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民航新闻舆论现状、问题分析及“十四五”时期格局构建的路径思考

    李君韬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2 09:19:00

      摘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民航强国建设迈入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航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与时代主题相契合,与民航强国建设要求相适应。本文从“十三五”时期民航新闻舆论工作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新闻舆论现状,对如何做好“十四五”时期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思考,努力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实现与时俱进,服务于民航高质量发展大局。

      新闻舆论是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大事,是民航强国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航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民航改革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事关民航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关广大民航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民航强国建设事业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特别在网络媒体、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全媒体时代,占领新闻舆论阵地,掌握新闻舆论主动权和话语权,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民航强国建设事业亟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十三五”时期民航新闻舆论现状

      “十三五”时期,民航新闻舆论事业伴随全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多方面、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政治敏感性强、安全标准要求高的行业特点,长期形成较保守的新闻舆论局面尚未全面破解。

      (一)“十三五”期间新闻舆论领域的长足进步。

      1. 初步建立新闻舆论工作机制。2017年5月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发《民航新闻信息工作管理办法》(民航发〔2017〕51号),成为中国民航新闻舆论管理领域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该文件对民航信息公开、政策解读、新闻发布和舆情回应进行规范,建立起“四位一体”民航新闻工作制度。自此,民航行政机关的各环节行政管理事务,被全方位、全流程嵌入四方面工作内容,并以制度规范的方式,要求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业内外媒体进行整体联动,及时准确解读宣传民航重大政策,展示民航改革发展成果,妥善处理突发舆情危机,潜移默化在行业新闻舆论领域开始发挥作用。

            2. 开启主动新闻发布抢夺舆论主动权新局面。2017年5月1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举行第一次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截至2020年12月,民航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48次,发布主题155个,回答记者提问148次,先后回应美国航空公司网站涉港澳台信息整改、中美签署《适航实施程序》、波音737MAX商业停飞等重大敏感事件,且无论舆论环境多复杂敏感,新闻发布从未间断;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最吃劲阶段,民航局新闻发布会改为1周1次,仅2020年4月举行5场新闻发布会,主动引导舆论方向。根据民航舆情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1月20日—4月10日,涉及民航应对疫情相关舆情总体保持平稳状态,正面舆情超过90%。此外,针对行业重大事件、重大新闻,已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空域调整、疫情防控等多个领域,组织召集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新闻发布工作。

          3. 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开展舆论斗争。2018年1月12日,澎湃新闻爆出,达美航空中文官网“选择国家”一栏里出现了和“中国”并列的“西藏”“台湾”。新闻爆出1小时后,民航局新闻宣传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就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适用的法律规范、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2小时后,民航局政府官网发布新闻通稿,阐明民航局态度和立场,通报相关处置工作措施,并推送至各大央媒及主要门户网站。此后半年多的时间,不回避、不妥协,主动引导舆论,直到外航全部整改到位。“十三五”期间,民航新闻舆论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于交锋,先后妥善引导处置 “对国泰航空发出安全风险警示”“波音737MAX商业停飞”等多个重大事件新闻舆情。

      (二)现阶段民航新闻舆论领域存在的短板问题。

      1. 新闻舆论领域整体性、协同性、一致性有待提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航经过“1980—1986民航一定要企业化” “1987—2001政企分开,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2002—2012政资分开、联合重组、机场属地化”“2013—至今 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四个阶段的系统性改革,民航实现政企分开、航空公司分设、机场属地化管理、民营资本准入等,民航从一个部门变成一个现代化、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而新闻舆论作为伴随改革开放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并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愈发重要的治理领域,并未在改革之初绘入设计蓝图。近年来,民航行业单位新闻舆论基本处于各说各话、各自为战的局面。“十三五”期间,得益于民航良好的安全运行态势和逐步改善的正常、服务环境,在无重大新闻舆论事件发生时表现风平浪静,但此期间发生的部分突发新闻舆情事件中,行业单位之间反应不及时、各说各话、甚至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已在不知不觉间损耗民航新闻的公信力。

      2. 官方新媒体权威发布平台缺失。根据目前民航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责设置,行业的宣传管理工作实际分成“内宣”和“外宣”两部分,“内宣”以党建宣传和行业内的宣传为主,“外宣”则为面向社会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受制与“外宣”机构编制设置的局限,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条件,无法支撑官方新媒体权威发布平台的建立与运行。在已是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民航新闻舆论新媒体领域的引导是通过撰写通稿(提供素材)——推送主流媒体/行业媒体新媒体平台(转发/解读/包装)——广大新媒体用户,这一间接的方式运转,在需要紧急、关键发声之时,容易发生回应不及时、错失最佳舆论引导时机,甚至出现媒体解读偏差的风险。2019年7月13日,“国航监督员舆情事件”发生,在舆情事件的处置过程中,行业媒体发声时机与局方对局势的研判存在差异,反而一度推高了舆情的发酵。

