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民航的精彩瞬间: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

作 者: 林明华 | 编 辑:张薇 2019-08-30 15:49:00

  一、多方开辟途径,培养航空人才

  辛亥革命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和领袖孙中山先生为达到外御侵略、内除军阀、统一中国的目的,游历英、法、美、日等国,广泛宣传国民革命,努力筹措资金,组织革命力量。他耳闻目睹西方飞机发明、发展及其应用,敏锐而深刻地认识到飞机应用于军事作战及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极力倡导航空救国。

  与孙中山同期的清政府维新派、各地方军阀实力派,乃至努力规避中国亡国亡种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力量,都看到了航空对于维护统治和推翻统治的军事价值,因而筹措资金购买飞机、雇用外国航空技术人员和聘请外国航空顾问,不一而足。但是,孙中山与众不同,他是无愧于被称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

  孙中山坚信航空人才实乃“吾党人才之不可缺”,多方开辟途径,培养航空人才。1913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向国民党创办的航空学校师生讲话时正式提出航空救国的主张,并以此勉励师生;褒扬和重用冯如、杨仙逸等航空人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组织航空队参加对反动势力的武装斗争;在革命实践中对发展航空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化,拟撰写的国防计划要目共62项,9项涉及机场(航空港)建设、飞机制造、航空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等方面;1924年5月,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形成,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推动与帮助下,在广州开办黄埔军校,同年又在广州开办了广东军事飞行学校,使广东革命航空事业迅速发展。

  1923年6月,由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杨仙逸兼任厂长的广州大沙头飞机制造厂,制造出第一架装有90马力寇蒂斯型发动机的双翼双座侦察教练飞机,报请孙中山检阅。7月的一天,在大沙头机场举行了隆重的飞机试飞仪式。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出席,并主持试飞典礼。让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试飞现场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宋庆龄提出亲自参加试飞,以鼓舞士气,激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造飞机。

  二、中国第一位试飞上天的女性

  宋庆龄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少女时代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息息相通。1913年,20岁的宋庆龄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毕业,同年8月归国途中取道日本,拜会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随后担任他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实业家、孙中山的密友、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宋耀如及家人坚决反对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宋庆龄一往无前,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流亡日本、年长她27岁的孙中山在东京结婚,成就了一段英雄、美人为纯洁的爱情、为革命和理想共同奋斗的佳话。

  性格安静、内敛、敏感的宋庆龄,内心热爱美好的事物,执着于对完美理想的追求。她曾是一个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姑娘,能骑马、开车、打网球,这在当时的中国女性中是极为少见的,折射出了她天性中生气勃勃的一面。成为孙夫人,是她对生命历程渴望、与命运抗争的结果。此时提出亲自参加试飞,绝对不是心血来潮,是要为躬行航空救国做出榜样。

  宋庆龄婚前害怕抛头露面,婚后不得不参与许多事务,跟随孙中山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早期的宋庆龄不具备通常意义上的政治人物所应该具备的在公共场合应对自如的能力。有人谈到,有一张她与一名记者握手的照片,从照片上能看出她略带羞涩的性格,以及在旁的孙中山神情中流露出的对她的疼爱和引导。这是一对惺惺惜惺惺、情意缠绵的革命夫妻。

  早期飞机的技术性能有待提高,安全性和舒适度都不佳,飞行是冒险家的事业,试飞无异于以命相搏,“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就是因为试飞自制飞机失败而壮烈牺牲的。在试飞典礼现场,饱经沧桑的革命家、政治家,一年零八个月后就走到生命尽头的孙中山,凝视着亲爱的伴侣,对宋庆龄投以惊讶、钦佩、感激和赞许的深情目光。

  这次试飞由黄光锐驾驶飞机,他被誉为国民党空军虎将。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后,为筹建空军,派遣林森和杨仙逸去美国招收及培训航空人才。黄光锐于1920年参加杨仙逸组建的飞行训练队,1922年底携带飞机器材回国。1923年,黄光锐任广东军事飞行学校飞行教练,后在国民党空军任多个职位。1946年春末,国民党当局成立空军总司令部,拟委任黄光锐为中将副司令。因其坚辞获批准退役,没有参加内战。1949年,黄光锐迁到香港,后来移居美国洛杉矶。1988年7月7日,为纪念广东航空爱国志士而建的广东航空纪念碑落成,坐落在广州十九路军坟场阵亡将士碑的西侧。黄光锐作为一位航空先驱、爱国的抗日英雄出现在碑文中。

  此时,在众人注目之下,宋庆龄戴上飞行帽和眼镜,从容不迫地坐上黄光锐驾驶的飞机,在广州上空飞了两圈。宋庆龄是中国第一位试飞上天的女性。试飞成功,飞机安全着陆,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孙中山当即用宋庆龄的英文名“Rosamonde”(意译是玫瑰世界或美好的前程)命名飞机,中译音为“乐士文”。在试飞仪式结束时,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乐士文”号飞机前合影留念。“乐士文”号飞机曾参加攻打军阀陈炯明的战斗,后被陈炯明派人焚毁。

  三、照片记录历史瞬间

  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李军注重以历史辉映现实和未来。在中国航协办公楼走廊的墙面上,悬挂着反映中国民航历史的代表性照片,昭示学史明志。其中,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乐士文”号飞机前的合影赫然在目。笔者上班打开办公室的门,时常会瞥一眼这张照片,并时常想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一首七言绝句《题民元照片》: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履行“议和成功,即告退隐”的诺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日赴上海,6日宴客于上海爱俪园,应邀出席者有唐绍仪、陈其美、熊希龄、黄郛、胡汉民、程德全、谭人凤、蔡元培、马君武、于右任等34人,都是民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宴毕拍下这张照片。45年后的1957年春,78岁高龄的于右任在端看这张老照片时,除了本人健在外都已作古,抚今追昔,感慨而赋此诗。其实,宋人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的两个句子,作为于右任该诗的注脚非常贴切。一句是“坐中多是豪英”,另一句是“此身虽在堪惊”。

  诚然,“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注定要被深深地镌刻在中国航空史册上。(中国民航网智库专家林明华 原载于2019年7月3日《中国民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