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区域叠加+功能融合”—航空口岸与综合保税协同发展下的新型货站研究

    常晓涛 编 辑:王蕾 2020-10-23 15:35:00

     

      “‘十四五’末期,中国某机场繁忙异常,一架架飞机在跑道、滑行道上来往穿行,停机坪上旅客、行李、货物多层次有序流转,各类保障不断汇集、分散,特别是大型货机集聚的货机坪,一辆辆载满货物的特种车辆不断往返机坪和货站,货站穿梭着处理和加工货物的各工种人员。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机坪运转至货站后,通过卡车、普铁、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高效快捷运到全国各地;同时有许多货物被转运至空空中转区,进行加工、分单理货后会同从全国各地转运的货物重新组板后再次运至机坪,搭乘国际航班或国内支线航班运至世界各地。 

      这就是在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协同发展下,“区域叠加+功能融合”新型货站繁忙的一天。航空货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我国航空货运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暴露出航空货运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发展支撑依然存在较大的不足。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求侧发生巨大变化,供给侧也随之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大宗贸易货物市场受全球经济低迷和贸易摩擦影响发展缓慢,而快时尚、跨境电商、医药冷链等现代物流市场却获得了高速发展,对航空货运服务升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机场作为国际航空货运服务链条的重要环节,必须积极谋求发展转变,树立链条服务思维,探索建设新型货站,着力拓展服务功能,将现有单一的进出港货物保障功能升级至中转分拨、进出口集拼和保税加工等,打造国际集拼中心,实现与上下游和左右链的充分融合,而其中建设新型货站,打造国际集拼中心的关键之一是要实现航空口岸与综合保税功能的进一步深化协同发展。 

      一、深化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作为开放发展的排头兵,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同样肩负着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和责任。而实现航空口岸功能和综合保税功能的深度融合,实现1+1>2的效果,是践行使命、履职尽责的关键举措。当前,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区港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功能融合层面依然存在大局意识不强、需求牵引不明确、融合度较浅等现实问题。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实现两者功能的深度融合成为服务好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二)服务自由贸易港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我国新时代下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模式,是新常态下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自由贸易港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而综合保税区建设日趋成熟,基于综合保税区基础向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转变或将成为下一步发展方向。为此,综合保税区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监管模式的变革,探索转变现有监管思路,将以监管为主转变为以推进区内与境外流通自由流通为主。对内陆地区而言,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实现与航空口岸的深度融合,将综合保税功能赋能口岸功能,以口岸功能的升级和拓展推动自由贸易的流通和发展。但目前综合保税区功能和航空口岸功能分割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制约着下一步的发展需求。为此,必须要进一步探索航空口岸功能和综合保税功能的深度融合发展,以实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与最大效率的发挥,以推动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发展。 

      (三)服务国际航空货运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今年的全国民航年中工作会上明确指出,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高度,跳出民航看民航,围绕功能拓展,统筹推进与“上下游、左右”的融合发展,实现协同发力,着力提升航空货运服务能力。机场货站作为服务航空货运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创新升级和深度融合的主要切入点。因此,如何提升现有机场货站的发展层级和功能品质,打造新型货站成为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现与综保区功能互补和融合互促则成为打造新型货站的现实需求。 

      二、深化协同发展的问题分析 

      航空口岸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是一个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的重要依托,航空口岸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要素聚集,资源配置调解,是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增长极。而依托航空港建立的综合保税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以其特殊监管模式、功能定位以及政策制度,凭借其“境内关外”和连接航空口岸的特殊优势,在带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不断加快,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运作体系对我国生产服务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高速度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要求航空口岸必须建立起具备特殊要素禀赋的功能载体和平台,不单单发展航空运输与一般物流服务,还要发展与生产加工、贸易相关的多种航空增值服务,以进一步承接发展新动力。但随着当前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的组织形式正在发生着改变,与现行服务模式产生了一定冲突。主要体现在: 

