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以“六严”推动“空防安全监管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杨远征 编 辑:王亚玲 2018-03-15 19:32:00

      不管监管模式如何先进,监管制度多么完善,处罚多么严厉,都替代不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无论是局方还是企业,都要切实认识到“严”字的真正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只能秉持“宁当恶人,不做罪人”的理念,按照“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工作思路,彻底消除空防隐患和漏洞,确保民航空防安全万无一失,为民航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球反恐形势日益复杂,暴恐活动呈现出袭击手段简易化、目标多样化、策划勾连网络化的特点,隐蔽性、灵活性和破坏性更加突出。民航开放度高、影响力大,长期以来是恐怖活动的重要袭击目标。进入自媒体时代,“民航安全”成了社会舆论热词,公众期望值很高,稍有不慎,将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政府的形象。

      民航局公安局为了贯彻落实上级领导一系列工作指示精神,在对当前空防新形势以及行业现状做出准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对民航安保工作做出了前瞻性的部署,提出了在行业内宣传“六严”的安保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要求,明确要求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监管要严”。“六严”活动无疑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现笔者结合安保监察工作实际谈谈对空防安全监管模式改革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以“六严”推进“空防安全监管模式改革”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同时也聚集了较大的安全风险,无论是从业者的素质、基础建设还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暴露出一些问题。

      同样,民航安全监管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监管理念、工作思路、监管手段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将难以引领行业安全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民航局决定对空防安全监管模式进行改革。

      调整行业监管模式,有助于解决空防安全监管面临的职责边界不清、责任过大、运行机制效率不高、监管资源消耗过多、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推动监管对象从“他律”向“自律”转变,推动行业监管向重点监管、精准监管和差异性监管转变,提高行业监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民航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

      以“六严”推进“空防安全监管模式改革”实施重点

      (一)加强民航安保监管力量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性会议不断增多,民航监管单位承担的安保任务越来越繁重。航空公司和机场一直在做大做强,监察员却十几年没有增加,繁重的工作任务与人员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此时推行新的监管模式势在必行。

      在加强监管力量方面,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增加监察员编制。二是设立安保类的委任代表,架起局方和企业的安全桥梁。具体做法是由民航上级机关根据实际在各企事业单位中委任一批监察员,充分授权其监管权责,努力实现在运行中监管。三是成立由局方授权的“安保审计、测试、暗查”的人才库。四是以雇员暂时替代监察员不足,弥补人员不足的问题。雇员的经费可以向民航局申请专项资金,也可以向所在地政府提出支持要求。据笔者了解,厦门民航辖区海关、边检、检疫的雇员经费是由本单位及厦门市政府拨付的。

      (二)通过“六严”促使企业提高在安全管理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阶段我国民航企事业单位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机场、航空公司不断扩大规模,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成为常态,过去“保姆式”的监管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就厦航来说,近年来相继控股了河北航空和江西航空,洲际航线呈几何级数增长,大量引进外籍机长,由此带来的子公司运行、洲际航线运行、外籍机长管理和培训等大量新的监管业务,调动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是事半功倍的。笔者对于“六严”的理解是通过高要求高标准高压力,应对当前一些企业安全认识不到位、局方不作为等问题以及当前的国内外的安全形势。所以“六严”是现阶段改革的一剂苦中带甜的良药,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自身建立良好的自查自纠制度,公安、安检部门树立依法依规执法检查意识,局方坚守依法行政的底线和红线。自查自纠制度培养了空防、质检人才,前移了安全防范关口,确保企业能够安全平稳运行。相对于局方发现问题隐患后一系列的处罚措施,代价更小,效果更好,企业只有认识到这点,尝到了甜头,才会在安全管理上更加主动。

      推进空防安全监管模式改革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全力提升监察员业务能力

      监察员素质的提高,是监管工作中的永恒课题。一是加强岗位培训,促进监察员能力“高”起来。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监察员既要有“想干”的热情,又要掌握“会干”的本领。提高监察员监管能力,最紧要的就是加强学习。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制订学习计划,对民航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监察员的专业水平。二是要加强脱产学习,促进监察员素质“强”起来。监察员大多是从其他行业抽调的,业务知识比较欠缺,亟待进行专门的安全管理培训。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组织学习,使各级监察员的素质尽快强起来。

      (二)逐步完善局方与企业、局方内部的挂职和借调机制

      实践出真知,磨炼长才干。局方监察员到企业挂职,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和实际运行情况,为下一步精准监管打下基础。监管局监察员借调到管理局或者民航局,有利于其对上级的政策有更深的更全面的解读,促进各项政策落地。

      (三)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六严”对当前空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基层监察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充分领会民航局公安局提出的“六严”对空防持续安全的重要意义,摒弃过去“保姆式”的监管思维定式,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借助高科技手段组建各类监管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搭建分析研判评估平台,进而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监管方式,最终实现重点监管、精准监管和差异性监管。同时在现阶段切实做到“严要求、严标准、严处罚”,促使企业增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切实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促使企业的领导将安全工作作为企业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不断建设企业独特的安全管理文化。

      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安,恐怖主义层出不穷,国内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懈怠不得。不管监管模式如何先进,监管制度多么完善,处罚多么严厉,都替代不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无论是局方还是企业,都要切实认识到“严”字的真正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只能秉持“宁当恶人,不做罪人”的理念,按照“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工作思路,彻底消除空防隐患,确保民航空防安全万无一失,为民航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民航厦门监管局 杨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