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的思考

    杨舒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9 18:3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大中型机场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联通世界、对外开放、加快客货流通、促进产业升级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机场具有空间结构复杂,管理面交叉且各业务间的关联性要求高的特点。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机场业务发展迅猛;相比之下,机场安全的系统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机场安全管理需要跟上步伐,走的更加稳健。本文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首先从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安全工作从他律向自律、由基于规章符合性的管理向规章符合性基础上的基于安全绩效的管理模式转变,对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显著而有效的,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行业的治理能力逐步提高。其次分析中大型机场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规章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风险防控不严、“三基”建设不够牢固等。最后提出加强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的现实措施,主要包括:持续评估安全管理措施的科学性、推进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和增强安全文化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场行业需求增速维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机场相关从业人员约183万人,已形成庞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但是应当看到,机场是一个事故发的行业,尤其是大中型机场极易因安全事件造成不良的社会效应。因此,为了有效地遏制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就必须综合、深入、全面地分析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形势和事故发生的成因,探寻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实现安全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保障大中型机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亿人次,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上的大中型机场数量有74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31%,旅客吞吐量贡献则占到全国的97%,对世界民航增长贡献率达到20%。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状态先后经历了技术时代、人因时代、组织时代和全系统时代(图2-1)。我国民航持续安全战略的一贯执行,成功使我国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从建国初期的27.05到如今的0.012[1],是目前世界水平的1/12;我国运输航空亿客公里死亡人数降为0.0006,是目前世界水平的1/11;均达到了世界前列的安全业绩。其中,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中国民航发生18起运输航空空难。本世纪以来,中国民航发生4起运输航空空难。在此期间,民航安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事故率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 

       

      2-1 安全管理的演变 

      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能力发展历程,也是机场安全管理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艰难探索、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局方一直积极推进机场安全治理工作,安全管理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依法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安全规章标准的完备程度逐年提升,机场责任事故率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通过安全运行通告、安全审计手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指南、安全体系建设指南、民航局26条措施要求等规章,逐步建立了机场安全管理体系这一自上而下、有条理的管理机场安全的系统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政策与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2]。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系统地查找问题和督促整改,严格监管标准,强化安全治理,使机场安全理念从事后处理到事前识别和控制转变,从个人行为到组织行为转变,从开环管理到闭环管理转变,从局部管理到系统管理转变,推进了安全风险防范关口前移,促进了机场安全管理的改进和完善,对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的现状    

      机场安全管理是一项“闭环体系”,当前大中型机场纷纷依托《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南》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对标局方建立内容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能够持续开展做好运行记录和安全档案管理,安全体系建设已初具成效[3]。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还存在规章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风险防控不严、“三基”建设不够牢固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通过对机场安全事件和安全管理情况的调研访谈,认为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在稳中向好的总体趋势中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问题。 

      (一)规章责任落实不到基层 

      目前,大中型机场虽然按要求成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了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确定了关键的安全人员,但是专职管理人员及其制度落到实处的效果发挥不完全,未能做到有其职尽其责。只有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到岗位、落实到每位员工,才能压实安全综合保障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落实过程中侧重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对机场内部各单位法定职责、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不够明晰,没有将安全管理责任制真正落实到大中型机场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作业员工身上。一是,一些负责人、分管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对于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不清晰,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只在发生了事故症候时,有主管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才进行突击整改,应付调查和检查,检查完毕后又恢复原状。二是基层按生产(作业)流程的阶段、场所、设备、装置、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形成包括风险名称、所在位置、所属部门、可能导致后果等内容的风险登记台账有效性不足,停留在纸面上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安全风险防控存在短板 

      在安全风险管控中,既要有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也要有“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预防意识。特别是近期各大机场国际航班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各类复杂因素叠加,机场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安全压力不断增加、安全形势更为严峻,补足安全风险防控短板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对法定自查、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存在过于侧重实际经验,缺少实证研究和严谨推演,过于注重现场安全检查这种单一手段。而对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从消除安全隐患的源头入手加强安全管理缺乏深入调研论证,不利于找到问题本质,这种模式难以有效地预防各类随机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承包、承租、外包单位,其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和缓解等工作(图3-1)还存在盲区,未能做到全覆盖,不能动态持续实时采取风险管理落实缓解措施。 

       

      3-1 风险管理流程 

      (三)“三基”建设不够扎实 

      安全工作的基石是要在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中打造的,是要在抓班组、抓岗位、抓制度落实工作中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能力、作风养成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才是切实夯实安全管控的基础。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人为原因责任不安全事件分析来看,技术操作不当或是违规操作问题仍然突出,规章落实、培训和技术能力等组织防范缺陷问题仍是促发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子(图3-2)。在持续的安全运行过程中,员工容易产生思想麻痹、惯性思维、懈怠行为等。长期的安全环境让人产生的思维模式更多是以安全环境的结果,反推当前运行是安全的,这种以果推因的错误逻辑,将严谨和谨慎的安全思想变成主观的感觉,导致安全管理的政策、要求在执行时大打折扣。在基层工作中要形成典型性事件案例集,发挥好警示教育作用。有些机场缺少优秀称职的安全技术技能人员,基层安全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升,尤其在基层流程组织设计和安全事件处置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2019年初,郑州机场金属抛丸先后导致5架飞机、6台发动机受损超标,由于金属抛丸击伤飞机发动机的情况,之前没有先例,且存在不可预见性和偶然性,因此对前两起飞机发动机受损超标事件,局方认定为意外原因导致的一般事故征候;但在判明危险源后,郑州机场仍旧没有及时、有效、彻底地消除隐患,导致不安全事件再次发生。 

