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业务外包范围选择的决策模型及关键要点分析
摘 要:开展业务外包是机场向管理转型、提升运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合理、科学选择业务外包范围是机场进行业务外包首先要解答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重庆机场为例,构建业务外包范围决策的可行性、合理性两阶段模型,并提出当前机场业务外包的认识误区及关键突破要点,以期为机场更好开展机场业务外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机场;业务外包范围;两阶段模型
一、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航空运输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和中国民航局(CAA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航空运输旅客数达到44亿人次,增速达到6.9%,货物运输达到6400万吨,同比增长3.4%。而同期中国旅客运输量达到6.1亿人次,货物运输量738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0.9%、4.6%。
机场作为专门为航空运输提供服务的地面基础设施,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使得机场不得不承运越来越多的旅客和货物,同时业务规模的扩大增加了机场经营管理的难度,机场业务的经营管理直接关乎航空运输的健康发展。囿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机场不可能精于一切也没有必要全部包揽所有业务,以更低的成本承担更多的服务,这需要机场在开展业务经营管理上进行变革创新,而业务外包则是实现机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服务品质、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机场走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之路的必然趋势。
事实上,机场生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延续计划经济时期全方位的自营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机场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机场组织机构及人员越发膨胀扩张,经营成本压力加大;二是自营方式经营活力不足,难以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机场自营业务过多,比如机场地面服务环节,容易引发与航空公司的紧张关系。开展业务外包是解决机场由直接经营向管理转型、破解有限人力与业务增长矛盾、提升运营效率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策略。
从国内诸多机场实践来看,机场业务外包仍面临诸多难点,在外包业务的合理选择、外包商的有效监管、外包岗位价值测算、外包费用核算方法、外包风险评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认识。业务外包范围的合理选择是机场进行业务外包首先要回答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本文聚焦探讨机场业务外包范围决策选择分析,探究机场业务外包范围选择科学决策模型及关键要点,对于更好地开展机场业务外包提供必要的启发借鉴,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机场运营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业务外包概述
(一)业务外包的概念
外包(Outsourcing)英文全称为“Outside source using”,意思为“外部资源利用”。“外包”这一概念首次是由Gary Hamel和C.K.Prahaoad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关于外包的概念定义,表1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及有关机构对于外包的理解与定义。
表1 国内外学者或相关机构对外包的理解与定义
定义者 |
对外包的理解与定义 |
Loh & Venkatraman |
外部供应商在涉及用户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作出的显著贡献。 |
Kotabe |
由全球独立供应商向跨国公司提供产品和由独立供应商向企业提供部件和成品的程度。 |
Lei & Willcoks |
依赖外部资源制造部件或从事其他增值活动。 |
Lacity & Willcocks |
若外部组织能将一份工作做得更有效率且成本更低,则这份工作应外包出去;若组织本身能将此工作做得较好,则应由自己来完成。 |
Michael Corbett |
外包是指企业或其他机构过去自我从事(或预期自己从事的)的工作转移给外部供应商。 |
Besanko |
很多内部功能由外部承包商来完成。企业不仅需要内部协调,而且需要维持长久联系的供应商和销售商等外部协调方式。 |
卢锋 |
外包的实质是企业在保留特定产品生产供应的前提下,对生产过程中涉及某些环节区段的活动或工作,通过合同方式转移给外部厂商来承担。 |
《商务大辞典》 |
服务外包指依据双方议定的标准、成本和条件的合约,把原先由内部人员提供的服务转移给外部组织承担。 |
美国外包协会 |
通过合约把公司的非核心业务、无增值收入的生产活动给外部的专业化生产者。 |
国家商务部 |
服务外包是指服务外包承接商向客户提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
综观国内外学者及相关机构对外包多种定义的共同点,我们认为,所谓的业务外包,即企业将原先有自己处理的业务交给外部第三方,利用其智力资源或专业能力为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是一种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以此实现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和增长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业务外包的特征
