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飞行器的发展态势与应用场景综述
随着世界主要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地面交通道路建设逐渐饱和,大都市圈及超级城市群内部的地铁、轻轨因功能和覆盖区域有限且投资成本巨大,现有的城市交通模式面临极限,导致城市交通出行拥堵问题越来越严峻,已经影响到城市的运行效率、生活便利、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形势的发展使得UAM(Urban Air 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概念及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应运而生,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推动航空业向低噪声零排放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现已成为目前全球航空界的新兴领域和最热门的新赛道。
一、eVTOL基本概念
eVTOL是指以电力作为飞行动力来源且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智能操作、快捷机动、低成本、低噪音、零排放、易维护、高安全等特点,相对传统飞行器相比,安全性、智能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优势显著,可使人和货物以无缝、经济的方式在城市低空快速流动与灵活作业,能高效开发城市低空空域资源,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并解决空中物资运输和交通出行的迫切需求,大幅提升快捷及时、按需响应效率,顺应了电气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一种面向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场景、更符合未来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飞行器形态,为超大城市、都市圈及城市群创造了新的通勤方式,将对
全球范围内新兴的eVTOL研制与开发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基于运行模式、整机构型、动力能源、设计载荷、目标客户、适航认证等维度,可将主流eVTOL分成不同的类别。根据运行模式,eVTOL可分为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两种类别,或者载人、载客及兼容载人载客三种类别。按照动力能源维度,eVTOL可分为全电动、混合动力两大类,全电动类别包括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三种,混合动力类别包括锂电池+氢燃料电池、锂电池+燃油两种。 按照整机构型维度,eVTOL可分为多旋翼型、矢量推进型、升力与巡航复合型、可变构型等四大类,其中矢量推进型包括倾转旋翼、倾转机翼、倾转涵道三种。按照设计载荷维度,eVTOL可分为轻型(有效载荷100-200kg)、中型(有效载荷300-500kg)、重型(≥1000kg)三类。按照目标客户维度,eVTOL可分为2B(商业运营类,指载人客运、载物货运、低空旅游等)、2G(政府服务类,指城市管理、警务安防、国防军事、应急救援等)、2C(私人飞行类,个人或家庭出行)。按照适航认证维度,eVTOL可分为基本型(需要在升力系统、机载设备等发生严重故障时,可控着陆,不能用于人口聚集区上飞行或商业运营)和增强型(需要在升力系统、机载设备等发生严重故障时,仍保证安全飞行,可用于人口聚集区上空飞行和商业运营)。
目前,对外公开的eVTOL项目主要面向城市的通勤市场,基于货物运输需求的项目占少部分,也有一些项目同时规划有载人版和物流版。eVTOL的整体构型设计路线、机体气动性、整体轻量化等,不同构型的整体构型,会产生不同的空中气动阻力、起降效率、推进效率与飞行距离,主要体现为最大航程、巡航速度、飞行高度、乘客数量与最大载荷等效能参数不同,也就决定了eVTOL的运行模式、服务范围与应用场景有异。如图1所示,基于推进动力考量eVTOL可分为三大类:矢量推进型、升力与巡航复合型以及多旋翼型,其中矢量推力可以再细分为倾转旋翼、倾转机翼、倾转涵道等类型(如表1所示)。
eVTOL普遍采用了分布式电推进设计技术,由于目前电池能量密度快速提升,全电动技术项目数量占比达66%,混合动力技术项目占比约为28%。目前,混合动力eVTOL更适合短途城际航线垂直起降模式,是城市空运市场从传统动力飞机向全电动飞机发展的重要过渡。为加快符合适航审定与任务需求,部分全电项目转向了混合动力技术。碳氢化合物燃料比电池储存能量要好很多,而精心设计的混合动力eVTOL可能更清洁、安静、运行成本更低。另外,无人机货运方面也开展探索尝试开发太阳能eVTOL。
