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通用机场布局的分析和建议——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
通用机场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核心要素。2018年,民航局发布《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布局功能合理的国家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通用机场建设发展现状,以河南省为例研究通用机场建设的问题,提出省域通用机场规划布局的建议。
一、近年国内通用机场建设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通过对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看出2019年国内颁证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46个,超过运输机场数量(238个),实现历史性的首次超越。截至目前,全国颁证通用机场数量已达334个,同比新增通用机场数量达到88个,通用机场发展在受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依然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
图 1 近年来我国民用机场数量及增长率情况
(二)通用机场分布情况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按照民航局的区域划分:东北地区102个、华东地区75个、中南地区53个、华北地区51个、西南地区22个、西北地区17个、新疆地区14个。可以看出我国通用机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上述地区通用机场数量占比接近全国通用机场总数量的85%。其中,东北地区是通用机场数量最多的区域,约占总量的1/3。从省份来看,黑龙江省以88个通用机场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受制于高高原地形及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目前还没有建成通用机场。
图2 全国通用机场分布情况
表1 全国个省份取证通用机场情况
省份 |
数量 |
省份 |
数量 |
省份 |
数量 |
黑龙江 |
88 |
辽宁 |
10 |
福建 |
3 |
广东 |
26 |
陕西 |
9 |
山西 |
3 |
江苏 |
25 |
江西 |
7 |
重庆 |
3 |
浙江 |
19 |
上海 |
7 |
海南 |
3 |
河北 |
17 |
河南 |
6 |
安徽 |
3 |
内蒙古 |
17 |
湖北 |
5 |
广西 |
2 |
新疆 |
14 |
云南 |
5 |
贵州 |
1 |
四川 |
13 |
天津 |
4 |
西藏 |
0 |
山东 |
12 |
吉林 |
4 |
青海 |
0 |
湖南 |
11 |
宁夏 |
4 |
合计 |
334 |
北京 |
10 |
甘肃 |
4 |
中国通用机场信息平台 统计时间:2020年底
按照通用机场分类,全国A类通用机场76个,B类通用机场258个。各区域分布情况如下图:
图3 各区域通用机场分类分布情况
二、近年来国内通用机场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层面持续出台利好政策,强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国家重视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国务院、民航局等陆续出台了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行业指导意见、五年专项规划、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专项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不但弥补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政策与法规的缺失,同时也简化了相关审批要求和流程,这对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2019年以来,通用航空相关指导及政策逐步深入到行业发展管理的细节,包括机场建设、资金补贴、从业管理等。
(二)行业管理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简化通用机场审批管理程序。
2016年,《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民航局结合“放管服”的要求,对通用航空发展提出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新理念,我国通用机场建设进入了审批管理简化的新阶段。2017年4月,民航局发布了通用机场管理的标杆性文件—《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通用机场的分类标准,树立了通用机场分类管理改革的标杆,A类通用机场采取审查与颁证,B类通用机场采取备案制。2019年,《运输机场建设管理规定》的正式施行,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的建设管理分离,通用机场建设管理模式开启了新篇章。2020年,《B类通用机场备案办法(试行)》实施,民航局进一步简政放权,将非公众开放机场与直升机场的管理程序进一步简化,全部采用备案制管理,大大简化了直升机场和B类通用机场的管理程序。
(三)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通用机场建设
2016年,通用航空产业被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省市紧抓这一战略机遇,将通用机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先后出台布局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明确今后一定时期内的重点任务。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通用机场布局中长期规划,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省谋划建设“960X”机场网络,2035年在9个运输机场兼顾通用航空功能的基础上,建成以60个A2级及以上和一批A3级通用机场为主的网络体系[1];安徽省分为皖中、沿江、皖北、皖西、皖南等5个通用机场群,2035年建成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65个[2];广东省按照“一核一带一区”:珠三角现代都市区、沿海海洋综合服务区、粤北山区生态综合服务区,2035年新建25个、累计建成31个通用机场[3]。
三、河南省通用机场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河南省通用机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是我国少数拥有两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省份之一。2014年在国内率先出台省级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通用航空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以郑州市为中心、上街机场、安阳机场为基地,省内多点支撑的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豫政〔2016〕1号),再次明确将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五大主要任务之一。截至目前,河南省已颁证的通用机场共有6个,位于全国第16位、中南地区第3位。此外,登封、万安、平舆、民权、林州等地通用机场处于即将颁证或在建,另有洛宁、南乐等17个通用机场正在开展前期选址工作。
表2 河南省通用机场信息汇总
序号 |
机场名称 |
所在地市 |
机场类型 |
跑道长度 |
1 |
郑州上街机场 |
郑州 |
A1跑道型机场 |
2000米 |
2 |
周口西华机场 |
周口 |
B跑道型机场(兼表面直升机场) |
1200米 |
3 |
安阳殷都机场 |
安阳 |
B跑道型机场(兼表面直升机场) |
1000米 |
4 |
新乡唐庄机场 |
新乡 |
B跑道型机场 |
800米 |
5 |
中牟雁鸣湖机场 |
郑州 |
B跑道型机场 |
325米 |
6 |
安阳永和机场 |
安阳 |
B跑道型机场 |
600米 |
图4 河南省通用机场布局情况
对照产业规划和实施情况,河南省在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建设进度较慢。以2014年通航产业规划为起点,经过6年的发展,虽然全省已有多个县市开展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但总体建成机场数量少,多数拟建通用机场投资主体不明确,部分通用机场投资主体变更频繁,导致规划完成程度低、建设进展缓慢。
