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场集团通信导航监视运行安全管理

沈锋、陈武、巨岩、冯珊 编 辑:张薇 2025-07-24 13:14:00

  云南机场集团的通信导航监视业务因集团内机场较多,各机场建设年代、地域特点、业务量的差异,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设备通用性较差,人员配置不均衡,兼项业务较多。自按照“运行安全控环节、系统风险抓模块”的安全管理思路进行实践以来,云南机场集团通信导航监视业务安全管控水平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通信导航监视系统(CNS)是指利用无线电通信和有线通信手段,传送与飞行有关信息,确定航行中的飞机位置并监视引导飞机沿航线飞行的全套设施。机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组成复杂,对维护人员专业素养要求高。系统运行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导致航空器失去通信联络或着陆信号引导,严重的将导致航空器迷航、通信失效或危险进近。因此,机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是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机场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由于空域划设调整、业务增长等因素,很多老机场、管制中心的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设备的迁建、新建均已提上日程,而这些机场、管制中心将会无一例外地面临后续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问题。
  云南机场集团成立于2004年,现负责云南省内15个运输机场、4个通用机场的运营业务,涉及各机场61个导航台站的20套仪表着陆系统、18套全向信标、3套无方向信标、157套甚高频系统、12套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系统,以及各类转报、空管自动化等系统的运行维护维修工作。笔者通过对云南机场集团通信导航监视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方法进行总结提炼,针对通信导航监视运行的特点,提出安全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和内容,并对相应措施进行介绍,希望对民航安全管理者、机场集团层面通信导航监视运行管理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中小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运行的特点
  按照传统安全管理理论,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为“人机环管”,结合工作实际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人”指操作维护设备的人员,“机”指所维护的设备、零备件管理、仪器仪表管理,“环”指设备运行的环境(包括可控的机房管理及不可控的自然环境因素),“管”指各类运行程序、手册、处置流程等规章规程。
  遵循这一思路,影响通信导航设备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设备因素,包括设备因长时间使用导致的元器件老化、性能下降、突发故障导致的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包括人员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误操作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如雷击、冰雪凝冻、大风等导致设备故障等不安全事件。
  云南机场集团的通信导航监视业务因集团内机场较多,各机场建设年代、地域特点、业务量的差异,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设备通用性较差。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选型配置受机场建成时间、改扩建及设备更新周期、运行与建设职责划分、招投标规则、局方使用许可证变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各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品牌、型号繁多,通用性较差。云南机场集团18套全向信标台有5个型号,12套ADS-B系统有5个型号,设备通用性差导致零备件采购耗费资金大,相应的人员通用性培训难以开展。
  人员配置不均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维护人员配置不均衡,调整余地小。各机场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维护人员均取得航空电信执照,满足局方各项要求。局方规章对设备维护保障人员无属地限制,理论上可以实现人员的相互调动和融合,但各机场人员配置不均衡,最多的昆明机场、西双版纳机场、丽江机场为20多人,一体化调配余量较大,保障任务也最重。偏远地区机场如沧源机场为5人,文山机场为4人,澜沧机场为3人,是集团通导维护人员最少的机场,基本无调整余量。
  兼项业务较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中小机场在人员配置上均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来执行,通导班组按照机场的工作划分,承担机场气象设备维护工作的同时,信息弱电、网络安全、集群对讲机业务基本都由通导班组承担。此类兼项工作挤占消耗技术人员大量精力,导致其业务技能广度有余、深度不足。
  云南机场集团开展的具体工作
