五”随着乌鲁木齐机场北区扩建工程的建成投用,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和全疆民航发展将迎来新局面,步入新阶段。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乌鲁木齐枢纽建设也面临内外双重挑战,对内来自资源瓶颈限制,对外来自国内、国外同类地区枢纽的激烈竞争。
总体看来,尽管现阶段外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形式没有变,民航高质量发展趋势没有变,伴随新疆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兴疆”战略的扎实推进,“十四五”时期新疆民航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二)客货运输需求预测与分析
综合运用多种航空业务量预测模型,对全疆航空市场业务量进行预测。在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民航基础设施供给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因素,力争业务量目标符合发展实际。预计到2025年,全疆民航将实现旅客吞吐量5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7.6万吨、起降架次达57.6万架次,与2019年相比,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5%、4.1%和4.4%。
预计“十四五”时期,全疆旅客吞吐量百万级以上支线机场将达到6个,疆内支线机场在全疆民航的占比持续提高,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由目前的36.2%和20.2%提高到39.7%和23.9%。支线航空市场的繁荣,也使得支线机场安全运行和保障压力不断增加,“十四五”补短板任务艰巨,尤其是一些设施容量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的机场、军民合用机场,以及消防等级不足的机场。
三、新疆机场保障能力短板的主要体现
(一)机场布局仍需持续优化
全疆在用运输机场达21个,机场密度达1.27个/十万平方公里,新疆已发展成为全国民用运输机场最多的省区,但机场密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十万平方公里),低于西北地区机场平均分布密度(1.7个/十万平方公里)。南疆等地区运输机场服务范围仍需进一步扩大(如克州),通达效率需进一步提升。
(二)设施供给相对不足
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与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矛盾相对突出。具体来说:
跑道方面,一是乌鲁木齐机场持续单跑道高位运行,保障能力已触顶。二是疆内军民合用机场较多,飞行区保障设施不足问题愈加突出,存在第二跑道建设需求。三是克拉玛依、石河子机场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角度,存在提升飞行区保障能力的需要。四是随着疆内主要航空公司机队机型的更换,以及大机型航班备降的现实需求,吐鲁番、那拉提、图木舒克、库车和博乐等机场的跑道长度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亟需研究进行跑道延长,以适应主流机型运行需求。
航站楼方面,目前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那拉提、博乐、库车、且末、莎车、若羌、和田、喀什等10座机场存在客运设施饱和运行的情况。其中,乌鲁木齐等6座机场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目前,乌鲁木齐、喀什、吐鲁番、阿克苏和伊宁机场正在开展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但随着业务量提升,客运设施仍将逐步趋于紧张,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有石河子、库尔勒、喀纳斯等机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饱和运行。
机位方面,疆内大部分支线机场机坪机位等基础设施不能保障航空公司设立过夜基地,制约了支线机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障乌鲁木齐备降航班更是捉襟见肘。与此同时,针对新疆冬季降雪运行难点和通用航空发展需求,阿克苏等机场对除冰机位和通航运行机位需求迫切。
货运方面,哈密、库车、塔城和莎车机场等4个支线机场货运业务量达到设施设计容量,存在冷藏冷冻库房或仓储面积不足等情况。支线机场货站设施设备不够完备,库尔勒等次枢纽机场尚无全货机的操作设施设备。
