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台湾高铁事故对抓好机场FOD管理的启示

    洪文森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2 08:58:00

      摘要:本文分析台湾高铁事故的原因,并与机场FOD管理问题建立联系,就如何抓好机场FOD管理提出建议。

      2021年4月2日,在台湾花莲县,一辆在边坡上的工程车滑落,刚好砸到正准备进入隧道的太鲁阁号,造成列车出轨、撞向隧道壁,事故共造成5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该起事故是台湾四十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交通事故。这次事故对民航的外来物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对于列车来说,工程车就是外来物,机场外来物与这次台湾高铁事故元凶“工程车”这种外来物极为相似,机场外来物管理机构要以此为戒,严防造成外来物(以下简称“FOD”)的各类安全隐患,严守安全底线。

      一、台湾高铁事故的初步原因分析及机场对应的FOD管理问题

      初步查明事故原因是施工工地主任驾驶工程车巡视工地,将货车停在工务所前,疑似货车因手刹未拉紧,由停车处溜车至山坡下铁路,遭“太鲁阁号”撞击。主要原因及机场对应的FOD管理问题如下:

      (一)防护措施不到位及对应问题

      1.防外来物掉落防控措施不足

      铁路周边未设置铁丝网线等防止外来物掉落危及列车安全的屏障保护,对应机场的FOD管理的问题是机坪车辆行驶过程中防掉落措施不到位导致FOD掉落,如行李拖车运送行李过程中防掉落措施不到位,导致行李掉落形成FOD。

      2.停车区域防护措施不到位

      工程车停车地点距离铁轨很近,而且是斜坡,却没有做好围栏等防止车辆误动作进入危险区域措施,对应机场的FOD管理问题是设施设备靠机作业过程中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设施设备与飞机刮擦。

      3.施工车辆防控不到位

      未监督施工相关人员停车后,是否设置防止溜车的车辆轮档,是否拉好手刹,导致工程车滑落撞到列车。对应的机场FOD问题为机坪内的设施设备未固定好,未设置轮档,未拉好手刹,导致设施设备移动后撞到航空器。

      (二)巡视不到位及对应问题

      1.铁路巡视人员对铁路周边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工程车可能坠落的安全隐患。对应的机场FOD问题为FOD巡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FOD或可能转化为FOD的安全隐患。

      2.施工方对施工区域巡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工程车可能坠落的安全隐患。对应的机场FOD问题为机坪作业相关责任主体未对施工区域开展FOD检查,导致FOD发生。

      (三)施工管理不到位及对应问题

      施工方对施工区域的管理不到位,未能监督施工范围内施工安全管理等影响铁路运行的外来物管理工作。对应的机场FOD问题为机场不停航施工、机务维修等作业责任单位未能监督作业人员落实好FOD防控措施。

      (四)风险管控不到位及对应问题

      对可能影响铁路运行的安全隐患治理监管不到位,未能梳理并化解“车辆停在铁路旁的山坡上可能掉落,并砸到列车”的安全隐患。对应的FOD管理问题为机场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未识别出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铁路管理相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及对应问题

      铁路管理相关部门未能有效监督施工方等铁路周边相关责任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对应的机场FOD管理问题为FOD管理部门对飞行内各单位FOD防控的监督不到位,如对机场不停航施工、机务维修等作业监管不到位。

      二、产生这些FOD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设施设备管理不到位

      1.车辆等设施设备因维护不到位或老化等原因产生的FOD,如螺栓、螺帽、铁件掉落于机坪,车辆液压油管老化破裂导致车辆的油污滴漏污染机坪。

      2.靠机作业不到位刮碰飞机。一是车辆维保不到位等质量问题导致靠机过程产生刮擦,二是靠机作业过程中防刮擦措施不足导致刮擦,三是未严格执行二次刹车等防控刮擦航空器的措施要求。

      3.车辆行驶过程中防FOD管控不到位,导致物品掉落。可能原因一是车辆管理单位制定的措施未能有效防范车上物品掉落,二是制定的措施有效,但作业人员未按要求执行FOD防控措施,三是车辆运行中的衍生风险识别不到位。如行李拖车转弯时速度过快导致拖盘甩出撞到航空器。四是车辆管理单位监督不到位,未能有效监督员工落实FOD管控措施。