      (一)监管融合程度低 

      随着经济贸易新形态的不断涌现,海关监管涉及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逐渐建立起多种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于海关关区主要按照监管业务和货物类别划分监管场所,每个场所拥有独立的管理目标、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不同的特殊监管场所功能存在差异,监管模式互不兼容。同时监管场所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各监管场所间存在一定的物理隔离和空间间隔。例如口岸监管区的业务不能在综保区内完成,综保区的业务需要转运至口岸监管区后才可离境,通关流程和监管库之间的流转和调拨手续十分繁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有效促进海关监管的深度融合。 

      (二)业务融合程度低 

      目前航空运输货物种类主要以大宗普货、邮件等类型货物为主,航空货物运输主要按照传统的批量货保障方式操作,航空货站发挥的仍然是单一的收货和提货功能。对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生鲜冷链、加工和快时尚等新兴经济业态产品,服务理念跟不上,相关的保障配套设备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专业化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综保区的业务则集中在在保税加工和相关配套服务上,一个综保区内大多只服务一家或几家同一行业企业,业态服务模式以简单的业务叠加为主,各业务间融合度不高,整体上空运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难以有效整合组织、技术和管理资源。 

      (三)信息融合程度低 

      随着航空物流发展,信息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海关及各大航空物流企业均建立起独立的信息化运行系统。由于早先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行业内各个业务模块和功能系统之间缺乏必要关联,系统运行相对独立、航空物流数据标准不统一,口岸信息化发展滞后,相关单位缺乏互联互通机制,信息化管理模式互不兼容,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货物流程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 

      三、深化协同发展的创新思考 

      围绕打造国际集拼中心,推动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功能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升级,本文提出打造基于“区域叠加+业务创新+功能融合”的新型货站,以推动航空口岸与综合保税进一步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 

      (一)区域叠加 

      区域叠加即综合保税区与机场临空国际货站实施区域叠加,并就此与机场跑道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区域叠加,解决以往综合保税区与机场货站空间分离而导致的一列空间联系成本大、联动效率低和监管风险大等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综合保税区和机场货站资源配置的功能能级。 

      (二)业务创新 

      综保区可以开展的业务类型较多,总体上可以分为加工、物流及口岸三大功能。以总体功能为指引可以划分为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保税服务四种服务类型。其中口岸作业分为口岸服务和集中检查,保税物流包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及仓储物流;保税加工和保税服务分别对应加工制造与生产性服务贸易。这七种主导产业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集中拼拆、拖车停放和分拨配送等十多种基本业务。但综合保税区功能的发挥和价值的体现必须依托口岸才能得以实现。通过实施区域叠加,综保区口岸和保税物流业务可与机场货站业务实现充分整合,从而在推动机场货站业务创新的同时实现业务发展的新突破。从综合业务操作的实际出发,保税加工、保税检测和保税维修可以带来机场“本地货源”,带动口岸开型经济发展,助力航空口岸打造国际集拼中心,推动机场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此,可将保税加工、保税检测和保税维修业务布局于机场货站,而其它业务保税业务类型则布局于货站外的保税区域内,该类货物进入公共作业区后可根据海关要求直接进行货物调拨和舱单分流既提高了工作运行与空间利用效率,确保保税功能的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又实现了1+1>2的效果,提升了产业链条整体竞争力。 

      (三)功能集成 

      通过区域叠加,可以赋予叠加区域的机场货站综合保税功能,实现机场货站口岸物流功能外,同时具备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转运、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等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机场货运利用效能。而综合保税区同时享有了实质意义上的口岸功能,不必另设虚拟口岸实现与临空货站的联动和协同,推进保税物流与口岸物流的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功能集成。 

      四、深化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做好规划引领力优化货站空间布局 

      口岸功能是机场临空货站的根本属性,货站要开展保税业务操作首先需优化货站内部空间布局,形成顺畅的运行机制。 

      一是规划货站进港功能重叠区域,即进港区域在具有一般口岸作业功能基础上同时具备综合保税功能。该区域既可供普通货物进港理货,又可以开展保税加工、检测和维修等综合保税业务;二是进港库区与机坪设立虚拟卡口。一方面用于普通国际货物进出,另一方面该通道配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卡口控制系统和设备,与海关联网,供境外货物在进港库区完成保税作业后直接进入机坪装机;三出港库区普货流程不变。 