二、eVTOL技术路线
eVTOL设计研发的技术路线主要依据预设的应用场景与目标市场,需要极高的技术研发实力与垂直集成能力,重点从飞行器气动布局与总体构型角度进行抉择与调整。在eVTOL这个全新的高科技赛道,不同的eVTOL 研发机构采取不一样的技术路线。根据全球现有的eVTOL开发情况,可以将其分为多旋翼构型、复合翼构型、倾转构型、倾转涵道风扇+完全矢量控制、隐藏式推进系统+无翼设计等5种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eVTOL制造商基于不同的技术路线,需要建立相应的研发体系、供应体系和生产体系,其研制能力涵盖飞行机体、结构及强度、飞控核心算法、电气系统、航空特性等设计能力,也包括整机总体集成设计、动力能源系统、航电飞控系统、适航性设计等工程能力。
图1: eVTOL主流技术路线种类图示
多旋翼型eVTOL虽然可靠性可能高于直升机,但有效载荷和航程都相对有限,所面对的应用场景也相对固定,在噪声控制、地面损伤控制上尚无突破性解决方案,初创公司大多采用多旋翼型,或是eVTOL初创公司前期产品。倾转构型eVTOL在综合考虑航程、巡航速度和载重比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有效载荷、最大起飞重量和运营经济性,使其在未来商业场景中为用户节约更多出行时间,但带来了额外的技术挑战。复合翼型受到了传统航空企业的偏爱,由于配置了专用的水平推进螺旋桨,而不是垂直阶段和水平阶段共用一套螺旋桨,可以有效地提升巡航效率、航程和安全性。倾转涵道风扇+完全矢量控制型由于在动力可靠性、噪声控制、气动效率上有可能获得更优的平衡。尽管涵道风扇在悬停模式下效率稍高,但在巡航模式下会产生更多阻力。不同技术路线的eVTOL都具各自的特点、优势、劣势及代表机型(如表2所示)。此外,由于复合翼构型方案死重大飞控系统就简单,倾转方案死重小而飞控系统复杂,于是也设计了复合翼结合倾转构型的综合方案(“死重”指的是对当前的飞行没有帮助,却因为种种因素,必须携带的部件重量)。目前,很难判断何种技术路线最佳,行业各参与方也尚未达成共识,复合翼方向兼顾实现可行性及先进性,倾旋翼方向更为先进,但实现的技术难度更大,今后也可能出现具有多种方案优点的新技术路线。
表2 : 不同技术路线eVTOL对比分析表
目前而言,各国近期推出的eVTOL项目倾转构型机型最多,多旋翼构型最少,复合翼成为大部分行业龙头公司的研发选择。国外eVTOL制造商的技术方向总体而言比较一致,如Joby、Archer、Lilium和Vertical等公司都采用倾转、倾转涵道或倾转旋翼的整体构型。在2021年通过SPAC方式上市的Joby Aviation、Lilium、Archer等公司,以及目前收到最多意向订单的Vertical Aerospace等公司均采用了倾转构型技术路线。最近两年发布的eVTOL多为倾转构型或复合翼构型,未来这两种机型增长潜力最大。主打多旋翼构型的头部企业Volocopter在深入研究和开发纯多旋翼布局的2座VoloCity后,在2021年也推出了复合翼构型的VoloConnect。虽然复合翼构型的运营经济性一般,但在eVTOL机型设计中是非常流行的配置,由于具有简单性和多功能性的特点,eVTOL厂商广泛采用该技术路线,以用于城市间出行或更远距离的飞行任务。同时,当前不少多旋翼eVTOL厂商正在考虑使用升力+巡航构型以获得高航程,例如亿航智能之前的旗舰载人eVTOL是采用纯多旋翼布局EH216,现在也开发2座升力+巡航构型技术方案的VT30。Embraer子公司Eve Urban Air Mobility的EVE均采用了此构型。对于短航程任务(7公里)而言,与多旋翼eVTOL相比,“升力+巡航”的复合翼及混合构型eVTOL的表现并不占优势,但对于更长航程的任务,推力矢量构型eVTOL的表现最优。复合翼及倾转旋翼机型在电池技术发展之后,续航里程会从100km扩展到300km,相对于多旋翼的优势会更明显,因此我们看到传统的多旋翼eVTOL厂商也纷纷开始复合翼机型(含倾转旋翼)的研发。
三、eVTOL发展态势
当前,世界主要航空国家都在积极迈进eVTOL新赛道,以抢占未来城市低空智能交通的制高点。eVTOL飞机的研发进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概念设计、缩比验证机测试(包括地面试验、悬空试验、起降试验等)——全尺寸验证机测试(包括飞行模式测试、飞行姿态测试、飞行悬停试飞等)——试制原型机试飞(本场试飞、转场试飞、噪声检测、载人试飞\载货试飞、模拟场景测试等)。eVTOL的设计研发与测试验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融合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仿生学、材料学、计算机、控制理论等多门学科知识,涉及理论计算、仿真实验、样件试制、生产组装、台架实验、静力实验、振动实验、系留实验、试飞实验等多项技术工作,通过动力系统台架试验、飞机静力试验、飞发耐久试验、半物理实物仿真试验等大量的地面试验,经过气动性能、倾转特性、操纵测试、组件测试、风洞测试、噪音测试等测试过程。当前,eVTOL的开发状态(具体如图3所示)总体上还处于从概念设计迈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
