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浅析我国西南地区民航发展

    刘晓青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1 12:37:00

      摘要:西南地区民航是支撑我国“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经过“十三五”阶段的发展,西南民航积蓄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国际航空枢纽战略亟需落地,中小机场、通用机场发展不协调,空域、人才等关键资源紧张等突出问题和矛盾。“十四五”时期,亟需瞄准弱项,找准方向,走一条地区民航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西南地区 民航 十四五

    一、   我国西南地区民航的优势分析

      总体来看,西南地区民航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一是航空基础设施和业务规模大。全区运输机场总数已达51个,占到全国运输机场总数的近五分之一。2019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运输飞机起降架次分别达到2.2亿人次、174.6万吨、190.9万架次,共有117家国内外航司执飞1900条航线;

      二是发展潜力大。西南地域宽广,地形复杂,多山川河流,民航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显著。随着西南机场数量规模的持续扩大,民航服务品质效率不断提升,西南地区更多的潜在市场将被激活;

      三是发展格局广。随着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西南地区已成为引领西部发展,面向欧洲、东盟等区域的关键地带。地区民航发展即将融入全球,全面打开;

      四是发展引擎多。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中有三个位于西南地区,随着枢纽战略的逐步落地,枢纽机场在机场群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将更加突出;

      五是地区民航发展的推力足。西南地区各省(市、区)政府高度重视民航发展,行业内外广泛共识协作,区内还拥有民航二所、飞院等多所民航相关专业院所,随着科技对民航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这些基础优势将为地区行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驱动力;

      六是地区航空发展经验不断积累丰富。经过多年的努力,积极推进改革试点,积累了适应地区民航发展特点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既是地区民航管理的基础优势,也是行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   我国西南地区民航的挑战分析

      一是安全管理以及风险防控难度大。西南的运输机场、高原高高原机场、特殊机场、中小机场的数量都是最多的,军民合用机场和中小航空公司也多,安全管理难度是七个地区中最大的[1]。同时,西南还是ARJ21等国产民机的先行运营基地。随着运行体量持续增大,传统安全风险尚存,新风险和转移风险也在交织叠加。

      二是面临诸多重大发展课题。《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纲要》中首次将成渝机场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并列为重点建设的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如何建设好成渝这一民航发展的“第四极”;如何在成都进入“双场”时代,做好运行服务及保障的最优配置;如何抓好天府新机场投运、重庆机场新航站楼、第四跑道以及昆明机场西二、西三跑道、T2航站楼及卫星厅等容量提升工程;如何实现三大枢纽的差异化定位和协调化发展;如何按照国际航空枢纽的标准解决他们共有的基地航支撑不足、国际通达性不高、航空货运发展不到位、智慧化建设成效不显著等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研究解决的。

      三是空中和地面资源协调难度都较大。在机场建设方面,受军地协调慢、项目建设条件复杂投资大、地方财力不足影响,部分项目报批建设周期长。在空域方面,地区空域资源不足且结构待优化[2]。西南空域主要航班流面向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呈现东密西疏的不均衡态势,地区军民航机场众多,民航可用空域受限,管制运行压力大,航路网络与流量分布不匹配,空域结构亟待优化。

      四是支线和通用航空发展需突破的因素还较多。西南老少边穷地区多,中小机场造血能力不足现象依然存在[3],通用机场建设滞后,现有颁证通用机场不足全国总量的6%,现有运输机场提供通航运行的保障资源严重不足,难以充分发挥通用航空灵活、便捷、高效等特有属性,“飞不起来”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实现干线与支线机场协调发展、运输与通用航空两翼齐飞,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我国西南地区民航的发展形势

      “十四五”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脱贫攻坚红利的逐步释放,日益增长的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将激发更大规模和更多样化的航空出行与服务需求。

      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增长极,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联动东西、带动南北的区位优势,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西南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建设引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核心引擎的目标更加清晰,尤其国家相关重要战略文件中明确,成渝地区未来将重点打造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创中心。总体来看,西南地区民航发展面临多重战略机遇,肩负重大责任使命。

    四、“十四五”西南地区民航发展的建议

      “十四五”西南民航总应抢抓新时代机遇,内提品质、外促发展、更加积极有为,重点加强四大类能力建设,即以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基础发展能力建设,以区域机场体系、航线服务网络、空管保障体系为主的有效供给能力建设,以通用航空和航空货运为补充的产业带动能力建设,以真情服务和新基建赋能的高质量发展能力建设。具体方面如下:

      在安全发展方面,建议以确保持续安全为根本前提,不断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加强对中小机场、军民合用机场的重点风险防控,注重先进技术应用。

      在机场体系优化方面,建议抓好枢纽机场提质增效以及中小机场服务民生 “一高一低”两大主要方面,统筹构建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为发展核心,以成渝昆三地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重要引擎,以贵阳、拉萨区域枢纽为关键支撑,以诸多非枢纽机场为重要补充的“一群引领,五核驱动,多点支撑,服务通达全球,覆盖全国”的地区整体机场网络。

      在航线网络方面,建议按照“强化国际、优化国内、做大枢纽、畅通内外”的网络规划思路,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提升时刻的利用效率,构筑衔接紧密、中转顺畅的航班波,全面拓展航空运输服务网络,构建与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航线网络,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空中运输通道。

      在空管方面,建议以拓展空域资源、提高保障效率为重点,强化基础资源保障,打通核心瓶颈,优化存量管理,推进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释放更大保障潜能,增强空中支撑能力。

      在通用航空发展方面,建议持续引导地方政府做好通用机场规划建设,非枢纽机场在新建、改扩建中提前布设通用航空服务设施。积极拓展通用航空新兴业态。引导短途运输航线与支线航点建立联系,构建“干—支—通” “三网融合”的航线网络。

      在航空货运发展方面,重点补齐西南地区航空货运发展短板,着力提升地区主要枢纽机场航空货运服务能力,支持地区全货机投运,做好货运业务繁忙机场时刻资源的优化调整。加大货运航线开发支持,创新地区货运发展模式,重点缓解航空货运服务不均等,无法有效覆盖我国西部地区的基本现状。

      在改善服务质量方面,建议依托智慧出行提升整体获得感。推动无纸化出行、RFID 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全流程无感通关、旅客行李跟踪系统等建设应用,深入推进跨航司国际旅客中转行李直挂服务。继续大力支持“通程航班”,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打通干支、支支、支通渠道,让中小城市和边远山区的群众获得更多基本航空服务。

    在新基建方面,建议按照推动民航新基建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方案深化规划相关内容,在地区智慧监管、智慧机场、智慧空管等领域推进一批具有先导性、示范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更多的行业试点在西南落地,使新基建成为西南地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者:刘晓青)

    参考文献

      [1]刘明超,陈建勤,纪超,钟佳轩. 民航运输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多维度分析[J].现代商业,2020(8),23-25.

      [2]刘懿. 西南地区多机场终端区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20(19),43-45.

      [3]海青. 西南地区支线机场的现状及发展[J].大飞机,2019(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