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管理体系在航空器 驾驶员学校中的实践与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航空业的发展,飞行员数量缺口巨大,每年新增需求迅速增加,伴随着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中国航空器驾驶员学校(以下简称航校)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航校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航校如何确保飞行安全,如何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成为近年来民航局以及公众关注的重点。航校如何正确的建立并应用好安全管理体系,是所有运营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安全管理体系实践应用实例,深入探究航校如何建设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管理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安全管理与运行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降低航校安全隐患,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保障航校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实践与应用;高质量发展
序 言
2021年3月11日,民航局飞标司发布的《年度报告》[1]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中国境内成立的航校为43家,十年内成立的航校数量较10年前翻了近5倍。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到规章制度、思想教育、组织管理、硬件投入、财务支援、人员技能等多方面情况,体系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累和磨合。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在规模上处于国内航校的中上游,符合目前国内大部分航校的情形,本文将以该航校安全管理体系如何与运行相结合作为参考样例,解决航校安全管理难题。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的生命线,航校作为航空产业,安全更是受到高度关注,所以,航校必须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体系化的管理方法,并且找到与实际运行结合的好的接口,实现安全目标。
2017年,民航局发布了《驾驶员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指南》,[2]指导航校进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而在实际运行中发现,航校安全管理体系化管理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与实际运行结合,安全管理实现“最后一公里”,本文就这一难题进行举例探究,解决航校双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体系)相融合的问题,让管理落地问题,实现航校安全运行目标。
二、目前国内航校安全管理现状
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如表2-1所示,截止2021年6月,经批准的国内141航校共有43家,其中持有CCAR-91运行合格证的飞行学校42家,航校的快速发展与安全管理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虽然民航局“放管服”的力度很大,要求尽快“两翼齐飞”,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受多方面影响,一直没有真正的腾飞,航校同样步履艰难且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更多的在科学管理工具、人员能力提升、安全设备设施等做出更多的投入,安全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更大的提升。而管理人员短缺,信息获取不畅,也导致目前航校的安全管理方式更多为传统的事后管理,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风险管理,在缺少激励制度、文化制度支撑的情况下,不能良好的发挥出事前管理的作用。
表2-1:2015-2020年国内141航校增加量年对比分析表
三、航校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1年1月13日,湖北某航校一架DA42教练机由于空中积冰而最终坠毁,导致3人遇难;2021年6月10日,某航校一架DA40NG型飞机发生空中停车飞行员处置撞上机场围墙,造成两人遇难。
大量的事件说明,航校的安全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综合目前航校运行的实际情况,总结航校在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项关键性问题。
(一)运行环境复杂,缺少一体化管理
目前大多航校几乎都没有自己的运行机场,多数运行在军航、运输以及作业任务较多的通用机场,运行保障及空中环境较为复杂。同时,为了能够增加运行量和完成训练科目,大多数航校选择在多个机场运行,由于各个机场的运行环境和管理模式不同,航校很难做到一体化管理,导致缺少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让航校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去适应各类情况,管理组织机构也要相应进行调整,管理成本上升且效果不佳。
(二)体系建设与实际运行脱节
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输航实施情况良好,通航以及航校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上较为欠缺,主要原因是通航以及航校在人力、资金资源上无法与运输航相提并论,航校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时,更多是搬抄成熟的运输航管理体系,而相关的管理程序在实施时,由于缺少资源支持,使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无法在实际运行中有效实施。
(三)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采用积极主动的危险识别方法,是在现有训练过程中积极查找危险或危险源。[3]大多数航校设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其管理人员大多没有从事过飞行和维修一线工作,即使有相关的一线经验人员在安全管理部门,也不再参与实际运行,这无疑受到了“监管部门不能参与运行”说法的干扰,安全管理人员实际职能变成了“收发文”,下一些指令,编写一些报告,以及一些地面安全检查工作,而真正的飞行和维修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人员无从监管,飞行的空中状态、维修的日常质量,只能从文件材料等处获取,实际生产过程监管缺失。
(四)风险管理效果差
安全管理体系核心过程就是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安全信息收集。[4]在实际运行中,安全管理部门更多的是通过安全检查获得数据信息,而真正能够反应日常安全状态的是来自一线的自愿报告系统,也是能够做到事前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往往自愿报告都不尽人意,自愿报告收集难是所有航校安全管理中的难题。
(五)缺少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它让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做到有据可依,让公正文化得到强化,做好量化管理,才能更好的把安全工作从“虚”做到“实”。而目前航校的量化管理还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量化细则程度不够,让安全管理无的放矢。
四、安全管理体系在航校中的实践与应用
