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ARJ21飞机会成为中国支线航空发展的主力军吗?

    黄祖欢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9 18:22:00

     

      摘要2020年6月28日,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飞机的主制造商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向中国“三大航”分别交付了首架ARJ21飞机,开启了ARJ21飞机在国际主流大型航空公司运营的历史新篇章,也成为国产民机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此事件为背景,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李小群教授于6月29日在《国际航空》公众号上发表《ARJ21飞机会成为中国支线航空发展的主力军吗?》一文,提出了一个业内外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希望以李小群教授的同名问题为题,以李小群教授的论述为基础,进一步补充理解这个问题的多元视角。 

        

    一、中国支线航空发展迎来新机遇

    (一)高质量推动支线航空大发展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根据《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民航强国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要有大众化的航空市场空间,要有布局功能合理的国内机场网络,在战略步骤上,到2035年,运输机场数量达到450个左右,地面100公里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单元,人均航空出行次数要达到1次。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培育出充满活力的支线航空市场。 

    (二)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为支线航空高质量发展孕育广阔的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8年中国全国的城镇人口为8.3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59.6%,并且自1996年以来长期保持较高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同时2019全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金。8.3亿的城镇人口,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和升级的消费文化,将为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起点,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航空运输市场的结构调整为支线航空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根据2020年民航工作会信息,2019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增速进一步下降,仅为7.2%2020预计将在7.5%左右。随着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新冠病毒疫情,可以确定的是航空运输将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迎来新一轮结构调整,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主要的干线航空公司将面临向低成本化运营的转变,以进一步节约成本,提升盈利空间。而在支线市场运营的干线航空公司可能1)因为运营成本太高,逐步放弃部分支线航线2)更换更合适的机型以降低航段成本,提升客座率或者(3)通过与专业的支线航空公司合作来运营支线航线。中小型航空公司在干线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较好的方式是抓住中国增长潜力巨大的支线航空市场,在支线市场寻求专业化和差异化运营,并谋求与大型干线航空公司的合作。总的来讲,在增速下行的压力下,市场结构将持续调整,逐步促进航空运输各资源要素向支线航空市场配置,为支线的专业化分工提供市场驱动力,为支线航空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四)支线飞机的避险功能在疫情下更加突出

      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航空运输需求大幅度下降。大幅度下降的航空运输需求将航空公司的机队结构风险暴露出来。在航空运输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由于客流量大幅减少,继续使用原来的窄体机执飞航班就会产生较大亏损,而如果该航空公司有支线飞机,用支线飞机执行这些航线可能就会盈利或者亏损减少。华夏航空由于既有窄体机又有支线飞机,疫情期间可以用支线飞机执飞原来用窄体机执飞的航线,从而减少亏损,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因此,新冠疫情导致国内干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用支线飞机代替干线飞机运营可以提升航司竞争力,支线航空市场迎来更大的发展发展。根据预测,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民航运输水平在2023年前难以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这种市场形势为支线飞机的发展提供的更大的空间。 

      国际航空界普遍认为未来五年将可能是ARJ21飞机等大座级新型支线飞机发展的黄金五年。疫情发生后,中国商飞公司已经接到来自全球多个地区航司对于ARJ21飞机的购买意愿,体现了后疫情时代航空公司机队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 

    (五)国产支线飞机的发展,为支线航空高质量发展提供合适的航空器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支线航空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支线飞机运力不足,运力不足的原因包含很多,其中主要的是没有合适的支线飞机机型,航空公司运营支线飞机无法产生规模经济优势,支线飞机的优势在中国航空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ARJ21飞机进入市场将有效缓解这个问题。 

      在新的机遇下不断发展的支线航空市场也将进一步增加对支线飞机的运力需求,形成机型和市场的匹配以及良性发展。 

    二、ARJ21飞机在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的优势地位

      中国支线航空市场需要有合适的机型去支撑其发展,ARJ21飞机在中国支线航空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ARJ21飞机具有优越的高温高原性能

      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国外目前的支线飞机机型都不是针对高原机场和航线的运行环境设计的,高原运营性能不佳。ARJ21飞机是为适应中国支线航空运输市场特别研发的,具有出色的高温高原性能,被称为“高原之鹰”。航空公司使用ARJ21飞机运营高原机场,可以进一步拓展新的支线通航点,进一步扩展航线网络,提高航线网络的通达性。 

    (二)ARJ21飞机在拥有成本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首先,ARJ21是国产飞机,国内航空公司购买国产飞机不需要缴纳5%的进口关税。同时,国家对ARJ21飞机的国内销售增值税减按5%征收,与进口干线飞机的税率相同,比进口支线飞机的13%税率低8个百分点。因此,国产支线飞机的税收成本低于进口支线飞机,也比干线飞机减少了进口关税,具有税收成本优势,解决了长期困扰航空公司的进口支线飞机税收成本高的问题。 

      第二,为将飞机产品推向市场,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中国商飞公司在产品的市场导入期采用了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为航空公司客户制定飞机购买及全寿命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支持航空公司引进和运营好飞机。以支持客户盈利为目标,在飞机及客户服务定价,以及全寿命支持与服务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进一步降低了航司对于国产飞机的拥有成本。 

