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角”机场群是中欧互联互通的新兴枢纽
原标题:新时代 新引擎 新枢纽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新机场建设时强调,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枢纽机场的战略定位和作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近期笔者参加2018年中欧航空高层对话会,围绕“中欧航线市场开发”的议题,探讨中欧民航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在去年“中欧航空市场互联互通的未来在中国西部”的观点基础上,围绕“新时代、新引擎、新枢纽”主题,再讲三个方面的认识。
中欧合作将成为新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而世界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全球经济进入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一轮复苏周期。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的发展已经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在新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和引擎。
当前,我们也看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引发了与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贸易争端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消除,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依然存在。在这样的大环境,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需要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深度互联互通作为稳定器、压舱石,需要新的增长动力和引擎。
2017年,美国GDP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仍然保持领先。但由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其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而中国、欧盟的GDP分别为13.17万亿美元、17.31万亿美元,二者之和超过了美国,加上中欧连续多年互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笔者可以大胆地推测,在接下来的10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与欧洲的进一步合作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欧互联互通的天然交会点在中国西部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中国和欧洲就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建立了贸易联系。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和便捷,比如2011年开通的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铁路,以及后来扩展至各地的中欧班列,为中欧贸易创建了便捷的地面通道。在空中,近年中欧之间的航线数量、旅客流量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自2010年以来,中欧航线从46条迅速增加至132条,年旅客流量从657万人次增长到1310万人次(包括从中东、东南亚中转的中欧客流量)。未来中欧合作,交通是基础,其中航空是先导。利用航空高效、快速、辐射远的特点,加速人员、资金、信息的流动,能够为未来中欧发展创造更多更新的市场机会。
中欧互联互通,天然的交会点在中国西部。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西部地区靠近欧洲,不仅是中国内陆开放的桥头堡,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主战场;从政策条件上看,“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国西部地区的腾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国西部正在变为开放的前沿。从经济关联度上看,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产业逐渐向内陆转移,作为新兴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需求快速增长,同以资本输出和技术、服务出口为主的欧洲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西部地区与欧洲的联系应该进一步强化。
但交会点并不一定必然成为枢纽。目前西部地区还没有像北上广那样具备超强集聚与辐射能力的城市,要扮演好中欧互联互通交汇枢纽这个角色,还需要整合相关城市的资源、力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10年前曾有学者提出“西三角经济区”的构想,笔者也发表过论文《重庆、成都、西安三大机场对“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战略影响》。今天看来,如果把“西三角”整体视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枢纽,或许会进入一个新的视野。
“西三角”机场群是中欧互联互通的新兴枢纽
按照辞典的解释,枢纽指“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枢纽一般特指交通枢纽,是人流、物流、交通工具汇聚的集散中心。
关于枢纽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过去,一般认为枢纽只是一个点。后来,综合交通体系概念的提出,将枢纽的定义扩展到一个系统、一个区域,例如:伦敦的航空枢纽是包括6个机场在内的多机场系统,北京铁路枢纽也是由区域内三大站点构成等。
外交学院学者施展去年出版了一本书《枢纽》,他提出,中国处在大陆和海洋的连接点上,是世界秩序的枢纽。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中国西部视为连接亚欧非大陆的枢纽。枢纽不一定局限于某地某业,可以是更大范围、更多要素构成的聚合体。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或者说航空也是中欧合作的枢纽,而“西三角”机场群则是推进中欧互联互通的重要新兴枢纽。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去年的民航发展论坛上提出,要着力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世界级机场群。此前,国家发布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要在2030年实现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同时强调了“强化成都和重庆航空枢纽功能”。因此可以认为,在当前中欧合作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打造世界级的机场群还应当包括以重庆、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机场群。
从发展的基础来看,重庆、成都、西安都是地处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占西部地区GDP的40%以上,是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三地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天然具有互补性,分工协作基础较好,成渝、西成以及西渝高铁开通后,各城市之间的地面通行时间将大大缩短,内聚力增强,“西三角”三个城市群完全可能融合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城市群,为构筑世界级机场群提供有力支撑。
从发展的区位来看,“西三角”机场群连通西南、西北,形成西部中枢。往西,与中欧班列相互呼应,更便捷地实现中欧互联互通;向南,通过“渝桂新”南向通道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与东南亚、南亚的互联互通;向东,连接长江经济带,贯通中部、东部乃至沿海地区,甚至可以延伸至东北亚。“西三角”机场群作为新兴枢纽搭建的中欧空中走廊,将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集聚更多、更优质的资源。此外,“西三角”机场群还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向西、向南可以将乌鲁木齐、昆明门户枢纽纳入,形成3+2的更大发展格局。
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来看,“西三角”机场群3个核心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合计达到1.3亿人次,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大机场群相比毫不逊色。而且重庆、成都、西安3个机场旅客吞吐量比较接近,今年底都将成为4000万级以上的大型机场,与其他三大机场群相比,结构上更加合理。
从现有能力和发展潜力来看,“西三角”机场群地理位置优越,欧洲航线从这里始发绕航率最小,最适合打造中欧之间的航空枢纽。目前“西三角”机场群已开通国际航线200多条,市场基础较好。在资源条件上,相比现在中欧航线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西三角”机场群这几年没有间断地进行着较大规模的扩建、新建,重庆、成都、西安三大机场航站楼总面积超过155万平方米,硬件保障能力充足,再加上空域相对东部地区更加宽松,时刻资源释放空间更大,更具增长潜力。
无论从发展的基础、区位、规模、结构还是能力上来看,在中国西部地区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机场群已经具备雏形和基础要件。
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机场群也并非几个机场的简单相加,而是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的生态系统。打造“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需要政府、航空公司、机场等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努力。国家层面应统筹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各机场的功能定位及协同规则;着力提高国际航班,尤其是飞往欧洲的航班通关效率;重点加强对西部枢纽机场航权、时刻等方面的支持,加强航线布局的规划协调;地方政府要加强沟通协作,通过航线培育基金、土地税收等政策,引导航空企业协同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机场管理机构要按照“市场定位差异化,服务衔接标准化”的目标,强化运行、服务协作,联手打造一些体现西部地区特色的服务产品;航空公司应该深耕西部市场,加快西部地区中欧国际航线布局,积极探索发展低成本航空、支线航空,立足“西三角”机场群这个核心,向西南、西北两翼延伸,辐射全中国,连通亚欧。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要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打造“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正是着眼全局谋划一域一业,以一域一业服务全局发展的重要举措。
世界的未来看中欧,中欧合作共赢首先要强化互联互通,“西三角”机场群是中欧航空互联互通的新兴枢纽。重庆机场将与业内外同仁一道,共同为“西三角”机场群的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携手共创新时代美好的未来!
(作者:黄伟 作者单位:重庆机场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