业务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作为外包方,企业让渡经营权,以合同等契约管理的方式与外包商发生联系。
业务活动的转移。业务外包将业务活动从企业内部转移到其外部,实现某项内部业务的外部化。
(三)业务外包的分类
伴随外包实践的不断拓展,外包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外包进行了分类。
依据外包业务性质不同,Lepak & Snell从价值与独特性两个维度将外包划分为外围业务外包、核心业务外包、传统业务外包和独特业务外包。Vining & Globeman从资产专用性与生产复杂性维度将外包划分为四类:低专用性低复杂性、低专用性高复杂性、高专用性低复杂性、高专用性高复杂性。
依据外包对象的不同,外包可分为功能性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功能性外包侧重支持性而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工作,比如信息支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流程强调创造价值的一系列前后相关的工作链条,业务流程外包是将业务流程中一个或几个链条或环节交有承包方来做,比如生产外包和营销外包。
依据外包方与承包方地理位置的远近,可分为在岸外包、近岸外包和离岸外包。
依据外包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战术性外包、战略性外包和转型性外包。
三、业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一)外包的经济学解释
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中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斯蒂格勒则将分工与产业生命周期相联系,讨论了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在劳动分工理论看来,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专业化,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业务外包实际上就是业务在企业内外部的一种分工,以外包形式整合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有效简化企业内部管理,利用外部专业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若每个国家都能专门生产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那么通过贸易交易的方式,双方就可以获得比较优势利益。回到企业这个主体,企业为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必然倾向于将业务活动交给具有相对价格较低和较好专业能力的外部方进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合作实现双赢。
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当交易活动的市场成本高于内部交易成本时,则该项活动应当全部或部分在企业内部进行,否则应在企业外部进行。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性人物之一威廉姆森提出,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影响交易成本大小的三个主要因素:专用性资产的特征是一旦形成就很难挪作他用,因此专用性资产的交易双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方违约将使另一方产生巨大的交易损失,故资产专用性不高的业务,选择外包有利;交易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交易双方的稳定进而增加履约风险,因此交易的不确定越小,更适合外包;频繁的交易行为会导致较高的签约成本和交易费用,故交易频率越低的业务,企业更倾向于外包。
规模经济理论。在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看来,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动力存在于规模经济。假定同一产业内生产不同质产品的A与B均存在规模经济,则A和B可以通过分工组合进行专业生产,并相互交换,进而获得市场需求扩大所带来的平均成本降低的收益。那么,回归到同一业务的不同流程,若不同流程所存在的规模经济不同,即不同流程所对应的有效规模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则特定关键流程的有效规模大小就可能约束整个业务规模经济的发挥。外包可以把一体化的业务系统拆分为对应不同有效规模的业务流程,并将这些业务流程交由更加专业化的主体承担以实现最佳规模,从而获得整个业务系统的最佳规模经济。
(二)外包的管理学解释
核心竞争力理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Prahaoad & Hamel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展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具有战略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使得企业拥有市场竞争优势,企业掌握主动权,进而能够创造超越行业平均利润的超值利益。其二,具有“乘数效应”。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的投资带来的企业收益的增加幅度远远高于对其它非核心领域等量投资所产生的效果,因此对企业整个价值链产生放大的“乘数”效应。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企业最优策略应当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自身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由外部专业化组织来承接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的提出者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构成的,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组成了一个价值链,企业最终创造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价值链上每一项价值活动。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劳动分工与细化,企业的价值链增值环节越来越多,一家企业往往只能在某些特定环节上具备竞争优势,把价值链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外包给在这些环节上处于优势的外部组织来完成,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价值链价值创造最大化的全过程。
