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统”“融”“新”“深”构建新时代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新模式
[摘要]
本文从军民航深度融合“统”“融”“新”“深”四个方面,深入分析2016年发生在新疆谋军民合用机场的一次典型的应急救援深度融合案例,总结以往经验,提出对策和方法,就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军民航深度融合工作提出思路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军民航 深度融合 应急救援
2016年3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高瞻远瞩地提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思想。2017年1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任主任。通过军政结合和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模式,让军队的发展和地方发展成为一盘棋,努力促使军民融合发展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2017年6月20日召开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防建设、国家安全、国家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新疆机场集团管辖21个在用运输机场,其中7个为军民合用机场,占全国军民合用机场数量的10.76%。“军为民用、民为军备”一直是机场集团坚持的军民融合原则,在历年来的重大军交运输保障、军民航联合运行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9月5日,新疆某军民合用机场空军站坪发生一起军航保障车辆突发起火,机场派出5辆消防车23人参与救援事件(以下简称“9.5”火警事件),本文通过剖析这一典型的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处置案例,从落实“统”“融”“新”“深”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新时代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新模式。
一、以“统”为前提,构建新时代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奠基石
(一)统思想,是做好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加强军民航深度融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9.5”火警事件发生后,KS机场按照机场集团统一要求与驻场空军第一时间成立军民航深度融合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急救援事宜。双方统一思想认识,共同提高政治站位,集中学习有关军民航深度融合文件,双方建立议事机制,定期组织交换意见和建议,在思想上扭转了双方“各自为阵”的不利局面,树立“同场同责、隐患共治、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新思想新意识,为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及后续的管制、气象、场务、灯光等深度融合奠定思想基础。
(二)统行动,是做好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关键。
“9.5”火警事件的成功处置是新疆军民合用机场第一次“军为民用、民为军备、协调顺畅、优势互补”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工作的一次历史检验。在军民航深度融合领导小组讲评会大家一致认为统一行动是此次成功灭火的关键。该机场(消防等级为8级)接到报警后派23名消防员5辆消防车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实施增援。军航消防人员提前赶到现场并已组织灭火工作,民航消防指挥官赶到后立即组织成立了联合应急处置小组,由空军场站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指定该机场消防护卫部主管为现场消防救援最高指挥官,为后续高效实施灭火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也便于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假如军民航双方在此次火情处置中各自为阵,那么就会出现两个现场指挥官,两套应急处置力量,势必会造成救援现场混乱。事件过后,军民航双方召开协商会,对《KG机场军民航安全运行保障协议》进行补充修订,内容明确了军民航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成立联合救援指挥部,按照责任主体确定谁是最高指挥官,便于今后类似事件的统筹调度指挥。
(三)统标准,是做好军民航深度融合的标尺。
军民航双方在应急救援中受设施设备具有差异,应急预案启动程序、现场处置程序、信息传递流程等也各不相同。军民航双方在职责范围内统一了应急救援标准,创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应急救援新模式。一个中心是KG机场军民航联合指挥中心,两个平台是飞行指挥平台和地面运行指挥平台。中心负责制定统一的应急救援标准,两个平台按照职责划分分别负责空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地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简而言之就是“空中空军管,地面机场管”,如此一来就无缝对接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统一了应急处置标准,便于实施救援工作。
二、以“融”为契机,调制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粘合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军民航要在“融”字上做文章。怎么融、融什么?这是军民航深度融合的重点核心之一。
(一)融思想,是做好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首要任务。
纵观中国民航发展历史,时刻伴随着空军的现代化建设,从最初的空军民航一体化到后来的体制改革,民航脱离空军管理,再到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航深度融合重要论述后,这种“军为民用、民为军备”的迫切性更加紧密。思想的融合是做好军民航深度融合的前提,以往都是军民航“同场不同责,各自为阵”。从大的环境来看,新时代军民航深度融合是国家整体安全的需要,也是大力支持国防建设的需要,更是应对复杂挑战的需要。仅从这一点讲,民航机场方面就应自觉将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航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上来,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从机场运行环境来说,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转移,人民航空为人民已经成为民航发现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讲,空军也在不断融入到大的民航发展环境中来,也在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因此,军民航联合运行思想塑造理应成为双方共同的责任和担当。军民航双方都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的角度去统筹各项工作。借助军民鱼水一家亲活动,新疆机场集团级各军民合用机场党委、工会、团委定期组织走访慰问、联勤联谊、座谈交流等活动,用行动诠释融合的重要性。
