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的短期影响及应对措施

    齐险峰、葛金梅、陈旭东、田峰、高泰帜 编 辑:王犇 2020-02-14 17:47:00

            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民航积极应对,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疫情也给中国民航带来巨大冲击,2020年春节以来航空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70%,预计全年旅客运输量增长在-1.8-1.0%之间,或将出现民航客运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货运量基本与去年持平。建议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等重大运输保障,及早谋划灾后恢复工作,建立民航企业多元化扶持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局统计分析中心持续监测分析疫情对民航的影响。初步结果如下: 

      一、民航业积极投入抗击疫情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民航各部门快速响应,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相关工作。一是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民航局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迅速行动,全面动员,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民航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北京市联防联控,迅速调拨物资和专款用于一线防控,并及时做好航班调整工作。二是全力以赴,保应急运输。各部门密切协调,构建疫情防控绿色通道,保障应急运输高效顺畅。截至210日,民航系统共保障应急物资运输航班9379班,运送防控物资138万件,累计1.18万吨。其中,20家航空公司的280个航班向湖北地区运送防控物资34.5万件,累计2682吨。累计运输应急防控人员2.1万人次,其中医护人员1.9万人次;通用航空发挥“小、快、灵”特点,打造快捷高效的区域运输通道,截至29日,湖北地区通用航空共出动75架次;开通境外直通武行航线,接回滞留境外湖北籍旅客808名;运送85名巴基斯坦籍旅客归国。三是精细施策,保乘客安全。第一时间推出民航机票免收退改费政策;加大信息公布的透明度,及时发布工作指南、公布航班疫情动态;不断跟进细化防控措施,加强旅客健康监测,加强机场、机上消毒工作,坚持按标准规范按时通风,采取分散就坐、客舱设置“留观区”、长途航班分批用餐等多种措施,确保乘客安全。 

        

      二、短期内新冠疫情对民航生产运行冲击显著 

      (一)民航春运期间客流量大幅下降。春节以来旅客运输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0%,客座率不到45%。其中,25日仅运输28.9万人次,同比减少86.4%。从预订数据来看,节后也不会出现类似往年的返程高峰,26-12日的平均预订客座率仅30%左右。从机场看,1月23日之后旅客吞吐量呈现断崖式下跌,24日比23日下跌31.1%,之后呈波动下降态势。大量机场无航班执行,212日无航班机场数量达51个。 

      (二)航班大幅取消,航空公司的运力削减明显。春运以来(110-211日),共计保障航班38.7万班,同比下降24.5%。据飞常准最新数据,212日计划出港航班架次16504次,取消12535次,取消比例达76%。短期内飞机利用率大幅下降,国内飞机日利用率已由疫情前的9小时左右下降为目前不足3小时。 

      春节期间出港航班执行情况(数据来源:飞常准) 

    日期 

    取消航班 

    执行航班 

    计划总数 

    执行率 

    1/22 

    1208 

    17701 

    18909 

    93.6% 

    1/23 

    1749 

    17269 

    19018 

    90.8% 

    1/24 

    2533 

    15397 

    17930 

    85.9% 

    1/25 

    3274 

    14962 

    18236 

    82.0% 

    1/26 

    3262 

    15666 

    18928 

    82.8% 

    1/27 

    3671 

    15234 

    18905 

    80.6% 

    1/28 

    5262 

    14096 

    19358 

    72.8% 

    1/29 

    6840 

    13022 

    19862 

    65.6% 

    1/30 

    8130 

    11871 

    20001 

    59.4% 

    1/31 

    9624 

    10819 

    20443 

    52.9% 

    2/1 

    10838 

    9585 

    20423 

    46.9% 

    2/2 

    11144 

    9328 

    20472 

    45.6% 

    2/3 

    12936 

    7401 

    20337 

    36.4% 

    2/4 

    13747 

    6304 

    20051 

    31.4% 

    2/5 

    13804 

    6206 

    20010 

    31.0% 

    2/6 

    13662 

    5474 

    19136 

    28.6% 

    2/7 

    12928 

    6126 

    19054 

    32.2% 

    2/8 

    12152 

    6348 

    18500 

    34.3% 

    2/9 

    11221 

    7751 

    18972 

    40.9% 

    2/10 

    12874 

    5236 

    18110 

    28.9% 

    2/11 

    12662 

    4168 

    16830 

    24.8% 

    2/12 

    12535 

    3969 

    16504 

    24.0% 

    21-12日合计 

    150503 

    77896 

    228399 

    34.1% 

        

