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中原航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专项研究的必要性

    胡敏华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1 12:59:00

      摘要:中原地区航空经济建设发展与我国主要经济区块的建设发展相比,在政策导向、产业基础、市场环境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国际、国内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中原航空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结合航空经济建设发展的一般路径,对航空经济的总体规划、产业规划、资源通道规划、共生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专项研究。

      一、前言:

    在“航空经济发展一般路径”分析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达了主导航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主导——政府通过“航空经济发展战略总体规划”、“航空经济战略实施专项设计、论证”、“航空经济战略实施专项评价”和“当地政府”主导航空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二)起因——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需求、消费市场升级;
    (三)战略目标——航空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实现经济“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四)发展主轴——“产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五)三大基本建设主体——当地政府、机场及航空公司、产业;
    (六)三大基本发展要素——产业资源、市场、先发产业(企业);
    (七)两个平台区——产业资源通道建设阶段、市场建设阶段 在航空经济发展中,政府通过“航空经济战略发展总体规划”、“当地政府”、“航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专项设计、论证”和“航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路径专项评价”等四个主要平台主导航空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1.“航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以承接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等为出发点,综合区域经济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发展要素的战略纲领性文件;“战略总体规划”对航空经济的战略目标、阶段性战略目标、适航产业结构、入港先发产业(企业)、内外产业契合点、战略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方向和要求;
    2.“航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专项设计、论证”——由独立的机构进行创新研究、技术性论证等方面的研究,涵盖政策、经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航空、法律、贸易等多方面航空经济相关领域,以航空经济战略目标为导向,遵从市场论证,强调创新设计,对航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政策方向、市场建设、入港项目、合作机制等进行专项研究和论证,为政府、机场、产业(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详实的市场研究报告、设计导向和论证结果,其主要的研究工作涉及到航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诸如多元主体“共生平台”、招商项目合作模式、产业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和论证;航空港空间规划、先发产业甄选等方面的市场调研和论证;产业资源通道规划、市场规划等方面的市场调研、创新设计和论证等;
    3.“航空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实施专项评价”——由独立机构进行路径跟踪调研、市场效应评价、前景预估等方面的研究,集合政策、经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航空、法律、贸易等多方面航空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以航空经济战略目标为导向,对航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状况、各个阶段、节点、项目的实施推进等,遵从市场,进行路径实施跟踪调研及综合市场效应评价,为政府、机场、产业(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详实的调研报告、设计导向和论证报告,为路径修正、产业(企业)导入、市场衔接、资源通道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市场数据;
    4.“当地政府”——是政府职能的主要载体,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市场属性,以建设和发展主体的形式参与到航空经济建设和发展战略路径实施的全过程,以航空经济战略目标为导向,以“航空经济战略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遵从市场,主导战略路径的实施和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实现;主要在航空经济的“共生平台建设”、“产业资源通道建设”、“市场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中发挥政府职能并参与其中。 1.jpg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历了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临空产业、航空服务体系建设、市场建设等临空经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近几年随着上海等一线地区空港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地区临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市场空间不断地被竞争分割,未来我们还要面临鄂州、南通等地以航空物流为先发产业的强势竞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面前,郑州航空港近年的货运量始终是微量上升,客运增速放缓,增量减少,港产城融合难、企业招商难、产业发展难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通过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历程和市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这既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影响,又是空港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通道建设、内生产业驱动、航空服务体系、市场辐射范围、先发产业的龙头效应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的。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若要摆脱目前的低速增长,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抓住由空港经济发展模式向航空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最佳窗口期,承担起完成“三个战略目标——中原经济区发展、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发展、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的重任,我们认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政策性调整和技术性改造:
    (一)需要重新审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总体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总体规划过于僵化,高度集中化的规划设计,使航空港陷入孤岛式的发展环境中,在航空港与中心城市(郑州市)之间的城市功能关系、与次级城市(中牟、新郑等)之间的产业功能关系、与中心机场(郑州机场)之间的服务保障关系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不科学、不严谨,航空港承担了过多的城市功能,占用了较多的优势空间和资源,挤压了机场和先发产业、企业的调整、优化、植入等方面的再发展空间; 港区规划和机场规划分头设计、分头实施,没有整体性(典型案例:机场北货运区和港区保税区的土地之争、保税南路的存废之争等),使航空港在交通组织、产业物资储运、土地有效利用和配置、航空安全保障等方面陷入一定程度的混沌当中,这也是“港产城割裂”的源头问题之一; 在目前的总体规划中,忽略了产业(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物资资源通道的规划设计,忽略了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原地区出海通道的对接,对于内陆地区,“一带一路”可是我们除航空之外唯一的国际市场直接通道;这方面的缺失,对综合型物流产业(企业)、综合型贸易市场、大型制造业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且与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的战略目标背离;