空管方面,支线机场部分空管设施距今使用时间较长,设备故障率高,设施设备需更新改造。如阿勒泰、哈密、库车、喀纳斯、塔城、喀什等机场部分空管设备进入故障多发期;吐鲁番机场甚高频通系统难以实现塔进管制区信号全覆盖;伊宁机场目前ADS-B系统稳定性较差;和田等机场无雷达监视设备,军民航同场飞行时无法对空中动态有效监视。
航油方面,哈密、阿克苏、和田、库车、吐鲁番等机场现有航油设施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喀什机场本期改扩建航站楼建成后与油库距离不符合安全净距;那拉提机场尚未设置航空油料站(目前正推进相关工作)。
设备资源方面,支线机场运行保障关键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一是部分支线机场气象设备设施相对薄弱,机场范围内的气象预测难度较大。二是部分支线机场在应急设施设备、冬季除冰雪设备等存在不满足国家标准(推荐)的情况。三是吐鲁番、喀什、莎车等机场维修设备不足,机场维修技术能力有待提升。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新疆民航信息基础建设薄弱,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一方面较大的投资,以及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另一方面缺乏全方位掌握机场整体运行和信息化建设相关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备降难题亟待破解
一是备降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乌鲁木齐机场北区改扩建工程完毕,跑道容量进一步提升,高峰小时进港航班将大大增加,冬季雾雪天气的航班备降压力更大。二是现有备降机场保障水平受限。随着各机场航空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各机场可提供的备降机位逐年降低。同时部分机场还存在航站楼面积不足无法下客、城市备降旅客接待能力不足、军民合用机场需协调军方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备降能力有限。三是国际备降保障能力有待提升。飞越新疆地区的国际航班架次较多,但目前全疆口岸机场仅有乌鲁木齐、喀什和伊宁机场。四是E类飞机备降机位略显不足。乌鲁木齐机场在改扩建期间E类飞机的运行数量将进一步增多,但目前全疆E类飞机备降场仅有吐鲁番和喀什机场,E类机位资源吃紧。
(四)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支线机场业务量规模的扩大,安全保障水平不足的矛盾凸显。一是安全保障硬件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机场消防保障能力不足,消防设施设备使用年限较长,性能逐渐降低;同时疆内极端天气频发,支线机场在防风沙、除冰雪等设备设施上需加强准备。二是机场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机场存在着“文件管理”大于“手册管理”的情况,基层安全管理主观能动性减弱,一线员工作为安全文化的建设主体未发挥作用。三是专业技术人才增长与运输量的增长未能有效匹配。辖区飞行、空管、机务、地服、安检、消防等特业人员普遍不足,且存在培养慢,流失快等现象,岗位人员不稳定客观上造成安全管理水平降低。
(五)航空运输市场活力不足
运输市场活力不足,市场潜力需进一步挖掘。一是支线机场发展不平衡。南疆机场以商务客为主受季节影响较小,北疆机场以旅游客为主受季节影响较大,机场发展后劲不足,各地区间航空服务覆盖不均衡。二是部分支线机场航线数量、航班频次有待提高。疆内现有14座支线机场已开通直飞疆外航线,但航线班次普遍较低,多为2-3天一个班次,甚至多为临时航线。三是支线间联通度潜力需进一步挖掘。目前疆内支线互飞航线增加至56条,但疆内其他支线连接度尚需增强、航班频次仍需增加。四是地区资源丰富但旅游开发配套不足,对支线航空支撑作用不足。
四、新疆机场“十四五”精准补短板重点任务
(一)精准补短板重点任务
1.加强民航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第一,加快推进续建和新建机场建设。一是加快实施昭苏、塔什库尔干机场新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喀什、吐鲁番机场改扩建等5个“十三五”续建项目,确保早日通航运营。二是加快推进阿拉尔、奇台(准东)、等7个新建支线机场建设项目,力争在“十四五”中期建成投产。
第二,加快推进支线机场补短板小型项目。跑道方面,研究推动库车和博乐等机场进行跑道延长,以适应主流机型运行和满足航班备降保障需求。
航站楼方面,适时研究推进博乐、库车、莎车、且末、若羌、和田、喀纳斯等机场客运设施建设,提升机场保障能力和旅客服务体验;同时,适时考虑提升重点备降机场的旅客保障能力。
站坪方面,一是考虑备降机场打造,研究进行伊宁、库尔勒、阿克苏等机场站坪改扩建工程,完善备降保障体系;二是考虑机场业务量发展,适时开展且末、和田等机场站坪扩建工程,提升机场机位保障能力。
