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缘何风光不在
2017年,香港头号航空公司将迎来重大改变。
1月18日,国泰航空在市场的翘首期盼下公布了以客为尊和品牌主导的全新策略。其将从最高管理层开始调整组织架构,到年中落实关键改变计划。
不过,外界评论认为,截至目前,国泰航空公布的计划多少有些让人失望。还有分析师预计,国泰航空今年3月将公布历史上第3次年度亏损,也将是其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其实,国泰航空在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只有两年陷入亏损。应该说,这一业绩在老牌航空公司中都是数一数二的。自1946年以来,国泰航空就“统治”了香港的天空,并在这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城市创造了神话。凭借优异的航空安全纪录、完善的欧美航线网络、卓越的地空服务和极高的地面中转效率,国泰航空一度成为全球航空公司学习的榜样。
有着如此辉煌历史和丰富经验的全球知名航空公司,现在为什么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
首先,这与香港的经济地位和航空枢纽地位的下降密不可分。从历史上来看,香港经济繁荣对国泰航空业绩的贡献是毫无争议的。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广州、深圳这两个毗邻香港的城市飞速发展,香港的经济地位已经有所下降。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里,香港经济低速增长,零售业和旅游业持续低迷,港口贸易疲软。
而在航空枢纽地位方面,虽然香港机场这两年的年旅客吞吐量强势增长,已突破7000万人次,但广州、深圳机场正在新开更多的国际航线,并加密现有航班。深圳航空在全国57个城市推出了往来香港的“经深飞”服务;南航倾力打造“广州之路”,搭建了连接欧洲、亚洲、大洋洲的桥梁。毋庸置疑,这些做法给香港机场和国泰航空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压力。
其次,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内地航空公司和中东航空公司与国泰航空的竞争愈加激烈。我们知道,国泰集团长期以来坚持高端定位,并实施“双品牌”战略:国泰航空主要运营远程航线,国泰港龙航空主要运营中短程航线。考虑到商务旅行支出减少,高端服务需求似乎不大可能全面复苏,这本身就给国泰航空的业务模式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出境游的迅速发展,内地航空公司在飞机选型、两舱设计和服务方面正向国际标准靠拢,并不断开通新航线,构建完善的网络。2016年1月~11月,内地航空公司新开国际航线260条,国际航线可用座位数增长22.2%,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23.4%。早些年,内地航企较少开通国际航线,国泰航空吸引了大批旅客经香港往返中国内地。如今,旅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国泰航空的客源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流。
在1987年开放中国台湾赴大陆探亲后,国泰航空的台港航线一票难求,成为最黄金的航线。随着两岸直航的实现和通航点的不断增多,国泰航空逐渐失去了海峡两岸中转客源的市场,远程航线转机业务也有所流失。同时,以阿联酋航空为代表的中东航空公司迅速崛起,抢走了不少高端旅客,尤其是在“袋鼠”航线上,让国泰航空的优势逐渐缩小。
最后,国泰航空近两年有一项很大的失误,即燃油套期保值交易。在其他航空公司享受低油价的红利,并纷纷降低票价之际,国泰航空仍要支付较高的燃油成本。在2013年~2015年这3年时间内,国泰航空由于燃油套期保值亏损了84亿港元(约11亿美元)。
我们知道,“找出病因”不难,难的是“开出药方”。国泰航空曾经取得的辉煌业绩与其能适应当时的市场环境并积极完善战略布局是密不可分的。然而,该公司近年来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似乎“慢了半拍”。笔者期待,国泰航空能“开出药方”,再创辉煌。(游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