      3. 行业整体新闻舆论引导回应能力不强。民航作为政治敏感性极强、对生产运行标准极高的战略性产业,行业的特点导致一直以来新闻舆论较保守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新闻舆论引导回应能力整体不强。传播力、影响力不够,社会公众甚至是媒体的专业跑口记者对民航行业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不了解、不熟悉的状况。2020年10月16日,深圳航空攀枝花机场刮碰事件,被个别媒体片面解读,出现了内容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形成了网络舆情。舆情事件后,民航局不得以邀请33家主要媒体,通过媒体座谈会,以科普讨论航空安全知识的方式进行补救,表明平时对行业的宣传引导展示仍有较大差距。此外,个别涉事单位调查不清贸然评论回应、推诿责任至其他单位、发表无实质内容的官样文章甚至对舆情视而不见等现象均有发生。

      二、进一步加强民航新闻舆论领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十四五”时期,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世界局势的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可能出现的各类衍生风险,均要求行业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以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应对即将面临的诸多机遇与挑战。

      (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度调整的大势所趋。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质是国际秩序的变革、调整和重塑,核心是国际权力、规则、利益的再分配,期间将伴随中美长期博弈、分歧、合作与斗争,全球化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对抗与挑战,而中国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的国策,必将加快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互联互补和捆绑共存,民航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中具备较强国际性和一定影响力的战略性产业,作为确保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前沿行业,在深刻改变世界航空运输格局的同时,必将面临各类风险、困难、挫折、反复与挑战,必须同步提升影响力与话语权,随时准备维护中国民航的政治立场、自身权益和发展诉求。

      (二)民航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9年,全国民航工作报告显示,民航业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92.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5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1%、7.9%、1.9%,千万级机场达39个。在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民航已成为越来越多普通群众选择的出行方式,公众对民航新闻信息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对民航新闻舆情的关注度也将越来越高。民航舆情监测数据CAIMS显示,2019年网络涉及民航相关新闻信息量较2015年增加了1135725条,2016-2019年民航热点舆情事件涉及航空安全、旅客投诉纠纷、政策法规、企业运营、文明出行等行业生产运营发展10余个方面。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作为民航强国转段进阶的关键阶段,普通公众对民航新闻的关注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三)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革命的紧迫要求。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传播方式革命性的巨大变化,从“纸媒时代”到“微博微信”再到“短视频、H5、VR全景”,全媒体不断发展。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1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人人都有传播器,人人都是直播记者的新形势,导致各类网络新闻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各种信息、思想、观念、看法将随时进入用户视野。在此背景下,主动引导新闻舆论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首因效应”指出,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实验心理学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从目前新闻传播的方式分析,人类新闻传播历史实现了文字传播—图片传播—视频传播的进步,此种方式,让信息传播进入大脑时更易于被大脑的生理结构所接受,但更舒服、更易于接受信息的同时,亦会潜在削弱用户思考、质疑、评判的能力。因此,面对信息爆炸式的传播和对受众思想的即时个性化引导,民航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先入为主”的向各类用户输入正确的新闻信息,建立、巩固、改变甚至重塑用户对某类新闻事件的认识和价值观念。

      (四)疫情防控最前沿交通运输行业的现实需要。

      当前,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世界疫情形势发展依然严峻,并在2020年冬季加速传播,民航业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国际人员交往目前唯一的桥梁和纽带、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主要力量之一、确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衍生出的新闻舆情风险和挑战,将至少在“十四五”初期,甚至是整个“十四五”期间大量存在,妥善化解、及时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要求民航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力量。2020年12月15日,四川省卫健委通报川航1名国际货运航班飞行员14日22时22分确诊为入境输入病例,作为广大飞行人员中极为罕见的确诊特例,却因其隔离政策及工作生活轨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民航舆情监测CAIMS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12:30,搜索获取“川航飞行员确诊新冠”事件舆情传播信息共计8081条,其中,网媒 (1066)论坛 (55)微博 (5901)微信 (116)博客 (1)报刊 (0)视频 (2)APP (931)其他 (9),超过400家媒体平台关注,舆情事件登上微博热搜第2位,搜索量超过2337142,阅读量超过5000万次,讨论量超过5000次。对疫情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防范的现实需要,已成为加强民航新闻舆论引导力量的重要因素。

      三、“十四五”时期民航新闻舆论引导格局构建路径思考

      “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民航新闻舆论工作应全面融入民航强国建设进程,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构筑新闻舆论引导新格局。

      (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1. 成立民航新闻中心。以行业媒体、科研院所等为依托,适当借鉴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等部门人员机构配置,与时俱进成立民航新闻中心,改变长期以来民航重宣教、忽视新闻舆论的被动局面。民航新闻中心业务上接受民航局新闻宣传部门的指导,坚决贯彻民航局新闻舆论各项决策部署,承担民航局官方媒体平台的日常运维;负责民航新闻舆论引导各类作品的设计、制作与推广;探索推动行业新闻舆论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开展民航新闻舆论政策理论研究;拓展民航新闻舆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等等。

