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民航发展态势分析

李达 编 辑:陈虹莹 2024-04-24 15:41:00

  民航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民航业的发展深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虽然当前民航及其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并不大,但从过往行业发展长期以来的实践看,国民经济形势对于民航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过去以来,民航业内人士一直在开展国民经济和民航业发展相关性的研究,努力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参考和支撑。4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很多数据可以看做全年民航业发展的“风向标”,客观准确分析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对于预判全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民航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客观认识当前民航发展形势

  从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和民航发展形势来看,民航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保持基本一致,总的来看,当前民航业发展稳健,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行业发展基本盘保持稳健

  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74915亿元,增长5.0%。一季度无论是GDP增速还是第三产业增速,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5%的增长预期,表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盘依然稳健,这确保了民航业的发展不至有大的波动。一季度,全行业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37.7%,西北四省(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8.85%,考虑2023年一季度处于疫情防控政策转段初期,基数较低,因此今年一季度民航业增长多少受基数效应影响。同时仅以旅客运输量或吞吐量来衡量民航业的发展并不全面,理想的指标应为民航产业“增加值”,但因民航产业规模较小,当前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单独统计或发布民航业创造的产值或增加值指标,如统计民航业增加值,则需要考虑主要航空产品的价格和民航企业的成本,考虑今年一季度的高客座率不同程度牺牲了票价,且企业运营成本较高,综合衡量,民航行业以增加值计算的增长速度应低于旅客运输量(或吞吐量)增长速度,但同比增长速度大概率仍在高位,亦即行业发展基本盘依然稳健。 

  (二)民航市场有效需求有待提升

  一季度我国GDP实际增长速度5.3%,但名义增长速度只有4.2%,实际增速高于名义增速1.1个百分点。回顾中国经济历史走势,多数时段名义增速高于实际增速,一季度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倒挂”的现象潜伏着通缩和消费降级的风险。GDP名义增度低于实际增速,表明2024年一季度的通货膨胀率或CPI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当前总体物价呈负增长,人民消费意愿或能力不足,这与一季度中国GDP主要由外贸和投资拉动的实际相符,特别是3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0.1%PPI同比下降2.8%,总体来看仍未走出通缩。从西北民航来看,春运过后,航空市场主要指标回落速度较快,特别是3月份出现“小淡季”,与3月份国民经济多项指标走低基本一致,这一方面由于人民航空出行意愿或消费意愿总体依然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无论在综合交通运输市场还是在全国民航市场,“内卷”都十分激烈,即在国内旅客航空出行意愿不能有效扩大的情况下,高铁加速抢夺民航市场份额,民航相较于高铁的优势从800公里以上航段逐步收缩至1000公里以上航段,中东部地区凭借优势区域经济和优势补贴政策加速抢夺西部地区航空市场份额,航空公司正在调整战略布局,在东、中、西部,干线和支线间重新配置资源运力。在企业效益方面,大航司抗风险能力强,收益状况有所改善,但某些小航司缺乏竞争优势,面临生存危机。而这种“内卷”现象在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行业背景下更为激烈,由于国内市场壁垒消失,民航生产要素(人力、运力、航班供给)和客流更多依靠市场来调节,民航相较于高铁,西部相较于中东部的劣势进一步拉大,而这一态势必须通过扩大国内航空市场有效需求,做大整个国内市场“大盘子”来扭转。当前来看,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仍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依然在路上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但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进行中,房地产低迷以及一些低端制造业被淘汰后,战略新兴产业虽然加速崛起,但其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增加值占GDP份额仍然较低,尚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2023年统计数字来看,2023年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3%,远低于前些年房地产业兴盛时占GDP的比重,且即使13%这一比例亦是在国民经济原有支柱产业萎缩的基础上得来的,更多是一种份额的相对扩大。从民航业来看,新旧动能的转换还在进行中,体现在民航服务领域的创新较多,运输生产领域的创新相对较少;管理理念升级较快,但高新技术应用的规模和范围有待扩大,新质生产力潜能有待持续挖掘;民航智慧化、绿色化加速推进,但产业规模尚未形成;区域之间、干线与支线之间、国内与国际市场之间、客运与货运市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企业效益较差导致新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和推广应用不足。长期以来国际市场、支线市场、货运市场这“三类市场”依靠政府补贴维持增长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自主生存能力较差,从而在当前政府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财政补贴不足导致国际、支线、货运三类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难以形成突破,特别是在西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西北地区制造业占经济体量份额较高,但仍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制造业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使得航空物流附加值较低,航空货源品类单一,航空物流转型升级面临困难,物流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四)人员流动性大影响行业安全和发展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改善。3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7.2%,较2月(6.4%)上升0.8个百分点。当前部分民航市场主体因经营压力、财务困难叠加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一些中小航司和机场人员离职率较高,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地面服务等部门,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员工业务技能和从业状态受到影响,新招聘的员工由于业务不熟悉,现场作业容易出差错,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技能较为生疏,对航空安全、民航服务和市场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二、行业应主动作为顺势而上