      4.设施设备固定不到位。机坪车辆作业人员未按要求停车后拉好手刹,放好轮档,机坪管理部门未监督好机坪车辆停车后拉好手刹,放好轮档的要求。

      (二)作业管理不到位

      1.施工维修作业管理不到位,导致物品遗漏在机坪上产生FOD。施工维修作业管理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施工维修单位制定的作业规程中涉及FOD管控的制度,未能有效防止FOD产生,如程序未提及施工后要清点核实;二是有FOD的相关处置程序,但施工人员未能按照要求执行。如不停航施工、机务维修等作业后,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螺栓、螺母、垫圈等FOD。三是施工维修单位监督不到位,未能有效监督员工落实FOD管控措施。

      2.作业衍生风险排查不到位,导致产生FOD。如2019年1月31日至2月10日,郑州机场未能识别出“开展跑道除冰雪作业可能导致跑道道面的金属抛丸翻出,使抛丸成为FOD”的安全隐患,导致多起发动机受损。

      3.外力影响下的风险管控不到位。如反光锥放置不当,导致飞机尾流吹倒反光锥造成FOD,大风将反光锥等物品吹起。

      (三)FOD巡查不到位

      1.人工巡查不到位,未能满足每季度跑道的铺筑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步行检查、机坪每周至少全面清扫一次等人工巡查要求。

      2.FOD探测技术准确度不高,探测设备数量不足,未能探测出机坪上的FOD。

      (四)对机场外来的FOD管控不到位

      1.空飘物管控不到位,未能及时处理机场外飘来的庆典气球等空飘物,导致被飞机发动机吸入,损伤发动机。

      2.无人机管控不到位,未能有效防控无人机侵入机场造成的FOD。

      3.鸟防管理不到位,导致鸟击的发生。

      (五)机场FOD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

      1.跟踪督促有关驻场单位落实FOD培训要求不到位。

      2.督促有关驻场单位梳理风险源,督促并落实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

      3.检查驻场有关单位FOD防范、跟踪督促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不到位。

      三、台湾高铁事故对抓好机场FOD管理的启示

      (一)加强教育培训

      1.机场FOD管理部门组织培训。一是内训师培训,对各驻场单位FOD负责人、FOD培训教员进行FOD防范知识培训,指导各单位针对性进行FOD防范培训。二是FOD防范宣传,如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FOD相关宣传文章,向机场员工及驻场单位员工宣传FOD防范知识,在机位牌后加设FOD宣传内容等。三是开展设备清扫操作员设备清扫实操培训,提高他们的机坪FOD清理能力。

      2.驻场单位内部培训。驻场单位通过对新员工的上岗培训及老员工的年度复训,对本单位飞行区作业人员开展FOD培训,确保培训内容、培训学习符合要求,使飞行区作业人员充分意识到FOD对航空安全的重大危害,开展飞行区作业人员作风建设,提升所有飞行区作业人员FOD的防范意识,自觉做好FOD防范工作。

      3.监督检查培训成效。FOD管理办公室对各驻场单位FOD培训、考核结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培训对象是否全覆盖、培训内容及学时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二)加强设施设备管控

      1.维保到位。一要落实资金保障。要加大机场专用设备维保、购置资金投入力度,保障经费投入。二要严格维保。要严格按照维保手册内容制作维保操作规程,确保不发生因维保问题带来的设备使用安全隐患。三要完善维保台账。完整、准确地做好维保台账,对未按时做好维保的项目要及时提醒,确保维保落实到位。

      2.严抓靠机作业。一要抓人防措施,要完善靠机作业操作规程,严防刮碰航空器风险,二要抓技防措施,采用语音提醒、防刮碰航空器自动保护装置等技防措施提高靠机作业安全裕度。三是机坪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违章作业的惩戒力度。

      3.严抓车辆行驶中的FOD风险。一要完善防车上物品掉落措施,确保措施有效;二要严控车辆行驶速度,避免车上附属物刮碰航空器风险。三要抓好出车前、回车后检查,确保行驶过程中不发生连接配件不紧固,造成与车辆分理,产生FOD。

      4.抓好停车防溜车措施。一要技防提醒。停车后会启动放轮档、拉手刹的语音提醒。二是物防,车辆周边贴上大字的“放轮档、拉手刹”提示语。三是机坪管理单位要加大对防溜车措施不到位人员的惩戒力度。

      (三)加强施工维修管理

      1.施工管理。施工责任单位一要及时清扫,加强施工现场的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清扫,避免产生FOD。二要通过持续清扫、施工区域封闭等措施加强施工区域及相邻区域的施工垃圾管控,防止产生外来物。三是运输施工垃圾的车辆管控,运输施工垃圾的车辆必须进行遮盖,经过区域持续清洁。四要加强监督,施工单位要加强现场监督,确保FOD管控到位。