      2. 理顺中央与地方职责权限。理顺中央与地方新闻舆论处置职责权限,依据民航行政机构设置方式,形成中央—各地区管理局—各监管局(运行办)三级引导处置管理体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地方责任,民航各级行政机关设置分管领导,业务落实到处室,责任落实到个人,统筹辖区行业单位开展新闻舆论工作。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充分挖掘新闻线索、资源,统筹谋划,对优秀新闻题材、作品,推送民航局或各级媒体进行精品包装、推送推广;遇到突发新闻舆论事件,根据舆情等级做好初步研判、处置、上报工作。

      3. 探索民航舆情引导网格化管理。借鉴传统政府网格化治理成熟模式,在民航治理构架下衍生搭建新闻舆论网格化管理模型,以民航新闻中心、民航各级行政机关、各地企事业单位为支点,各地区、各单位新闻宣传部门为中枢,形成行业舆情预警、上报、协商、引导网格化覆盖。实现预警网格化,各部门网格员对始发舆情信息进行预警、核实;舆情研判/上报及时化,各地区(单位)对出现舆情及时研判,对能够处置的快速引导回应,涉及多个网格的,协商研判、必要时及时上报;职责层级化,各网格分层级明确负责人员、工作职责,努力形成组织有序、快速灵活、统一高效的民航舆情引导反应体系。

      (二)健全政策理论体系。

      1. 组织基础理论研究。组织行业内外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民航新闻舆论基础政策理论研究,补齐民航强国建设新闻舆论领域研究短板。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及时摸清行业各地区、各单位新闻舆论引导处置的理念原则、机构设置、方式方法,总结分析当前民航领域新闻舆论引导处置的整体情况、短板弱项、改进措施,设计民航热点舆情评判指标体系,提升民航热点舆情研判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行业特点制定民航新闻舆论引导处置的布局重点、长远规划等,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民航新闻舆论管理体制机制夯实理论基础。

      2. 加强政策机制建设。适应复杂多变国内国际形势需要,支持行业单位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新闻发布及时性、准确性,塑造民航各单位与公众沟通良好形象。准确把握民航舆情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引导行业单位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情报汇集分析、舆情研判处置、应急协调联动机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舆情反应处置工作机制,主动引导并有效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提高行业新闻舆论治理能力。

      (三)加强新闻舆论阵地建设。

      1. 建立民航局官方权威新媒体平台。建立民航官方权威新媒体平台,由民航局新闻宣传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民航新闻中心具体运维,行业各单位共同参与。建设初期,微信端开通“中国民用航空局”公众号,公众号在提供民航“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同时,发布民航局官方权威消息,在民航新闻舆论引导中发挥“一锤定音”作用。短视频领域,建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官方账号,收集、整理、推送行业宣传视频,潜移默化提升民航新闻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并在舆情危机时以短视频这一更直接、形象、生动的传播形式揭穿谣言、传播真相。运行成熟后,视情开通微博等各类需即时评论新媒体平台账号。

      2. 培育意见领袖。自拉扎斯菲尔德和伊莱休卡茨提出“两级传播论”,到全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意见领袖在网络的引导作用已无法质疑。以国内微博为例,微博大V每条博文动辄几千万的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引爆话题,引导公众言论。目前,民航新闻舆论领域急需培育具备正确价值观、广泛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及时引导舆论方向。“十四五”期间,应根据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在现实中往往并非位居高位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选择网络活跃度高、具备一定专业性的专家学者、热衷网络发表意见的从业人员、专业媒体记者等,大力包装推送,提高影响力和传播覆盖面,在热点舆情发生时,积极引导舆情发展方向。

      3. 建立新闻舆论网络评论联盟。按照民航各专业领域划分,建立民航新闻舆论网络评论联盟,挑选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善用互联网思维、掌握网络语言的干部职工,以专业性网络评论、集体动员、同时发声的形式,在舆情危机爆发时,迅速在网络形成舆论场,通过短时内出现的大量具备专业性、可信度的信息,争夺新闻舆论阵地,及时澄清真相、解疑释惑、赶走谣言,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四)构建大新闻舆论工作格局。

      1. 齐抓共管,深度融合。按照党管舆论的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新闻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新闻舆论工作格局。“十四五”期间,通过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提高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新闻舆论意识,将理念深植各业务部门,确保各专业领域人员积极参与到新闻舆论中来,自觉支持新闻舆论战线各项工作;引导行业单位将新闻舆论与生产运行相结合,将新闻舆论工作内容嵌入、渗透至每项业务工作流程的方方面面,针对可能发生的热点舆情事件,提前制定工作预案,进一步提高舆情化解能力。

      2. 培养人才,强化考核。将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提高媒介素养,善于运用各种新兴媒体和传播方式,作为行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大力予以培养。“十四五”期间,引导鼓励行业各单位采取邀请专家讲课、座谈讨论、模拟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行业广大干部敢于面对媒体,善于运用媒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新闻舆论引导处置能力纳入考核压实责任,将重大敏感舆情引导处置作为领导干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推动相关责任人履职尽责。(作者:李君韬)

      参考文献:

      〔1〕新华社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2017

      〔2〕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新闻信息工作管理办法. 〔Z〕.2017

      〔3〕解晓蕾.民航热点舆情监测报告. 〔R〕.2020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2020

      〔5〕罗建波.从“两个大局”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化新特征. 〔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