据粗略统计,全球1/4的eVTOL项目处于飞行测试阶段,50%左右的eVTOL项目处于概念设计阶段,多旋翼技术和混合布局技术飞行测试项目占比较高,达30%以上。据2022年8月的美国垂直飞行协会(VFS)发布的最新统计,全球超过700个eVTOL设计研发项目,其中235个矢量推进构型布局,124个升力+矢量推进构型布局,195个多旋翼构型布局,103 个为悬停自行车和个人飞行器,47 个电动旋翼机设计,涉及全球48 个国家的 347家公司或创新机构(具体详情如图2所示)。其中,主要分布的国家是美国(124 个)、英国(24 个)、中国(21 个)、德国(19 个)和加拿大(17 个),占所有设计实体的近 60%。从eVTOL项目的投资金额来看,2021年eVTOL项目的投资总额较2020年增加了一倍。据《2021年度亚太地区城市空中交通报告》,亚太地区14家eVTOL制造商中,有2家仅提出了概念机型,4家已完成缩比验证机的测试,5家制造商已经发布了全尺寸的工程验证机,仅有3家制造商进入了载人飞行测试阶段。
图2: 全球eVTOL项目开发状态分布图
(数据来源:VFS统计目录)
eVTOL制造商追求的是飞行器更好的续航能力、航程、爬升性能及运行能效比,创造平稳安静的飞行体验,并通过航空监管部门的运行性能(包括飞行性能、飞行特性、载荷条件等)、机体性能(结构特性、组件性能等)、安全性能(动力失效保护、冗余备件系统设计、能源失能处置等)等合规性认证。eVTOL开发工程团队需要通过建立先进的数字化开发体系,集成多学科仿真模型、验证外形气动效率和飞行控制逻辑,创建完善包括线路规划、后勤维护、检查放飞、安全保障的试飞体系,并搭建一定数量基础的飞行测试及数据库,在气动构型、飞控系统、电机、新能源电池、通讯导航系统、整机轻量化设计、机身复合材料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与技术迭代,并达到工程设计与运行性能指标,最终设计定型和通过适航审定,才能投入市场销售推广与商业运营。
eVTOL作为新型飞行器,其电池、电机、驱动器、倾转机构、控制策略、载荷工况、操纵系统等方面均采用了新技术,其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需要试验科目予以验证测试。由于eVTOL一般在人口稠密城市上空低空飞行的特性,其安全监管将比地面交通更加严格。目前,没有一家eVTOL制造商获得FAA(美国联邦航空局)或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的完全认证,仅有极个别公司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获得相关认证。各国eVTOL制造商竞相加快认证进度,以在全球范围率先获得航空主管部门的适航许可,抢先开展商业运营取得市场先机。当前,欧美eVTOL领域的研究较为成熟,其中美国、德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eVTOL研发不落后于欧美,在亚太地区处于领头羊地位(参见表3)。
表3: 国内外主要eVTOL飞行测试与认证情况表
(信息来源:根据互联网公开发布信息整理)
四、eVTOL应用场景
eVTOL作为城市空中交通的载运工具,能够渗透到城市中心,进行点对点的交通运输。 eVTOL应用场景主要有三个关键条件——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100-1000 米的低空领域、点对点。目前,eVTOL运行分为无人驾驶、有人驾驶两种模式,制造商主要聚焦城市客运与货运两个主要方向,并结合目标应用场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迭代升级。与民用客机比较,大型民机主要解决1000 公里以上的空中运输,而 eVTOL 主要解决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间内、城郊及城际点对点的空中运输,在拥挤的城市内、城郊、都市圈进行短程通勤时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
