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勇立潮头,迎接挑战 打造高品质世界级航空枢纽

    余宙 编 辑:张薇 2021-07-15 20:49:00

    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突出改革开放桥头堡作用,需要上海机场更好的匹配。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提出要形成五个中心,其中之一就是成为全球的航运中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上海机场迈入发展新时代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民航业的同样发展迅速。到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已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二,上海航空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保持全球城市第4位,上海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机场第3位。应该说中国民航已经牢固确立民航大国地位,上海机场也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正朝着民航强国、全球核心枢纽的目标坚实迈进。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民航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其作用将在国家和城市的新一轮发展中更为凸显。上海机场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以更高的层次承载更多对国家、区域、城市发展的使命。同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外部形势错综复杂,不可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需要上海机场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积极应对灵活调整。
     
    国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需要上海机场更好地支撑。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一个阶段将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民航的优势在于运送速度快、运输安全、国际性强等,更加契合新兴产业、现代化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航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上海机场承载了全国1/4左右的进出境旅客和近1/2的进出境货物,门户客货复合型航空枢纽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更高层次地服务好落实好国家战略,上海机场还需要在客货运能、运行效率、转运辐射、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融合等方面不断完善拓展,提升在全球航空枢纽中的地位与能级,支撑好国家新的产业布局战略。
     
    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突出改革开放桥头堡作用,需要上海机场更好的匹配。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提出要形成五个中心,其中之一就是成为全球的航运中心。同时上海作为国家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进来的前沿阵地,在城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在新发展格局中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机场是城市的窗口和经济引擎,目前上海机场不仅每天运送30多万人次的进出旅客,更是以1%不到的货物运输重量实现进出上海关口近40%的货物价值量。匹配未来全球卓越城市地位,更好支撑上海作为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以助力我国国民经济循环更加顺畅,链接国际国内要素、产能、市场和规则的战略地位,需要上海机场建成更开放的全球枢纽门户,为城市发展强化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支撑;也需要进一步服务好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强港区联动,为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赋予新的能量。
     
    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需要上海机场更好的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城市现代化要交通先行,现代化的区域城市机场群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其中的国际航空枢纽是引领带动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大兴机场投运仪式时强调,大兴机场建设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干工程。长三角地区是民用机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但各个机场在规划上缺乏统一布局,在功能定位上有所重叠,在一体化运营上少有交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都提出要建设一系列世界级机场群,长三角机场群是其中之一,而要建设系统运行、融合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世界级机场群,作为其中的龙头,上海机场需要担当更多的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影响巨大,也对未来发展节奏带来极大变数。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打击,航空运输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为有效防止疫情境外输入,我国民航严格控制了航空公司国际、地区的航班数量,这使得在全国机场中国际航班占比最高的浦东机场受到影响最为突出。目前浦东机场每天的国际、地区进出港航班大约为40架次,入境旅客人数不到2000人,差不多是2019年的7%左右。
     
    更为严峻的是疫情对民航的影响会有多深远还难以预计。疫情远未结束,在多地发生反复,在此情况下,全球范围内国际飞行限制不会放松,尤其是我国为守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对放开国际航线将极为审慎。同时航空公司经营艰难削减投入,以及疫情对人们商务、旅游习惯的改变,都将影响民航复苏的节奏。根据IATA的预测,要到2024年,全球民航才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面对疫情影响这个突发事件,如何因势利导积极应对,在危机中育新机,是摆在上海机场面前的新问题。
     
    于变局中开新局 打造高品质世界级航空枢纽
     
    应对疫情挑战,上海机场在国家和民航局的政策支持下与领导下,大力推动复工复产,积极支持国内航企将国际闲置运力安排在国内航线上,支持国际航线不载客运输航空货物,航班恢复初见成效。今年4月,以国内航班为主的虹桥机场国内航线航班架次和旅客吞吐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3%~4%,浦东机场国内航线航班架次和旅客吞吐量超过了2019年水平的1/3。
     
