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务维修产业发展角度浅析中小机场如何发挥好中性平台作用
摘要:机务维修保障能力是打造航空枢纽汇聚资源禀赋的关键环节,是衡量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量要素,对机场建设航空枢纽和航空公司实施枢纽运营都极为重要。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特别是对于中小机场来说,如果仅依靠某一基地航空公司发展机务维修产业,业务量支持不足、受排他性局限,无法满足各类航司的需求,很难为在机场运营的各客货运航空公司提供中性的、平等的、统一标准的机务维修服务,因此更加需要中小机场管理机构从公共服务设施角度出发,打造中性机务维修服务平台,为在机场运营的各客货运航空公司提供高效便捷、质优价廉的服务保障,为机场打造航空枢纽凝聚核心竞争力。
一、中小机场打造中性机务维修平台必要性分析
(一)是推动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机场机务的航线维修放行能力,是完善机场配套服务功能的需要,能够保障机场高效运营、旅客货主便捷舒适,从而吸引航空公司不断增大运力投放,带动机场航空客货运主业稳定发展。对比北上广深等机场的发展历程,随着不断增长的机队规模和停场飞机数量,还必须要有飞机维修产业作为支撑,对引进航空公司和机场产业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壮大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可以促进中小机场整体维修产业多梯次、多维度健康发展,推进机库建设和MRO产业发展,进而吸引基地航空公司入驻和更多国际航线在郑州机场运营,提升机场品牌形象和国内外影响力。
(二)是提升民航产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航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十四五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在服务国家战略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更好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民航十四五规划把如何更好发挥民航战略产业作用,推动区域民航发展,提升民航业对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中小机场发展机务维修产业,能够更好地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升民航产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助推民航产业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更好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三)是发挥国企在产业链条中的引领作用的需要
中小机场管理公司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在国企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聚焦主业,找准改革方向,明确改革目标,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整合现有的机务维修服务和管理体系,布局谋划市场化的机务维修产业,搭建中性机务维修产业平台,为不具备平台建设的中小航空公司提供便捷、一体化的服务保障,通过增值服务实现收费,在收回平台建设及管理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机场航空性基础服务业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加入平台,从而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真正起到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把链条引进来、把产业做出来,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二、我国机场机务维修业务类型及实例分析
通过对国内部分机场调研了解,我国机场机务维修业务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机场控股(如广州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新科宇航)、机场参股(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波音维修公司)、航司控股(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AMECO)、航司参股(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太古)以及完全第三方企业(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海特)。
(一)机场控股类
广州新科宇航是由广东机场集团控股的飞机维修公司(广东机场集团51%、新加坡科技宇航44%,日本航空株式会社5%),2010年成立,专为国内外航空公司提供飞机维护、大修和改装服务。股东各方以货币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其中由外方股东(新加坡科技宇航)负责引入客户资源、进行市场开拓(主要是国际市场),由合资公司利用招商引资等政策优惠拿地、建设机库。在机库建设启动同时,同步启动人员招聘和培训工作。目前主要为国外航司提供飞机定检业务。机库规模为2个机库共计8个机位(配套建设有喷漆机库),2014年机库正式运营。
(二)机场参股类
上海波音维修公司是2006年经国务院特批,由波音公司、上海机场集团、上海航空公司合资成立的外方控股公司。现股东为波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35.2963%)、上海机场集团(持股25%)、波音(亚太)服务投资有限公司(24.7037%)、东航股份(15%)。公司设立之初,上海机场集团以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波音提供技术服务,上海航空负责提供基础维修业务。公司目前注册在上海自贸区内,能够享受上海自贸区相关的优惠政策。公司定位:一是波音亚太地区的服务基地;二是凭借波音拥有技术标准的优势,B737、787系列维修能力深厚,为国内外航司提供开展飞机大修、部件维修、飞机结构改装、客改货等服务。除此之外,还有航线维护、工程技术支持、维修控制中心/紧急救援服务、物料管理、喷漆、培训学校等业务。现有两个机库每年的维修量约为50架。
(三)航司控股类
GAMECO于1990年在广州白云机场开始运营,现股东为南方股份(50%)、和记黄埔飞机维修投资(香港)有限公司(25%)、南华国际飞机工程(香港)有限公司(25%)。GAMECO承接了南航在广州、重庆机场全部的航线维修业务及南航60%的C检以上的定检维修业务,同时积极拓展其他航司维修业务,尤其是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公司为国内外航空公司均提供服务,主要包括飞机维修、零部件维修、改装、喷漆、航材销售等。机库规模为:一期机库于2004年投用,占地9.6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架宽体机或12架窄体机;二期机库2013年11月投运,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可容纳8架窄体机或小宽体飞机;目前正在建设三期机库,计划2021年投运,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架宽体机、5架窄体机或15架窄体机。
(四)航司参股类
