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发展格局发挥内陆机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内陆地区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格局,共享国家改革开放新成果、新机遇带来重大利好。在此基础上,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的提出,为内陆机场响应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新发展格局,分析内陆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挑战和新的发展思路,并从“一带一路”内涵中的“五通三同”着手,对内陆机场在“五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现实分析,研究提出内陆机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建议。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旨在通过海、陆丝绸之路来扩大我国经贸合作范围,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利共赢、协同发展。2017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明确提出,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产能等合作,支持建设郑卢“空中丝绸之路”,为内陆省份依靠蓝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指引。2020年3月24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存在明显短板,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既着力保通保运保供、支撑国内经济,又推动增强我国物流行业国际竞争力。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内陆省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民航支撑引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符合当前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发展大势,符合内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
一、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思考
(一)内陆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开放新优势
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急需寻找一个突破口,将本省的人力资源、市场空间、产业特色和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等特点紧密结合,创造出新的发展动能和优势,积极参加国家“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就是为了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特别是内陆省份面对航空运输的短板,以航空为突破口和核心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之成为通向世界的窗口和开放高地,通过人力、物流的集散,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通过发展航空经济引入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促进高端产业聚集,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将产业和市场融入国际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摸索出了新的发展路径。
(二)新发展格局为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新机遇
新发展格局是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抉择,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体现。新发展格局下,把推动技术进步和内需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会使国内大循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逐渐削弱与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逐步显现,有利于内陆省份发挥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双循环相互促进在拉动需求的同时也解决了内陆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为内陆省份发展枢纽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机会。
(三)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有新思路
内陆地区特别是内陆机场,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民航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内陆地区适应新机遇新挑战的转变举措,更加积极有为地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中。
1.从传统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向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转变。内陆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普遍有待加强,需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各基础设施间联系较弱,需要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更加高效、更深层次的与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更充分的发挥和挖掘内陆地区交通资源优势作用。
2.从基础设施布局向组织中枢和平台功能转变。内陆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各企业主体普遍存在“小、散、弱”现象,缺乏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在新发展格局下,要重点围绕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要素资源,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功能,需要整合各类资源打造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对国内国际市场资源的组织力、吸聚力和辐射力,打造出高水平、深层次参与国际运输物流链分工的全球性综合交通枢纽平台,推进自主科技创新和对外贸易发展,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内陆地区全面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
3.从“四路”协同并进向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转变。民航是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交通方式存在共赢互补关系,尤其是对疫情的良好控制,为我国民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先机。在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地区要构建高层次高质量的内需体系,关键要做好以“空丝”为引领的陆、海、空、网“四路”协同,突出“空中丝绸之路”的引领作用,与其他交通方式做好衔接,方便群众出行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群众出行和物流运行成本。同时,航空枢纽从空间范围内将经济全球化、产业集群、企业竞争力融为一体,汇聚航空物流业、临空指向型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便利条件,必然成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和制高点。
二、内陆机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路径分析
结合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思路,从“一带一路”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内涵要求,分析提炼机场在“五通”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一)多方争取促政策互通。在政策互通方面,国家层面的主要目标是加强政府间合作和政策沟通交流,地方政府与沿线各国充分交流对接,为合作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对于内陆机场来说,要借助“空中丝绸之路”,以航线开辟、项目合作为契机,加强与民航行业管理部门沟通,积极争取航权时刻资源支持,争取申报试点支持;加强与省市财政政府部门沟通,灵活运用财政补贴资金;加强与海关口岸部门沟通,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
(二)内外兼修保设施联通。在设施联通方面,国家层面的主要目标是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国际运输和国际通信的便利化,特别提出了要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对于内陆机场来说,一方面要改革练内功,优化机场总体布局,建设优质便捷、智慧高效的客货运综合交通体系;另一方面要开放聚外力,在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方面深化对外合作,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为枢纽发展汇聚要素资源。
(三)补链强链助贸易畅通。在贸易畅通方面,国家层面的主要目标是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构建国内国际良好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对于内陆机场来说,要在提高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保通保运保供、支撑国内经济方面发力,要研究探索临空经济区、自贸区、综保区发展新模式,结合机场自身条件,为贸易商、物流企业等主体提供物流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增强我国物流行业国际竞争力,助推实现航空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四)开放创新强资金融通。在资金融通方面,国家层面的主要目标是深化金融合作,解决“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融资困难问题,打造区域金融安全体系。对于内陆机场来说,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对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要积极探索以机场管理公司为主导,联合多家银行的供应链金融运营模式,拓展新的融资市场,建立安全、高效的跨境金融系统,支持机场海外投资建设布局。
(五)加强交流利民心相通。在民心相通方面,国家层面的主要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在文化、学术、媒体等多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对于内陆机场来说,要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创新人文交流机制,全力实现民心相通。选派专业队伍赴空中丝绸之路联通机场开展学习交流培训,进一步规范保障流程标准,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成立“空中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发现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的人才,吸引、引进国外的或具有国外工作学习经验的人才。汇集行业内视野敏锐、思想开放的专家、学者等,共同谋划航空物流、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质量行业论坛和前沿智库。
三、机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关建议
(一)地方高度重视空中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中的引领作用
“空中丝绸之路”是高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承载体,是高效快捷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最佳运输方式,是多式联运与“一带一路”的最佳结合点。以“空丝”为引领的“四路协同”促使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网络信息在临空经济区加速汇聚,产生了海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数据,赋予内陆地区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因此,内陆地区省市政府要强化“空中丝绸之路”的引领作用,在用地、资金、财税、审批、通行以及城市建设、环境营造、产业培育、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等方面提供支持,提升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整体格局,助推产生虹吸效应,拓宽辐射区域,吸引和带动运输、信息、金融、高端制造和服务等相关产业落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培育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二)行业给予内陆机场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政策支持
相较于大型枢纽机场,内陆省份中小机场因流量有限、对外开放度不够、地方经济动力不足等原因,在枢纽网络和临空产业布局存在明显弱势。建议在国家和行业层面从定位到政策等方面对内陆机场给予重点支持,加大航空与公路转运枢纽建设投资补助力度,支持开展航空与铁路联运先行先试,支持利用第五航权新增配额等,协调联动各类资源优势,使各类交通资源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提高我国航空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汇聚多方力量。
(三)机场充分发挥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开放融合作用
在地方和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内陆机场一是要强化对外开放的功能定位,提升航空港开放门户功能,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多国联通、多业联动、多式联运”,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产业升级、开放创新的新高地。二是要充分发挥中性平台的作用,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汇聚枢纽发展所需要素资源,积极吸引境内外航空企业投放运力、增开航线、提升规模,构建高效、安全、可控的航空物流服务体系,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是要主动融入“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推进枢纽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保障能力、扩容放量,吸引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四是要主动契合国家、行业、省市关于“一带一路”“空中丝绸之路”的整体规划, 有效承接各方发展规划,对接市场需求,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整体运行效率和枢纽经济质量,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枢纽经济产业带,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赵姝锦)
参考文献: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OL].新华网,2015-3-28.
2.“一带一路”是什么?[OL].新华丝路网,2018-12-12.
3.王昌林.新发展格局[M].中信出版社,2021.P171-P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