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疫情后的国内民航市场及航司变革

    胡鑫鑫 编 辑:陈虹莹 2021-10-29 16:12:00

      摘要:

      2020年受疫情影响,整个民航也遭受了重大的冲击,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从内部环境看,我国经济仍处于持续增长向好趋势,同时年初疫情突现,及国内外疫情防控效果不同,国内疫情由年初集中爆发至目前的常态化管控中,而国际疫情持续高速蔓延,在此环境下,民航市场格局也面临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内客流出行习惯改变、由于国际航班大量停航及减班,更多宽体机型投入到国内市场,国内航线资源相对集中,对疫情下的国内市场运力布局无形中增加了又一压力。国内民航市场也在此环境下经历了一次变革,无论从航企体制、市场经营转变、传统客户群体改变等,都在一一打破被国内市场的惯性。在未来国际市场仍需较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国内市场如何抓住期间的机会,并形成国内外联动影响。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国内市场环境转变,国际疫情持续对国内客流出行需求的影响

      1、受疫情影响,全球航空业处于低迷状态,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数据,今年10月份,全球航空客运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6%,较9月份72.2%的同比降幅,有些许收窄。各国国内航空运输是行业恢复的主要驱动力,国际航线带来的客流并未增长。由于不同地区疫情及政策情况不同,各地区航空业恢复程度也不同。欧洲地区10月航空客运量同比降幅为77.6%,非洲地区同比降幅为76.3%,北美降幅是70.1%,拉丁美洲是68%。据国际航协统计,10月份中国国内航空客运量同比降幅仅为1.4%,是全球恢复程度最好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中国国内疫情的妥善控制、经济的恢复、民航政策的支持、随心飞等产品刺激的需求增长。

      图1-1 2020年10月各国国内航空客运量同比降幅

     

      2、在国际市场疫情持续的环境下,国际航线运力下降明显,诸多客流返回国内,并且全球疫情防治情况未来一段时期内都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国际客源短期内难以在进行出境,尤其是出境旅游客源。另一方面,美国主导的逆全球化浪潮也将对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产生较大影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国际航线占比短将呈下降趋势。我国航空客运市场将以国内航线为主,并且短期内客运周转量占比将维持在90%以上,而国际航线和地区航线预计至2024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至2019年正常水平。因此,国内市场对该部分客流应如何激发及挖掘出行需求,值得航司进行深入研究。在中国国内,差旅与休闲旅游并存,出行需求多样。相较去年11月份,国内排名前20航线的运力平均增长了17%,说明国内出现需求依然强劲。11月,全球运力排名前十的航线中,有4条(北京-上海、北京-成都、上海-广州、上海-深圳)在中国,而2019年国内航线只有北京-上海一条航线运力进入前十。根据OAG(Official Aviation Guide)11月发布的《航班班次和运力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市场运力同比去年上升了10%。

      图1-2 11月份全球十大国内市场座位数对比

     

      9月以来,国内民航市场客运量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国内民航市场在复苏回暖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接二连三局部疫情爆发的考验,如6月中旬的北京疫情,7月中旬的乌鲁木齐疫情,以及目前各地零星爆出有感染的患者。但从5月以来,国内航空市场整体呈现一个稳步回程的趋势,局部疫情的爆发虽然对局部地区市场带来较大影响,但不会改变市场整体恢复趋势。根据携程3亿国内用户搜索行为预测,“南北大穿越”成跨年旅行趋势。元旦机票出行高峰将从12月31日开始。北京用户成跨年机票主力购买人群。在“2021十大跨年航班”中,北京飞三亚、哈尔滨飞北京、北京飞广州航班排名前三。航空业的数据,在某程度上反映了旅游市场的热门目的地与趋势变化。通过回顾2020年中国和全球航空市场的整体复苏数据,以及全球代表性城市复苏数据,展望2021春运航线及海外航线规划数据等,完善国内商务旅游航线网络布局,增加航线网络厚度、利用海南自贸岛购物资源等优势,满足商旅复合客流需求,提前布局旅游业复苏战,寻找隐藏的增长曲线。

      3、在国内客流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高铁日趋飞速发展的今天,空铁联运、地面交通出行如何打造更加紧密的合作,从而减少空地之间的价格竞争。一方面,我国仍处于整体上升发展期,面对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经济形势,“空铁联运”成为各个城市释放经济新活力、触发经济新增长极的核心发展内容之一。未来,为了整合资源来实现发展效率最大化,城市发展的焦点一定围绕着航空和轨道枢纽联合运营来进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于出行需求和出行品质的不断提升,单一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而我国高铁网络分布广泛,高铁运输方便、快捷,而航空运输商业化模式成熟,且在长距离运输中具有遥遥领先的速度优势,两者都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具有极强的行业互补性。空铁联运作为新形势下探索出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两者强强联手,通过简化操作流程,缩短旅客购票选择时间,从而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和出行幸福感。