(二)融差异,是做好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必经之路。
军民航之间差异多,需要融合的点多面广。分析“9.5”火警事件,起火车辆是供氧车,装有氮气瓶,这是空军特有的专用设备。民航机场方面日常灭火训练演练中并没有针对此项科目的训练,这对紧急救援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民航消防人员和车辆赶赴现场后,双方消防指挥员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互相通报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KS机场驻场空军主动对接民航,除了涉密以外的设施设备等应急处置预案均向机场方面备案,以便机场在消防救援、医疗救护等日常训练过程中加入相对应科目。双方互派教员培训讲解消防救援、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该事件,为后续的管制指挥间隔差异、气象预报差异、通信导航设备差异、场道运行差异积累经验。军民航双方互派教员已经成了双方融合的一个亮点,常态化固化此项工作,为后续双方在职权范围内制定联合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打下基础。
(三)融技术,是做好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大势所趋。
军民航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通信导航方面。民航推行新技术主要采用RNAV,而空军目前依然在使用传统的导航方式。KG机场民航方面目前尚未配置场站雷达,但空军有一次雷达设备,以上只是军民航双方技术差异的一小部分,细节方面的差异、差距还有很多,因此融合技术是大势所趋。军民航双方如果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不深入技术层面融合,必然发挥不了实质性作用。前期军民航双方之间信息通报存在“不知道给谁报、怎么报”的问题,日常空军训练飞行时,民航派管制员前往起飞线塔台指挥,携带对讲机和手持机,活动结束后全部带回民航塔台。事件发生时空军无活动,空军带班人员只有民航管制员个人电话,事件调查发现,前期协调会上曾提出关于对讲机、固定电话接入问题,因涉及保密等因素一直未能实施。“9.5”火警事件后,军民航双方在起飞线塔台配备了24小时应急固定电话,增加2部手持对讲机,下一步还将尝试民航航班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引入起飞线塔台,同时探索共享气象气息、利用空军先进的驱鸟设备弥补民航的不足等。
三、以“新”为动力,找准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突破口
(一)新思想,是做好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做好军民航深度融合定好调、把好关,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统筹推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军民航双方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新思想,深刻领会新思想,认真践行新思想,用具体行动夯实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基础。
(二)新技术,是做好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保障。
2017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多次组织召开军民融合发展暨机场新技术应用推广会议,旨在为机场新技术融合共用搭建平台,助力军民航协同发展。目前,新技术运用已经成为民航和空军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军民航双方消防车辆型号不同、医疗救护设备不同,传统的消防灭火技术与快速发展的设备之间的矛盾突出。军民航消防车辆泡沫加注方式不同,用完一次必须返回民航消防救援站进行补充,来回时间较长影响救援质量。新疆机场集团管辖的机场以中小规模为主,在消防队伍建设、人员稳定繁忙存在的矛盾与全国中小机场基本一致,尤其是消防驾驶员招聘难的问题始终存在。空军消防驾驶员无操作民航进口车辆等问题依然突出。要彻底解决上述矛盾问题,就要求军民航双方联合训练、联合演练、联合操作,从而实现新技术融合。特别是在应急救援方面,民航出车、军方派人,形成新技术精准融合和优势互补。
四、以“深”为导向,落实军民航应急救援深度融合的新要求
军民航深度融合发展,是落实“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之一,军民航双方一定要坚持以“深”为导向,坚持思想融合、精准融合、实体融合相结合,在“深”字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应急救援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将消防联合训练,场务联合巡场、联合驱鸟、联合维修,医疗联合救治等固化为完整的协议、制度。尤其是在反恐维稳联合执勤方面,军民航之间务必要建立“空地一体、分区防控、联勤联动”的工作机制,从而快速高效处置非法干扰和应急事件,更好地提升军民航之间的协调能力、保障能力以及应急处突能力。
军民航深度融合人才是关键,新疆机场集团正在尝试与空军建立特殊人才复员转业引进机制,例如场务员、助航灯光操作员、除雪车操作员等,在部队获得的相关岗位资质,转业或退伍后可以直接进入民航从事相应工作,仅需接受差异化培训即可上岗,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军航特有职业人员就业难等问题。
五、相关建议
“统”“融”“新”“深”是做好新时代军民航深度融合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军民航深度融合发展的四梁八柱。当前,急需推进的就是顶层设计方面对军民航双方运行标准的整合,对职业资质的认证,对新技术的运用,对信息的共享,只有打破“一亩三分地”,才能促进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做到思想融合、制度融合及技术融合。(作者:付刚)
参考文献:
[1] 林安,军民合用机场现存突出矛盾的分析,中国民用航空,2011
[2] 秦绪林,军民航空管联合运行机制[J].中国民用航空,2012(6)
[3] 邢书元,坚持走军民融合的空管发展之路[J].国防,2013(3).
[4] 周建亮,军民融合成就新机场[N].青岛日报,2014-10-21.
[5] 王新语,崔浩林,杨晓波,田磊,李博,等.军民航空管深度融合发展运行机制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