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天空安全交出中国答卷
摘要: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民航安全发展最重要的五年,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20年,中国民航迎难而上,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同时确保了安全平稳运行,为全面夺取双胜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四五”时期的行业复苏与持续安全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民航将始终坚定安全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以领跑全球的安全水平在新时代书写新的更大的奇迹。
2020年是世界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一年,中国民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运行“两手抓、两不误”,为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年,中国民航在一系列困难的考验下,全力抗击疫情的同时圆满完成了两会、暑运、进博会、五中全会等重大保障任务。从最大规模应急运输保障到最大规模医疗队撤离,从最大规模事件调查技能竞赛到最大规模机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中国民航始终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前行、彰显本色。作为一支“关键时刻站得出、紧急关头顶得住”的铁军,中国民航以实际成效有力印证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民航答卷。
一、安全,我们在做些什么?
七十多年来,从摸索管理到经验管理,从规章管理到系统安全管理,中国民航创造了规模质量与安全能力双提升的奇迹。从“八该一反对”到“三基”建设,再到“九个方面26条措施”,中国民航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稳中求进,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顶层设计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协同联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在持续安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始终为建设民航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民航迎难而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争分夺秒构筑生命通道,全力以赴确保安全畅通,充分彰显了民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民航人作为这场战役的逆行者,以对生命、规章和职责的高度敬畏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守住了民航阵地1,行业发展的安全自信也空前提升,主要得益于:
(一)顶层设计迈出重大步伐
中国民航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政府职能转变到法治民航建设,从完善行业政策到优化宏观调控,中国民航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为首要职责,以行业治理体系和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属性,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研究制定《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采取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改革举措,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五年以来,中国民航以开拓创新的改革思路、与时俱进的规章体系、精准科学的运行标准为安全、科学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和行动指南。五年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行业发展质量再上新高度,以始终走在全球前列的安全水平绘就“十四五”发展新蓝图。
(二)安全监管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民航始终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上坚持全面依法治理航空安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安全治理体系,以“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的实际行动牢牢把握安全的主动权。从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降至世界均值的百分之九2到运输航空安全飞行记录突破120个月3,始终遵循行业发展的变革规律,精准把握阶段性特征,以关口前移为主抓手,大力推进法定自查,定向瞄准风险隐患,深化监察员资质能力建设,强化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特别是迈入系统监管的新阶段以来,FSOP、SES、局方基站加快推进了安全运行与数据驱动的深度融合4,实现了风险隐患的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从率先采用5G网络开展远程检查到顺利完成国内首次非现场安保审计,远程监管、精准监管多管齐下,以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航空安全治理体系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飞行安全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民航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飞行标准的“五个不平衡”,保持战略定力,凝聚安全合力,在空地协同、军民融合、人机交互等方面持续发力,安全根基愈加牢固、安全周期更加持久。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不仅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两翼齐飞,在疫情防控中更是通力协作、并肩作战。近年来,中国民航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实施基于核心胜任能力实施飞行训练,建立健全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发布建设实施路线图。集聚众智拓思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121部第六次修订,更加注重人员资质和健康管理。不遗余力抓好隐患治理,从率先停飞737-8到A320neo问题整治5,再到迅速完成737飞机排查,用实际行动诠释敬畏生命的郑重承诺。全力以赴支持国产民机,ARJ21累计安全飞行5万余小时,在大兴机场第二阶段试飞和执行运送医疗队任务中勇担重任、大显身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一二三航空展翅翱翔,在破“疫”复苏中跑出“加速度”。
(四)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中国民航始终把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发生后,迅速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将《提升民航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工作方案》纳入2020年深化改革工作方案,更新发布第六版《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进一步强化“人物同防”,综合考虑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熔断机制。积极回应各方关切,第一时间向全球贡献中国方案、分享抗疫“攻略”。成立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加大“放管服”力度,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通过开放货运时刻、鼓励“客改货”等一揽子切实举措及时将“空中丝绸之路”转换为绿色生命通道,一架架飞机承载着中国力量向全球传递抗疫信心,在对外援助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书写互助合作新篇章。
(五)科教支撑开创新局面
中国民航始终将提升科教支撑能力、建设创新型民航行业作为持续安全发展的新动力源。从出台《关于加强民航局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办法》到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成立;从监察员培训学院实现良好开局到发展政策高级研修班取得丰硕成果;从HUD、EVS让低能见不再成为拦路虎到RNAV、EMAS为高高原运行撑起安全的保护伞,中国民航聚焦制约行业发展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技术先行、广泛凝聚合力,充分发挥科教支撑作用,稳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努力将最高的安全标准、最新的技术成果、最前沿的发展理念应用在安全运行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提升技术设备及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为行业持续安全发展提供长期、全面、深入的智力支持。
(六)真情服务跃升新高度
中国民航始终聚焦群众需求“靶心”,坚守真情服务底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破解航班安全与准点难题,以突破基础设施、保障资源的“天花板”为着力点,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精准施策、狠抓落实。从构建“四型机场”到打造“智慧民航”,从“四强空管”建设到 “互联网+”行动计划,从航路“截弯取直”、终端区进离场分离到点融合程序、尾流重新分类实验运行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中国民航始终在协同运行、扩容增效、排堵保畅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尽心尽力为广大旅客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持续攀升的航班准点率和旅客满意度充分印证了中国民航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处理好四个关系、守得住安全红线。