    同时,按照国家、行业和城市发展对上海机场的要求,新时代上海机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引领发展,走高品质发展的道路,谋划建设更开放的全球枢纽门户,强化上海机场在国家、城市、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责任。
     
    战略统筹,规划引领,更高站位定义新时期新枢纽。承接国家与城市发展对上海机场的定位与要求,上海机场需要对发展战略作出新的调整,更高站位服务好国家城市发展战略。同时,与上海机场衔接的外部条件将会在未来几年发生重大变化,上海机场要从机场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积极置身世界级航空枢纽竞争,着力成为连接国内国际运输的枢纽节点,全球机场体系中的核心节点,国家机场布局中的中心节点。
     
    一是根据浦东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浦东机场将实现从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网络末梢向重要节点的转变。到2025年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将衔接北上沪通铁路、南下沪乍杭铁路、通过机场连接线连接沪杭沪宁高铁、通过沪苏湖铁路连接苏南地区,整个浦东机场的辐射面和辐射能力大幅提升,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依托综合交通,上海机场将重新拟定枢纽航线网络拓展策略,与各方一起不断优化流程,积极推动便捷高效空铁、空海、空陆的多式联运,助力航空枢纽迈上新台阶。
     
    二是依托好、服务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开发,成为全球航空领域港区联动港区互促的典范。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中央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与以往的自贸试验区相比,临港新片区有更高的定位,有更丰富的战略任务。浦东机场南侧有24.7平方公里划入到新片区范畴。航空港与自由贸易区的结合,既是相互支撑,也是相互促进,空港为自贸区人流、物流进出境带来极大便捷,自贸区亦巩固和增强了空港的枢纽能级。上海浦东机场将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设施布局上共同规划,在进出境旅客、货物进出区内的流程上共同创新,推动港区的无缝连接,实现最高效率的港区联动。
     
    三是产城结合,规划打造航空产业集聚的新时期航空城。在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片区中,有4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开发与航空紧密相关产业的核心区。抓住自贸区新片区开发的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南侧区域开发建设,聚焦航空服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等产业领域,集聚一批国内外航空产业骨干企业和创新企业,拓展国际商务、会展等延伸服务功能,培育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核心的世界级的浦东机场航空城。
     
    互联互通,区域协同,更大格局融合长三角机场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上海将率先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更加主动承担国家使命。上海机场将主动作为,以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和区域机场群国际竞争力为引领,牵头推动《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地,与长三角各机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空域管理协同、机场运行协同、地面交通协同、旅客服务协同”等多维度合作,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和协同作用,推动区域内各机场的合理分工定位、差异化经营,构建分工更明确、功能更齐全、合作更紧密、联通更顺畅、运行更高效的长三角机场群体系。
     
    紧密协作,共同推动南通新机场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大基础设施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带动了长三角整个江北地区发展,也为上海市打通了北拓空间。这种跨行政区域的战略协同在中国民航还是首创,上海机场集团将胸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主动作为,创新机制体制,与南通市委市政府双方共同规划设计、共同投资建设、共同运营管理,搭建上海机场新的枢纽架构。
     
    科技创新,智慧发展,持续注入新技术新优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但全球范围内民航运输管理包括机场管理,出于对安全性可靠性的担心,相对其他产业,新技术带来的变革要小得多。事实上航空运输可以是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行业之一,机场是高新技术可以集中应用的主要领域。我国在很多领域新技术的场景应用世界领先,上海机场也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变革传统管理方式,形成领先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比如,打造飞行区运行管理超级大脑,推动飞行区保障车辆无人驾驶等,构建世界一流的基于数字化的全自动人工智能飞行区运行体系;加快生物识别、智能安检、自动行李处理、室内导航、全自动登机系统的运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全流程自助航站区服务体系;推进新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航站楼能效,运用新技术加强污水、碳排放、噪声治理,构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绿色机场环保体系等,把上海机场打造成为新技术运用的标杆,引领智慧运行体系的新趋势,在新一轮技术革新中进一步加大其在全球机场运行标准的话语权。(作者余宙,单位:上海机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