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市场基础一直存在

编 辑:张薇 2016-11-25 09:21:00

  9元机票、8元机票、1元机票、0元机票……伴随我国低成本航空的兴起以及民航票价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低价机票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中。

  超低价机票并非中国首创,作为亚洲低成本航空代表之一的亚航,基本每个月都会推出“0元机票”的抢购活动,从概率来看,只有少数旅客能抢到。很多全服务航空公司将此种营销视之为广告手段,综合考虑历史积淀、旅客定位等因素,对低成本这一模式做出并不看好的结论,仍坚持其原有模式运营。这也无可厚非,应给予充分的尊重。但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低成本航空市场没有旅客,低成本航空市场基础将消失,该模式会被淘汰。

  市场是否存在低成本旅客,直接关系到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生存以及发展。低成本航空并非伴随民用航空业而产生,而是民航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产物。其作为不同于全服务航空的一种运营模式,是有明确的定位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低成本旅客不会消失,市场仍然有低成本的飞行需求,此类旅客会长期存在。

  从航空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已进入民航大众化时代。我国民航处于什么阶段是可以按照一定指标进行划分的。较早前,民航局就将“大众化”战略作为行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民航现在已进入民航大众化时代,倘若仍坚持之前“精英主义”路线,只服务少数高价值的商务旅客,除少数航空公司通过差异化发展生存之外,多数会面临市场竞争的淘汰风险。因此,在“大众化”战略的历史条件下,低成本航空是发展趋势,也会受到政策扶持。

  从航空市场来看,短期内民航供给大于需求,这有利于低成本航空的发展。近十年来,我国民航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无论是航空公司的数量,还是运营的飞机数量、机场数量等各项指标都有很大的变化。然而,虽然运输旅客量有较大增加,但随着机队的快速扩展,部分航空公司客座率反而有所下降。根据笔者近几年在春运时段的亲身体会和观察,发现部分航空公司为了维持高价票等原因,部分航班(农历年前东部飞西部,年后西部飞东部)的上座率还略低于平时。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航某些航线供给大于需求的现状。这种状况下,低价肯定是存在市场的。

  从时间来看,春秋航空的“空位等于浪费”理论实践较为成功。这一理论除了让春秋航空保持高客座率外,也带来了人均旅行成本的降低和良好的口碑。春秋航空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绩效证明其理论是成功的,这对于低成本航空而言仍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民航大国,当然也是民航需求大国。虽然受到高铁等冲击,但民航市场这块蛋糕仍在不断变大,这足以证明民航的市场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这种市场需求包括全服务航空公司的市场需求,也包括低成本航空的需求。

  除公务、商务等常旅客外,要实现民航飞机的高效利用,必然需要迎合市场的低成本旅客的需求。对于低成本航空而言,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的运营策略,并不过时。“开源”每个航空公司都在做,区别在于“节流”。对于中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而言,除航空公司自身不断提高“节流”水平外,更为重要的是创造让其“节流”的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当前,低成本旅客是否能够保持甚至爆发性增长,关键已不在于航空公司本身,外部因素已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当前民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邓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