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标准化在民航中的应用
摘要: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工具,是科学技术传播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桥梁与媒介,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有效方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各行各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因此标准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追逐的热点和前沿课题。本文通过通读国内外文献和著作,归纳和总结标准及标准化的起源、发展与标准化本质;简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标准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标准化在民航中的应用,为助推我国民航转型升级和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标准化;民航;安全;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就是一种“标准”。回望“标准”一词的起源,我们深刻的发现,1902年英国纽瓦尔标准诞生、1906年英国颁布国家公差标准、1911年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的“标准作业方法”和“标准时间”推动了以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那么何为标准呢?标准化工作指南》给出了标准的专业定义:标准是指:“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划、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文件”。那么何为标准化呢?通俗来说,企业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某项业务,然后再通过一系列业务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就是把在这些业务和活动中长期积累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等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进一步提炼成为程序、工艺、流程、标准制度和规范等,成为规范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规则、制度和标准,其核心就是对各项业务的管理及作业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持续的优化、分析,不断地以最佳的程序和方法替代原有的程序和方法,标准是标准化的因,标准化是标准的果。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地区各行各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和具体衡量指标;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接口技术,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加强现代化管理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因此标准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追逐的热点和前沿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标准和标准化等相关课题(包括标准化提升经济效益方面、标准化与产业化方面以及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等)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如德国卡塞尔大学的克努特·布林德针对标准经济学作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并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经验实证研究,为评估标准的动因和分析标准化的经济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1]。
中国的标准化学科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由我们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并建立了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的标准学构型。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和学习国外标准化理论成果,开始探索标准化的方法和原理,标准化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其在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2]。标准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其在提升产品安全、强化品牌效应、完善管理和增加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岳高峰[3]等人简要介绍了我国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国外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系统、(国家、行业、专业)标准体系表。2013年王金玉[4]等人撰写了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更好地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加快实现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更进一步指出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首都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促进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有助于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竞争力;有助于减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有助于提升城市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期待。张友明[5]等人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一个标准化综合贡献的指标评估体系,并将其用于实证研究,为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建设与公共管理的优化和创新等方面提供一种新方法;梁丽涛[6]等人指出标准化作为国家一项基础性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提出了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建议,努力使我国的标准体系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与国际标准化进行接轨,使我国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能够最大程度惠及企业、惠及民众。
自200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车道,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为加强管理,国家陆续发布了很多标准化相关重要法律法规,规范我国标准化相关工作。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上,众多国内外知名标准化专家围绕标准化发展的最新趋势,共同交流和探讨了标准化如何促进热点领域的发展。比如,国外标准化战略对中国标准化工作有何启发和借鉴;标准化科研如何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管理方面,标准化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在智能制造方面,面对国外智能制造的最新发展趋势,如何看待用标准促进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在节能和减排方面,如何用标准促进企业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等等。
进入“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正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其中航空运输产业是我国的优先发展基础产业之一,同时航空运输产业作为高度协调的生产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航空器的飞行安全、运输生产、航班正常性和实现优质服务等方面,标准化是民航运输企业走向市场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民航行业是国际化和科技化程度都非常高的行业,要深刻认识到民航的安全、服务、质量、效益的决策,其实是标准的决策和制定标准的技术的最终选择,因此标准化在民航安全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近些年来,国内有关学者在标准化在民航中的应用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如赵景顺[7]提出标准化是组织运输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民航运输安全的可靠保障,是提高民航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的重要论述;魏志芳[8]详细的阐述了民航企业管理标准化是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推行民航企业管理标准化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更进一步提出了标准化是民航质量管理的基础,民航质量管理是标准化的支柱的重要论述。
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航局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行政管理创造出来的“一二三三四”等理念对于中国民航安全的保障是行之有效。标准是民用航空产业发展中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的依据和平台,民航标准化是民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民航行业的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方针是:以安全、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民航标准化将作为保障航空飞行安全、飞行技术和飞行保障、航空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服务、民用航空器维修工程、机场环境监测、航空医学和民航安全保卫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将为细化和补充民航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为民航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了一些民航运输行业标准如,《民航标准化管理规定》、《民航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民用航空地面事故等级》、《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设备配备》。由于我国民航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民航二所的王书珍[9]针对尚不健全的民航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现状,提出了诸多建议,如加快建立健全民航标准化组织机构;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加强制定民航标准体系表;加强对行业标准归口单位的组织和领导并发挥其作用;加快制定标准的速度,增加标准数量;加强标准化的宣传工作,不定期报道民航标准化动态和国内外动向;投入一定力量清理本行业标准和行业间交叉标准;逐步建立发布和发现标准并纳入相关程序等。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国民航产业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但在民航标准化应用和管理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是技术理念还是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分析、总结、积极引进并借鉴国外优秀标准化在民航行业的相关成功案例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我国民航发展特点,制定高水平的标准必须积极主动地采用世界上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努力并依靠广大的从事标准化工作者和标准化管理人员,收集国内外同行的标准化文献资料、科研成果和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体系,着力构建系统、科学、全面、成熟的我国民航标准化体系,提升民航行业的运行效率、安全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从而贡献出符合我国民航实际发展情况且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助推我国民航转型升级和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坤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金杰妮 校对:王亚玲 审核:韩磊)
参考文献
[1]克努特.布林德. 标准经济学:理论,证据与政策[M].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1-2012[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3]岳高峰, 赵祖明, 邢立强. 标准体系理论与实务[M].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1.
[4]王金玉. 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M]. 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3.
[5]张友明. 标准化综合贡献的科学评估方法[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6]梁丽涛. 发展中的标准化[M].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7]赵景顺. 标准化在民航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技术监督, 1994.
[8]魏志芳. 浅谈民航企业管理标准化[J]. 现代企业, 1994(03):41-42.
[9]王书珍. 民航标准化工作之我见[J]. 民航经济与技术, 1994(06):29-30.
作者简介:江坤,男,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标准化管理、航空发动机智能监控及健康管理、大规模组合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