厦门太古是亚太地区一家领先的飞机维修、修理及大修服务供应商,成立于1993年,股东由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58.55%)、厦门航空工业有限公司(12.18%)、国泰航空(9.09%)、日本航空株式会社(9.09%)、美国波音公司(9.09%)和北京凯兰航空技术有限公司(2%)组成。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4500名员工,全国有15个站点(含郑州),是目前国内较大的飞机维修企业,能够为航司提供全球一站式机务维修服务。厦门太古在众多航司股东背景下,很快实现盈利,从第一个机库建成投运后,基本每3年新建一个机库。同时厦门太古大股东还在厦门设立了部附件维修、发动机维修、起落架维修等8家相关维修产业,在厦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飞机维修产业链条。公司主要为国际航司提供服务、主要维修业务为宽体机,同时可以提供全产业链条一站式服务。机库规模为:6个双宽体机位机库,可同时容纳12架宽体飞机和5架窄体飞机停场维修。
(五)专业第三方类
天津海特成立于2009年,股东为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93.94%)和四川亚美动力技术有限公司(6.06%)。相比上述四家飞机维修企业,没有任何航空公司或者机场方作为股东,是比较独立的第三方MRO维修企业。主要维修机型为窄体机,特长开展公务机维修保障服务。目前已经建成3个窄体机库,其中包括 6条定检线(1条长期租赁,1条改装线,4条定检线),公务机三条定检线,三期机库建设已在规划中,计划为宽体机维修机库。在机库运营中,天津海特除机库自用外,还进行了机库出租业务,主要客户有天津航空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
三、中小机场建设中性机务维修平台的优势与挑战
(一)把握的优势
1.机场中性优势。与航司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相比,机场具有天然的中性平台优势,机场机务与各驻场航司之间容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各方加强协同配合、资源共享,整合全场维修资源,为更多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机务保障和维修服务。而且在中小机场往往没有强有力的航司机务维修力量进驻,以机场为主导来整合机务维修资源搭建中性平台更为有力。
2.核心资源优势。以民用机场为核心的临空产业链主要集中于四大功能区带动的相关产业:由客运区带动的商务产业、由货运区带动的物流产业、由工作区带动的生活配套产业和以机务区带动的机务维修产业。机场在这四大功能区内发展临空产业,一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功能的体现。机场发展机务维修产业,在维修专用机库、维修机坪、航化品库、特种车库等机场维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据主动优势。
3.临空产业拓展优势。中小机场机务功能区临空产业的发展往往比较薄弱,发展壮大机务维修产业,既是航空安全和基础服务的重要保障,同时能带来经济效益和行业声誉。在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进一步拓展与机务相关的维修产业,不仅具有巨大的盈利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可以带动围绕机务维修和保税航材,以及大量机上用品的生产等展开的航空产业链,与临空设施、普通仓储和保税仓储等航空物流产业链整合,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4.支线机场覆盖优势。机场管理公司往往承担着省内支线机场的统筹管理职能,机场机务在抱团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国内机场基本都是以省会机场机务为核心力量。由机场对机务人员设备统一管理调配、统一培训、统一授权,可以全面提升其省内支线机场机务的维修保障能力。
(二)必须应对的挑战
1.外部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众多国内外资本看好我国航空维修市场前景,除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布局外,国内各大航司也开始抢占市场,逐渐调整传统地面代理方式,出现互相代理维修、无故障机组放行、专业维修公司管理以及成立独立的维修公司等航线维修模式,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2.行业政策受限。局方2019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航线维修的批准只适合颁发给航空运营人维修单位,机场机务只能纳入航司的管理和资质评估体系,这也对机场机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本场业务也面临竞争压力。目前各大航司都在对全国机务维修市场进行整体规划部署,对飞机定检等深度维修业务进行积极布局;本场基地航空公司都会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对定检维修等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布局,谋求发展。而机场机务在定检业务等深度维修市场还存在一定空白,随着机场客货运规模的增长和更多基地航空公司的落地,竞争态势会日趋激烈。机场机务必须主动寻求机遇,明确发展方向,开创服务品牌,发掘市场空间,在更好的服务于机场主业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中小机场中性机务维修平台建设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中小机场结合自身实际,在综合研判市场、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分阶段谋划推进机务维修中性平台的发展。对于航线维修、除防冰等保障类维修资源及维修业务,要以机场机务为基础做大做强,提供安全高效、质优价廉的保障服务;对于深度维修等市场化的维修业务,要在专业咨询公司规划论证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主动与专业机务维修企业、基地航司等合作,采取市场化机制提升定检维修能力;对于更深层次的产业链条延伸业务,发挥机场核心资源优势,与临空经济区投资平台、产业基金等合作,推动机务维修产业在临空经济区的发展。
(一)做大并掌控航线维修业务。机场管理公司可在现有政策体系下,与各航司加强沟通协作,继续做大并掌控航线维修等保障类维修资源及维修业务,同时配合省内各支线机场的发展和管理需求,为在省会机场及各支线机场的客货运航空公司提供统筹管理服务,确保全市民航业的安全运营和基础保障业务,充分发挥机场机务维修平台的公益属性。
(二)做强并主导深度维修业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划长期人才培养机构并创新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端维修管理和技术人才,采用循序发展的方式,提升机务定检维修能力,尤其是发展C检及以上定检维修能力。
(三)做活并有效参与产业链拓展业务。从机库的规划建设延伸至航空维修产业园建设,以核心资源优势吸引高端机务维修产业合作伙伴入驻,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引导并撬动社会资本,拓展国际维修放行资质、喷漆、部件维修等业务,通过机场核心区与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协同促进,实现更广阔的MRO产业链覆盖。(作者:赵姝锦)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5-08-24
2.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N].中国民航报,2018-12-12
3.刘武君/寇怡君.航空货运物流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P?-P?
4.马莹.从机场平台建设看航空生态链发展[OL].国会大学堂,2018-07-04
5.2020航空维修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现状分析[OL].中研网,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