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坚定民航文化自信 砥砺强国建设征程

    郑斐 肇茜 牛铭男 周达 张栋 戈映峰 编 辑:陈虹莹 2021-12-21 16:25:0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其中“文化自信”是在原有的“三个自信”基础上首次提出。总书记还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能够在精神层面影响人的思想行为。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和行业的壮大。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航的发展波澜壮阔,传承着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积淀了内涵丰富的民航文化。与世界上的一些民航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航事业起步艰难,在从无到、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吸收过许多外来经验技术以及安全管理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中,中国民航对于外来文化有选择地扬弃,进一步丰富、完善自身文化,形成了独有的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民航发展的民航文化。

      如今,以当代民航精神、英雄机组精神为代表的中国民航文化,在安全、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指引着民航工作。在这种文化的指引下,中国民航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安全纪录,客货运量不断攀升,航线网络、机场网络、机队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民航界的地位不断巩固加强。这些成绩都一再证明,我们有理由、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中国民航文化指引民航工作,凝聚行业力量,为实现由单一民航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的跨越而接续奋斗。

      一、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总结民航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航事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非凡历程,民航文化也随之不断丰富发展。而无论怎样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民航文化中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思想内核始终如一。

      (一)民航文化发展历程

      在开天辟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指引着航空救国的艰辛探索。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民航事业发展。国共合作时期,在广州共同创办军事飞机学校并选送学员到苏联训练。延安机场作为第一个红色机场,为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建立了东北航校,培养出的数百名航空技术人员成为日后新中国空军和民航的骨干。中国民航的红色文化基因,从这一时期就已融入血脉。

      在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多月后,两航起义暴发,2000余名两航员工在香港起义,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爱国主义壮举,在新中国民航的基因中留下了惊天动地的爱国烙印。这一时期,中央政治局成立军委民航局,此后民航有很长一段时间由空军代管,甚至一度全部纳入军队建制,吸收了很多军队管理文化,在讲政治、听指挥、强作风、保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民航肩负兴国使命,勇立改革潮头,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学习借鉴了许多世界民航强国的先进安全管理文化。在适航、维修等重要规章、标准、手册的制定中,参考了欧美先进经验。1994年,外商投资民航政策出台,其后逐步扩大外商投资范围。中国民航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带来的不仅是投资规模的扩大,也有国外安全、服务、管理文化的输入。中国民航文化在兼容并包中不断发展。

      在惊天动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民航在建设民航强国的宏伟征途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更加适合自身的民航文化,极大促进了中国民航在安全、服务、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等各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民航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行业文化发展,形成了以“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为主要内容的当代民航精神,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精神。这一时期,民航文化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精神谱系。

      (二)民航文化特色

      新时代,中国民航形成了以下四方面的特色文化。

      1.科学系统的民航安全文化

      民航安全文化是民航安全工作传承巩固创新的精神链条。在民航发展历程中,安全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管理阶段,提出“飞飞整整、整整飞飞”;二是经验管理阶段,提出“三句话、八个字、一严两抓、八该一反对”;三是规章管理阶段,以民航法为引领,100余部CCAR组成规章体系;四是系统管理阶段,在规章符合性基础上,以安全绩效和大数据管理为基础,以SMS、FSOP等为手段。这些安全文化,是不同时期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经验与智慧,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理念。

      新时代,结合民航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民航形成了更加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包括深入贯彻“三个敬畏”,严格落实“六个起来”,进一步深化完善“三基”建设、作风建设等,提出安全文化要深刻认识民航安全工作的“五个属性”,不断提升民航安全治理能力,实现安全文化的与时俱进。在这种安全文化的引领下,中国民航安全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截至今年10月底,全行业实现运输航空安全飞行134个月,连续18年确保了空防安全。

      2.真情奉献的民航服务文化

      作为重要的服务行业、窗口行业,民航的服务文化建设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国家形象的塑造都至关重要。在多年发展历程中,中国民航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行业的服务文化,结合我国民航发展的特点,制定了既符合我国民航发展水平、又能达到国内外先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服务标准,不断挖掘、总结各种先进服务经验,发挥先进服务的示范引导作用。各航空公司、机场立足于打造自身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增强社会影响力,塑造更好的民航形象。

