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鸟击防范的转“危”为“机”

柳毅 编 辑:金杰妮 2024-03-11 17:41:00

 鸟击又名鸟撞,鸟击事件是指在飞机起飞直至落地的整个过程中因鸟类撞击而导致的安全事故。近些年,随着公众环境保护和爱鸟意识的增强,鸟类多样性更加丰富,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机场通常位于城郊人为干扰较少的区域,多样化的生境类型成为鸟类理想的栖息地,许多鸟类开始利用人为改造的栖息地和食物生存,鸟击事件的频率随即上升。而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又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只有居安思危,才能转为危机。

  一、鸟击防范的工作转变

  (一)工作思想转变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银川机场)位于银川市东南方向,平均海拔1134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机场东面和南面紧邻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机场西距黄河仅1公里,机场周边遍布林地、水塘、湖泊和农田等吸引鸟类栖息的生境,随着近年来白芨滩林场的大面积植树造林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推进,机场周边的生态环境逐年持续向好,鸟类活动数量逐年增加,而银川机场之前的单纯猎枪打鸟、放炮赶鸟措施已无法有效控制降低鸟击事件发生。为此银川机场转变鸟防工作思想,勇于求变、多点施策、精细管理、积极创新,通过不断总结分析本场鸟击发生规律和鸟防工作经验教训,从鸟不可防到总结规律变为可防,克服鸟击防范中的“危”,捕捉鸟击防范中的“机”,并转“危”为“机”,打造出一张靓丽的机场鸟防名片。

  (二)人员结构转变

  银川机场首先从组织机构着手,成立了以机场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鸟击防范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与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相关的多个职能部门。同时银川机场主动适应现代化大型机场管理模式,近三年来扎实推进飞行区、航站区以及工作区三区管理改革,理顺三区区域管理机制和职责权限,确保了鸟击防范领导小组各成员能够全面履行各自职能。其次是组建专业团队,先后招聘2名动物学、生态学等鸟防相关专业研究生,并从其他单位引入3名95后,调整后平均年龄下降10岁,老中新搭配进一步合理,使驱鸟队伍快速向年轻化和专业化转变。

  (三)工作做法转变

  银川机场依据各区域危险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区域生境复杂性、相对跑道方位和航空器飞行高度等指标,将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风险程度划分为四类,分别为核心区(红色预警,即机场飞行区)、临界区(橙色预警,即机场外围航空器起飞爬升和进近着陆飞行区域)、敏感区(黄色预警,即机场东侧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机场西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鸽情监测区(黄色预警,即机场西侧饲养家鸽的村镇),实现分区调研、分类治理。从以前的飞行区固守驱鸟转变为定期自主对机场周边开展全面生态环境调研,根据生态环境和鸟情变化,及时调整鸟防措施。

  二、鸟击防范的危机管理

  (一)鸟防风险管理

  银川机场建立健全鸟击防范风险源清单库和隐患清单库,制定安全风险管理程序,针对行业内发生的不安事件,立即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清单。针对不同鸟种的鸟击风险,选取了鸟类的遇见频度、集群规模、年网捕数量、体重、生活习性、鸟击历史等12个风险因素进行鸟击风险评价,确定本场鸟类的风险等级。并根据鸟类的威胁程度,按照“一鸟一法”的原则,对高危鸟击物种采取精准防范手段。

  (二)危机意识树立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银川机场建立健全鸟击防范各类突发应急处置预案,储备充足的各类驱鸟物资,编制应急预案处置操作清单,并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升驱鸟人员应急处突能力。对照法定自查条款,每季度动态完善每项自查条款支撑材料,深化法定自查工作,确保规章落实到位以及员工岗位职责有效履行,并结合法定自查检查依据,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工作。同时对于每起机场责任鸟击事件或其他不安全事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盘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定期开展典型案例库、风险隐患清单和安全警示等教育培训,树立驱鸟人员危机意识,严防思想麻痹,强化责任意识,压实鸟防举措。

  三、鸟击防范的“大有可为”

  (一)鸟击防范的“大”

  鸟类作为善于飞行的生物体,活动范围广泛,单纯靠防范飞行区驻留活动的鸟类已无法确保航空器安全运行,为此银川机场将鸟击防范工作范围从飞行区内扩展到机场外围,鸟击防范的工作区域不断扩大。虽然大多数鸟类通常在日间活动,但也有一些鸟类(如鸮形目)喜夜间活动。同时许多鸟都有春秋两季迁徙更换栖息地、夏季开展繁殖活动以及冬季集群觅食活动的习性,这也决定了鸟击防范工作的全年无休。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鸟类活动明显增多,导致其与航空器安全运行的矛盾日益突出,鸟类对航空业带来的危险也越来越严重,鸟击危害也越来越大,鸟击俨然已成为民航最常见的事故征候类型。

