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民航发展形势分析及建议

作 者: 李艳伟 | 编 辑:王亚玲 2022-12-31 13:46:0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民航运输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与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强相关性。对全球及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政策趋势重点、民航客货运输规模趋势等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是谋划2023年民航发展的基础。 

  一、全球及我国经济增速预期 

  1、2022年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完成3%,低于预期值 

  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速与全球增速水平对比可知,我国经济发展增速一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见下图)。从2011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速从8%以上的高位增长,转为6%-7%左右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进行动能转换。在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前,经济增速水平已呈下行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保持在2.3%,2021年反弹至8.08%增长率,高于全球6%的增速水平。 

   

  受疫情及疫情防控政策整体影响,2022全年GDP发展水平低于预期。以不变价GDP衡量,2022年前三季度GDP累计81.4万亿人民币,前三季度增长低于年初预期。2022年全年GDP增速水平预计在3%左右。 

  2、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水平预计在4.6%-5.5%间波动,全年呈现N字型增长趋势。 

  各主要研究机构对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趋势给出了预测。据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为2.66%,东盟五国增速水平高于全球平均为4.88%,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为3.73%,欧盟国家为0.66% 

   

  OECD预测2023年全球多数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4.6%左右。世界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预测为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5.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等研究团队,对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预期在4.8%-6.2%之间波动。 

  在2023年季度分布上,整体认为2023年经济发展呈现“N”字型趋势。第一季度前期继续受疫情压力影响处于低位,后期开始上行,第二季度复苏明显,达到较高位置;第三季度波动下行;第四季度开始回升。 

  二、我国宏观政策总体发展趋势 

  1、国内政策趋势以促经济发展为核心 

  受2022年疫情影响,我国消费信息指数在11月份降到新低(OECD测算)。虽然疫情对全球各国家消费信心都造成打击,但我国在2022年下半程的消费信心指数已经低于欧盟、美国。 

   

  在商业信心指数方面,按照OECD的测算,我国自疫情发生以来,商业信心指数受到前所未有冲击,继续下跌。在与欧洲、美国的对比中,处于低位。 

   

  2022年中央政府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减贫工作等方面,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等系列政策文件。2022年12月份更是出台《“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全文提到“内需”5次,消费6次。 

  2022年政策文件的落实将在2023年看出作用效果。扩大国内需求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将成为2023年的经济政策重点。深化改革也将继续作为转化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层面将加大对前期出台政策的落实力度。 

  2、国际方面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非歧视性原则,与其他国家共谋发展 

  2022年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稳,俄乌战争更是加速了全球政治版图的分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21年我国GDP占全球比重已经达到18.45%,美国占全球GDP比重为23.9%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及内部结构的优化,都将使得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将继续上升,对全球经济会产生进一步影响。由此判断,中美之间的经济冲突与对抗,将持续较长时间北美及欧洲的部分国家,继续回归单边主义,甚至由“去全球化”演变为“去中国化”。我国所面对的世界政治局势更加复杂、艰难。 

   

  从我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额看,东南亚国家联盟近年来已经超过欧盟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进出口对象。在2022年1月-11月,我国与东盟间的进出口贸易额总量呈上升趋势;与欧盟、美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在下半年逐渐递减。东盟与我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 

   

  2022年我国发布的重要国际合作会议、签订的备忘录、合作协议等方面判断,2023年,我国中央政府在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秩序的同时,在国际策略方面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多边主义。将继续深耕与中亚、东盟、南亚、东北亚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以及继续大力度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实施。 

  3、其他方面因素影响也不容乐观 

  在油价方面。从航空煤油2022年12月份进口到岸完税价格为8001元/吨。航空煤油价格在2022年后期呈下行趋势,但仍在近十年的历史高位。预计2023年航空煤油价格继续保持在中高位。 

   

  在铁路建设方面。中国高铁建设即使在疫情期间,仍在蓬勃发展。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时速350公里路段的新增、高铁线路向三四线城市的下沉、东南亚部分地区高铁的通行,等等。铁路的这些发展,不仅进一步与我国国内航空运输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重叠,也逐渐向国际运输市场延申。建议在2023年,政府层面及企业层面,继续增强与高铁之间合作、竞争的系统性研究。对运输市场进行分级、分类研究,从不同层面探讨可能的合作方式,及竞争应对策略。 

   