      二、国内民航市场发展问题及改变

      1、疫情影响下对固有的民航发展影响明显,整体市场呈现一定下行趋势,虽然国内疫情已处于常态化,但仍存在短期、长期性影响,不利于市场的稳定性。当前民航的发展形势,必须从长远、辩证、全面的角度去分析,既要有国内参考系,也要建立国际参考系。由于疫情影响,全球航空运输需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幅下降,但不同区域降幅不同,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导致全球航空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尽管美欧都采取了政府直接补贴等纾困措施,航空企业也进行减薪裁员、甚至破产等办法,但是美欧民航业发展比我国民航业问题更严重、困难更大。我国民航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前提下,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未出现企业倒闭、裁员等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生产生活的逐渐恢复,我国经济会迎来较快增长。我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将为航空运输需求的恢复带来动力。疫情对民航业的影响从本质上看,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在时间上呈现下降趋势,从空间上呈现递减趋势。

      2、资源配置合理性,如何配合搭建内外循环需求,发挥国内市场区域协同有效性,同时提前准备国际市场网络布局,联动国内区域中转资源和发展,达到理想化内外循环相互关联影响的效果,也是后期国内民航市场发展的首要问题。2019年我国国内航线(4568条)与国际航线(953条)、国内旅客运输量(58567.99万人次)与国际旅客运输量(7425.43万人次)相比,分别是4.79:1、7.89:1;我国人口14亿,目前航空人口只有3亿多;我国人均出行次数只有0.47人次,是美国(2.48人次)的1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87人次。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大于美国人口总量,国内航空消费需求规模巨大,航空市场潜力大,民航发展后劲足。航空公司应扩大国内航空需求,使民航行业更多依托国内航空市场实现良性循环,以扩大内需拓展内外经济循环,促进民航供给和需求在实现动态平衡,推动构建以内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航空运输新发展格局。

      三、在此背景下,并基于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航空公司该如何做,如何改变、发展及创新

      1、强化数据应用,在民航庞大的客流出行背景下,更加需要智能、快速的数据分析,从旅客的出行习惯、购票周期趋势,对未来市场的精准预期,市场经济趋势对民航市场的影响等都将对航司的经营管理带来更直接的销售影响,必须要强化提升数字化发展。日常旅客行程信息均有相应的周期记录,可以应用提取制作用户画像,结合旅客出行需求和习惯,通过营销服务设定更加符合旅客需求的产品,无论是机上服务还是地面交通衔接体验,并跟进用户每一个行程中的阶段评价。航司本身拥有自己的数据库,从生产、销售、值机等多方面数据,基本覆盖了航司机票销售全过程。通过不断累积数据整合及分析,应用到航司内部,比如:官网搜索、机场、合作旅行社等方面,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相互结合,更深入进行消费习惯分析,为营销服务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思路和策略。

      2、低成本航空原有的优势在于航司自身成本的管控下降,票价低,客户群体定位更加准确,区域网络优势性更强;但在现如今疫情情况下,全服务票价已逼近低成本航司,票价优势在逐步缩小,那么,低成本航企在当下票价持续回落的情况下,需要更加有力的和全服务及航司提升竞争力,在网络结构布局、机票产品创新、辅营销售更加需要不断切合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战略,稳固原有客户群体,挖掘、吸引新的客户源,如在低成本商务出行相对劣势情况下,更好的提升体验感,打造独特的产品提升及配套的服务品质,提升公司品牌竞争力及形象,激发旅客和市场活力;例如,商务出行、双城生活的旅客经常往返某两个城市或者多个城市之间的行程,可以推出点对点或多点套票、环飞产品,从使用周期、退改签等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相对宽泛的使用条件,同时对于商务旅客提供相对全服务更加对等以及多的机上服务。

      3、以区域发展带动内循环,更加侧重发展主基地优势,同时增加境内外联运搭建,确保国际航线稳定运行,循序渐进的改造国内点对点结构,以及核心资源获取,也是后期航司网络改造的重点之一。最终实现国内外稳定高品质的航线结构。例如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海南发展重大机遇,着力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自贸港建设对海南的经济发展尤其对海南旅游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海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带动效益持续加强,同时招商引资效果显著。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优势,未来海南地区商务旅游客源都将持续增加,商务旅客占比预计将有所提高。公司应重点打造海南干线网络建设,加大海南地区运力投入,预计十四五期间海南运力投放持续增加,增加海南航线网络广度与厚度,实现省会及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并不断加频至省会重点城市航班密度,实现重点省会城市(如北京、杭州、武汉、郑州等)日均航班量。同时针对未来不断增长的国际旅游客源,构建海南国际旅游航线,可利用自贸港相关政策,以合作为基础,试点开通海南至日韩、东南亚旅游航线。

      四、总结

      在目前国内疫情环境趋于稳定,而国际疫情无法妥善控制的情况下,国际航空市场将停滞更长时间,国内出行需求则优先回升,内需市场将在一段时期成为中国航司的战略要地,航线部署、航空服务内容及市场营销都需要根据疫情下市场变化进行针对性调整。同时,此次疫情下远程办公协作模式出现爆发式增长,从中长期来看,疫情中被迫高密度使用的视频会议、云协作等远程办公技术,或将不可逆地削减一部分商务出行需求。另外,在疫情影响下的出行中,旅客希望享受更多的便捷、无接触服务,比如全流程的自助式服务系统等。在疫情过后,这些因疫情催生的服务需求或许仍将保留。疫情对旅客出行习惯及市场发展均有不同程度不可逆的影响,这对航空公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将是航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胡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