  (二)鸟击防范的“有”

  虽然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呈现出防范区域大和时间跨度长等特点,但鸟击防范工作也是有规可循。银川机场通过对近5年的鸟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寻出本场鸟击事件的发生规律:从鸟击发生的时间来看,鸟击事件主要发生在5-10月,其中7月和9月为高发期。航班高峰期、鸟类活动高峰期以及迁徙季节夜间为鸟击发生高峰时段。从鸟击发生的高度来看,200米以下为鸟击高发区域。从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阶段来看,航空器进近阶段遭鸟击概率最大,表明了鸟击与鸟类的繁殖、觅食、迁徙等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三)鸟击防范的“可”

  银川机场每月汇总分析鸟击数据、猎杀鸟类数据、鸟情观测数据和上网鸟类等鸟情数据,通过鸟击防范核心业务数据分析,查找数据背后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数据发展趋势,抓住鸟击防范的“牛鼻子”,飞行区基于食物链管理,从草高控制、昆虫治理、啮齿动物治理、土质区平整碾压等多个方面综合管理,机场外围基于鸟类栖息地干扰,做到了普通楼燕、崖沙燕、家燕、喜鹊、环颈雉、金翅雀和灰椋鸟等高危鸟击物种的可驱、可防和可控。

  (四)鸟击防范的“为”

  近年来,银川机场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对接当地相关政府单位,就机场净空保护区内饲养放飞家鸽、河东垃圾填埋场裸露垃圾吸引灰椋鸟觅食、机场周边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吸引大量鸟类在机场周边栖息、白芨滩林场蓄水池吸引水鸟驻留导致水鸟东西穿越跑道上空现象增多等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议,与相关单位商讨治理措施,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治理机场周边吸引鸟类的生态环境。谱写了机场东侧垃圾填埋场裸露垃圾填埋、机场周边水塘岸边挺水植被割除、开挖沟渠消除“野湖泊”、机场周边养鸽户数量逐年减少等鸟类栖息地治理成功案例,切实从源头消除了机场外围影响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隐患。

  四、鸟击防范的“相机而动”

  (一)鸟击防范的动机

  驱鸟人员作为鸟击防范劳动生产的主体具有能动性。银川机场从激发驱鸟人员主观能动性着手,不断优化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对日常性工作,依据奖勤罚懒原则进行考核;对低级错误,则只罚不奖;对于红线不可容忍行为,则更加根据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严重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有难度的工作,则只奖不罚,依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适当奖励,并采用红黑榜形式没每月进行公示,让落后的员工“红红脸”,时刻刺激员工奋进。同时将每月得绩效考核得分与当月工资和年度奖金直接挂钩,更与外出培训、职称评定、晋升等享有企业资源紧密连接,引导员工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不断向上进步,积极主动去做更多的事,努力争取享有更好的资源。

  (二)鸟击防范的灵机

  银川机场紧抓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利用4g高清摄像机对高危鸟种活动监控,利用录像观测栖息活动情况,开展鸟类活动、栖息、繁殖规律观测,节省人力物力;通过鸟类活动轨迹图、热力图和鸟类多样性指数等大数据融合,提高鸟情信息数据整理效率,提升鸟防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基础台账管理及其使用,通过钉钉推行无纸化办公,推进鸟防台账的数据化、清单化、电子化。同时银川机场深入挖掘鸟击防范日常生产管理创新突破点,以“微”改善推动大提升,用“小”点子创造大价值,形成了多项具有实际效能的微创新成果,如土面区“W”型“H”型“车库”型等不规则鸟网布设,提升拦鸟网拦截效果;驱鸟药剂喷淋装置,通过在围界上安装喷淋管路,在“人迹罕至”区域喷洒驱鸟药,实现“地远心亦安”;利用碳素伸缩杆制作材质轻便的破坏鸟巢装置,实现鸟巢治理从望“巢”莫及到“直捣黄龙”;制作放炮神器,实现燃放驱鸟爆竹从单发到多发,快速驱赶穿场鸟类,实现了“鸟枪换炮”,提升本场危险鸟情应急能力。

  (三)鸟击防范的良机

  银川机场通过每年编制鸟防工作年鉴、绘制鸟防甘特图、动态更新鸟类活动平面图等指导鸟防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规律,积淀好的工作做法,从过去看未来,并从组织架构、鸟情及生态环境监测、飞行区鸟击防范、重点防范鸟类治理、鸟击物证管理、应急处置等6个方面优化鸟击防范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鸟击防范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作者:柳毅 西部机场集团宁夏机场有限公司)(编辑:金杰妮 校对:李海燕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