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探讨
【摘要】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是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当前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具体状况,并不符合其行业性、专业性、职业性、兼容性的内在要求,原因在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基于此,建设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必须从领导扶持到教师梯队建设、从明确目标到确定具体管制度、从环境氛围到提升软实力等多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才能产生显著效果。
【关键词】民航职业教育 名师工作室 专业建设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而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职业教育之一的民航职业教育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设立名师工作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培养、培训和引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定位
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通常由一名主持人和若干名同专业或同课程的专业教师组成,是集教学、科研、校本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民航职业名师室可以职业学校和企业为依托、以职业学校专业名师或企业技术技能大师为主持、以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为成员、以“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课程开发实施和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专业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合作互动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力求将工作室建设成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智囊团、项目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实验室、校企合作的纽带、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工作间、技能大赛及创新设计的基地和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的窗口。
(一)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工作室以校内外名师为核心,吸纳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名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名师后备梯队人选,让名师工作室成为在工作周期内,培养对象能在技能上出效果、课堂教学上出精品、教学改革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使工作室真正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
(二)项目课程开发实验室。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在校内名师的引领下,带领工作室骨干教师,选择适合专业发展的优秀企业,积极开展企业调研,课程开发、项目课程教材开发及教学方法研究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课程开发等工作,定期开设技术讲座、共同培养年轻教师;同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积累技术技能,形成一批以课程、教学设计、作品、课件、教材、技能竞赛、论文、学术专著等服务教学的教学成果,在破解教学实践难题、体现服务行业升级发展上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三)专业建设智囊团。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时更新调整实训课程内容,指导实训教学,开展教学成果展示,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企业评价制度,实现教考分离等。
(四)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窗口。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的窗口和平台,承担企业员工相关培训及技术服务工作,利用智力资源比较集中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及推广工作。以一批服务企业技术攻关、技术咨询和的技术专利成果或社会服务效益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组织工作室名师及成员教师进驻企业,开展调研、实践,共同开展技术各类确立有可行论证的项目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开发研究、咨询与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名师的经验及影响,促进课改成果从逐步积累到集成推广。
(五)技能大赛及创新设计工作间。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开展技能大赛、创新大赛选题及发展研究,加强对优秀学生的辅导。在名师及金牌教练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技能大赛相关工作的研究,强化大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技能大赛要求、内容、技术走向和维修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探讨、优化技能大赛指导、训练方法,提高效率,培养一批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金牌教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竞赛选手的选拔制度,力争在各个竞赛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
(六)功能不断拓展训练场。强化服务意识,适时拓展工作室的服务功能,结合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利用专业优势开展面向本校学生、教师或社会的专项服务,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提升T作室的影响力以及对周边地区及行业的辐射功能。
二、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内在要求与具体表现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如同各地各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样,作为一种新事物,实践和理论研究均尚未充分,需要边实践边摸索边提升。针对行业办职业院校实际,结合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经验,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需要重点从行业性、专业性、职业性、兼容性等四个方面考量。然而,就当前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具体表现状况而言,并不符合其内在要求。
(一)名师遴选的行业性。对于名师的遴选或选拔,除了在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水平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更应具有深厚的行业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实践技能,对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将技术转化为教学的能力。从目前民航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情况看,符合名师要求的不多,可能要退而求其次,这势必将会影响到名师工作室的功能的发挥。
(二)工作室硬件的专业性。工作室的地点可以设在学校,也可设在企业,但各专业的名师工作室都应该拥有本专业开展各类实训教学的实训条件,部分设备应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以满足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需要。从现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情况看,工作室规模普遍较小,投入不足,难以承担重大项目,各种费用没有着落,部分工作室沦为“原始作坊”。
(三)活动定位的职业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除了开展各类常规的教育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水平外,更应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发与企业合作的技术革新或科研创新项目,服务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情况看,其预想的功能只部分得到发挥,远未达到预想状态。要么只重视技术攻关而忽略了人才培养;要么重视了人才培养又忽略了技术攻关等。除了大师本人个人有偏好、能力不足等原因外,造成的另一原因是举办单位对大师工作室的功能把握不够系统全面或者认识上有偏差,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室的职能,让其只做其擅长的部分,无法承担的部分职能交由其他部门承担。
(四)成果推广的兼容性。职业教育名师T作室的工作成果,不仅可在职教领域的学校内推广,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人才培养及教师成长的经验等;而且可以在行业、企业中推广,如社会培训的经验、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成果等。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品牌就是效益。工作室一旦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可以承担国家、省、市重点或大型项目,为自己带来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可惜目前多数工作室品牌薄弱,不但难以承担重大项目,就是一般的技改项目都难以完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困境的内在因素阐释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底子比较薄等原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没有很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民航职业院校而言,这一问题更为明显与突出,从而成为制约设立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教学理念与职业教育发展不适应
同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一样,民航高职院校也是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步比较晚,中等专业学校的管理思路和教学观念的定势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阶段,职业教育意识和创业教育意识不强,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没有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教育要求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由于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还没有完全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第一,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尤其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指导教师严重短缺。第二,教师学历结构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的比例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第三,年轻教师比例过大。第四,传统专业教师职称偏高,人数偏多,新专业教师职称却偏低,人数偏少。第五,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学校骨干教师数量不仅少而且年龄偏大,还未能形成一批涉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名师。第六,实践教学教师严重缺乏。
