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构建航空业新发展格局的政策研究

    杨帆 编 辑:陈虹莹 2021-10-29 16:16:00

      摘要: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出现重大转变的情况下提出的应对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示,主要是指通过提升内需和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民航业在新冠疫情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大变化的背景下,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通过研究新发展格局的要点和政策落实,用于航空业发展的指导,通过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提升国内市场、下沉支线市场等方式,积极践行新发展格局的理念,通过在民航业内落实新发展格局的各项措施来实现中国航空业的复苏。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20年以来,习总书记在会议中多次提出新发展格局这一理念,并就这一问题作出了布局。其中,在2020年5月23日的两会中提出,要把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完整的体系,做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中又再次强调之前两会上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提出这一理念的主要考虑是因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世界的形势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迎来了重要的历史转折时刻,事关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1]。

      总书记曾提到,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航空业作为流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人员与货物流通运输的载体,在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航空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同时受国内外局势及经济发展影响极大。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由于国际局势的变更和境外疫情的影响,中国航空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各大航空公司也因此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国内外疫情及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化,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也应该紧扣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格局,就此作出一定的政策变化,积极应对外部形势的改变。

      二、新发展格局的要点

      新发展格局,是习总书记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在现阶段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具备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习总书记的多次讲话精神,归纳出新发展格局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通过扩大内需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基点

      我国具有扩大内需的独特优势。目前中国的人口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并且还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总数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扩大内需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先期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大幅减少了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有效缓解了贫困等问题对消费活动的抑制,通过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挖掘中国下沉市场潜力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市场的深入发展和整合。既避免了社会的两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也提高了全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通过扩大内需,也为民航等消费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体系

      受疫情影响,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去年以来受到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这样的外部局势情况下,开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建设,是航空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发展方向。鉴于国外疫情形势,完全开放国际旅客市场将会对国内的疫情控制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中国在控制住新冠疫情后,2020年是全球唯一一个取得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在其他国家的经济衰退,、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只有中国市场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因此将国内循环作为主体也是经济必然的选择。另外,中美关系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期间持续恶化,持久而长期的贸易战以及经济科技封锁导致外部环境急剧恶化,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对于中国的遏制政策也在继续实施并持续加码,极大的影响了中美的双边贸易。面对外部复杂紧张的政治经济环境,从内部寻求突破也是这一政策的一个重要意义。只有通过调动中国内部大循环,将市场、商品、资金等要素在国内形成一个大的循环,依托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升级发展。

      (三)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

      习总书记在解释新发展格局时曾提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闭关锁国,而是通过发挥国内的市场资源和内需潜力,使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能够更好的联系沟通,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国际国内的双循环良性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的世界,由于社会化分工的极度细致,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互相关联的供应链整体。因此,在发展国内大循环的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赢。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全球发展的价值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阶段,仍然有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关卡需要我们去打通,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和世界先进技术的国家进行互动交流,以期快速发展,实现技术突破。

      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航空这一人员和货物的载体,因其速度快,效率高,在国际双循环的互动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国内外现状下航空业的运营问题

      经历了2020年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国内的航空公司大多都在承受着严重的经济亏损,至今仍未能走出困境[2]。同时,由于国际航线和国际旅客的锐减,各大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国际业务也受到重创[3]。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目前中国的航空业面临以下几个运营上的问题。

      (一)国内市场开发的不足

      我国的航空业在过去10年来航空旅客年化增速达14%,维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19年旅客运输超过6.6亿人次。然而,在高增长的背后,是中国旅客人均出行次数不足0.5次,远低于美国的人均2.54次[4]。据统计,在国内仍有10亿人从未乘飞机出行,可以说,航空出行在中国国民的普及度仍亟待提高。我国的民航市场仍然未能下沉,国内市场仍然有广阔的空白可以开发,国内民航市场仍然有大量的增长空间。

      (二)高铁的竞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民航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800km以内的旅行,高铁的时间和飞机时间几乎以没有区别,而高铁往往还具备进站快,车站在市区,时间准点,携带物品限制少,活动空间大等一系列飞机旅行不具备的优势[5]。因此,在高铁大发展的时期,航空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很多短程航线目前已基本被高铁完全替代。

      (三)飞机及相应系统的国产化程度低

      目前,国内运行的干线飞机主要仍为波音和空客机队,中国国产的干线飞机C919仍未投入交付运营。由于国外飞机的产能限制和引进飞机的配额限制以及双边政治关系变动等因素,对于航空公司的运力规划产生了很多的不可预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航空公司的发展。

      另外由于使用国外厂商飞机导致的航材大批量进口,造成了飞机维修的成本高企以及维修时间受部分航材的限制,也对航空公司运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同时,在飞机投入运营后,航空公司及空管单位等运营生产部门的软硬件设备大多数都使用国外供应商设备。例如,国内的飞机机上导航数据库全部使用的是美国企业杰普逊或者欧洲企业Navblue公司的设备和服务,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的运维费用,并且由于沟通及时差等原因,无法及时的完成国内运营人的客户需求,但是却无法对这些供应商进行国产替代,造成了大量运营成本的支出和安全的问题。

