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以“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带动民航安检模式的变革——呼和浩特机场“智慧机场”建设之路开启新征程

    李忠忠 编 辑:张彤 2021-10-09 14:45:00

      经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批准,呼和浩特机场自2019年2月起启动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试行工作。同年年底,试行工作方案通过民航局验收,并同意呼和浩特机场安检在人工辅助验证模式下不再设置安检员验证检查岗位。 

      紧接着,呼和浩特机场积极安排部署,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和科学论证,一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21年9月15日,开始人脸辅助登机项目上线试运行,打通“一脸通关”全链条。随后,9月20日呼和浩特机场人脸辅助登机系统正式推行。这标志着呼和浩特机场“智慧机场”建设之路开启了新征程。 

      满怀“为群众办实事”热情上路 

      解决旅客出行新需求是我们的理想。众所周知,中国民航事业正进入全面建设民航强国的新阶段。而且,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客对出行安全、服务和效率的需求日益增长。据最新统计,未来15年我国消费和交通出行将进入加速升级阶段。当前我国航空出行人口约3.8亿,超过10亿人无航空出行需求。预计到2035年,按照人均每年航空出行1次计算,航空旅客运输每年将超过14亿人次。出行人次的增加,大众对航空运输的安全便捷、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需求也会提高。对于我们民航人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势必要求我们,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契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效率变革。 

      提高机场安检工作效能是我们的初衷。机场安检工作既是确保空防安全的重要一环,也是机场服务环节的主要阵地之一。其工作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机场保障链条的效能。着眼当前机场安检工作现状,存在诸多不足亟待解决。 

      一是信息化基础薄弱,导致在安检通道、登机口仍为安检员、地服人员“各司其职”式独立人工核验旅客身份。而且,仅仅在局部流程,做到了所谓的旅客身份和机票信息的 “实名制”核对,充其量算作“对票”管理模式。而未能做到全流程,对旅客的乘机身份进行监控,做到彻底的“验人”管理模式。例如,欲前往不同目的地的两名旅客在通过安全检查并进入隔离区后,互换登机牌登机;或者旅客经非正常渠道进入隔离区登机等等。即使再增加多少安保人员,也只能徒劳。 

      二是人工成本偏高。根据《民用航空安全检查人员定额定员(试行)》(民航发【2011】65号)文件要求, “旅客安检通道劳动定额为180人/通道小时的劳动定员,应配备不少于6名相应岗位的安检员。”然而,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机场客流量和航班量的急剧上升,需要不断增加安检人员和岗位劳动强度。随时可能出现,由于安检人员配备不及时、 人员体力精力不足等导致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确保空防安全的基础上运用新科技、降本增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朵云”开放信息“孤岛” 

      2019年开始,呼和浩特机场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安检工作赋能,探索运用科技不断完善安检工作的流程细节和方法手段,消除信息壁垒。 

      也就是说,靠“一朵云”,呼和浩特机场开放了安检流程信息的“孤岛”,实现了机场各信息平台间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智能决策。例如,旅客在隔离区把登机牌丢失了,传统模式需旅客重新办理登机牌、重新过检方可乘机。在现有模式下,仅在登机口直接刷脸通关就可以了,极大地为旅客提供了便利,改善了旅客出行服务体验,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 

       

      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自助验证闸机 

      同时,呼和浩特机场引入开发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充分运用了人脸识别、机器学习、流光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现有视频监控、声光报警等设施设备,发挥“大数据”优势,创建了以数据为核心、质量为目标、效率为导向的智能化机场安检管理新模式。 

      “一张脸”全程通关 

      呼和浩特机场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通过6个模块间的协同配合、流水作业,真正满足了旅客凭 “一张脸”、仅出示一次证件,从安检到登机全程“刷脸”通关。 

      第一模块是人证票自助验证闸机,实现旅客的自助人、证、票核验,平均通过时间为6.09秒/人,最快能达4秒左右。比传统人工验证的12秒至20秒,平均节约了10秒左右。且具备识别旅客是否佩戴口罩及墨镜功能,能够自动提示旅客摘除口罩、墨镜,减少人工干预;身高1.3米以上儿童均可通过该系统进行自主验证;能确保每一位进入安检待检区的旅客均已进行了人、证、票信息的正确核对,避免人员违规尾随可能。 