第三,推进机场运行保障设备设施增补更新。一是加强空管新技术在中小机场的应用实施。推动新疆辖区ADS-B管制运行第三阶段、远程塔台进一步推广应用、纯星基导航探索应用等工作,提升中小机场管制能力水平。二是建立气象集中预报及服务平台,逐步把疆内各支线机场孤立的探测系统演变成统一的气象服务体系。三是优化完善机场安全运行设施设备,加大机场在消防保障、跑道防入侵、特殊天气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四是优化航油供应保障,配合机场工程建设,完善航油设施建设。
第四,研究推动新疆民航信息化建设。以国家“新基建”建设和民航四型机场建设为契机,以推进新疆四型机场建设和空管新技术应用为抓手,以“全域管控中心”为主要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场施策的原则,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机场运行管理、空管运行协同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加强新疆民航信息化水平和智慧机场建设。
2.完善全疆机场航班备降体系
第一,布局规划全疆航班备降体系。布局规划形成以吐鲁番机场为核心,以哈密、伊宁、克拉玛依为北疆重点备降场,以库尔勒、喀什、阿克苏、库车为南疆重点备降场,以其他支线机场为资源补充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全疆航班备降体系。
第二,加强大型飞机、航路备降及国际航班备降保障。大型飞机方面,选定吐鲁番、喀什、克拉玛依3座机场作为乌鲁木齐机场E类飞机备降机场,同时加快推动克拉玛依机场跑道延长和E类组合机位建设,满足E类飞机备降要求。航路备降方面,通过对克拉玛依、吐鲁番、喀什机场备降能力的提升,作为乌鲁木齐机场航路备降的辅助,满足新疆地区航路备降的需求。国际航班备降方面,建议随着克拉玛依机场升级改造为E类机场的同时,开辟其作为口岸机场。同时考虑吐鲁番核心备降场的定位和空铁联运的便利性,增开吐鲁番机场为国际航空口岸。
第三,加快备降机位等备降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预测至2025年,全疆需提供旅客服务较好的备降机位约105个,全疆机场备降机位总数应满足135个的要求。十四五期间拟继续开展伊宁、库尔勒、阿克苏等机场站坪改扩建工作。新建机场中重点考虑航路条件有优势、地面交通运输便利的奇台机场,在新建时充分考虑备降机位数量。
3.丰富完善支线机场航线网络
以构建“疆内成网、东西成扇、南北拓展、四通八达”的航线网络为目标,不断拓展优化国际、国内干线及疆内支线航线网络,重点发展疆内支线机场直飞、串飞、环飞航线。
国际航线方面,研究加密喀什、伊宁、克拉玛依等支线机场至中亚、东亚地区国际航线航班,大力拓展国际全货运航线。
国内航线方面,一是开通、加密支线机场与国内主要枢纽机场、内地发达地区、重要城市之间的航线,增加次枢纽机场与疆外的热点城市的航班密度;二是加密布局与对口援疆省(市)之间的航线,如研究开通加密那拉提至江苏南京、博乐至湖北武汉等航线航班;三是打造旺季旅游快线,如研究增加旅游旺季喀纳斯、那拉提等旅游城市与国内主要客源地之间航班量,充分发挥航空在旅游兴疆中的积极作用。
疆内支线网络方面,完善其他支线机场与主、次枢纽的快线化运营,采用中转联程、直飞、省内(际)串飞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疆内支线网络,构建疆内2小时航空服务圈。
4.进一步提升支线机场软实力
第一,构建现代化机场安全管理体系。一是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升级机场集团安全管理体系手册,进一步规范法定自查和各类专项整治,试点SOP程序,发挥综合效能。二是根据《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南》要求,推动辖区中小机场修订机场使用手册,建立新的安全管理体系(SMS)。三是深化“三基”建设,以乌鲁木齐机场标准化班组为引领,统一“三基”建设标准,充实中小机场“六个到班组”建设内容,引导班组成员发扬工匠精神。
第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储备。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储备,通过强化高校联络机制等方式,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二是创新员工培训体系。强化安全和服务岗位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推进培训质量考评体系与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机结合,增强培训效果。三是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强内部流动,保持管理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结合关键技术岗位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合理规划人才梯队建设。(作者:李涛 民航新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