资源基础理论。该理论着眼于企业内部视角,认为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不同企业拥有的资源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企业应当关注发展具备VRIN特性的资源,即Value(有价值的)、Rare(稀缺的)、inimitability(难以模仿性)、Non-Substitutable(不可替代性),从而保持竞争优势。事实上,一家企业往往面临资源约束的局面,在自身不具备这些特性资源或不想付出更多投资获得所需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外包方式利用外部组织的资源和能力,从而弥补企业在特定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与此同时,为企业专注优质资源聚焦投入到核心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四、机场业务外包的发展实践及态势
机场业务外包是机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国际民航组织也鼓励机场以各种业务外包方式吸引优质资源者参与机场资源运行保障及开发,业务外包这种方式已在国外机场的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美国大型机场的地勤服务几乎全部交由私营公司承担,机场商业零售等特许经营项目更是有私营企业进行直接经营。法兰克福机场采用宏观管理候机楼经营、货站业务、配餐业务、站坪各项业务、地面服务业等,除部分主营业务外,基本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而是通过招标、出租、利润分成等多种办法,依靠法规、合同进行管理。英国机场集团于1986年成立,是首先被私有化的企业之一,集团坚持私有化运营管理,主要承担机场商业零售、办公楼、仓储和宾馆的开发与外包经营。
新加坡樟宜机场注重以管理型理念推进业务外包,注重核心业务的资源配给,将自身最好的、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最擅长的领域,同时寻求专业领域的优质服务商,大量外包非核心业务,外包业务涵盖零售及餐饮、地勤服务、航油服务、维修服务、机场工程、地面交通等,显著地降低了管理及人力成本。
香港机场由机场管理局进行管理,管理局定位于“做规划、抓管理、定目标、找伙伴、抓监管、实现高效管理”。除了安保、战略规划和资讯业务等由机场管理局自身管理外,其他涉及经营服务类的业务,包括地面服务、货运、零售和广告等全部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交给社会合作伙伴进行经营管理。特许经营模式为机场管理局精简人员创造了有利条件,与运营和服务于香港机场的雇员总数达到6万多人相比,香港机场管理局的总人数只有1300多人。
目前,我国机场业务外包正处于初期实践阶段,业务外包领域主要集中在机场运行服务等方面。受传统的“大而全”的管理模式影响,以及民航对安全作为第一要素的考量,长期以来,机场在外包范围的选择上趋于保守,更多局限于保障服务上,且相对封闭由行业体内循环完成。以重庆机场为例,重庆机场制定了《业务外包管理规定》和《业务外包项目规划》,界定了业务外包范围及可业务外包类别,具体包括:
表2 重庆机场外包业务范围及可业务外包类别
业务外包范围 |
可业务外包类别 |
1.适合外包:与主业核心能力关联度低、安全标准要求低、技术标准高、可控度高、外部市场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程度高、人员投入大、人工成本高的业务。 2.审慎外包:可控度低、外部市场化程度较低、服务专业性较强的业务。 3.禁止外包:涉及安全或服务关键流程的业务、与主业核心能力关联精密的业务、涉及机场机密信息的业务。 |
1.保洁类 2.物业类 3.绿化类 4.保安类 5.消防类 6.设施设备维保类 7.有害生物维保类 8.其他服务 |
中国民航“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外包服务,提高机场专业化运营水平。因此,开展业务外包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场需持续推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机场业务外包范围的决策两阶段模型构建
机场业务外包包括范围广泛,比如研发、管理咨询、商业运营、客户服务、IT服务等。就机场而言,常见的外包业务有:航站楼、停车场、办公区域、道路等区域的保洁、维修等,机场绿化养护,行李手推车维护,空调维保等外包业务。机场业务外包决策涉及外包范围、外包对象和外包时机等方面,而合理、科学选择机场业务外包范围是进行业务外包首先要解答的关键性问题,这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所在。进一步地,外包范围的决策应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可行性的外包业务;第二阶段,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筛选,确定合理性的外包业务,由此构建科学的外包决策流程模型。
(一)业务外包范围决策的两阶段分析框架
影响业务外包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提出外包范围决策的两阶段分析框架(如图1):第一阶段,首先从业务类型角度依据某项业务与企业战略关联程度识别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从业务链条角度依据业务流程的在价值链所处位置高低区分核心流程与非核心流程,进一步地,综合战略与价值链二维分析,确定可行性的外包范围;第二阶段,考虑到机场业务外包内部风险、成本-效益、合规性及市场的成熟度等因素,从上述四个方面作进一步识别,从可行性的外包范围中找到合理性的外包范围,最终完成业务外包范围的决策活动。