eVTOL制造商为布局载人、载物及特殊作业的不同应用场景而开发不同机型。例如,德国Volocopter公司开发的eVTOL项目有多旋翼、2座、航程80km的VoloCity适用于空中出租车,有复合翼、4座、航程100km的VoloConnect用于城郊/城际通勤,以及多旋翼、航程40km、最大载荷200kg的VoloDrone适用于空中物流。航空巨头空客公司研制的eVTOL项目有倾斜翼、1座、航程30km的Vahana适用于城市空客运和货运(项目现已中止),也有多旋翼、4座、航程60km的CityAirbus适用于城市空中出租车,还有固定翼+V型尾翼、4座、航程80km的CityAirbus NextGen适用于城市空中各类作业任务,以及多旋翼、2-5kg包裹载荷的Skyways适用于城市快递业务。我国亿航智能公司研发的eVTOL项目有多旋翼、1座、航程50km的EH184与多旋翼、2座、航程35km的EH216/EH216-S均为适用于载人交通和低空旅游,也有多旋翼、航程35km、最大承载200kg的EH216L适用于大载重空中物流和医疗急救,还有为高空消防作业定制开发了多旋翼、飞行高度600m、可携带6枚破窗弹和150kg灭火剂的EH216F(消防版),正在研制复合翼、混合动力、2座、设计航程300km、设计续航时间100分钟的EH-VT30适用于长航距城际空中交通,可应用空中通勤、空中游览、物流运输等场景。
目前的eVTOL有效载荷较小,也还只能短距离行驶,但也能满足少量乘客的城市飞行或是包裹递送。eVTOL整机项目在基本性能上具备可以代替轻型直升机的能力,小型eVTOL在军事、航模、农业、安防等领域已有大量应用,但用于载人运营的eVTOL,离适航取证和商业运营还为时尚早,载客通勤服务可能不会很快实现,但终端用户希望eVTOL的通勤应用可以取代目前昂贵的直升机服务,且已经受到消防应急、医疗救助和特种行业客户的青睐,未来的eVTOL要实现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仍然需要覆盖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全球eVTOL量产,其应用场景将大幅拓展,潜在应用场景涉及城市客运(UAM)、区域客运(RAM)、城市物流配送、商务出行、紧急医疗服务、私用飞行器等多种场景模式,大致可分为载人客运、载物货运、公共服务、警务安防、国防军事及私人飞行等六大类行业场景(如所图3所示)。据劳斯莱斯和罗兰贝格的专题研究报告指出, eVTOL 飞行器预计将用于城市和区域空中交通服务,包括机场班车和长达 250 公里的城际连接。eVTOL不仅可以消除交通拥堵的问题,也有望解决偏远岛屿或山区的运输,或灾区救援行动等问题,还可服务于空中物流、医疗救助、消防救援、应急管理、旅游观光、公共服务、私人航空出行、农业生产、警务治安和军事国防等关键领域,拓展野生动物保护、地质勘探、国土资源普查与监控、测绘、电力巡检等行业应用。
图3: eVTOL应用场景示意图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中短途空中交通工具,eVTOL提供了一种颇具未来感的空中出行方式。随着人工智能、电池技术、通讯导航等发展,人们可将eVTOL飞行器作为通用平台并稍作改装,先用于货运,作为军用级、民用级(特别是工业级)大型垂直起降无人机使用,待经历足够的技术积累、知识产权获得及使用后的性能改进,达到较好的安全性水平,并取得适航认证,再用于载人运输。eVTOL在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医疗急救、消防应急等场景投入使用,紧急医疗服务(EMS)将会是最先实现的应用场景,消防、搜索救援和空中执法紧随其后,空中游览可能是通往载客服务的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最后实现空中出租车运营。空中出租车、飞行救护车和货物运输可能是未来eVTOL的常态化用途。在未来5G网络及6G星链网络构建的万物互联世界里,eVTOL可满足城市低空短距离通勤出行及物流等一切场景需求。不久的将来,eVTOL将沿循从载物到载人、从郊区到城市、从特需到日常、从公共服务到商业化运营的发展方向,深入融合到人类生产生活各领域,创建智能高效、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中智能交通生态体系。
注:本文系2021年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城市空中交通产业生态系统战略规划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JDR0243,发表于《空运商务》2022年第12期。
(作者:张洪,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研究员,caac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