      (四)支线机场的发展困境

      在我国,支线机场的运营一直是困扰民航发展的一个问题。干线航空的发展蓬勃迅速,而支线航空的发展一直受到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影响发展缓慢。截止2019年,我国支线飞机注册量仅为192架,占中国民航整体机队的5.0%,我国有实际出港航班量的支线机场178个,平均每个机场仅一架支线飞机运营[6]。支线航空运输总量仅为3000万人次,不足全国旅客运输量的5%[7]。支线市场的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市场、机型、高铁冲击等一系列问题的限制,但是在新发展格局下,也意味着支线航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四、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航空发展政策建议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为响应新发展格局并适应急速变化的国内外局势和环境,中国航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结合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点和我国航空业在目前形势下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一)提升内需,创新国内航空市场产品

      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就是发展国内的消费市场,提升内需,建设国内大循环,为实现这一目标,必然伴随着人员的国内流动需求增强和国内货物运输的需求提升,而这也对航空运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在中国,仍有超过十亿人没有乘坐过飞机出行,随着扶贫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的进一步落实,预计中国在2025年将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中国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随着民航业的票价水平降低以及居民收入的提高,乘坐飞机的人数也将持续增加。对于国内市场,各航空公司都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同时,国外的新冠疫情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束的信号,根据专家预测,未来2-3年内,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疫情都将面临反复爆发的局面,因此国际旅客客流还将在长期内受到严重的影响,目前针对航空公司运营国际航线的“五个一”政策在较长时间内都面临无法松绑的情况。因此,在国际航线持续萎缩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只能转向国内市场,通过新的产品,新的形式吸引和开发国内的新客户,提振公司的运营收益。

      去年以来,各航空公司通过随心飞等形式制定了一系列的航空旅行新产品,在疫情的影响下积极开展自救,实质上起到了新发展格局中提出的以创新推动国内大循环的要求。因此,在新发展格局的政策要求和引导下,航空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也应该积极创新,通过创新的模式或技术,提升国内旅客市场;通过多层级设置票价及产品等模式,引导未乘坐飞机的人员乘机,深入基层及各细分市场,提振国民对航空出行的内需,为国内大循环助力。

      (二)因地制宜,发展空铁联运

      近年来,因为高铁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抢占了部分短途航空市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高铁的发展,在高铁集中的各省省会城市,能够通过便捷的铁路系统聚集更多的旅客客流,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航空旅行的受众,创造了新的需求,空铁联运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

      虹桥机场就是这一概念实施的典范,虹桥机场与火车站形成了一个综合体,方便旅客转乘,因此汇集了长三角地区的大量客流,提高了机场的使用效率。近年来,新修建的机场例如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等都考虑了空铁联运的需求,在修建时就设置了高铁站,以便旅客转乘。因此,航空公司也可以依托这一优势,积极发展空铁联运产品,深度挖掘高铁中心城市机场的周边旅客,进一步提高航空产品的可及性。

      (三)增强科技水平,提高民航飞机设备的国产化

      随着国产C919飞机的研发不断推进,我国也即将迎来自己的民用国产大飞机,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国产飞机的大部分航电等系统仍然是国外供应商提供,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国产飞机交付后,后续的设备维修以及运营软硬件维护仍然要依赖于外国供应商。在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中,及其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发展科技,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及设备,提高关键设备系统的国产化率,防止在政治经济局势恶化的情况下影响到国内循环的正常运转。

      在航空产业,目前仍有发动机、航电控制系统、导航数据库等一系列的软硬件技术及设备尚未国产化。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民航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协调资源,由易到难,逐步解决航空业国产替代的问题。例如,航科院等单位已经通过国家项目立项,开展了导航数据库、飞行计划系统等运营软件设备的研发,一步步推进国产替代的进程,依托科技创新,实现航空设备方面的国内大循环。

      (四)继续发展支线航空,瞄准下沉市场

      在去年的疫情最严重时期,各大航空公司均严重亏损时,主攻支线航空的华夏航空公司却逆势盈利,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政府航线补贴的因素,但是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支线航空在疫情常态化这一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显示出了生命力。支线航空的发展,既有助于继续稳固国内的脱贫形势,同时对于缩小地区差异,减少两极分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农村的发展和人民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出行的速度和舒适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支线航空市场仍然是大有可为。航空公司应该通过市场的分析,精细化成本管理,通过选择合适的机型以及运营方式,深入推进支线市场的开发。同时,民航主管单位和地方政府也应该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助力航空公司的支线下沉,让航空能够真正的惠及更多的百姓,提高人民的获得感。

      五、结论

      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下提出的重要精神和指示,本文总结分析了新发展格局的3个重要特点,并且根据目前民航业遭遇的一系列内外部危机,用新发展格局的思路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4个政策建议,旨在通过以上建议实现民航业的内部大循环和内外双循环互动来重新振兴航空市场,实现民航产业的快速复苏,为中国的新发展格局贡献一份力量。(作者:杨帆)

     

      参考文献

      [1]王一鸣.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 管理世界, 2020, v.36(12):7-19.

      [2]胡进. 疫情危机下中国航空公司发展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 空运商务, 2020(7):21-24.

      [3]刘主光,谭宁蕙.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航空公司发展现状及战略建议[J]. 决策咨询, 2020, No.58(04):72-74.

      [4]蒋亮. 中国民航产业需求调查与供给优化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

      [5]黎新华. 高铁对我国航空运输的影响[J]. 中国民用航空, 2010(09):18-19.

      [6]张宁. 突破支线航空发展的瓶颈[J]. 综合运输, 2009, 000(007):66-69.

      [7]禄建恒. 我国支线航空发展之管见[J]. 航空制造技术, 2005, 000(00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