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严作风 牢记使命筑强国
摘要:本文立足我国民航发展实际,着眼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运用底线思维,分析数据,对标民航强国,阐明安全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探讨新时代中国民航从业人员需具备的工作作风,探索安全文化引导下的安全管理。
关键字:民航强国;安全发展;工作作风;安全文化
一、引言
回顾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在党的领导下,几代民航人不懈奋斗、攻坚克难,中国民航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接下来,我们将面对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新阶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正值“十四五”开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交通强国再次出现在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当中,这是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对安全发展做出的战略目标和要求。
民航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业的高质量发展对落实国家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了更严的安全要求,制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坚持民航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这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航业安全发展的重视程度,更明确了对于民航业发展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更强调了“安全第一”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民航业没有安全,就没有高质量发展,民航强国更是无从谈起。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安全生产就是我们坚实的路基,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持底线思维,对标民航强国,认清形势,脚踏实地,把“路基”夯实砸稳。
二、对标强国找短板
(一)机队规模发展历程
回首过往70年的岁月,经过几代中国民航人的接续奋斗,我们的民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大到我们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运输体,快到我们民航人时刻不敢松懈的节奏,这一点从最直观的机队规模中不难看出。
如图2-1所示,1978年改革开放,当时我们全民航的飞机数量只有144架。经过民航的两次改革后,1992年的飞机数量已经翻了一倍,达到了315架,这次翻倍用了14年。到2003年,中国民航第三次改革完成,飞机数量达到664架,又翻了一倍,这次翻倍用了11年。2009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机队规模达到了1417架,这次翻倍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在如此大的基数下,只用了7年的时间,到2016年飞机数量又翻了一倍达到了2950架。近几年,机队规模增速放缓,即便这样,三年的时间增加了将近1000架,到2019年末达到了3818架。中国民航机队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国内几大航空公司更是在全球前十位航空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
图2-1 中国民航运输航空机队规模
(二)运输航空重大事故统计
机队规模高速增长,说明我们国家的实力强大,说明我们民航市场有活力,在思想上、管理上、能力上也必须要跟得上高速发展的步伐。从图2-2来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机队规模的不断扩大,1985年到1994年之间,共发生了9起运输航空重大事故。这10年是中国民航成立以来,重大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也是我们机队规模第一次翻倍的时期,中国民航在这个时期的安全管理还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随着机队规模第二次翻倍,民航规章体系逐步形成,民航安全管理也随之进入了规章管理阶段,但是在2000年前后还是发生了6起重大事故。随SMS的引入,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开启了体系管理时代,2009年和2016年的两次机队规模快速翻倍期间仅发生1起运输航空重大事故。从2010年8月25日到2019年12月31日,中国民航运输航空已经安全飞行3416天,8068万飞行小时,3427万飞行架次,安全区间天数、飞行小时数和飞行架次数排名都处于全球前列。
图2-2中国民航运输航空重大事故统计
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后,虽然还是发生了几次重大事故,但是运输航空重大事故万时率和次数并没有伴随着机队规模高速增长而增长,运输航空重大事故万事率整体处于下行通道。这个绝不是偶然的,除了得益于飞机可靠性的提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更与我们几代民航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健全规章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密不可分。
(三)事故征候统计
在打造民航强国的道路上,我们始终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仅满足于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必须把关注点放在过程管控,前移安全关口,对标民航强国找短板,这样才能在持续安全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发展。
图2-32010年-2019年中国民航运输航空事故征候统计
从图2-3可以看出,近10年运输航空事故症候万时率始终控制在0.6%的目标值以下(2018年前目标值为0.5%),但是从2016年开始,事故征候万时率还是处于较高风险值的区域,再加上机队规模的增加,事故征候的数量从300多次迅速增加到500多次,这其中很多次都与事故擦肩而过。还有些一般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伤亡,但是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四)对标民航强国
从党中央对民航的要求来讲,从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来看,我们抓安全的初衷是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是打造民航强国,是创建世界一流。不安全事件长时间保持在高位状态,更严重的事故就会不请自来,我们必须深挖不安全事件背后的原因,对标民航强国,对标世界一流。
笔者将美国联合航空(以下简称美联航)、汉莎航空(以下简称汉莎)以及国内两家与之规模相近的航空公司近10年责任原因严重事故征候进行了统计和对比。
