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安全生产的“本领恐慌”

吴涛 编 辑:李思进 2019-06-10 10:00:00

  进入六月份,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如期而至,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旨在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锤炼从业人员工作作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目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面对安全生产的“老问题”,需要系统提升的“新办法”,在民航行业追求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需对安全生产保持一份应有的敬畏和“本领恐慌”。

  首先是知识更新速度快。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有研究显示,18世纪以前知识每更新一次需要80-90年,19世纪60年代这一速度加快到50年左右,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每3-5年就更新一次。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浪潮汹涌澎湃,知识的快速更新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本领恐慌”。在学习方面“知不足”才能“不知足”,不断加强学习和改造思想,培养终身学习、时时学习的习惯,不断树牢我们的世界观、修正我们的方法论,从而解除思想上的束缚、打开视野上的局限、补齐能力上的短板。

  其次是系统安全的复杂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系统论认为世界是类似于网络状的系统结构,而非线性的因果结构,任何一个因素在系统中都可能和其它因素产生互动关系,原因本身可能是结果,结果也可能是原因;民航是一个巨大的运行生产系统,目前我国每天约有一万六千多个架次的航班在空中飞行,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油量、地服、信息等子系统之间的业务相互交织、作用相互影响。正确认识到民航安全的系统性、复杂性,谦虚谨慎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保持我们应有的“本领恐慌”。

  再次是隐患的隐藏性和反复性。民航行业推进SMS和SeMS体系建设已有多年,易于识别的显性隐患和风险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民航单位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某些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的深层次隐患,却不易被识别和纠正;同时,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正点、安全与服务等问题,会在资源配置领域和运行操作过程中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反复呈现。唯有保持“本领恐慌”,不断加深对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发展规律的学习和探索,真正理解政策、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教育与培训、文件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不安全事件调查、突发事件响应、绩效监测与评估等要素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结合生产实践反复验证,才有可能形成系统、严密、有效的管控闭环。

  最后是创新的需要。任何组织系统的管理工作无不包含“维持”和“创新”,“维持”是为了保障组织现有生存的需要,“创新”则是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包括愿景目标及其实施战略,确定组织未来的经营方向;创新通过沟通交流并提供有力的分工协作,率领全体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创新通过有效控制减少计划执行偏差,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工艺,唯有提高驾驭创新的机制和能力,积极推进结构优化、流程再造、机制变革和文化重塑,才能将安全生产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是最好的民航服务,是满足广大旅客美好出行需求不言自明的前提。在“安全生产月”如火如荼的开展之际,让我们“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保安全”,不断保持我们的“本领恐慌”,学而思、思而行、行而效,将民航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到底。(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