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产业与机场协同发展
摘要:通用航空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民航基础产业之一,也是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是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的,我国民航产业总体起步较晚,通航产业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通用航空发达的国家相比,相对落后。但近几年我国出台了多个规划和纲要来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通航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与通航产业的配套设施的协同度的高低,也决定着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通用航空产业的组成部分进行阐述,探讨通用航空产业与机场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联系性。
通用航空产业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个产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带动作用。随着我国农、林产业及旅游产业需求的不断增加,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机遇期,对于通用航空飞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并且,随着国家对民用航空的政策和资金上的不断支持,通用航空已经慢慢的发展并且强大起来了,整个通用航空产业也将进入自己崭新的篇章。
一、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通用航空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重点体现在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上,并且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要适应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分工的不断明确,全球产业链也在逐步的形成,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根据分析美国的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比为 1:10、能够带动就业比 1:12,如果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随着政府逐步放松管制,将会创造出一个亿万规模的市场,并且能够拉动千万人就业。国家政策上的不断对民用航空尤其是通用航空的支持,将会促使其快速发展。2010 年,国家民航局印发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其内容包括通航的发展规划、资金扶持、硬件建设、人员培养、管理服务、试点推进、政策协调等在内的 15 条措施,按照《措施》,将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有条件的团体和企业兴办通用航空界,通用航空产业发达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其产业模式发展的相当成熟,通用航空机队规模均在万架以上。而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则相对落后,因此如何为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则需要各个产业之间做好协调,也是保证通用航空产业顺利良好的发展的必要条件。通用飞机相对军机来说,飞行活动范围广,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快捷高效、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为私用、自行飞行、娱乐飞行、游览观光、航空教育培训等航空消费领域提供有效的供给,通用航空为民航专业技术人才储备、航空运输网络布局、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通用航空产业更能够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了壮大我国的通用航空,就必须将整个通用航空产业迅速的发展起来。
由于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起步较晚,因此很多理论和实践都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道路。依托航空制造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行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整个服务网络,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根据新兴产业的特点,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是国家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因此要鼓励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对深化我国低空空域改革做出部署,根据改革意见,我国将逐步放开 1000 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允许轻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等一些小型飞机飞行。截止到2020年6月,我国通航机场数量为296个,较2019年增加了50个,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积极投资通用机场建设,从侧面反映出通用航空产业对于地方其他产业具有带动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通用航空产业在防疫物资的运输、医疗设备的调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通用航空产业的带动作用及空域申请问题
通用航空除了核心产业还包括一部分关联产业,这些产业对通用航空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众多通用航空关联产业中,金融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是制约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条件之一。由于通用航空是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资金的投资回报期一般在 3-5 年以上,大部分人认为通用航空在工、农、林、医疗救护、城市治安和抢险救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会将通用航空归为非盈利或者难盈利的行业,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的筹集资金的政策,使得资金不到位,金融保障不完善,也阻碍了通用航空的发展。通用航空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关联产业如电子、橡胶、新能源方面的支持,同样,通用航空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对于土地使用、空域申请等都需要地方政府和军方给与一定的支持。我国并没有将其进行进一步划分,而通用航空活动的绝大部分发生在 E类空域中,因而这一因素限制了通用航空的发展。同时,通用航空飞行受到国家政治活动影响较多,低空禁飞问题对通用航空企业的活动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以我国的华北地区为例,由于所在区域的特殊性,政治活动限制企业飞行的影响更加明显。通用航空单位存在不能执行已签订作业合同的赔偿问题,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运营过程中签订的作业合同,如果是因为通用航空运营单位自身原因而不能飞行造成违约的,将要支付给对方赔偿金的,这也影响通用航空企业的数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低空飞行管理体系申请审批程序非常复杂,我国是在国家空管委的领导之下,由空军统一组织全国的飞行管制,军民航分别指挥,属于军民融合体制。根据 2003 年实施的《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现在这一条例是我国大陆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主要基本依据,通过它规范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向当地飞行管制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的程序的要求。目前通用航空的资格审查由民航管理部门负责,其中包括专业人员技术资质和航空器试航,空军航管部门主要负责承办空域使用权的审批,而使用军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则由作战部门审批,若进行跨区域飞行还需要大区进行批准,因为审批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使得很多通用航空企业的效率低,所以也是阻碍航空运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通航产业发展与机场协同发展
为获得地方政府支持,解决空域申请不便的问题,通航产业发展应与机场协同发展,在机场建设规划之初,通盘考虑未来通航产业的设计、运行问题,如未来通航产业引入的类型(培训类、旅游类、农林类等),通过提前着手谋划,使通航产业的发展具有目标性和计划性。总结发达国家通用航空业高绩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经验发现,一方面,产业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是政府;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通用航空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进而拉动通用航空产业向前发展,根据发达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经验,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也应利用民用机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加速建设通航产业配套保障设施,通过共享资源、互联服务,进一步完善通用航空服务系统。
目前,全国各运输机场都在不断拓展通航产业的发展,有的在利用通航组织开展教练飞行培训,有的使用通航飞机组织开展短途定制化航线开拓,都是对通航产业的应用拓展,在新冠疫情下,各航司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证,通航产业更是在不断开拓新的业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现行政策、体系机制不够完善,政策绩效提升空间较大。根据对现有的《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关于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继续实施的重要政策的分析、思考,结合国外通用航空业可借鉴性政策与实施经验和国内通用航空政策、政策绩效及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政策改革需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为根本,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分类管理、优化服务为出发点,以着力推进深化改革为核心,重点制定行业管理主导、关键领域的创新性促进政策,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发挥市场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从供给端增强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建立完善的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为促进通用航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年来,重磅政策层出不穷,宣传力度加大且产业受关注程度对政策绩效的滞后性较小已体现出国家与社会层面对通用航空产业的高重视度,在此基础上,更加要求我们着眼于加速提升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结构、财政支持、发展规模、发展经济水平、安全水平,引领对通用航空产业的简政放权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设计,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并注重多方参与,进而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产业的社会影响度。(作者: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