      (二)做好政策支撑,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重叠区域涉及不同海关监管主体,两者监管代码不同,相应的职责功能也各有不同。由于该模式主要是立足机场临空国际货站,增加其综合保税功能,所以口岸海关的监管是根本所在,其行使的对运输工具和舱单的管理权限是口岸的立足之本,同时为满足国际中转集拼需要,口岸海关明确保税相关监管规范和操作标准,并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和流程,对进入该作业区的加工流通企业管理。 

      (三)做好业务拓展,围绕中转集拼业务实施功能拓展 

      机场货站开展报税加工、检测和维修要紧紧围绕打造国际集拼中心的目标。通过着力吸引高端资源要素进入货站,同时推行分单理货,实现本地、保税和国际中转货物之间的“混搭”,形成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货源基础,根本上突破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货源瓶颈和监管制度障碍,从而整体提升航空口岸和综合报税区发展能级,形成核心竞争力。 

      1、实施分单理货 

      支持中转货物实施分单理货,即境外货物搭乘头程国际航班运抵中转机场后,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货物以分单形式向海关报关,实现不同流向货物的区别对待,将不入境的分单货物与其它可以搭乘二程航班的分单货物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中转货物在机场的分拆拼装,并形成新的主单和分单。货物来源中除头程航班不入境的转运货物外,还可以是国内出口货物、境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转运货物和国内保税货物。分单理货是实现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关键所在,它是对以往主单报关模式下只得整板转运不得拆卸的再造。通过拆板分拣和按照不同目的地的重新拼装再出境,实现了对机场货物进出结构的平衡,延伸了服务空间,并且可以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服务向机场和保税区集聚。 

      2拓展保税加工 

      支持企业在功能重叠区开展保税加工(检测、维修)业务。跨国公司在该区域设立加工生产线,通过全球调拨将境外原材料和半成品快速运输至,不出机场货站,不需交纳进口关税、增值税即可在货站内快速完成加工,实现高科技产品制造要求“按需生产”和“零库存”。对于境外销售的产品可以立即搭乘航班,在48小时或者72小时之内把产品运到世界各地,确保了空运的效率。对于境内销售的产品可以通过安检通道进入货站外综合保税区,快速办理相关入境手续,利用机场通达全国的卡车航班,快速实现国内分拨,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费用极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支持企业在保税作业区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产品的检测业务。企业在保税作业区设立区域或全球保税检测中心,通过全球航空运输网络实现维修产品“落地即检”,若检测出确实需要维修,则进入维修工序,若检测出不需要维修,则可以直接安排航班,快速退回,整个过程高效有序。货站开展保税检测功能,将极大的节省企业地面运输成本和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支持企业在保税作业区境外产品维修复出口等保税维修业务。当前,保税维修业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售后服务、提升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充分参与国际分工、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形式。企业在保税作业区根据海关监管要求设立维修生产线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可实现对全球范围内的待维修产品的快速维修和复出境。 

      3、布局海外货站 

      “区域叠加+功能融合”的新型货站是支撑构建我国跨境贸易物流关键节点,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全球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必须构建起多节点的跨境贸易物流通道。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刀口向内,更要眼光向外,积极布局海外货站,建立海外跨境贸易物流节点,从而构建起能够独立自主支撑我国跨境贸易发展的航空物流通道。 

      五、总结 

      新时代需要新发展,新发展需要新模式。我们应遵循发展实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对航空口岸功能和综合保税功能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借鉴和分析国内先进发展模式,创新打造“区域叠加+功能融合”的新型货站发展模式,不仅将进一步推动内陆型自由贸易港的高质量发展,更通过先行先试,为下一步打造全球综合物流服务网提供探索研究。(作者系民航新型智库专家河南机场集团货运公司常晓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