  安全运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技术人员完全掌握各类岗位操作、维护技能。系统运行各类风险要素均能做到可防可控,确保机场安全运营。按照设备运行特点,将支撑安全运行的业务分解为人员安全教育、飞行校验保障、机房管理(消防防雷)、人员技能培训、仪器仪表管理、备件管理、电磁环境及无线电干扰管控、应急演练8个模块,将运行值班全过程划分为交接班、设备试机、设备操作、本地维护、故障抢修、信息通报6个节点。通过将模块和节点安全管控工作有机整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云南机场集团着力推进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开展零备件仪器仪表共享。集团对各机场设施设备及备件信息进行统计更新,全面了解掌握各机场零备件和仪器仪表配置情况,临近机场间签署零备件和精密仪器仪表的保障协议。设备发生故障后,由集团协调在各机场间及时调用零备件和仪器仪表;各机场改扩建拆除的老旧设备在符合集团固定资产相关规定前提下统一处置,一是将老旧设备提供给集团其他机场作为备件,二是将老旧设备改造作为维修测试和实操培训平台。目前,集团已在昆明机场、丽江机场、昭通机场等建成各类维修测试和实操培训平台6套。
  设备巡检。为进一步做好设备运行维护,提升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集团从组织甚高频(VHF)设备业务巡检开始,依靠自身技术力量,于2021年~2024年陆续完成斯洛伐克气象自观设备、SELEX全向信标设备、SELEX仪表着陆系统设备、甚高频设备的巡检工作,充分利用设备巡检工作广泛开展仪器仪表使用培训、班组业务交流等活动,3年累计培训各机场技术人员120人次,节约维护资金200余万元。
  机房运行环境排查。集团对各机场机房空调、温湿度计、抽湿机等附属设备的配置和运行情况进行排查,进一步改善机房运行环境。累计排查61座导航台671项内容,对发现的7类问题均跟进完成整改。按照统一标准推进机房运行环境要求,进一步改善机房运行环境,提高设备运行正常率、完好率。
  6S精细化管理。安全运行模块涉及通信导航监视业务的方方面面,集团以芒市机场通信导航监视班组作为6S精细化管理试点,从台账管理、机房管理、仪器仪表管理、备品备件管理、人员培训管理等全流程开展规范化探索和实践。在芒市机场优秀案例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云南机场集团通信导航监视6S精细化管理建设指南》,向集团各机场推广实施,收到良好效果。
  建立常态化技术支援体系。自2021年以来,集团按照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设备4个组别选拔技术专家37人,组建通信导航监视专业人才库,调配技术力量解决多起设备故障和校飞调试疑难问题,一方面,发挥技术人才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解决机场难题,节约中小机场有限的维修费用,充分发挥机场集团通信导航监视一体化运行的优势。
  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通信导航系统的维护工作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高,并且技术人员需要同时承担设备遥控值班、定期维护、校飞调试、故障排除等职责,培养专精尖的技术骨干是培训工作的重点。集团在深入分析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计划,技能培训按照“分阶段、抓重点、全覆盖”的要求,按照各机场周围环境、气候变化特点,在每年的不同时段组织各类专项、重点培训。按照“系统风险抓模块”的安全管理思路,利用培训将各模块内容进行整合,专业理论知识融合仪器仪表使用技能、防雷规范、电磁环境保护、无线电相关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结合工作实际,有效提升集团通信导航监视安全运行整体保障能力。
  通信导航监视业务安全管理效果评估
  自按照“运行安全控环节、系统风险抓模块”的安全管理思路进行实践以来,云南机场集团通信导航监视业务安全管控水平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运行保障方面,云南机场集团各机场主力导航设备年平均故障次数从2018年到2023年总体下降约30%。2023年,集团各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50.2万架次,A类设备工作正常率达99.99%,全年顺利保障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调试、中国商飞C909云南航线演示飞行等各类重要任务40余次,均安全圆满完成任务。
  人员技能提升方面,通过各类有针对性的内外部培训,集团通信导航监视技术人员维护维修技能稳步提升。2025年,集团组织技术骨干参加民航西南地区第二届空管(通信、导航、监视)岗位职业技能竞赛,昭通机场李兴闪同志获得“中小机场综合岗”一等奖,芒市机场段毅琦同志获得“中小机场综合岗”二等奖,西双版纳机场曹洵源同志获得“中小机场综合岗”三等奖,昆明机场王伟同志获得“仪表着陆系统维修”三等奖。集团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冠军,团体和个人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班组建设方面,在集团一体化模式的助推下,各机场通信导航监视专业在人员技能提升的同时,结合机场实际,探索出很多班组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创新举措,为各机场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贡献了通信导航监视专业的力量。2023年,芒市机场、丽江机场、文山机场、昭通机场、腾冲机场、迪庆机场的6个通信导航监视班组获得集团“标兵班组”荣誉称号。集团通信导航监视班组(14个)在集团中小机场班组总数(226个)中占比为6%,但有6个班组获得“标兵班组”荣誉称号,在总获奖班组(35个)中占比为17%,充分体现了通信导航监视班组建设的成绩以及各机场的认可,也充分体现了安全理念的实践效果和价值所在。(作者:沈锋、陈武、巨岩、冯珊,单位: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