  三、我国民航2023年总体情况预计 

  1、2022年我国民航旅客周转量预计为2021年的50%左右,货邮周转量预计为2021年的90% 

  2022年1月-10月,我国民航完成客运旅客周转量3405.0亿人公里。2021年全民航完成旅客周转量6529.0亿人公里,2019年为11703.6亿人公里。预计2022年全年旅客周转量是2021年的50%左右,是2019的40%左右。 

  2022年1-10月,我国民航完成货邮周转量213.9亿吨公里。2021年全民航完成货邮周转量277.7亿吨公里,2019年为263.0亿吨公里。预计2022年全年货邮周转量是2021年的90%,是2019年的95%左右。 

  2、2023年航空客运市场预计“稳”步复苏,航空货运市场预计继续收缩 

  航空客运市场2023年将迎来“稳”步复苏,但国际、国内市场复苏进度有差异。国内航空市场将在春运期间逐步恢复,运量预计高于2021年春运,但受各地第一波疫情冲击,距离2019年依然有较大差距。在第一季度后半期夏航季开始,国内市场热度逐渐增温,在第二季度、暑运期间达峰。三季度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同,呈下行趋势;在第四季度运力及运量逐步回升。 

  国际航空客运市场恢复要慢于国内市场复苏。预计2023年一季度,国际市场处于调整适应期;第二季度预热阶段,出境游及公商务旅行逐步复苏;第三、第四季度逐步增长。国际市场2023年全年预计恢复至2019年的50%-60% 

  航空货运市场在2023年预计逐步回归理性。在2020、2021、2022年三年期间,航空货运市场的增长主要由国际市场增长带动,在2021年达到高峰。国际航空货运市场在2023年预计重回理性阶段,会在202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缩。同时,国内货运市场略有回升。 

  四、2023年民航发展总体建议 

  1、政府政策层面 

  建议行业政府继续加强与国家上位规划、政策的对接及落实。在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刺激消费、落实双碳目标、数字化政府建设、科技人才待遇、统一大市场壁垒破除、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国家政策的落实与深化。 

  建议加大对2022已出台的系列规划、政策的宣贯及落实。注重增强政策在执行层面的推进。一方面,加大对新出台政策的解读、引导。使受众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及重点,在落实中深化对政策的理解,提高政策执行质量。另一方面,探索增强政策实施后评估,对政策实施后的推进落实进度、发挥的作用及效果等内容进行及时总结。根据实施后评估结果,形成动态优化调整机制。 

  建议加大对智慧民航建设、区域运管委建设、通航发展、空铁联运等方面政策试点的推进力度。注重政策试点工作的过程推进,注重在过程推进中的难点问题解决。注重试点经验总结、提炼,为各政策的制定、修订、完善,起到作用。 

  建议在政策整体推进落实过程中,确定2023年工作重点,围绕行业发展亟需改革、促进的事项,围绕制约行业复苏、发展的瓶颈问题、难点问题,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有针对性推进、落实、督导政策落实效果等。 

  2、运输企业层面 

  疫情三年,对航空公司、运输机场,以及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都造成巨大冲击。结合2023年短期恢复,及中长期能力建设,建议重点提升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运营弹性、强化人力资本的优化与重构、推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双碳工作在企业层面的落实。 

  通过对中国民航2005年-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可知,疫情之前民航发展主要动力来自于需求规模增长刺激,组织管理能力在增长中起到的作用较弱。疫情对需求结构及供给都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增长模式对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为迫切。尤其各能力要素中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以及抗风险冲击的韧性增强能力,更是运输企业需要着重提升的方面。 

  疫情后的人力资本优化、重构,也将是各企业需要面对解决的重点问题。第一,需要解决已有员工在疫情后的心理、技能等方面的恢复、重塑。第二,需要面对新招聘员工可能出现的能力断崖式下降,将在未来2-3年内对人力资本素质及结构产生影响。需要提前启动培训、预防、能力提升等机制。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数据的价值增值,以数据及信息流程优化、重构,带动业务流程重构,乃至对组织结构调整提出要求,已经成为民航运输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已经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建议加速“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完善”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激活数智化工作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动能作用发挥。仍未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建议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公司级战略层面加以推进。 

  双碳工作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企业层面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也是民航行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建议在企业层面,提前着手研究该项工作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需要落实及切入角度等方面问题。最小程度减低对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提高对政策的适应能力。(作者:李艳伟,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民航新型智库(ATT)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