从责任原因严重事故征候的次数来看,美联航15起,汉莎16起(根据Avherald网站公布的不安全事件信息),国内A航11起,国内B航14起。从发生次数来看,我们国内两家航空公司略好于美联航和汉莎。
分析这些严重事故征候事件发生原因,如图2-4、图2-5所示,美联航和汉莎航空主要是人员健康管理(机组失能),违章和技能原因占比较低。国内两家航空公司的违章和技能类原因占比较大,发生的事件主要有冲偏出跑道、擦机尾、客舱释压、中断通讯、可控撞地等事件。这反映出我们队伍整体的作风纪律、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队伍的职业化素养方面与世界优秀航空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
图2-4四家航空公司严重事故征候原因
图2-5四家航空公司严重事故征候原因分类统计
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安全运行品质,我们必须要毫不松懈的抓安全,要持之以恒的抓作风,要脚踏实地的强三基,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警钟长鸣,补齐短板,早日成为真正的民航强国。
三、心存敬畏严作风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刘传健机组完成“史诗级备降”,确保了128名旅客和机组人员生命安全,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川航英雄机组时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5·14事件成功处置绝非偶然。处置险情时,你们所做的每一个判断、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动作都是正确的,都是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的。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和勇敢精神,来自你们平时养成的强烈责任意识、严谨工作作风、精湛专业技能。”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
工作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所需的知识、技能与作风的总和,三者共同支撑起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缺一不可。
作风是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风格,是知识技能的 “放大镜”和“催化剂”。同样的知识技能,不同的态度或者说是作风,就会产生天差地别的结果。无论知识技能多么优秀,作风不严谨,违反规章,那么政策和程序提供的保护就会失效,整个安全体系将会从内部瓦解,从而失去了稳固的安全发展基石。
民航局近些年通过“三基建设”、“平时养成”以及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和咨询通告持续推进安全从业人员能力和作风建设。特别是针对作风建设,仅在2020年上半年,民航局就先后三次围绕着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1月6日,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会上发布了民航局《关于促进民航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的指导意见》,向行业释放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力从严治理作风问题的强烈信号。3月25日,民航局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决定开展“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行业安全整顿活动。4月14日,冯正霖局长在4月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提出了:以“三个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及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民航各个领域在作风和能力建设方面应围绕着 “三个敬畏”着力打造以下七点素质:责任担当的政治品格、遵章守纪的职业操守、严谨自律的行为习惯、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图3-1 民航安全从业人员素质
(一)责任担当的政治品格
从抗震救灾到撤侨任务再到2020年的防疫运输任务,在急难险重之时,随处可见民航人的身影,我们民航都做到了坚决响应、不辱使命。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担当。之所以称之为英雄机组,正是因为他们在危难时刻,心存对生命的敬畏,勇于担当,扛起了责任,挽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责任担当并不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体现,更存在于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英雄机组的时候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飞行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看似平凡,但保障每一个航班安全就是不平凡。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勇于担当、恪守职责、始终如一,那就是不平凡;失职失责,必定会造成不安全事件,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就是不讲政治。
(二)遵章守纪的职业操守
民航规章是科学和管理理论的成果,更是在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流程、程序、检查单、SOP等操作要求无一不是民航业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一次次航空事故后,分析原因,总结制定和完善的。这些规章手册体现了民航业的运行规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值得每一位民航人敬畏。对规章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遵章守纪一旦成为行为习惯,就不再是外在的强制要求,而成为内在的自我约束,成为真正的“手册员工”。
(三)严谨自律的行为习惯
严谨自律实际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于长时间不断训练的“平时养成”。例如,很简单的一道题,因为粗心做错了,很多人会归于“粗心”,是一种偶发的状态,下次“细心”一点就好了。事实上,粗心的背后是能力的缺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出现了错误和遗漏,如果仅期待下次细心一些,是很难补齐这短板的。安全工作无小事,一个小的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患。要想真正解决粗心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养成”严谨笃行、慎终如始、按照规章手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就是严谨自律的行为习惯,是安全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能力,更是一种职业操守。