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数十年的实践,被证明是对提升安全最为有效的方式。以下将结合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安全管理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寻求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有效的结合方法,解决航校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在组织机构上分为院部与运行基地两层级,安全管理体系由院部统一进行建立,所有运行基地针对各运行机场不同特点,在满足学院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分别建立各个运行基地的安全管理程序,院部对各基地的安全管理程序做统一评审,不能超出学院安全管理体系的统一要求,避免“各自为战”的安全管理模式,在院部的统一管理下,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双体系相融合
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各基地的运行手册,依照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将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安全管理程序,嵌入到手册的各个运行管理体系中,解决安全管理体系游离在运行程序之外的问题。
同时,在安全管理体系编制的过程中,学院的飞行部门、维修部门等一线人员也参与全程编写,让手册在初期制定时,就符合运行的实际需要,在后期更容易被运行部门嵌入到运行管理程序中,也更容易最终的执行。
(三)安全管理全覆盖
安全管理全过程监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安全管理部门缺乏一线专业知识,不能够对一线的隐患排查更深入彻底;二是要解决安全检查只能是周期性地面安全检查,无法监控到日常飞行和维修的全过程。
中国飞龙飞行学院为解决此类问题,借鉴同行业优秀的做法,引入具备管理能力的飞行人员和机务人员进入到安全质量部,此类安全管理人员人事关系脱离原有岗位,彻底改变兼职人员工作站位与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为保证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此类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度要完成规定的飞行任务量和维修任务量,保持对生产过程的持续监控,以此解决安全管理部门一线专业能力不足,和无法覆盖生产全过程的问题,让安全监管真正发挥实效。
(四)数据管理与支撑
在大数据化的当今社会,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安全数据可以帮助安全部门分析安全形势,预测安全风险,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下通过对几种收集方式实例介绍,来研讨如何解决难以收集安全数据的问题。
1.建立便捷的自愿报告系统
自愿报告系统,必须要方便报告人随时进行上报。方便快捷的报告形式,才有利于报告的收集,避免因填写繁复的报告表单而打消报告的积极性。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利用钉钉OA系统(如图4-1所示),建立了“基地零报告”程序,APP每日会自动发送填写邀请,所有员工都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安全信息上报。
图4-1:钉钉程序-基地每日零报告表单实例
2.持续做好月度安全简报
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实行月度安全分析会制度,各运行基地和主体运行部门对月度以来运行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并形成月度安全简报报送至安全质量部,(如图4-2所示),由安全质量部进行汇总,进行学院整体安全态势评估。
图4-2:部分月度安全简报示例图
3.全面开展安全检查
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安全检查实行“学院级安全检查、基地部门级安全检查和班组级安全检查”的三级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实施分为四部分包括法定自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
学院级安全检查实施专项检查、定期检查、法定自查;基地部门级安全检查实施专项检查、定期检查;班组级安全检查实施日常检查。
其中,定期检查为季度检查,完成全面安全大检查工作;专项检查工作包括结航安全检查、特殊节假日检查、国家重要会议期间安全检查和局方临时下发的专项检查,专项检查时间和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日常检查为班组实施,随时记录工作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
4.以安全文化支撑信息收集
很多航校建立了各类安全信息筹集程序和方式,但效果往往不好。主要是因为企业还没有形成积极的安全文化,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没有形成足够的信任,企业没有对报告文化有明确的承诺所导致。
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建立了安全专项基金,对在安全信息上报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给予相应奖励,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员工主动上报安全信息,并对主动上报且未造成后果的可给予免责;对主动上报且造成后果的,给予从轻处罚;而对瞒报,谎报、缓报且造成后果的,给予严重处罚,并通过报批评的方式,(如图4-3所示),深入贯彻风险源收集的必要性,为全员养成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
图4-3:中国飞龙飞行学院部分信息上报奖励实例图
(五)安全管理量化做法
为了实现安全管理的客观性,量化工作是必要的。量化的方法一般可以采取绩效,考核,评估等方法。以下列举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几类量化实例,对安全管理量化进行探究。
1.飞行教员资质能力量化
中国飞龙飞行学院编制《飞行员飞行能力评估表》(如表5-1所示),对每一名飞行教员的各类能力进行量化考核,严格按照飞行能力进行相关飞行任务,并有针对性的对不满足相关能力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考核,以达到安全飞行水平。
表5-1:飞行员能力评估表
2.学员行为规范量化
中国飞龙飞行学院制定《飞行学员行为规范》,推动学员管理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设,实行飞行学员日常管理量化考核,(如图5-2所示)使飞行学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图5-2:中国飞龙飞行学院飞行学员行为规范奖惩示例图
3.飞行教员理论量化
飞行教员理论教学授课量化考核评价表的建立,(如图5-3所示)促使飞行教员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是落实飞行教学队伍梯队建设及人才储备计划。增强飞行教员本岗位技术能力、安全意识、飞行作风、理论水平,确保安全实施飞行教学课程。
图5-3:飞行教员队理论教学授课评价表
五、总结
航校运行模式与通航作业运行不同,其运行基地、训练科目、占场时间、航空器、人员等都相对固定且量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可以让安全管理系统化,安全端口前移,安全保障更有力。
航校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社会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提升航校自身运行安全,也为安全管理体系在航校类企业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该体系在通航产业内全面铺开踏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航校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既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对目前国内大踏步的发展飞行员培训、航校都能够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航校安全问题的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