图1 业务外包范围决策两阶段分析框架
(二)可行性外包业务的决策模型构建——战略与价值链结合分析
1、基于业务类型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甄别——战略视角
业务外包首先应当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从战略角度判断业务类型与企业发展战略关联程度是外包范围决策的逻辑起点。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核心业务应当内部化,而与企业战略发展关联度不大的非核心业务,适宜进行外包。
具体来说,业务类型与企业战略关联程度即业务类型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大小,某种业务类型对企业战略支撑与发展至关重要,则该业务类型与企业发展战略关联程度就高,属于核心业务。
以重庆机场为例,重庆机场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机场集团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机场管理集团,其关键性的具体目标有:安全服务(因机场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率、航班正常率)、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利润、非航收入占比)。因此,直接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业务即是机场的核心业务,关乎机场核心竞争力,是不应该外包的。结合机场具体业务类型,根据业务类型与企业战略的关联程度大小相关分析,我们将机场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可以划分如下:
表3 机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类型
核心业务 |
非核心业务 |
机场总体规划、零售规划及租赁、机场管理、航空枢纽建设等 |
零售餐饮、地勤服务、航油服务、维修服务、机场工程、地面交通等 |
2、基于业务链条的核心流程与非核心流程甄别——价值链视角
业务流程代表了企业如何利用资源发展企业能力的一种方式,业务活动的最终实现都必需一定的业务流程来提供支持,那些对业务活动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的环节就构成了业务链条上的核心流程。分析、识别业务链条上的核心流程与非核心流程,将是进行外包决策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在企业众多的业务活动中,各项业务活动的价值创造的完成源于业务活动的业务链条的有效连接。从业务链条的角度来看,某项特定业务活动可以分解为不同段的业务链条,即业务流程。这些业务流程中能够真正创造价值的部分,构成了业务链条中的核心流程,形成了特定业务活动的“核心环节”,抓住了这些“核心环节”,就能抓住业务活动的价值链。因此,业务链条上特定业务流程的价值创造大小是甄别核心流程与非核心流程的关键,为此我们结合机场实际业务流程情况,建立了衡量价值创造的测度量表,如表4所示。
表4 业务流程价值创造大小的测度量表
指标 |
题项 |
安全价值 |
对机场安全服务运行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大,则安全价值就大 |
经济价值 |
对机场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加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大,则经济价值就大 |
3、基于业务类型与业务链条复合的可行性外包范围确定——战略与价值链的二维矩阵决策模型
根据战略关联程度与价值链所处位置高低构建识别可行性外包业务范围的决策二维矩阵模型(如图2所示),利用决策模型进行可行性外包范围识别可知:属于核心业务且是核心流程的应当由企业自营,属于非核心业务且是非核心流程的则应纳入外包范围,属于非核心业务但是核心流程、核心业务但是非核心流程则应当遵循“手脚外包、眼睛审慎外包、大脑不外包”原则 ,审慎选择是否外包。
图2 基于战略与价值链的可行性业务范围决策模型
(三)合理性外包范围的决策模型构建——内外部结合分析
确定可行性外包范围只是完成外包范围选择决策的第一阶段,企业最终确定某项特定业务是否外包,还需进一步考察内外部关键性影响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外包的内部风险、成本-效益比较,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合规性评估、外部市场成熟度。一项业务在符合可行性外包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外包的内部风险小,外包效益大于成本,满足合规性,且外部市场成熟度较高,那么该项业务就适合外包,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1、基于内部因素的外包决策分析
(1)内部风险评估
内部风险评估是业务外包决策不可缺少的检验环节。影响机场业务外包的风险因素的种类很多,根据民航业行业特点和机场业务实际外包情况,本文归纳其内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安全运行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我们借鉴风险矩阵方法来来量化评估某项外包业务的总体内部风险水平,风险矩阵是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识别风险重要性的一种结构性方法,风险矩阵法运用的整体流程框架如下图3所示。
图3 风险矩阵法评估流程框架
风险影响等级(Vi)表示某项风险因素对业务活动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关键、严重、一般、微小和可忽略五个等级(见表5)。
表5 风险影响等级的定义
风险影响等级(Vi) |
定义说明 |
关键(V1) |
一旦风险因素发生,将导致整个业务活动失败 |
严重(V2) |
一旦风险因素发生,将导致整个业务活动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 |
一般(V3) |
一旦风险因素发生,将导致整个业务活动正常运行受到中度影响 |
微小(V4) |
一旦风险因素发生,将导致整个业务活动正常运行受到影响较小 |
可忽略(V5) |
