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保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安全发展回顾

李军 编 辑:李思进 2018-11-15 14:33: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民航作出重要指示,肯定安全发展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9月30日会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特别强调弘扬英雄精神,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安全平稳可控。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在持续快速发展中不断提升安全水平,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积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坚持中国特色民航持续安全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优良业绩 

  中国民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安全纪录。2008年至2017年,我国航空运输飞行百万小时事故率为0.015,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0007,均为世界民航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以下。直观一点来说,世界民航平均500万飞行小时发生一次事故,我国为6000多万小时发生一次。截至2018年10月底,航空运输连续安全飞行98个月,累计飞行时间6600多万小时。与此同时,连续15年保证了空防安全,成功处置了非法干扰事件。

  应该看到,我国民航是在快速发展中确保安全的。2017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长了362倍,年均增长率为16.3%。过去10年,年均增长11.5%。目前每年净增运输飞机300多架,相当于新增一个大型航空公司。我们也是在发展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确保安全的。尤其是飞行人员等关键技术力量不足,空域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保证安全的难度,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还应看到,我国民航又是在扭转不利局面中走向安全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但人员素质跟不上、基础设施跟不上、管理水平跟不上,曾经导致事故多发。针对严峻形势,进行严格整治,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创造了较长安全纪录。进入新世纪,则通过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实践持续安全理念,坚守安全底线,安全形势长期稳定,跳出了时好时差的周期律。

  发挥优势 

  优良业绩,如何得来?首先是出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民航基本特性和航空运输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牢固坚持“安全第一”、高度负责、严字当头和齐抓共管。

  坚持“安全第一”,这是早已确立的指导方针。诚然,任何国家民航都会重视保证安全。但是,像我们这样高度重视和坚持一贯,在国际上堪称典范。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民航的发展,强调最多的是确保安全。民航各级领导和基层员工,尽心竭力地做好安全工作。我们坚持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服务、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把安全放在首位。

  坚持高度负责。党和政府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高度负责,干部职工对所担负的工作高度负责。构建全行业的安全保障体系,严格落实企业和其他运行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各级政府机构的安全监管责任,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员工的安全岗位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不可丝毫懈怠。

  坚持严字当头。强调“高标准,严要求”,“严字当头,铁的纪律”,“严是爱,松是害”,要求做到“四严”“五严”等等。主要包括严格遵守安全法规和规章标准,严格从业人员资质,严谨细致地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对安全隐患零容忍,严肃处理所发生的问题。我国民航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保证安全,与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和实行严格管理有直接关系。凡是保证安全好的单位和时段,都离不开从业人员的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

  坚持齐抓共管。把保证安全作为系统工程,做到综合施策和闭环管理。围绕安全大目标,千斤重担众人挑。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空防等业务系统处在一线,运控部门组织安全运行,安全部门实施监督检查,自然责无旁贷。规划、财务部门为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给予政策支持。各级党的组织和群众团体有很强的动员和组织能力,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青团员成为生力军,工会组织有效开展安全竞赛和提供有力保障。这是我国民航安全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

  兼收并蓄 

  我国民航在对外开放中积极推进航空安全与国际接轨。作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全面采用国际民航公约的安全标准和建议措施,建立了包括飞行标准、航空器适航、空中交通服务、机场管理、危险品运输、事故调查等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民航安全保卫方面,针对非法干扰的新动态,积极推动相关国际公约的修订与生效。接受国际民航组织的安全审计,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

  在双边合作方面,我国民航当局与美国联邦航空局、欧洲航空安全局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民航部门建立了良好关系,开展标准互认、业务联动和资源共享。空管系统与周边国家同行在管制移交和应急处置方面密切协同。航空公司在购买和租赁飞机中,取得飞机、发动机厂商的后续支援,通过用户反馈和技术研讨,解决相关安全问题。

  我国民航在国际合作中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学习其他国家的做法,推行SMS安全管理系统。各航空公司早期建立了飞行译码系统,对监控安全飞行状态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各方面共同加快新技术应用,基于性能的导航技术、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平视显示器、跑道特性材料拦阻系统等,有效提升了安全保障效能。采用精密仪表着陆系统的机场越来越多。

  强基固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民航局直属院校普遍提高了教育层级,扩大了招生规模,着重强化了飞行驾驶、飞机维修、空管导航等专业人才培养。航空企业也都建立了培训基地,全面开展在职培训。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办学,与其他部门地方政府共同支持相关学科建设。尤其在飞行人员培养方面,政府和企业,直属院校和协作院校,都投入巨大力量,并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保证每年补充大量飞行员和在飞人员稳步提升技术等级。

  随着发展实力的不断增强,适应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民航加快了飞机的更新换代,积极使用国产飞机和中外合作生产的飞机。目前各航空公司的运输机队,已全部是先进机型,平均机龄比航空发达国家民航还低。与此同时,通过中外合资和企业加大投入,较快增强检修和维护能力,使飞机、发动机故障率大为降低。

  我国民航依靠各方面力量,集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省会、直辖市和自治区首府和重要开放城市机场,全部进行了新(迁)建和总体改建,以及适应业务量增长的后续扩建。近年来,较多新建了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强化了机场和飞机的安全保卫设施。全面进行了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技术改造,建成若干管制中心,不断增添先进的空管和通信导航设备。

  我国民航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但与过去的落后状况相比,已经得到根本改观。现在,民航平均每天新增一架运输飞机,每月都有新建和改扩建的大中型机场项目投产,各类人才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职工队伍精神面貌很好,保证了生产的快速增长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安全发展。(李军 作者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现任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