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于天

编 辑:admin 2011-09-09 14:32:00

交通运输的本质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其中,人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比货要高,而且这种要求有共性特征。

那么,请问人们对航空运输有什么基本的,并且是能够依次区分的要求?

我理解,人们选择航空运输方式,看重的是安全、速度和综合服务。

没有安全,人将不人,一切免谈。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速度的需求紧跟上来了。人们掏腰包买机票,不就是图快吗?最近一段时间,很热闹的高铁与民航之争,就是以铁路的提速来说事的。

既有安全,又有速度,接下来就该是综合服务质量的考量了。

大半麻袋土豆,袋口扎一扎,扔到破烂的货车上,从北京颠簸到上海,这也叫“位移”。人不是土豆,不能这般对待。特别是人们花高价(相对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而言)买了飞机票,就有理由追求包括人身绝对安全在内的高品位的物质享受和高境界的精神愉悦。

那么,再问什么是民航的安全?

航空安全是人-飞机-环境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和谐统一。飞行活动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非平衡体系,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和合、和谐、协调、统一,对于保证航空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是民航实践安全的主攻方向。

航空运输在高空高速进行,对飞行进行立体、全程调控的难度大、回旋余地少,有的客观情况的变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民航安全格外引人注目。“安全的民航”是航空活动当事人各方和社会公众的共同期望。

安全是民航发展永恒的主题,这是民航业内最基本的共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为民航建设确立了“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正常飞行”的工作方针。这三句话,科学概括了民航工作的特点,深刻阐明了民航工作的基本内容,精辟确定了航空运输质量的综合指标。这是一代伟人对一个行业的恩泽,也是民航源远流长的行业文化的奠基。

安全是组织程序管理的结果,是使组织能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完成生产目标的必要条件。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开展生产的流程中把保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几十年来,民航各方面遵循周总理的教诲,实践“安全第一”的理念和实际工作要求,不断开拓创新,涌现出以国航飞行总队创造世界民航飞行安全记录为代表的一批民航安全先进典型,培育极具行业特色的内涵丰富的民航安全文化,形成了开放式的抓安全、保安全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笔者曾在《凤翥龙翔》一书中,以《婉如游龙》为题,用7-8万字的篇幅,对民航安全文化的积淀作了初步的梳理。我国民航的安全业绩赢得了国际民航组织的赞誉,也为社会相关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当然,传统需要继承和创新。民航确保安全和建设安全文化的探索、实践不会中止,必将昂首阔步向前,展现新时代的风姿。

《庄子·逍遥游》说,北冥由鲲化鸟的鹏,“其翼若垂天之云”,要飞往九万里的南冥,必须倚仗“海运”(即海动,海动必有大风),因为“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经过“海运”“培风”,鹏最终“水击三千,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由此可知,这个倚仗是鹏“怒(奋发)而飞”的根基。

那么,三问民航安全的倚仗何在?

一曰:预防为主,辨证施治。总起来说,改进各项工作流程;各岗位人员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形成事前计划、事中反应和事后追溯的一体化体系。也就是,坚持不懈地从安全保证迈向安全提升。

二曰:固本培源,以文化人。在创造行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积累、光大包括理想信念、意识意志、风气习惯、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在内的精神文化财富。落实到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发展安全核心文化;所有流程和环节都严格遵守不断发展、完善的规章制度;各岗位人员都自觉维护安全体系。这就是,坚持不懈地从安全提升迈向安全完美境界。

民航安全高于天,民航人抓航空安全、保航空安全,时时刻刻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民航安全高于天,文化的因素最终起决定性作用。(原载于2011年8月2日《中国民航报》,作者林明华,系中国民航网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