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关于民航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

    吴涛 编 辑:王蕾 2020-07-15 13:17:00

      2020年4月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提出了“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并在行业内部署了以“三个敬畏”为内核的工作作风宣教活动。“三个敬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讲关系、留情面”,很多的“下不为例”变成了屡禁不止。员工喜欢“走捷径、抄小道”,久而久之形成惯性思维,极易造成习惯性违章操作。结合笔者学习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后的浅薄理解,以及近年来从事专、兼职安全工作的体会,小结对于民航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如下:

      一、安全生产是使命、目标和任务

      1、行业和企业运营的本质要求

      2019年6月开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做为经济社会重要的战略产业,如果广大旅客选择民航方式交通出行却得不到足够的安全保证,那么行业和企业“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就不牢固了,为人民提供更多幸福感的使命亦无从谈起;63年来,周恩来总理“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批示精神已经积淀成为民航行业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追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民航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要坚持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已经成为行业和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民航行业和企业要不断发展进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绘就民航强国建设的美好愿景和蓝图,建设更多现代化机场,编制更多空中交通线路,但是安全生产是本质要求、底层约束的思想基础绝对不能偏离。唯有须臾不忘、勤勉笃行、深耕于安全,方能栉风沐雨、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2、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石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宣布机场正式投运并巡览航站楼,并铿锵有力地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极大振奋了全体民航人的精神;2020年初,民航局正式印发《推进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明确了四型机场建设的五方面主要任务,首要的就是“建设平安机场,严守安全生命线”。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行业和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平稳可控的安全发展局面无疑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前提和必须紧紧夯实的基石。安全基础不牢,必定地动山摇,这是多年运行所积淀的经验,也是未来发展应该遵循的逻辑。

      二、理解安全管理体系(SMS)

      1、安全理论探索

      安全管理可以视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细分领域,虽然有其特殊性,但适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践原则。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是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其系统的复杂性、要素的关联性以及影响的严重性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安全”在航空范畴内的定义,是“与航空器的运行有关或直接支持航空器运行的航空活动的风险被降低并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笔者的观点,民航安全管理是针对民航运行生产过程中由客观或主观因素导致的安全情景,合理配置现有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活动、环境之间和谐无害的共存共生。

      2、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国际民航组织(ICAO)定义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是基于对安全管理因素的特定界定,涵盖安全政策、安全文化和支持安全组织及特定界定的安全管理因素而构成的安全管理体系,目前2018年出版的ICAO doc9859已经是第四版。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安全管理体系的3大基本目的:一是作为国家航空安全纲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帮助航空企业能够具有快速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并使安全管理等各种工作更加有效;三是希望通过一种办法能够帮助航空企业的管理者在安全和生产之间在资源的分配上找到一个合理的现实平衡。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ICAO的要求,同时又考虑管理实际情况,对ICAO体系内容有所突出、完善和修改,满足了自身实际工作需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风险管理手段,综合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实现从事后到事前、从开环到闭环、从个人到系统、从局部到全局的安全管理。

      三、民航企业安全管理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的“碎片化”

      “碎片化”原用于信息技术领域,引申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的零块,失去了整体性和系统支持。随着民航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利益攸关者需求的提高,民航企业的安全管理压力不断增大,要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提高运行生产的安全裕度,就要着力避免安全管理的“碎片化”。

      是什么造成了“碎片化”现象?笔者小结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是高速发展带来的系统管控能力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航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原来在低航班密度、低劳动强度下形成的经验和方法几乎完全失效。细致的岗位分工让干部员工很少对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管控能力的系统化问题逐步凸显;二是理念和知识更新速度快,从“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八该一反对”到“系统安全”,安全管理理念从内容到形式、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各级管理者的思维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脚步;三是个别基层单位不善于主动学习和推动安全管理,某种意义上,“文件传达文件,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

      2、功能失调和资源错配

      民航企业绝大多数具有着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组织特点,即呈现金字塔结构,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一方面,在民航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管理和规制管理阶段,科层制组织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势,但是到了以规章标准为核心的人文管理阶段,科层制的若干内在因素可能对其自身的平稳运转产生着负面影响,也许应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功能失调;另一方面,在科层制组织中,管理者和操作者受到了严格遵守成文规则和程序的训练养成了机械地照章办事的习惯,科层制不鼓励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决策或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要求按照一系列客观标准来处理问题,这种问题可能会导致形而上的工作实践效果。

      安全管理的顶端设计决定着“组织过程”,也即政策的制订、计划、沟通、资源配置等等。组织过程中的安全系统建设编织由技术、培训、规章组成的风险防御系统,其中的资源配置决策可能由于理念、偏好、认知等影响出现不恰当的配置。

      3、各层级管理职能的行使

      《安全生产法》以及民航系统的各类安全规章,都将主要负责人列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当然近几年来也明确提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履职要求。事实上所要阐明的也正是组织中法定权利行使的不同层级,对于安全管理的不同影响力,高层、中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是各项工作得到落实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民航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全、服务、效益等工作目标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在必须聚焦发展目标,必须完成绩效指标的压力之下,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出“安全第一”的原则,对于高层、中层管理者实质上是巨大的挑战。

      基层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知识与实践是“木桶”的一块块拼板,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牢固的根源不在基层,但运行风险的接触面和后果呈现都在基层,所以基层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的认知能力、管控能力、领导力同样不可或缺。

