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评论:请带“文明”一起乘机
前不久,笔者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为《注意!乘机千万不要拿走飞机上这5样东西!》。文中提示乘机旅客,飞机上的耳机、杯盘餐具和毛毯在旅客使用完是要被回收的,而机上救生衣更是禁止私自带下飞机的。文中还提及,飞机上的洗手间都会摆放消毒洗手液,但常常没过多久就不翼而飞,影响后面旅客的使用。因此,提醒旅客,请勿私自带走飞机上的消毒洗手液。
也许有人会说,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提醒旅客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当下正值春运期,随着越来越多人选择乘机出行,在旅客中,不乏初次乘机或对飞机上的各种规定不熟悉的旅客,类似的提示性文章十分有针对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
事实上,旅客擅自带走机上物品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之事。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透露,飞机上经常丢失毛毯、耳机、餐具、杂志甚至救生衣等物品,几乎每个机组都遇到过顺手牵羊的旅客。对于上述行为,许多被查处旅客给出的理由是:好奇、想留个纪念、一时起的贪念。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年累之,一朝毁之”。良好的形象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树立起来,而形象的倒塌却是瞬间的。如果是在国际航班上,那么国内旅客的一些不恰当的举动损害的就不只是个人的形象了,国家的良好形象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从安全角度来讲,如果说旅客拿走的只是毛毯、耳机、餐具等日常用品,那么旅客的安全还未受到威胁。但是,如果旅客拿走的是救生衣,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在紧急关头将直接影响旅客的人身安全。那么,旅客的这种偷窃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自私的,是置他人安危于不顾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25条第4款规定,在航空器内禁止故意损坏或擅自移动航空救生物品和设备,对违反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为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旅客在乘机旅行时切莫擅自触碰机上救生物品和设备,更不要因为一时起的贪念私自将餐饮用具、毛毯、枕头等机上用品带回家。
那么,如何杜绝旅客的这种行为。笔者认为,首先,媒体要发挥宣传引导的作用;其次,航空公司可以通过在登机口设置提示牌,或者通过机上广播等方式告知旅客哪些物品是不能随意带下飞机的。最后,就旅客对于新鲜事物的猎奇性,可以准备几件备用救生衣,邀请旅客试穿,或是为第一次乘坐飞机的旅客准备一些机上物品模型,当作纪念品。虽然这必定会增加航空公司的一些成本,但不失是一种解决机上物品丢失问题的方法。
如今,在世界的各个地方都不乏中国人的身影,在向世人展示国富民强的同时,更应该展现的是中国人的文明与教养。(《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