(三)“单师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民航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高校。他们虽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即使毕业于民航类院校,但因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多数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实训能力、现场教学能力都处于弱势,与教师既能讲理论,又能进行实习实训训练指导的能力要求较大,在与行业结合紧密度较高的民航高职院校是特别明显的缺陷。
(四)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不高
由于民航原有体制、学校办学层次、功能等原因,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科研气氛不浓,科研观念不强。多数院校至今还没有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也没有争取到科研项目,更没有适合于行业需求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一方面,课堂教学知识陈旧。有些教材没有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变革而变化。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本身不具备行业从业素质,疲于课堂教学,没有精力也不愿意下企业,体制上又没能鼓励教师下企业等问题非常突出,造成科研项目少、科研成果少、发表论文少、科研获奖少的局面。
(五)缺乏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教师的补充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
民航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设置的不断增多,现有教师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尤其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从社会招聘补充兼职教师来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待遇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兼职教师相对不稳定,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另外,职业院校教师的补充也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所以补充的教师相对来讲不太具备双师型素质,也很难适应或满足民航院校的教学需要。
四、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突破教科研与行业结合度不高、缺少专兼带头人引领的难题,改变当前民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适应高职教育未来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趋势,必须建立民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以实现培养一批名师、带出一支团队、产生一批成果、培养一批学生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政策扶持,全方位保证落实。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理解“名师”的概念和内涵,把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名师工作室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扯面广、难度系数大的复杂工程,要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建设和管理和资金扶持政策,;加强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加大对名师专业研究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力求探索出适合个人和工作室发展的有特色的运营模式,名师要按照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专业研修任务,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动、促进”作用;教研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名师工作室专业研修活动的指导,充分互动交流,提高教研实效,使名师研修活动得到有效引领,逐步形成“政策主导、名师引领、团队协作、共同成长”的教师发展机制。
(二)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目标管理。为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愿景,各工作室的负责人在建立之初就应与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工作室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再细化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让每位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工作室负责人还应要求每位成员从个人实际出发,依据“工作室活动计划”,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考虑教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等因素,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规划”,从教育、教学、学习、科研等方面明确具体措施,并由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商讨,根据成员的特点和研究状况,形成针对每位成员的个性化指导方案,促进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如将教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发表期刊的档次等科研成果指标量化分解,作为科研成果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考核有据。工作室应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由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完善工作室学习制度、研讨制度、工作室工作制度、工作室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建立研修反馈、过程共享的促进机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个人的风格与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来做好各项工作。
(三)汇聚名师资源,强化梯队建设,建设优秀团队。工作室以开放的姿态吸纳民航业内名师,形成人才高地,工作中应尽可能明确师徒关系,形成帮扶梯队,利用榜样示范,紧紧围绕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性的提升,落实“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研究”等行为,引领成员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新平台,帮助教师在各自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都有提升的空间和可能。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应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集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引导教师“在合作研究中成长、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使全体成员具有更专业的信念、更专业的知识、更专业的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室应允许人员的动态调整,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推广团队科研成果,加强各工作室之间的横向联系,着力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针对领衔者技术过硬但管理不擅长的短板,可以选派兼职的助理,协助其管理和协调,让名师专心从事其擅长的技术攻关和带徒传技工作。针对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操作过硬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不系统的问题,一方面可组织院校人员上门咨询或者协助攻关,另一方面还可为其举办有针对性知识讲座、培训等,确保工作室按预期目标效果持续健康发展。
(四)建立联动机制,保证经费投入。 为保证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常运转,要探索建立行业、企业、社会、工作室“四位一体”经费投入机制,通过行业资助、社会捐赠、企业投入、学校带领工作室自我挖潜等多种手段筹措资金。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获得财政资助经费;积极开展市场化运作,鼓励行业、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社会服务项目;对于以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的项目,企业则可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加以支持。
(五)实行目标考核,分级量化管理。为客观评价名师工作室工作绩效,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善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保证工作室工作目标实现,院校主管部门应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及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各工作室的实际情况,一是在建立之初就建立考核评估的制度,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体系,并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考核。二是依照科学可操作的评估标准组织公平公正的评估;三是评估之后反馈指导要及时;根据上一年度工作业绩情况划定等级,在资金、项目、政策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保证评估机制的到位。强化监督功能,优化评价体系,对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实施动态管理策略。对工作室的规划审批、资金投入、运营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
(六)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创造活力。积极构建以技能水平为基础、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室人员的创造活力。首先是给予有吸引力和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对评聘为各级名师的,享受与较高层次管理人员相同的薪酬待遇;其二是对特殊人才实行特别奖励。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各类名师和骨干人员,在给予高额奖励的同时,还给予各种津补贴及其他福利;三是强化荣誉激励。对做出卓越贡献和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可以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创新成果。
(七)注重文化建设,增强发展软实力。 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引领大师工作室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力量。建设先进工作室文化,就是要帮助和引导全体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坚定实施“技能兴室,人才强室”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工作室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四个“坚持”:第一,坚持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突出文化育人,精心打造高技能人培养风向标;第二,坚持文化建设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突出文化兴室,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新优势;第三,坚持文化建设与技能创新相结合,突出文化促发展,倾力打造时代文化新风尚;第四,坚持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突出文化促和谐,努力塑造适应时代要求新精神。(中国民航网智库专家兰玲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