    (二)需要修正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规划过于教条,先发产业的设定大多集中在外生高精尖技术产业,高精尖技术产业虽然对产业拉动、产业聚合、产业链衍生、经济指数等有强大的拉抬作用,但其对基础产业、科技水平、国际市场地位、产业服务体系要求很高,发展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而中原地区则在基础产业、科技水平、国际市场地位等方面始终处于相对落后位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外生先发产业的设定,首先应强调其国际市场领先、生产研发(有别于创新研发)能力强、具有广泛产业基础等先发和发展优势,排除一些既无产业基础又无技术支持的先发产业(如:鲜切花产业)设定; 其次应注重设计内生先发产业(企业)导入和发展的渠道及政策导向,“产业发展难”的主要症结就是在航空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内生产业市场对航空港经济的需求和贡献,使产业失去创造区域经济基本面的内生产业市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以中原经济区发展和国际市场为主要导向,选择与外生先发产业(企业)市场方向、产业链条高度契合的,具有国际市场地位、产业辐射范围广的内生产业(企业)作为先发产业(如:以“果品加工+果品贸易+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多链产业);

    (三)需要重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资源通道规划

    产业资源通道规划是产业经济区必不可少的规划之一,是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市场规划等有机融合的重要主线之一; “企业招商难”——实际上表现的是产业(企业)对“产业资源通道”建设成熟度的最直接否定;通过对大量产业(企业)需求的调查分析发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资源通道建设无统一规划,尤其在产业(企业)最为关注的“物资资源通道、人力资源通道、生产资源通道”方面,项目缺失严重、规模小、通道衔接不畅通、缺乏创新等问题比较突出(如:出海通道衔接不畅通,贸易市场、普铁线路网、综合货站缺失,加油站等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保障性强,但稳定性差,建议将航空港 人力资源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战略结合,创新设计“城、乡、产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四)需要创新设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共生平台 对于具有多元建设主体的航空港经济区发展,港、产、城之间的融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割裂必将导致优质资源被哄抢,土地利用逆市场化,资源通道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目标不明确,方向不一致; 由于存在航空港规划缺陷和发展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航空港的三大建设主体——港区、机场和产业之间“融合难”的问题非常突出,表面上来看,似乎存在着协调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激烈、优惠政策力度不强等诸多外在因素,但实则是各建设主体在“市场身份认同”、“利益共生”和“发展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认知偏差造成的,诸如机场秉持的“不上机不市场不参与”的态度,港区坚持的造城思路等,这些问题,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存在和表现; 解困港、产、城割裂之难题,重在遵从市场、以市场需求分配为原则,创新设计合作平台和发展利益分配机制,将港、产、城通过利益共生融合为利益共同体;
    (五)迫切需求对中原航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专项研究 以上诸多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还处在航空经济发展的初级探索阶段,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们对中原航空经济发展的导向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同时也提醒了我们,现时阶段,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航空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急需在理论架构的系统性、目标的针对性、认知的市场导向性、成果的市场转化性等方面加强; 为此,建议在相应平台上组建“中原航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专项研究机构”,联合政府、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物流规划、机场、航空公司、产业龙头、商会等航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集合经济、政策、法律、市场、规划、产业、企业、国际贸易等方面具有市场参与经验的专业型人才和理论研究成果,以开放的态度、国际化的视野、遵从市场规律、产业发展需求等,对郑州航空港、中原航空经济发展全过程中的政策设计市场导向、市场预判、内生产业扶持、先发产业论证、入港项目论证、市场效应评价、合作机制创新设计、市场平台创新设计、市场服务体系设计等,区块经济体的资源通道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市场规划等,以及解困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逐一进行专项设计、论证、评价,为政府、企业、市场的决策并提出符合航空经济市场需求的可行性方案,保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航空经济发展始终处高质量的快速发展轨道上,且始终是市场竞争中的创新者、领先者; 中原航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专项研究对中原航空经济主要从“路径研究”、“区块经济体研究”和“项目研究”等三个层次,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产业资源通道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市场建设、共生平台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论证和评价。
    三、有竞争就有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惠及世界、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科技水平向高精尖发展等市场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产业和国内、国际市场对航空服务的综合经济效应产生更大的需求和渴望,基于此,我们认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经迎来由“空港经济”发展模式向“航空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最佳窗口期;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城市,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机场,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龙头的“中原航空经济”,将会成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源。(作者:胡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