      第二模块是前置人工柜台,通过安检员人工辅助读取身份证信息,系统会自动进行旅客的人脸处理和证件照片的比对识别,拦截无效证件或人证不符人员。同时,前置人工柜台具备记录回查、验证时提醒误机旅客“航班已起飞”等功能。 

      第三模块是中转联程、经停、备降旅客身份确认终端,能够识别确认以中转联程、经停、备降等不同方式到达呼和浩特机场隔离区的旅客,为该旅客下一段行程登机提供了信息依据。 

        

      工作人员使用中转采集系统对旅客信息进行采集

      第四模块是安检通道人脸复核系统,判断旅客是否已经经过第一步安检验证流程,避免发生漏验。系统包括复核闸机和复核模块两种模式,应用于一般安检通道、VIP通道等。其中,复核闸机具备智能控制放行速度功能,能设置旅客进入通道的动态间隔时间;具备单、双通道两种模式,同时满足双通道单开需求;支持独立行走的儿童自助刷脸复核。复核模块安装在VIP通道或人工通道内,实时对金属探测门前的旅客进行人脸复核,以确保该区域的每个旅客都已通过前置的人、证、票核验流程。同时,整个复核系统与通道内布控系统实时联动,如识别到布控人员时,能够通过数据总线平台报警信息推送至布控系统。 

      第五模块是通道布控系统,与人证票自助验证系统、安检通道人脸复核系统联动,当收到最新布控预警信息时,将进行声光报警提示。 

      第六模块是登机口复核系统,全面打通“一脸通关”的最后“一公里”。用刷“脸”登机代替刷“登机牌”登机,将旅客面部特征作为通行的依据,实现旅客全流程刷脸通关。 

      浅尝“三提高” “两降低”甜果 

      推行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变革了呼和浩特机场原有人工核验为主的安检模式,有效促进了机场的安全裕度、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度的提升,降低了旅客因安检的投诉,降低了人力成本,为呼和浩特机场智能安保夯实了基础。摘得“三个提高” “两个降低”成果。 

       

    工作人员引导旅客使用人脸辅助登机分系统进行人脸登机 

      提高了空防安全裕度。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通过增加多种复核的通关模式,扩大了安检核验的覆盖范围,强化了旅客身份合法性检查、人证识别准确率。通过与安检信息管理系统协同融合,对前置布控人员管理功能优化,实现人防、技防并举,有效提升了呼和浩特机场的空防安全管控水平。同时,在疫情防控方面,旅客自行刷脸通关过程中,大大减少旅客与旅客、旅客与员工之间“手递手传递物品”和 “摘口罩期间正面交流接触”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安全裕度。 

      提高了安检运行效率。据数据显示,推行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呼和浩特机场安检各项运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升,比传统人工方式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提高了旅客满意度。人工辅助验证通关模式通过“无接触式”安检,对旅客进行自动人脸的采集、验证及信息复核,省去了传统人工模式的繁琐。旅客验证时不再被检查员上下“打量”。让旅客“无感知”体验更加舒适。 

      降低了旅客安检服务投诉率。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安检通关模式的改变,减少了验证岗位工作人员对旅客验证环节的干预度,旅客由“被动式”变为“自助式”验证,旅客的过检服务体验大大改善,不满意的情况随之减少,从而降低旅客的投诉率。 

      降低了人工成本。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的使用,取代了大部分人工验证岗位,节约了人工成本。经计算,呼和浩特机场在现有运行规模下,每勤务班制上可以节约15名验证安检员。按照“三班倒”班制,共节约45名安检员。按安检人员平均每人工成本18万元计算,呼和浩特机场一年就可节约人工成本810万元。 

      “智慧机场”建设之路无止境 

      呼和浩特机场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从项目启动、研发,到应用,再到推广,可谓栉风沐雨,春华秋实。项目成就已然成为我国科研信息化的重大成果。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业已写入《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2020》。同时,呼和浩特分公司和中科院重庆研究中心密切配合、深度参与,共同申报9项软件著作权和4件注册商标。 

      无独有偶,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在呼和浩特机场的运行,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技术与安检流程的成功融合。也打破了机场安检人乃至民航人的传统安防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给民航人带来了启示,那就是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驱动力。 

      精进不休,呼和浩特机场公司积极落实民航上级和内蒙古机场集团的“智慧机场”建设总体规划及要求,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加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创新工作机制,让科技应用与机场运行有机融合。探索更便捷、更流畅的运行安全服务保障链条,为旅客提供更多“智慧化”优质服务,助力国家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忠忠 单位: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安检护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