      第三,中国的飞机融资机构对于国产飞机给予了大力支持,进一步降低了引进国产飞机的融资成本。2007年以来,中国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得到了蓬勃发展,飞机融资市场由1990年代以来主要由外资银行和租赁公司占主导,转变为由中资银行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对于国产飞机的天然的理解和信心使得这些中资的金融机构成为助力国产飞机进入市场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从ARJ21飞机的交付融资情况来看,成都航、天骄航以及江西航等已经接受飞机的航空公司都得到了大型金融租赁公司的青睐,并且依托高度竞争的融资环境,获得了与竞争机型相比非常有力的融资条件。 

    (三)ARJ21的大规模运营将真正建立规模经济优势

      目前,成都航空已经引进21ARJ21飞机,三大航分别订购了35架共计105ARJ21飞机,华夏航空订购了100ARJ21飞机,包括成都航、天骄航、江西航等国内航司客户在内,以及潜在的海外客户订单,ARJ21飞机已经累计获得来自23家客户的628架订单。按照中国商飞公司的交付计划,2021年将主要在中国国内市场累计交付100ARJ21飞机,这将支持制造商和航司采用更加灵活的航材保障模式,有效降低备发、系统件以及其他航材保障成本。同时吸引更多的维修机构进入国产飞机维修市场,为航司提供更加便利的维修服务。并将形成一支人数可观的国产飞机飞行员、机务、乘务和签派等特业人员队伍,为航司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选择。100ARJ21飞机将是中国支线市场上第一个成大机队规模运营的支线飞机机型,将为整个运营体系建立规模经济优势,形成市场为驱动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四)多家航司竞争性运营将推动中国支线航空盈利模式的有效探索

      中国支线航空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支线航空盈利非常困难。而从支线航空市场比较发达的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市场来看,支线运营的商业模式是支线航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历史上国内同时运营支线航空的公司基本不足五家,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竞争市场,支线航空的经营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探索。截止2020年底,国内就将有至少7家航司正式使用ARJ21飞机开展定期航班运营,这些航司中包括了三大航等国际主流的大型国有航司,包括新设不久的小型地方航空公司天骄航空,同时也将包括专业的支线航空公司华夏航空公司等,不同类型的航司将在主制造商的支持下以最大的可能性去探索ARJ21飞机的盈利模式,将可能在商业的推动下为中国支线航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 

    (五)举国体制支持下的政策倾斜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国产飞机的研制和使用。在战略规划方面,为保证国产飞机的研制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国家层面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的顶层规划中明确将国产飞机作为战略性发展方向,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支持。在支持国产飞机投入市场运营方面,民航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在支线运营补贴、民航发展基金征收和使用、航班时刻资源分配、国产飞机飞行员等特业人员培养等多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支持国产飞机进入市场并顺畅运营,为ARJ21飞机批量生产和大机队运营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导向。 

      以上各个方面的举措,都使得ARJ21飞机从进入市场开始就受到了市场的大量关注,为ARJ21飞机成为中国支线市场的主力机型打下坚实基础。 

    三、ARJ21必然将成为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的主力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支线飞机市场主要飞机制造商包括了巴西的巴航工业以及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其推出的喷气式支线飞机基本占据了世界支线飞机机队规模的近90%。但是随着巴航工业和庞巴迪的支线飞机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开始正面进入波音空客等传统干线飞机市场,遭遇了波音空客强烈的竞争打压,加上没有本国的支线航空市场的支撑,两家制造商被迫寻求与竞争对手合作。从2018年开始,空客收购庞巴迪C系列并改名为A220,日本三菱公司收购庞巴迪CRJ系列,并逐步停产该机型,庞巴迪彻底退出了支线飞机市场。波音宣布收购巴航工业的商用飞机板块,后因疫情影响放弃收购,给遭受疫情重创的巴航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开始在全球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而与ARJ21项目进度更加相仿的俄罗斯和日本的支线飞机项目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俄罗斯SSJ100飞机因为飞机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售后服务都不能得到保证,逐步被航空公司取消订单并且停飞已经交付的飞机,目前只剩下俄罗斯自己的航空公司还在维持该型飞机的运营。三菱重工研发的Spacejet飞机原计划2013年交付第一架,但经过6次延期仍然无法交付。由于新冠疫情的发展,三菱重工又推迟了Spacejet飞机的研发进程。 

      综观全球民机市场,同座机飞机已经基本只剩下ARJ21飞机。中国商飞公司也顺应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调整了对于ARJ21飞机的市场定位,将“探路者”调整为“开拓者”,赋予了ARJ21飞机更大的使命和责任。目前ARJ21飞机除了基本型之外,已经推出了公务机型号,货机型号项目已经立项,并且正在开展加长型项目的论证,各种衍生型号会逐步推出,以基本型为平台形成完整的家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满足同一客户在不同运行场景下的需求,体现出了项目的强大的生命力。 

      ARJ21-700飞机在示范运营初期,存在运营限制多、故障多发、维修性差、制造成本较高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初期运营呈现出来的问题,中国商飞公司开展了“三好一降一能”计划,持续开展设计优化改进,产品的性能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通过实施精品工程,顺利解决了影响ARJ21飞机制造、运营、维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了顺畅运营、提升了生产速率和生产质量产品性能不断得到提升日利用率逐步提高口碑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优化了客舱布局提升座位数进行深度减阻减重提升商载能力对驾驶舱客舱内饰进行全面升级进行了模块化的设计和制造也提升了零组件的国产化水平。通过设计优化,飞机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正在朝着成为中国支线航空主力机型的目标稳步迈进。(作者:黄祖欢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