(四)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诚信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更是民航人的基本素质。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的基础,缺少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就是“瞎子”、“聋子”,就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措施将安全关口前移的“良机”。近些年来,迟报、瞒报、谎报等失信行为还时有发生,比如隐瞒自身病史、服药情况,当然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失信行为,用一个更严重的错误来掩盖本来的过失。诚信文化的建设得益于互信机制和严管厚爱,对于失信行为要从重处理,对于诚实上报且没突破红线底线的事件,要给予从轻处罚的考虑,以提升为主导思想,注重整改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整改和教育要注重成效和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信息报告的良好环境,浮于表面、敷衍了事,基层就会降低对安全信息报告的重视程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失信行为。
(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飞机、我们的系统、我们的工具都已经很智能化了,给我们民航工作效率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基本技能下滑的风险。飞机、系统越来越智能,操作越来越简单,基层对智能化的依赖越来越多,大部分的基础工作都由计算机代劳了,如果再忽略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技能势必缺失,遇有紧急情况,处置结果将会大打折扣。刘传健之所以能够成功处置,和他的责任担当分不开,更离不开他扎实的基本功。业务技能是练出来的,不是时间熬出来的,更不是看出来的,我们必须要把基础打牢,从基层队伍抓起,从基本功练起的——“三基建设”。这样基层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才会得到不断提升,处置紧急情况时才会游刃有余,合理分配资源,守住安全最后的底线。
(六)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民航的生产组织运行链条长、环节多,每一个航班任务都是飞行、机务、运控、乘务、保卫、地服等各个岗位协同完成的。任何一个环节上责任落实不到位或者出现真空地带,就会给下一个环节带来风险隐患,可能导致整个安全链条的断裂。所以必须有大局观念,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岗位与岗位之间要密切协作,各个环节要像齿轮一样,各尽职责,但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都牢固可靠。
(七)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突出的矛盾,在危机中遇新机,树立底线思维的重要性凸显。划出红线、亮明底线,才能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作为民航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认清形势,提升风险防患能力,持之以恒抓整改,针对问题抓教育。
四、营造文化守安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时间长了,看到的、经历的就多了,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就会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精神文明,代表一个企业乃至行业的历史和底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每一位民航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这个精神文明就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不断修正而形成的,是作风建设的根基,支撑着作风建设,指引着作风建设的方向。
图4-1安全文化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民航提出了“八该一反对”、“五严”、“持续安全”等要求和理念,安全管理经历了被动管理阶段、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体系管理阶段。为了中国民航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队伍的职业素养,我们的安全管理必然由体系管理迈向文化管理的阶段。
图4-2中国民航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中对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笔者认为,安全文化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一种形象、一种精神。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为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安全文化赋予安全管理以灵魂,在境界上高于安全管理,却又是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出路。安全文化不存在有无的问题,只存在高低和优劣的问题。根基深厚扎实,我们开展各项安全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根基不扎实,我们就要继续通过作风建设来充实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做扎实。冯正霖局长在2020年4月提出的“三个敬畏”,就是在为我们民航业的安全文化植入新的内涵。
五、未来展望
我们必须依据“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三个敬畏”和“七种素质”,努力创建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营造出良性的环境、先进的理念、更高的追求、专业的形象、融洽的氛围、积极的态度、严谨的习惯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最终实现安全文化引导下的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确保持续高质量发展,开创民航强国新时代。(作者:常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告》[R],2020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R].北京:2020
[4]中国民用航空局.《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统计分析报告》[R].北京:2020
[5]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航改革开放三十年》[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8.15-29
[6]《关于促进民航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的指导意见》[S].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
[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北京,2008
[8]《航空业对标业务研究报告》[R].北京:国务院国资委课题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