一旦风险因素发生,整个业务活动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
风险发生概率(Pi)代表某项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大小,也可划分为五个范围(见表6)。
表6 风险发生概率的解释性说明
风险发生概率(Pi) |
说明 |
0-10%(P1) |
几乎不可能发生 |
11%-40%(P2) |
发生可能性小 |
41%-60%(P3) |
可能发生 |
61%-90%(P4) |
发生可能性较大 |
91%-100%(P5) |
极有可能发生 |
风险影响等级(Vi)和风险发生概率(Pi)共同决定风险等级(RRi),风险等级(RRi)一般划分为五个等级,即RRi=(RR1,RR2,RR3,RR4,RR5)(表7)。
表7 风险等级(RRi)对照表
|
V1(关键) |
V2(严重) |
V3(一般) |
V4(微小) |
V5(可忽略) |
P1(0-10%) |
RR3 |
RR2 |
RR1 |
RR1 |
RR1 |
P2(11%-40%) |
RR4 |
RR3 |
RR2 |
RR2 |
RR1 |
P3(41%-60%) |
RR5 |
RR4 |
RR3 |
RR3 |
RR1 |
P4(61%-90%) |
RR5 |
RR4 |
RR4 |
RR3 |
RR2 |
P5(91%-100%) |
RR5 |
RR5 |
RR4 |
RR4 |
RR3 |
风险因素权重(RWi)表示各风险因素在整个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权重之和为1。
根据确定的风险等级(RRi)和风险权重因素权重(RWi),则某项外包业务活动的总体风险水平(TR)如下:
其中i为风险因素的个数,RRi=
(2)成本-效益评估
成本-效益评估是通过比较特定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作为经济决策的方法之一,成本-效益评估在于寻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就外包业务而言,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于帮助决策者验证业务外包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降低成本的目标。如图7所示,A*B*为发包方的成本曲线,AB为承包方的成本曲线,当业务活动处于区间[O,P*]时,AB低于A*B*,即承包方的提供成本低于发包方的成本,因此企业进行业务外包能够获得比较收益。而当业务活动处于区间(P*,P]时,AB高于A*B*,此时企业进行内部经营比较有利。同样,从收益角度分析也是如此,当业务外包带来的收益小于内部经营时,应当优先采用内部经营,反之亦然。
图4 业务外包成本-效益决策分析
而进行业务外包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在于全面地识别、权衡和评估所有与业务外包有关的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不仅仅包括直接的,定量的,还应当将间接的、定性的因素考虑进来(表8)。
表8 外包成本-效益具体内容
成本 |
效益 |
||
直接成本 |
人工成本、附加成本、培训成本、设备成本、软件成本、租金、水电费等 |
直接收益 |
节省的员工工作时间所创造的货币价值、新的经营效率所创造的货币价值、缓解资金压力等 |
间接成本 |
外包管理成本、维护和强化等后期成本、转换成本等 |
间接收益 |
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风险等 |
通过对外包成本和效益的独立核算分析,我们引入效益-成本比率这一概念,即:,若效益成本比率小于1,说明获得的效益不能弥补成本损耗,此时应不外包,而是由企业自营;若效益成本比率不小于1,从成本-效益这个角度可以考虑外包。
2、基于外部因素的外包决策分析
(1)合规性评估
合规性评估是指外包业务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违背行业相关政策规定。就机场业务外包而言,合规性的评估主要是针对机场业务是否符合民航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为此,需要充分考虑涉及机场业务领域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在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框架下,相关业务的外包必须审慎选择。一旦违背这一框架,此业务就不能通过合规性评估,也就不适宜外包。比如,国务院颁布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对民用机场的定位是公共基础设施,其定位属性使得机场管理运营更重视运行安全、服务正常等公共性服务保障,《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也对安保业务进行了规定,安检业务更多由机场自身的安保机构承担,只能外包部分安保业务给外部机构。
(2)市场成熟度评估
市场成熟度涉及是否形成外包市场和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能力。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市场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发展阶段,市场成熟度作为表现市场发展水平或程度的指标,可以辨别市场发展的阶段。一个完整的外包市场包括发包方、承包方和外包业务,发包方和外包业务直接影响是否形成外包市场,承包方决定了服务能力,外包市场和服务能力共同构成了市场成熟度的评价维度。
表9 市场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说明 |
承包方 |
外包管理水平 |
外包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包的效果,比如能否达到降低成本 |
外包业务 |
外包业务规模 |
业务规模决定着外包业务范围选择的可能性 |
外包业务稳定性 |
业务的稳定性影响外包需求规模持续性 |
|
外包业务可分解程度 |
可分解程度意味着外包业务是否可以分解外包,包括分包给不同承包方或将部分外包 |
|
承包方 |
承包方数量 |
市场中外包承包方的数量和规模直接决定了发包方选择供应商的余地 |
承包方专业能力 |
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承包方提供的服务质量,承包方更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帮助发包方提高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