2.功能发挥受限。目前全省已颁证的通用机场中,仅有郑州上街为A1类通用机场,其余均为B类通用机场。由于B类通用机场不对公众开放,仅能承担部分飞行业务保障功能。现有颁证机场全部为跑道型通用机场,直升机场数量不足。
3.网络化水平低。现有颁证机场主要分布在郑州、安阳、周口、新乡,大部分地市尚无颁证通用机场。通航服务覆盖度低、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突出,尚未形成有效联通的通用机场网络。
4.通航作业不活跃。2019年,河南省通航运营企业共计19家,非经营性单位1家,全省在册航空器74架(其中固定翼飞机32架,直升机38架,超轻型及其他航空器4架),整体机队规模小,竞争力弱。2019年,全省通用航空作业完成总小时数为16523小时,占全国总小时数的1.7%;累计起降架次74731架次,占全国总起降量的3.5%,周围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二)主要问题的原因:
1.发达地面交通体系的挤出效应。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形较为平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高速公路、高铁等地面交通网络较为完善:省内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县县通,通车里程已超过7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五,曾于2006年至2013年连续保持全国第一;以省会郑州市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已经初具雏形,高铁联通省内各地市,并与周边省会构建起2小时高铁圈。便捷高效的地面交通网络与通用飞机的有效飞行半径高度重叠,直接挤压对使用通用航空进行交通运输的需求。
2.人均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河南省是经济大省,GDP总量常年位列广东、江苏、山东、江苏之后,居于全国第五,但由于经济质量不高、人口众多等因素,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在国内处于中下游水平。2019年,人均GDP为56388元,位居全国17位;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902.68元,位居全国23位。人均经济数据的较低水平,反映出通用航空消费的经济基础还较为薄弱,通用机场建设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四、省域通用机场布局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河南省通用机场建设进程,通过分析国内通用机场建设现状以及河南省实际情况,对今后工作有以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作用,做好各项规划统筹工作。
加快推进通用机场网络化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充分利用大多数省份已经出台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的成果,博众家之所长,发挥后发优势,以制定通用机场整体布局规划,引导全省通用机场布点选址。同时,要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衔接,一方面对通用机场规划用地、电磁环境及净空条件予以严格控制和保护,充分预留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对接景区规划、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反恐处突和公共管理的需要,科学谋划通用机场的功能定位。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做好建设运营保障工作。
通用机场是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通用机场建设,一是保障用地需求。对规划内通用机场项目及空管、供油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地要优先保障;对通航运营企业用地积极支持,对机场周边综合开发,要预留土地空间。二是提高办事效率。省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气象、林业等部门,要建立联席审批会议机制,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切实解决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报批程序复杂、周期过长问题。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于列入规划的通用机场项目,除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专项建设基金和民航局民航发展基金等资金支持外,省市县财政也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承担短途运输、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公益性较强的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础上予以重点支持[4]。
(三)拓宽融资渠道,做好投融资体系创新工作。
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与,设立省级通用机场建设基金,重点支持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引进等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航空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行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开展多渠道融资。
(四)激活市场活力,做好通用航空运营主体培育工作。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要加大对通航运营主体的引导和扶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吸引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兴办通用航空运营公司,进一步激发通用航空市场活力。一是积极开展短途运输,为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坐得起的基本航空服务,拓展通用航空新业态,探索通用航空发展新模式。二是加强与应急管理、卫生健康、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农村农业等部门沟通对接,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医疗转运、抢险救灾、森林防火等社会公共服务业务。三是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通用航空运营市场,推动通用航空消费业态升级。强化通用航空与旅游、体育等新消费融合,培育通用航空市场运营主体,发展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通用航空旅游和航空体育产品。
(五)加强人才保障作用,做好专业人才储备工作。
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举的策略,制定我省通用航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鼓励政策,重点在航空相关领域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住房、户籍、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对接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持续开展通用航空及通用机场领域专项培训。(作者:王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R].2020.
[2]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R].2019.
[3]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广东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R].2020.
[4] 陈方元,许升元,袁博.基于PEST模型的通用机场建设现状研究.[J].民航管理,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