      新时代,民航以人民对于美好交通出行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充实完善以“真情服务”为内核的民航服务文化。真情服务,体现的是民航人建设人民满意民航、更好为人民群众出行服务的不懈追求。民航服务文化结合人民的现实需要,在具体的服务实践中不断充实和丰富“真情服务”的理念内涵,持续在便捷化、标准化、舒适化、普惠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中外旅客中唱响“中国服务”。

      3.注重品质的民航工程文化

      近年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运。机场越来越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地标性建筑,大兴机场甚至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在这一过程中,民航逐步形成了注重品质的工程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视察北京新机场工程时提出:“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2019年,在大兴机场投运之际,总书记再次作出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的重要指示。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民航工程文化的丰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深刻内涵。

      “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和“精品、样板、平安、廉洁”四个工程建设,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在民航领域的具体体现。机场工程所体现的工程文化,不但表现在工程外观的“形式美”上,更表现在工程的外部形式与内在功能有机统一而体现出的“内在美”上。传承好以品质工程文化为重点的民航工程文化,以“四个工程”为落脚点,以“四型机场”为出发点,发挥工程在新型城镇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区域经济产业化的引擎作用,将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强大动能、增加强大活力,树立中国机场建设品牌,推动机场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4.严谨专业的民航行为文化

      在多年的传承发展中,民航系统形成了包括手册文化、工匠文化在内的严谨专业的行为文化,培育出了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民航员工队伍。

      手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航行业特色。民航的飞行、乘务、维修等关键岗位,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手册。各工种都要严格按照手册的流程、标准操作,注重民航职工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潜移默化地把安全标准变为行为习惯,以保证安全运行服务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时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民航工匠文化的精髓,正是按照总书记指示,“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平凡工作。民航工匠文化的精神内涵,一是严谨、科学、精益求精;二是耐心、专注、锲而不舍;三是传承、完善、守正创新。

      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充分认识民航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民航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三五”末,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从民航大国向单一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进入了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要坚定民航文化自信,充分认识民航文化对于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供了民航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丰富发展好民航文化,不仅代表着民航软实力的提升,更加能够推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改编自川航“5.14”事件的电影《中国机长》,完整展现了中国民航的专业性、敬业性,进一步提升了民航人及中国人的自豪感;寓示中国振翅腾飞的大兴机场“凤凰展翅”、寓意古蜀文明的成都天府机场“太阳神鸟”等,更是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传承好民航安全文化,要以“三基”建设作为拧紧民航安全文化的螺丝刀,以“三个敬畏”作为筑牢民航安全文化的压舱石,以“六个起来”作为引领民航安全文化的指南针,不断夯实民航强国进程中安全运行的基础。

      “人民航空为人民”,传承好以真情服务为核心的民航服务文化,要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痛点,在民航运输产业链(客运、货运)、民航制造产业链(研发、生产、维修)、民航综合服务保障产业链(直接服务民航保障的如运营、服务、航油等)、民航关联延伸产业链(与民航相关的金融、临空经济、文化产业等)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形成中国民航强大竞争力。

      (二)巩固了全行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共同的价值观念、发展愿景和目标责任,是行业文化的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民航构建了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当代民航精神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巩固了全行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行业文化具有聚汇人心、统一意志的作用,坚定民航文化自信,有利于把民航强国建设变成全民航干部职工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强化包含地方政府、工业部门等相关主体的“大民航意识”,增强相关人员对民航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沟通、合作,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在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迈进征程中,坚定民航文化自信,有利于保持行业的传承和统一,增强全行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树立了民航行业的良好形象。

      民航是典型的窗口型服务行业,与社会各界联系广泛。行业形象对民航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外旅客选择民航,从进入航站楼乃至乘坐机场快轨的那一刻起,就在感受民航行业服务文化。行业文化的建设成果,真情服务的到位与否,都会通过服务链条渗透出来。

