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深刻把握“五个属性” 始终做到“三个坚持”

    熊杰 编 辑:张薇 2021-12-02 11:52:00

      在民航安全“五个属性”中,政治属性处在首要位置,加强党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领导,是体现其政治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民航安全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
      近日,民航局冯正霖局长在东海航空安全整顿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业务属性、文化属性这“五个属性”。“五个属性”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是对民航安全工作的又一次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升华,全方位提升了民航安全工作的价值观,总结和发展了新时代民航安全工作的新内涵,对做好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工作实际,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三个维度,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民航安全工作的“五个属性”,奋力推动西北民航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深刻理解和把握民航安全工作的“五个属性”,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安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在民航安全“五个属性”中,政治属性处在首要位置,加强党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领导,是体现其政治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民航安全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西北局党委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安全工作重要论述作为安全工作的总遵循,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突出党建引领抓安全。把安全工作作为党委会、党委理论中心组会议、党课等会议学习的重要议题,不断完善重大安全工作请示报告和重要指示批示跟踪督办制度,确保中央精神和民航局党组部署得到坚决执行。关注企业党组织建设,持续推动“党政同责抓‘三基’,支部工作进班组”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党建与安全业务深度融合,更好地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安全工作优势;对辖区企业特别是西北国际货航、幸福航空等党建工作缺位的问题开展政治监督和“点穴式”监管,助力企业固“魂”强“根”。从东海航空的事件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抓党建就是抓安全,这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方法。
      西北局党委将一以贯之坚持和加强党对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安全。持续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党委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力度,建立党委分析安全形势、研究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着力把从严从实的治党方针践行于安全监管、行业治理各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党委决策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智慧党建”,完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管理,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坚持将线上“智慧党建”与线下业务相融合,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深化局方与企业结对共建,引导企业把党建融入安全工作,推动形成党建与业务良性促进新格局。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坚决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西北民航和西北局事业长远发展,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选、育、用、管”一体推进,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形成梯次配备,健全干部监督管理体系和激励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对干部的严管厚爱和激励约束,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用起来,以人才工作服务安全发展大局。
      深刻理解和把握民航安全工作的“五个属性”,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以“三个敬畏”“六个起来”等工作要求筑牢安全底线。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是民航安全工作社会属性的重要内涵,也是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人民至上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民航局党组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心怀“国之大者”,从总体国家安全和战略安全的高度,准确把握民航安全形势、科学总结安全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三个敬畏”“六个起来”的工作要求和“五个属性”的理念,对推动民航安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北局党委严格贯彻落实民航局党组的各项部署要求,运用科学的安全工作方法,抓重点单位、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时刻注重解决系统性、反复性、复杂性安全问题,提升系统安全水平,确保辖区安全持续平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服务。
      坚持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把安全责任落实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新《安全生产法》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落实责任是对人民负责、对安全负责的前提和保障,越是在发展困难时期,越是要强调责任落实,防止松懈麻痹,安全责任虚化、弱化,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要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三管三必须”原则,用好“督促推动”与“教育引导”两个力,压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督促健全覆盖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清单。强化领导责任追究,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强化安全压力传导,杜绝安全责任层层下移、层层衰减。坚持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要牢固树立“严”的导向。“严是爱、松是害”。抓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把“严”的鲜明导向贯穿安全工作的全领域、各环节。要严密管控重大风险,切实抓好问题突出单位、领域的风险防范,督促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发挥制度作用,预防和化解安全重大风险。要严抓重点领域治理,结合辖区运行实际和特点,抓好“小、散、变、转、欠”公司运行,重点关注军民合用机场、中小机场、通用航空运行,不停航施工,空防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要严肃追责问责,铁腕治安,强化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以绝不放过的态度,对安全突出问题绝不手软,对安全作风不实问题露头就打,严肃查处。坚持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服务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四个关系”的统一性和相对性,也要看到安全在这些关系中处于决定性的优先位置。充分考虑后疫情时代航空市场快速恢复发展可能面临思想意识转变不及时、安全风险识别不充分、资源保障能力跟不上、民航客源结构和旅客出行习惯改变等问题,提前研判,认真部署,防止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服务之间产生矛盾。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守安全底线,为其他各项工作筑牢安全“底板”,努力实现安全平稳可控的高质量发展。
      深刻理解和把握民航安全工作的“五个属性”,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安全工作的“牛鼻子”。要科学辩证认识民航安全工作的“五个属性”,找准安全工作的切入点,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问题抓落实。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想不到”“看不到”“管不到”的安全风险依然存在,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下好安全的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西北局党委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坚持从问题出发,扎实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辖区海航系公司运行、中小机场安全管理、通用航空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及时下发安全通告,开展进驻式督导与作风整顿;紧抓“七一”、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等重要节点和重大任务保障期间各项措施落实,持续深化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推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治理体系建设,解决系统性安全问题,提升系统安全、本质安全水平,确保“政治年、开局年、复杂年”辖区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安全工作没有终点,问题伴随安全发展始终,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之以恒抓好安全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安全规律。只有把握好安全规律,才能干好安全工作。更加注重大数据利用,加快建设西北民航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挖掘数据价值,不但要看到数据表面反映的客观实际,更要分析隐藏的风险隐患,提升风险分析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更加注重发挥安全管理系统作用,持续推进SMS建设和审核,把安全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有忧患意识才会有底线思维,才能做到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加强辖区风险的调查研判,对各类重大风险及其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时刻保持警觉,克服长时间安全周期带来的思想麻痹,防范疫情反复和运输生产波动带来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好最坏可能性的防范和应对,确保安全链条始终处于良性状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安全监管能力。监察员能力不足与新时代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匹配,是“十四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立足西北民航实际,推进“盯组织、盯系统”能力工程建设,锻炼和提升监察员能力,提升监管效能。深化跨专业培训试点、监察员技能大赛,为监察员“赋能”“充电”。复制和借鉴精准监管的示范做法,推动非现场监管方式广泛运用。构建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推进和储备一批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发挥智库作用,切实增强“一个素质三个能力”,力争建立一支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高水平监察员队伍,为西北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作者熊杰 单位: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