       

      3-2 Reason模型 

      四、加强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当前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的体系、制度、流程、规范等在不断运转过程中逐步成型,基本形成了以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通过安全监察、法定自查、单位内审等手段,提高机场安全水平的工作方式。但是机场发展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模式,适应形势变化,既能重建设又能重实效,避免“拿来主义”、“形式主义”,是深化机场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持续评估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在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加强科学的研判和技术的管控,以此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首先,主动分类分级管控。明确开展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及工具等,针对从高到低依次划定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4个安全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结合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4]。特别是跑道维护、机坪运行、机务维修、航站楼管理、能源系统保障、消防救援等航班运行和地面保障业务,要按照安全等级要求进行细化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分级开展安全评估(图4-1),提升精准施策的能力。其次,加强量化研究的使用。区分不同的安全要求和技术参数,逐步把定性分析与量化研究相结合,以现有的风险流程、分析、评价、分类为基础,建立主动式、预测式的风险评价模型和工具,定量分析风险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带来的损失,选用设备设施风险评价宜选择风险矩阵评价法(LS)、作业活动宜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危险工艺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评价法(HAZOP)、风险程度分析法(MES)等多种评价方法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为安全发展提供大数据辅助决策和战略规划支撑。再次,引入一定的外部安全支持,如聘请专业安全机构和专家成立机场外聘的安全专家组,让安全专家组与机场内部安全机构和人员共同审核、评估安全管理模块和内容,形成内外双重合力促进安全进步。 

        

       

      4-1 风险评估流程 

      (二)推进安全管理的精细化 

      大中型机场在目前逐渐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和人员基础上,应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安全管理模式的精细化。首先,加大绩效管理力度。通过信息驱动,监测实际安全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实现用20%的关键绩效控制80%的结果,发现组织与个人的短板,有效缓解风险,预测安全趋势,掌握安全规律,为安全目标的制定、安全管理的轻重、安全工作的重心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指南。其次,分类制定考核标准和内容。根据不同系统、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时段、不同的工作环境,制定可以落实到一线岗位和人员的考核标准和内容。如季节不同对机坪保障的要求和标准应该差异化考量;机场不同的负荷运转情况下,对同一个保障单位也应该有不同的考核要求;根据跑道摩擦系数测试及维护当中跑道日航空器着陆架次数量,明确测试跑道摩擦系数的频率;根据飞机飞行线路环境和飞行时间明确不同层级的检查和维护标准。再次,安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要素要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形成消除矛盾、互补互助的“纽带”,从而完成各方认可的安全目标和任务,共同创造安全协同的管理状态(图4-2)。 

        

      4-2 安全协同 

      (三)增强安全文化的积极性 

      安全文化是人们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在安全和风险相关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报告文化、公正文化、知情文化、灵活文化和学习文化五个维度(图4-3)。积极的安全文化是大中型机场持续安全发展战略得于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是中大型机场安全运行的胜利钥匙。如果制定了所有的安全管理要求,而忽略积极的安全文化,那么安全管理表现效果将差强人意。 

      

     
     
      

      4-3 安全文化的五个维度 

      当前大中型机场安全管理在不断实践与摸索中日趋成熟,在现有安全管理模式基础上,要紧抓人员这一核心元素,不断强化人员的管理和参与力度,构建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保证制度层的全面落实,不打折扣的执行。首先要变被动的安全教育为主动安全参与,开展更多形式的主动安全教育活动,如:在机场建立安全文化走廊、开展安全征文演讲,鼓励员工根据工作经验及内容自创安全格言警句,让员工在运行生产中积累的安全经验、安全方法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推动安全文化进基层、进班组、入人心。二是把安全生产文化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环境建设,在大中型机场管理人员中,开展研究研讨,重点研究干部职工的心理需求,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当前机场高速发展所面临的安全和竞争压力,时刻警醒大家保持安全工作的主动性。第三点是要充分发挥管理层的带动作用,建立量化可查的安全目标体系,除了对局方的安全承诺外,要延伸向下渗透基层,根据建立的安全目标体系,切实制定对基层安全工作的引导和支持承诺,并积极践行所做的安全承诺,以上层管理人员的安全行动为垂范,带动基层的安全能力提升[5]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惠及世界、科技水平向高精尖发展等市场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产业和国内、国际市场对航空服务的综合经济效应产生更大的需求我国大中型机场发展加快步伐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安全管理是机场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大中型机场开展服务的过程当中,客户在实际的使用上具有多方面的要求,安全管理在其中发挥着基石作用。大中型机场在实际的服务过程空间结构复杂、承载能力强度高,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元素非常多。大中型机场在现有运行管理基础上,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才是实现机场持续安全运行的基石之路。(作者:杨舒  河南省机场集团  

        

      参考文献: 

      [1]姜甬浩.基于闭环安全管理的民航公共安全研究-以SMS体系为视角[D].山东财经大学,2016. 

      [2]王永刚,孙亚菲.机场运行安全规划中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06). 

      [3]王由甲.大连机场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4]任汾燕.首都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董雯燕.提升机场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