  面对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平稳向好的积极态势和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民航业应结合自身产业属性和行业热点,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发展规律研究和形势分析,行业政府和市场主体协同发力,制定切实的发展策略,加快推进行业平稳、快速、高质量发展。

  (一)合理统筹各方关系,以发展保安全促服务。航空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航安全和服务问题的决定因素。科学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服务的关系并不容易,易经常受到外部环境、偶发事件的影响。民航业已经被国家定位为战略性产业,这就要求其不仅要具有推进自身产业升级,有效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更应在产业规模、关键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民航产业规模不能实现持续扩大,效益不能实现持续提升,最终将影响到产业升级改造的历史进程,从而对安全、服务甚至国家对民航业的定位产生影响。

  (二)加快推进航旅融合,实现市场平稳发展。旅游业是民航的重要相关产业,加大航旅融合力度,创新打造航旅融合产品是扩大航空市场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据公开数据,一季度全国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为115.11,处于景气区间,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民航加大与旅游业融合力度,是保持航空市场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旅游业的发展周期与民航业相似,即“旺季旺,淡季淡”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旅游业也面临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航旅融合实现民航业和旅游业淡旺季均衡发展,是行业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在民航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同时,高铁也在加速与旅游业融合,相当一部分新增旅游客源被高铁夺占,这是民航行业需要特别关注的现象。 

  (三)科学细分航空市场,争取更多航空客源。根据以往业内分析,22岁以下的学生群体,以及35-50岁的中青年群体是航空出行的刚性群体,这部分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从业时间较久且有足够财富积累的职场人员。而其他年龄段则对客票价格相对敏感,这种敏感在后疫情时代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则更为明显。航空公司、机场、OTA平台等市场主体应综合运用票价、服务和营销等措施进一步巩固刚性出行需求,积极争取扩大非刚性出行需求,努力做好包括“首次乘机服务”在内的特殊旅客服务,通过提升航班运行效率和地面及空中服务品质争取旅客更多选择航空方式出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旅客能够接受的票价水平是当前扩大航空市场有效需求的首要条件,对于“高票价优服务”和“低票价差异化服务”,大部分旅客更容易选择后者,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中国当前中高收入群体规模相对较小及流动偏好陷阱的影响。 

  (四)合理运用调控政策,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当前来看,行业资源配置和市场发展需求还需要精准对接。行业政府运用航权、时刻和政策杠杆,加强宏观调控,可以有效缓解当前航空市场“旺季旺,淡季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特别是航权和时刻资源的灵活运用,对调节、刺激市场作用较大。局方航权和时刻管理部门应在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秩序的前提下,进一步灵活开展航班备案和时刻配置,有效满足淡旺季航空市场发展需求,保持淡旺季市场、干线支线市场的相对平衡,避免行业出现结构性发展问题,从而稳定市场预期,并防止因市场大起大落影响行业安全作业和服务品质,确保行业安全和服务底线。

  (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力应对高铁挑战。当前来看,民航应对高铁挑战较为乏力,安全、服务、快捷的比较优势逐渐缩小。同时,由于高铁对空铁联运并不积极主动,导致空铁联运尚未成规模成系统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民航应通过大部分旅客能够接受的合理票价,优质的航空服务,高效的运行效率提升竞争力,这需要航空公司和机场制定科学的、符合当前实际的营销策略,更加注重市场的长期培育;持续提升运行效率,提高旅客航空出行便捷性;服务方面则是要在守住底线,不出差错的前提下,加大服务创新,为民航吸引客源提供更多助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行,每前进一步都在创造历史。相信中国民航业在国家稳步进入高收入国家乃至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能够发挥应有作用,焕发异样风采。(作者:李达 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