      截止到2020年,全国的航空人口数已经达到3.8亿人次,其中“十三五”时期新增航空人口数达2.1亿人次。特别是对于新增航空旅客,从真情服务感受民航文化的体会最为深刻,甚至会影响后续是否继续选择乘坐飞机出行。

      行业文化建设涉及一个行业的精神、活力和魅力,行业文化是支撑民航强国建设的坚强柱石。因此,要对外树立行业良好的形象,必须紧紧抓住行业文化建设这个关键着力点。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持续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来提升民航的安全品质、服务品质和工程品质,以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树立和完善行业形象,更好获取人民群众、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为实施民航强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环境和政策保障。我们只有坚定民航文化自信,长期努力、持之以恒,培养塑造、继续保持从业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让民航优质服务继续落实落细,才能持续保持得之不易的良好形象,才能继续树牢符合民航强国要求的良好行业形象。

      (四)增强了行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狭义的文化包括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可大体分为精神-理念、技能-知识、制度-法规、礼仪-规范、习俗-习惯五个层面。

      民航强国建设不仅需要行业的硬实力,而且需要软实力的支撑。目前,我们已经具备先进的技术、设施和设备等硬实力,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意志、聚焦目标追求、提升队伍素质和获取社会支持等软实力方面,我们需要行业文化的力量。这种文化力量的思想基础,就是文化概念精神-理念层面的民航核心价值体系。

      民航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家园和重要基础。通过汲取优秀文化传统,发扬一代代民航人艰苦奋斗、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同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围绕民航强国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经过反复实践,我们进一步深化完善了新时代中国民航的核心价值体系。其中,“人民航空为人民”作为民航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表明了行业的价值取向和服务方向;“民航强国”作为民航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愿景,表明了行业的奋斗目标和责任担当;“当代民航精神”是民航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激发了民航人的精神动力,展示了民航人的精神风貌;“三个敬畏”是民航核心价值体系中民航作风建设的核心所在,体现了民航业的价值追求、运行规律和职业操守。

      通过几年的努力提炼和践行,民航核心价值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植入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全行业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全行业的软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使行业在自身发展和与多种交通方式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三、坚定民航文化自信,助力民航强国建设取得新成绩

      鉴往知来,循道致远。实现民航强国建设的目标,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全体民航人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而民航文化就是激励民航人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所在。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民航文化建设,增强全体民航人的文化自信。

      (一)党建引领,发挥优势

      判断文化自信是否坚定的首要标准,在于我们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民航强国建设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实践证明,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系列安全、服务、管理文化。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完全照搬照抄,会出现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土不服。党的领导正是中国的实际,也是中国民航区别于欧美民航强国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以民航安全管理工作为例,如果只是照搬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我们做到最好,也只能是无限接近、达到美国、欧洲的安全水平,但永远不可能做到超越。然而,一个个基层党委、支部、党小组在民航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作用,将中国民航数十年以来形成的安全文化进行有效传播,通过党建工作起到激发动力、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使得我们成为了全球民航安全水平的引领者。

      所以加强民航文化建设,首要是不断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作用,把党的先进理念、先进思想、先进典型注入到民航文化中,相互借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体系。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基层党建和民航文化建设双融合的“大政工”体系,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协同共抓,支部具体落实,群团牵线搭桥,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如“岗位练兵”、“青年文明岗创建活动”、职业技能竞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企业优质文化产品创造,使思想文化建设同党政工作、企业生产发展、职工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从文化传承、制度落实、志愿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示范带动,推进民航文化的落地生根。

      (二)顶层设计,率先垂范

      推进民航文化建设,需要特定的文化策略,其集中体现就是必须有“顶层设计”。民航文化的价值来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民航文化的顶层设计,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航行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使民航从业者、广大乘客在出行的过程中,感受具体而细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这要求我们对民航行业发展要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使民航文化超越行业和企业的局限,具有更加宏大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建议民航政府部门在每个五年规划中,加入民航文化建设方面的规划,每五年出版一次《民航文化建设》蓝皮书,分析民航文化工作进展和成效,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实施措施等各方面,对民航文化建设进行顶层再设计,推动民航文化建设不断提升。