|
承包方社会声誉 |
社会声誉反映着承包方的服务水平与质量能否得到发包方的认可 |
机场在选择外包的业务时,外包的业务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服务商提供相应服务,即市场成熟度较高,机场才有选择外包服务商的空间,进而在选择竞争中降低成本。
六、当前机场业务外包的误区及关键要点把握
(一)机场业务外包的认识误区
从机场发展历程来看,开展业务外包是大型机场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反观我国机场运营管理更多采用自营方式,管理与经营一体化,范围从保障性的航空业务到经营性的非航空业务。这与我国长期在传统计划经济运行下大包大揽的运营不无关系。进行机场业务外包是一个发展趋势,但在推进外包进程的过程中,还需警惕关键性的外包认识误区:
核心业务定位错误。机场将不该外包的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使机场丧失核心业务领域的知识、资源和技能,不利于机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过分依赖外包。业务外包不能“大而全”,外包的目的在于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为强化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服务。适度选择外包范围,避免过度依赖外包带来核心竞争力的丧失。
(二)机场业务外包的关键要点把握
机场业务外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业务外包范围的选择,还涉及外包对象甄选、外包管理等环节,既要遵循到外包的一般性规律,也要考虑到机场所处的行业特征。把握好机场业务外包,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予以关注和把握:
转变角色。以业务外包的形式,机场回归管理者角色,将机场可外包的经营性业务交由外包商来做,机场成为资源开发的组织者,标准的制定者,行为的监督者,即确定机场业务外包的范围、费用和权责等制度规范,制定业务外包的运行标准,防止恶性竞争,开展业务外包效益评价等,实现从机场经营者向机场管理者的转变。
外包范围的动态选择。从时间维度来看,企业发展战略、业务价值链及内外部外包影响因素都会发展变化,这就需要机场根据变化的实际,选择合适外包时机,动态调整和选择外包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范围。
业务外包,但责任不外包。要在业务外包的同时,明确服务质量标准和监管考核方式,形成问责机制,落实机场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外包服务商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保证服务质量,进而保障机场的运行安全平稳。
业务外包与合理管控员工数量相统一。航空运输涉及安全、服务、运行等业务工作大多具备劳动密集型特征,机场也往往是国有性质,进行自身员工外包往往存在诸多障碍,要特别避免业务外包而机场自身员工数量增加的状况,在对新增业务外包的同时,合理管控员工增加数量,妥善安置员工,提高劳产率,避免出现人浮于事、成本不降反增的局面。
掌握外包管理的主导控制权。主导控制权强调发包方对于承包方的拥有较强的控制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外包方的选择与确定方面,通过将业务分解不同环节或不同区域,选择至少两家以上的承包方提供服务,避免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因垄断形成承包方对发包方的反向控制,避免出现“敲竹杠”的发生。(作者:吕佩)
参考文献:
IATA.Annual review 2019[R]. https://www.iata.org/en/publications/annual-review/
中国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http://www.caac.gov.cn/XXGK/XXGK/TJSJ/201905/t20190508_196033.html
谢泗薪,张文华.新信息时代下的机场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及运营策略[J].空运商务,2013(07):33-36.
邵金菊, 姜丽花, 刘冬林. 服务外包:经济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Lepak D P, Snell S A. Virtual H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98, 8(3):215-234.
Vining A, Globerman 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outsourcing decision[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4, 17(6):645-654.
卢锋. 当代服务外包的经济学观察: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J]. 世界经济, 2007, 30(8):22-35.
尤文拱. "数字"机场的震撼力——香港机场与我们[J]. 空运商务, 2010(23):17-18.
郭大杰.浅析机场保障业务外包及风险控制[J].民航管理,2019(09):34-36.
刘海虹, 王长征. 内部化与外包——企业价值链活动范围的确定[J]. 管理世界, 2003(8):144-145.
徐刚. 大型机场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设计[J]. 江苏航空, 2015(2):12-15.
柳玉鹏, 李一军. 企业业务活动外包范围界定的两阶段决策模型[J]. 管理评论, 2010, 22(11):120-128.
王伟凡,管申,郑向荣.机场业务外包离我们还远吗?[J].民航管理,2016(07):36-42.
张达凯, 邵鲁宁. 非核心业务外包决策因素研究——外包市场成熟度因素的引入[J]. 上海管理科学, 2006, 28(1):21-22.
陈璧辉, 汪剑娜, 杨薇. 基于外包市场成熟度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 21(2):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