      (三)国际航空市场缩量明显,国内航司力争国际航线“不断航”。国际航班下降相对滞后,123-31日航班执行率由93%缓慢降至84%。进入2月份,国际航线遭遇了外航停飞和外国执行严格入境限制两种不利形势,开始大幅下降。2271个国家针对中国疫情采取了入境措施,包括暂时禁止中国公民入境或停止向中国公民颁发签证、暂时禁止湖北籍中国公民入境或禁止去过湖北的各国旅客入境等。这些国家涉及的航班量占我国国际航空市场的83%。外航停飞背景下,中国民航采取调整航班等多种措施争取通航国家“不断航”,力保国际航线网络稳定。 

      (四)行业经济效益受到冲击,运营压力巨大。由于疫情影响,航班大幅调减,客座率和飞机利用率下降,航司资金压力巨大。免费退票政策实行以来,截至210日国内外航空公司共办理免费退票1900多万张,至少减少200亿元收入。一季度是民航春运旺季,盈利情况较好,2019年一季度全行业利润 230 亿元左右,占到全年利润的40%以上。虽然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免征民航发展基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航司压力,但日常维护成本、人员工资等都是巨大支出,预计后续对运力引入、人力资源的保障能力均有所下降,尤其是中小航司经营压力巨大,需要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2020年中国民航增长预判 

      (一)本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更显著。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是17年前的7倍之多,且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疫情影响较大的第三产业、消费占比更高,第三产业占比由2003年的42%上升为2019年的53.9%,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8%,且经济活动和交通连通性大大提高,本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程度更大。 

      综合考虑疫情冲击和政策对冲影响,本次疫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预计影响1-1.5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速保持5-5.5%,与趋势性增长偏离不大。 

      (二)预判的基础假设。新冠疫情对民航的影响与2003SARS相似,但不相同。SARS疫情爆发持续了3-4个月,对当年民航造成巨大冲击,二季度旅客运输量下降 48.9%,其中5月份降幅最大,下降77.8%,但全年仍实现1.9%的正增长,且2004年大幅反弹,增长38.4%。本次疫情正值春运,错峰复工使返程需求分散在23月份,整体需求释放相对平缓。考虑到今年“五一”小黄金周增加一天假期,预计行业恢复时间会提前。但由于资源保障能力限制,反弹幅度会低于SARS时期。 

      假设两种情景: 

      情景1由于防控力度更强,2月达到疫情高峰,此后逐步下降,3月结束疫情。 

      情景2:疫情延续至二季度,6月结束,疫情影响整个上半年的增长。 

      (三)2020年民航运输增长预判。 

      情景12月旅客运输量增速为年内最低,负增长持续至4月份,随着5月黄金周和暑运的到来,运量逐步恢复到两位数增长,并延续至2021年初。20204个季度增长分别为-27%9%11%10%。全年旅客运输量仍实现正增长,增速为1.0%。货运趋势与客运基本一致,2月因应急物资运输使得货运运输增长变动小于客运,后续随着国内经济和全球贸易的逐步恢复,预计2020年全年货运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情景22月旅客运输量增速为年内最低,随后逐步提升,至6月底恢复正增长。国庆假期将大幅增长,下半年实现两位数增长。4个季度航空客运量分别为-25%-5%11%10%。全年旅客运输量为负增长,增速为-1.8%。货运趋势与客运基本一致,全年增速为-1.0% 

      综上,2020年民航客运量预计增长-1.8-1.0%,货运量增长-1.0%-0.5%。疫情仅对行业产生短期影响,不改变中长期发展趋势。 

        

      四、政策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等重大运输保障机制,确保抗疫阻击战取得全面胜利。加强组织,让更多部门、更多物流企业、通用航空企业参与其中,确保武汉等重点地区以及重要物资、关键人员的及时运达。强化引导,加大重要枢纽机场、关键空中运输通道、全球航空物流网络等战略性资源的建设和投入,在应急防御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民航与其他交通的多式联运、民航与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军队等方面的协同,建立时刻、运力等资源的灵活调配机制和联防联动的协调机制,满足应急物资和人员运输需求。 

      (二)做好当前防控工作,及早谋划灾后恢复工作。当前疫情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要分阶段分地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还要切实做好防控工作,杜绝机场和机舱成为传播渠道,并加强一线人员防护。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人们会更加关注公共交通的卫生安全,也更加认可民航运输,运输需求会出现“反弹”,为此,要加强市场监测分析,适度加大供给,由“控总量”变为“精准控”,合理调配运力引进,加快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协调解决国际航班的正常执行,满足人民出行需要。 

      (三)建立多元化扶持机制,帮助民航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本次疫情中,民航企业将受重创,巨大压力下,民航企业依然坚持提供公益性应急运输服务。国家及时出台免征民航发展基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运营压力。在此基础上,建议研究制定过渡性产业政策,给予疫情防控补贴,降低企业税费,支持联合重组,建立多元化扶持渠道,防范系统性风险。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民航局统计分析中心

      齐险峰、葛金梅、陈旭东、田峰、高泰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