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西北地区高铁对民航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张倩慧 编 辑:张薇 2020-12-17 13:07:00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欧亚大陆桥的一部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加上西北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基础雄厚,潜在市场大,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西北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民航和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自治区)为例,现有运输机场共24个,枢纽机场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由此形成了各省(自治区)以省会(首府)为中心、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机场网络。

      西北地区的高铁这几年也发展迅速。郑西高铁(郑州至西安)于2010年2月开通运营,系西部首条高铁。西宝高铁(西安至宝鸡)于2013年12月开通运营。大西高铁中的太原至西安段于2014年7月开通运营。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于2017年12月6日全线正式通车。而银西高铁(银川至西安)也计划于今年底开通。由此,西北地区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高铁布局。

      和民航相比,高铁有一定的优势,譬如通达性、舒适性和便捷性,以及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使其在行车4小时以内或里程800公里以内的行程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民航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西北地区民航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为应对高铁的竞争,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开通长航线。民航应大力发展长途业务,尤其是长途国际跨洋航线。加大中远程航线航班开发力度,加快西北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重点城市的空中快线建设,提高西北至东北、西南、华东等中转通道方向航班衔接率,增大航班密度,丰富完善中原地区、胶东半岛至西北的航线网络。机场与航空公司联合,大力拓展中长途航线网络,特别是国际长途航线,以利用完善的航线网络吸引中转客源。

      二是实现空铁联运。在长途客运市场中,大型机场和航空公司可与高铁合作,利用高铁增强机场的辐射能力,扩大辐射范围。而高铁也能够利用大型机场的长途航空运输网络,拉动短途中转旅客数量增加。航空公司、机场和高铁可相互合作,整体营销,以方便快捷的“空铁联运”提高对中转客源的吸引力,挖掘客运市场潜力,扩充市场容量。

      三是提升服务品质。应从订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候机、登机、行李提取等航空服务流程的角度,使民航的服务更上一层楼。如优化机场布局和登机流程,缩短旅客安检和登机时间;设立短途航线专用自助值机终端、值机柜台和安检通道,减少旅客等候时间;将短途航班安排在近端登机口,缩短旅客步行距离。大型枢纽机场可考虑提供电瓶车等代步工具,加快旅客移动速度。机场可与航空公司合作,全面采用手机值机、网上值机和自助终端值机等多种值机方式,减少旅客排队等候时间。

      四是推动航空产品创新。铁路和航空产品的核心都是提供“位移服务”。然而,附加在核心产品上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性。我国的铁路客运产品较多,体系完善,主要有高铁、动车组、直达特快、特快、快速、普通快车、普通列车等7大类。相比之下,我国航空运输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低。调查表明:航空出行旅客在机型、票价、航空公司品牌和航班时刻等方面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航空公司可在推动航空产品创新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从而提高竞争力。比如,今年各航空公司推出的各种“随心飞”产品就是很好的尝试。

      五是固化航空消费偏好。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对特定的商品、商店或商标产生特殊的信任,习惯性地前往特定的商店,或反复购买同一商标或品牌的商品。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常在潜意识的支配下采取行动。有很多航空旅客对乘坐飞机有消费偏好,毕竟航空出行有速度快、环境舒适等明显优势。对于这一部分旅客,航空公司要依托大数据,准确把握旅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民航和高铁的发展,都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航与高铁,是竞争更是合作,各自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方能实现彼此的“和谐发展”。(作者张倩慧,单位:西部机场集团宁夏机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