二、安全,我们要做些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航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严格行业管理,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运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6。这更需要我们站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角度认识航空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在中国民航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期,行业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尽管安全指标处于可控范围内,但稳中有险、稳中有忧的安全形势促使我们意识到安全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特别是 “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仍有反复,加之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安全!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绷紧安全之弦,敢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必胜的信心决心打满抗疫全场,为“十四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讲好三万英尺上的中国故事。
(一)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民航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要始终坚持三条底线,强化使命与担当,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不断激发安全平稳运行的内生动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加大对安全保障资源的深度挖掘、优化整合和高效利用,让天空更安全、畅通、智慧。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加大新技术投入,鼓励先行先试,紧抓“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充分汲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红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为安全运行“添翼”。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航空安全,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推动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提升运行和服务品质,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让每一张机票都物有所值,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切身感受民航发展的成果。
(二)全力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全行业落地生根
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支撑作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安全发展、推进深化改革,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安全运行中、充实到规章手册里,在全行业落实落地、见效受益。紧扣五中全会精神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四个面向”和 “两个更加”,从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角度、更高的层面认识行业的发展与挑战,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方面,切实将行业安全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坚决破除不利于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统筹安全与发展,努力消除疫情影响,以主要矛盾、薄弱环节为着力点,加大安全投入、拓宽有效供给,对核心风险实现靶向管理、对关键环节实现创新突破,加快建立适应“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民航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交通体系的贡献率,助力行业可持续性复苏,从容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切实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的技术发展为民航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新机场、新机型、新技术、新程序、新构型的陆续登场,行业发展日益呈现出新旧交替、混合运行的新局面。新时期、新阶段更要坚守安全底线、增强安全自信,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抓住针尖大的窟窿不放过。要持续开展“双盯”,强化“三基”建设,落实“四最”要求,重点抓好“五防”,深入开展“六严”,在安全投入上打好“软硬兼施”的组合拳,助力整体防护水平提升。不断巩固专题教育和安全整顿的宝贵成果,着眼于全球航空业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应对以复杂状态、极端天气、过度疲劳、心理压力为代表的新型风险,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构建更加适应“大运行”、“特殊运行”、“全天候运行”的行业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持续安全飞行一亿小时的目标阔步前行7,为有力维护国家安全交出民航答卷。
(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安全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民航业更是如此。要认真总结“十三五”时期实践经验,深入思考民航高质量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着力构建科学的职业发展体系,精准对接行业发展新需求,围绕防范化解航空安全风险,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积极拓展专业人才引育渠道,构建支撑安全发展的青年人才培育机制,鼓励行业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安全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德才兼备的职业化人才。以监察员培训学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政策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教育培训、行业智库的标准化建设,打造支撑持续安全发展的人才“蓄水池”。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持之以恒抓好“平时养成”和“作风建设”,在打好基本功的同时目光面向行业前沿领域,大力推进实践型、创新型教学,强化法治思维和战略思维,系统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化对安全态势的认知,多维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外延,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建设民航强国的重任。
航空安全无小事!安全始终是中国民航的金字招牌,更是中国民航腾飞的翅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马航MH370事件专门做出了“民航安全事关重大,要站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加强对我国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的重要批示。航空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没有航空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就是在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民航作为一个负责任、有安全意识的天空守卫者,始终以服务人民需求的初心使命、坚定安全发展的信心决心、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竭尽全力打造世界上最安全的民航,在探索安全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创造更多中国经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贡献来自CAAC的智慧与力量!(作者:夏禹)
图1 世界上最安全的民航
参考文献
[1]-在2020年4月份民航局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局发明电〔2020〕899号.[Z].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年
[2]-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年
[3]-在2020年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局发明电〔2020〕2960号.[Z].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年
[4]-关于印发《民航局关于推进精准监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民航发〔2019〕9号.[Z].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年
[5]-《牢记初心使命防范重大风险 筑牢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安全之基》—2020年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文件.[Z]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Z]
[7]-在2020年10月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局发明电〔2020〕2419号.[Z].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