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未来已来——写在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开工之际

    罗晓 编 辑:孙文瑾 2020-09-16 15:11:00

      凯风自南,紫气东来。盼望已久,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正式开工了。9月10日下午,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与四川省政府省长尹力共同宣布项目开工,标志着中国民航投资规模最大的科技基础平台项目正式由“总蓝图”变为“实景图”。 

      这是中国民航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航业要强化科技支撑,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民航局党组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将示范区作为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战略平台。2016年7月5日,冯正霖局长到民航二所调研,首次从战略全局高度提出建设民航“五大”基地的构想,对民航二所作为民航科技创新国家队寄予殷切期望。在示范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冯正霖局长亲力亲为推动落实,多次听取重要情况汇报,及时研究部署重要工作。局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民航局机关各司局倾心指导,民航西南局协调支持,民航内外各兄弟单位鼎力相助,新时代民航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优势充分彰显。在全民航的共同努力下,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大力支持下,示范区孕沙成珠、破茧成蝶,成为承载新时代民航科技创新使命的标志性工程。 

      这更是民航二所的大事。进入新时代,中国民航的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民航科技工作承担的任务也发生深刻变化,我所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必须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眼光,“跳出二所看二所”,努力打造新的动力引擎、建设高端科研平台、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建设示范区是推动我所高质量发展、谱写“二次创业”新辉煌的重要抓手。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乘势而上,以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举全所之力,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集聚优质资源,配套良好条件,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誓将战略构想转化为现实载体,朝着“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击辑勇进。 

      而困难似乎总是与机遇形影相随。从提法到构想,从“五大”基地到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从预可研、可研规划到示范区建设指挥部的成立再到开工建设,面对没有先例的实践,我们在探索中历练成长。四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科学制,而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的又何尝不是一段“求学”之旅呢!我们无意醉心于“学霸”的光环,但我们深知“示范生”的身份意味着“先生”的信任与重托。回顾四年光阴,我们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立项批复,又只用一年时间完成可研审批,再只用四个月的时间实现从初设到开工建设,创造出民航科技发展史上的新纪录。大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不仅干成了一件在二所历史上的“惊天动地事”,更是在中国民航史上首次走完了百亿量级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立项全过程,为中国民航具备现代大型高科技产业园区运营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回顾四年“学业”,我们“以勤为径”“用苦作舟”,在“星光不问赶路人”的微光中烛照前行——这正如盛隆大厦12楼那不眠的灯光、如“红眼”航班落地后收到的进展讯息、如同志们之间的相互鼓励、如家人的关怀与问候……天道酬勤,从曾经的“选手”到如今的“示范生”,成功终究眷顾了我们这些胸怀梦想并敢于坚持、勇于担当的人。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垒石筑基的那一刻,我也似乎顿悟——在经验、经历、未知领域三者之间,从来就是失败、挫折、成功的交错,这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事情,而路永远伸向远方,伸向未来。遥想1971年隆冬时节,民航二所的前身民航科研所从北京迁建至四川省新津县五津镇18院,辗转8000多里的民航二所人在艰苦的西南乡村开始了新的征程。时光的年轮再往前回溯到1958年,在接到国家下达的重大科研任务后,以林立仁为代表的第一代民航二所科技工作者打破超级大国阵营的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出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的“安全58-1型仪表着陆系统”,为保障1964年中巴顺利通航和1972年尼克松总统成功访华发挥重要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这是一代代二所人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开工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小步,后续的建设运营等任务还很繁重,全所干部职工要继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建设“四个工程”,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把示范区项目建设成为民航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要坚持“四个工程”的建设目标。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地时,明确提出“四个工程”的建设目标。我们要充分借鉴北京大兴机场建设管理经验,打造“四个工程”标杆。坚持高起点定位,始终对标世界一流,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完善建设管理体制,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强化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竣工验收能力,确保按期完成一期工程进度目标。坚持高标准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力打造样板工程。进一步细化各研究中心建设内容,优化示范验证中心方案,打造物联网-智慧建筑,推动5G技术开展园区运营AR远程指导、MR智慧培训等典型应用,拓展智慧园区“5G+X”应用场景,打造民航“新基建”样板。坚持高水平管理,自觉践行“三个敬畏”,全力打造平安工程。强化现场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和质量监督各项规定,特别是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施工安全管理。坚持高质量监督,坚决筑牢思想防线,全力打造廉洁工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程建设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措施,加强审计监督,确保工程建设安全、资金使用安全、干部创业安全。 

      要坚持“一流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目标。《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赋予示范区“以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的重任。要着眼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战略进程,统筹两期项目,主动跨前,提前谋划,系统规划示范区的能力建设问题,坚持示范性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乘数作用,全面体现示范效应,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民航先进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成为民航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大本营、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自主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中心和创新人才聚集的战略高地。坚持效益优先原则,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培育产业链领导力,努力实现从传统民航科研院所向现代民航高科技产业集团转变。以打造“世界级民航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建一个产业园区、兴一座产业之城”为指导思想,集聚优质创新主体,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围绕民航工程技术创新就近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吸引社会资本,协作共建产业化项目,带动民航产业链产值翻番,推动我国民航科技产业迈向全球民航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坚持“开放、合作、共享”理念,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开展项目推介宣传,吸引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和项目进驻,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打造民航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实现资金、技术、项目管理的立体带动。争取在经济效益、人才集聚、区块繁荣、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高端溢出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产业园区运营之路。 

      人生能有几回搏。示范区是中国民航科技事业的百年大计,更是二所的百年大计,示范区的建设是民航强国梦想与个人奋斗梦想融为一体的千载机缘。适逢新时代民航强国的战略征程,从来没有哪个时期我们个人的理想能够与民航强国之梦如此契合,我们个人的责任能够与行业的使命如此紧密,我们努力的目标与世界水准如此接近。回首雄关漫道真如铁,感悟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长风破浪会有时,在奔涌不息的时间长河中,民航科技创新的事业一往无前。未来已来,在每个人的眼中,也在每个人的手上。 

      愿万里归来,二所依然翩翩少年。 (作者罗晓 系民航二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