      2.机务维修管理。机务维修单位一要加强螺帽、垫片等配件,扳手等手持工具的管控,通过放入专用工具箱等方式,避免丢失。二要制定作业完后的检查清单,确保物品放回原位。三要加强监督,确保维修现场FOD管控到位。

      3.评估作业风险。开展机坪作业前要评估可能造成的FOD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如评估作业过程中,反光锥所放位置是否有被风吹起的风险、施工过程中带来的FOD衍生风险。

      (四)优化FOD巡查

      1.完善人工巡查方案,通过分区域、分时间合理安排巡查,确保满足“机坪每周至少全面清扫一次”等人工巡查要求。

      2.采用设备巡查清理。采用固定探测设备、移动探测设备或其两种方式的组合,提高巡查效率,通过小型清扫车、大型清扫车等清扫设备,提高清扫效率。

      3.新技术应用提高巡查效率。研发FOD自动探测系统等探测系统,利用雷达和光学数据处理,发出报警信息,解决肉眼查找异物效率低下的问题。

      (五)加强机场外带来的FOD管控

      1.抓好空飘物管理,一是与地方政府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对机场外庆典气球系留情况等空飘物开展治理,及时处置气球。二要建立信息上报制度,飞行区员工,特别是机坪保洁员在日常作业时加强空域观察,发现气球、塑料袋等大型漂浮物时,通过信息报送平台及时上报。三是立即处置,场务收到异常漂浮物信息时立即前往现场处理。

      2.抓无人机管控,目前正规渠道购买的无人机商家是配有定位系统的,全国基本上所有机场都是无人机的禁入区域,无人机是无法进入机场的,要进一步避免无人机进入机场造成FOD,建议一要及时更新无人机禁飞地图,厂家要及时将最新机场区域更新到无人机的定位系统内,二是公安等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非法无人机生产、无人机破解技术等违法行为,三要通过研发无人机管制新技术,及时处置入侵的无人机。

      3.抓鸟防工作。一是人防,采用驱鸟枪等驱鸟设备不间断驱鸟,二是技防,通过彩色驱鸟风轮、拦鸟网、激光驱鸟器等驱鸟设备,建立起一套综合使用听觉、视觉、物理、化学等各类措施的驱鸟系统。三是生态驱鸟,通过植被整治、虫鼠整治、水体整治等方式,降低鸟类对机场环境的适应性。

      (六)机场FOD管理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

      1.完善飞行区内FOD安全隐患检查制度。一方面机场FOD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驻场单位责任区、FOD高发区域、FOD高危岗位等进行检查,将发现隐患制成整改单发送给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待责任单位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通过加大惩戒力度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形成闭环处理。另一方面要跟踪各单位自查的安全隐患数据,分析FOD安全隐患,跟踪督促问题整改。

      2.利用每季度的机坪运行分析会督促驻场单位落实FOD管理职责。机场FOD管理部门通报本季度FOD防控情况,公布接报扎胎数据和机坪FOD拾捡数据,分析FOD可能来源,曝光当季典型FOD违规行为,促使各单位不断完善防控措施,保持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定期走访各驻场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检查其FOD防范、FOD培训、FOD风险源等情况,了解当前FOD防控状态,就近期发现的FOD隐患与相关单位进行业务指导。

      4.徒步联合检查。FOD管理部门会同各驻场单位不定期开展机坪徒步检查,及时将所发现的问题通报相关责任单位并要求进行整改,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反馈整改意见并落实。

      5.通过周报月报督促驻场单位落实FOD管理职责。每周、每月将案例汇编为FOD防控周报、月报发送各驻场单位,督促各单位举一反三,及时根据月报内容调整FOD防控重点。

      6.丰富检查方式。一是交叉检查,机场FOD管理部门组织不同的FOD防范小组成员单位进行机坪FOD隐患排查,交叉检查寻找FOD防控弱点。二是联合检查,机场FOD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驻场单位组成联合检查小组,检查机坪存在的FOD安全隐患,督促整改落实。三是专项检查。根据季节及岗位特性,有针对性开展FOD专项整治活动。

      7.数据分析防控。一是收集数据。持续收集、完善FOD基础数据,并根据种类、源头等信息建立FOD数据库,二是风险评估。明确FOD数量、种类的风险指数及对应监控等级,分区域分析FOD风险指数变化,进行FOD风险评估。三是分析应用,根据FOD来源、各类、数量等FOD数据的分析情况,有针对性开展FOD防控工作。(作者:洪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