      这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构建文化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创新内容形式,以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化宣贯、文化培训,使民航文化通过员工的行为规范和服务品牌建设落地生根,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丰富和发展民航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民航文化的倡导者、宣讲者、垂范者和先行者,从而促进民航文化更好落地。

      这要求我们要积极推动民航文化走入人民大众。民航事业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中国要成为民航强国,不仅需要全体民航人的努力,也需要全体人民的关注和支持。比如,民航行业协会可以推动设立民航开放日,利用多种媒体在当天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让更多人走进机场、走进客舱,讲述民航历史,传播民航文化;加强民航各专业博物馆建设,在各地建设飞行、机务、机场、空管等专业博物馆,编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航强国科普丛书,推动民航强国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增进社会的理解认同。

      (三)根植理念,全员参与

      民航文化建设本质上反映着民航从业人员整体的社会诉求、现实渴求及理想要求,全员参与是民航文化建设的基础。

      要将文化制度化,为看似无形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形的行动指南,以此带动全体员工更好形成文化认同、参与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梳理、整合、完善民航行业法规规章制度,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系统安全、风险管控”等具有鲜明民航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各项法规规章标准,从而渗透到民航行业运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构建以现代法规体系为支撑的民航规章体系。

      要以制度化的民航文化为框架,打造严谨敬业的从业作风规范,让民航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已有的制度、手册、程序,优化完善各一线岗位的行为规范体系,确立共同的行为规范,使行业文化的理念根植于心,成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内心动力,构成行业的软实力。

      要重视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民航先进典型人物身上集中体现着民航文化,具有榜样作用,容易使广大民航人产生情感共鸣,乐于效仿。要注重典型人物的选拔、表彰、宣传,形成身边的榜样,发挥民航文化建设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100年来,中国民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民航文化的自信力也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增强。

      要主动培育良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生态。传承无止境,创新也无止境。要解决好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坚持用时代的眼光和发展的视角审视民航文化建设, 既要薪火相传,更要不断超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体制、文化管理和文化制度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民航新文化支撑民航强国建设。

      要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民航文化的引领方向。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在民航就是,我们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交通出行需要。这要求新时代民航文化建设要更加关注如何为人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运输服务,培养塑造从业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引导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享誉行业内外的服务品牌,从而使民航文化建设既成为一个内部理念提炼宣贯、身体力行的过程,也成为一个对外树立民航品牌形象、扩大民航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的过程。

      要主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参与民航行业全球治理,在国际标准制修订、承担国际组织工作等方面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标准、贡献中国智慧,进一步推进民航国际交流合作与对外开放。在对外交流当中,进一步传播我们的优秀民航文化,宣传我们的民航建设成就和新发展理念,加强与各国之间民航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国际上为民航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

      (五)丰富手段,讲好故事

      要繁荣发展新时代民航文艺。总结《中国机长》等优秀民航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民航强国现实题材创作,大力宣传民航改革发展历程和成就,通过历史变化、现实成就、国际比较,增强全行业建设民航强国的信心决心。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把民航人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先进的人物事迹传递给全社会,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的中国民航文化力量。

      要多用善用新媒体讲好民航故事。当下世界已进入网络化、“小众化”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我们要重视以符合新媒体传播形态、满足新媒体受众心理的方式“讲故事”。“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可以在系统广泛开展“四个一百”作品征集活动,通过一百个人物、一百篇文章、一百幅图片、一百组短视频,来展现民航的进步与发展,讲述可爱民航、青春民航、魅力民航、奋进民航,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民航形象。

      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的努力,不断丰富发展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民航发展现实的民航文化,我们将更有理由坚定民航文化自信。我们要坚持把民航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远的重要工作,贯穿于民航强国建设的全过程,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组织活力,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民航行业和全体干部职工,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支撑。(作者:郑斐 肇茜 牛铭男 周达 张栋 戈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