      4、长周期安全运行下的部分从业者思想麻痹

      截止到2020年5月,我国民航运输航空已经连续安全运行超过117个月、8348万小时,十年的百万小时滚动事故率已经低于欧美等航空业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记录。回想20年多前,全行业为500万小时安全运行不懈努力的时代,真正已是完全的今非昔比;长时间的安全运行状态,让部分从业者逐渐对灾难和危险失去了警惕,表现出了对于风险的麻木和无感。思想是行为的主宰,“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长周期安全运行下容易滋生出了松懈麻痹思想,一定要经常在从业者耳边敲响振聋发聩的警钟。唯有如此才能让从业者振作精神、转变态度,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对待每一项工作,从而为更长的安全运行周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5、部分关键岗位人员的能力不足

      2016年5月1日,MU5443航班在康定机场跑道外接地后复飞;2018年7月4日,G5航空的CRJ900飞机在通辽机场进近时双发错误关停;2018年7月10日,CA106航班副驾驶想关闭客舱再循环风扇,却误关了相邻的空调组件开关……一系列不安全事件,直接反应出关键岗位人员的能力不足。对于民航这样的高风险行业,应该从体制机制建设的高度重视安全关键岗位,形成安全思想和技能培训的闭环管控系统。关键岗位人员更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身确保运行安全的专业技术能力。

      6、少数从业者的工作作风松懈

      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一般包含两个层面:精神层面包含了工作态度、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自我认知、岗位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内容,表现为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综合素质;行为层面包含对工作的理解、计划、执行、完善、改进和评价等内容,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控制性和时效性。2017年5月22日,CA872北京-兰州航班,在兰州落地后检查发现前起落架轮舱处挂有一个机务工具包;2017年12月9日,CZ航空公司一架A380飞机滑行偏出跑道事件,机组的驾驶舱纪律作风相当散漫,基本处于毫无节制的聊天状态。

      四、关于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1、加深对新时代安全管理的认知

      新时代安全管理的要求是“新、高、严”,即规章新、标准高、要求严。近年来,民航局一直在持续编撰和更新各类民航法规和规章,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规章体系,体现出监管者对于行业安全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各级管理者、关键岗位人员要积极回应新时代安全管理的要求,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持续学习的能力。持续识别规章标准,及时更新基础运行文件,持续实现合规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换脑筋、明思路、习新知,才能跟上新时代安全管理的脚步,才能把握新时代安全管理的节拍。

      同时需要认识到安全管理已经是一项关系重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对运行安全的本质性、规律性、逻辑性问题有清晰、透彻、完整的理解和认知,企业需要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

      2、各层级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随着安全管理体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高层、中层管理者的思路也许可以适当调整,一定程度的“KNOW HOW”是十分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也许是“KNOW WHO”,也就是“KNOW WHO THAT KNOW HOW”;从思想底层上看,对于高层、中层管理者最为重要的仍是如何看待“四个关系”,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把个人精力多用专注在安全管理方面,给安全管理体系、关键岗位资质和技能、安防技术提升等方面分配更多的资源,切实将“认识、精力、措施、投入、教育培训、督导检查和奖励处罚”落实到位。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管理者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从实践角度带领部门员工扎扎实实开展好风险识别和防控,在操作层面将“人、机、料、法、环”的运行规律和底层逻辑梳理清楚。要认真培训行业和企业的规章、流程和标准,发挥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长期性、循环性、多发性的问题,从问题找对策,更能使安全管理有的放矢。

      3、注重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周期。在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要进行安全计划,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应用有效方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行安全裕度。

      安全管理不仅是安全管理专业部门的事情,更是所有单位、所有部门的事情,同时党、政、工、团等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让所有人员建立起安全生产与自身利益的正相关的逻辑意识,进而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搭建夯实厚重的企业文化基础。

      4、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推动安全管理实践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预防事故的根本在于认识风险,进行危险性预测,运用安全管理知识和手段,对系统和作业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及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推断,做出估计和评价,查明系统薄弱环节和危险之处并加以改进。

      由于机场规模和业务总量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行系统的复杂化,各个流程和环节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纵向上体现为机场运行活动在动线上的计划、设计、运行、维保、衔接等方面,横向上体现为“人、机、料、法、环”的要素配置。人的资质不足、误判断、误操作、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设备缺陷、装置失效、防护缺陷、作业方法及环境缺陷,计划、设计、运行、维保、衔接等业务动线的既有缺陷,都可能导致风险的存在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风险管理必须考虑这些联系和制约关系,不能仅从孤立地的个别环节或在某一局部范围分析和落实防控措施。

      5、把人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源泉和最终目标还是人,所以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把人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安全管理系统中,人的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影响要素,人的行为贯穿于运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人的感情因素一定会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行为效果等着多方面。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真正的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将组织目标与个人利益有机地连接和整合起来,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职业热情,进而在企业中形成“安全命运共同体”。

      6、培养“严细实勤”的工作作风

      “敬畏生命”是党的宗旨和行业价值观,安全管理体系并非追求绝对无问题,而是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所以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藏逃避使小风险累积成大隐患;“敬畏规章”就是敬畏行业运行规律,是行业前辈和同仁以血和泪的代价凝聚而成的安全经验宝库,笔者曾收集整理过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25起重大飞行事故的案例,几乎每一次事故都与工作作风直接相关;“敬畏职责”是一条硬约束,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总开关,始终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把教训转化为经验,把经验转化为财富,扎扎实实的培养“严细实勤”的工作作风。

      7、塑造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价值观、信念、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贯穿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业务流程、管理体系乃至创新与变革能力之中。企业文化最具稳定性和传承性,安全文化一旦在企业落地生根,必然会结出累累的硕果。只有全体员工从心底认同安全文化,认可自身是受到企业文化影响和约束的能动性个体,才能将“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深深根植于心中。

      综上所述,面对百年不遇严重疫情影响,面对着民航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民航从业者唯有坚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以赤子之心、尽忠诚担当,才能为行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作者: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