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与台湾中转枢纽的对比浅析——以东南亚往返欧美市场为例
摘要:2019年,东南亚往返欧洲、北美的旅客总量超过3300万人次,客流量充足且增长速度快。随着中东、日韩、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中转枢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旅客选择中途经停的方式往来于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相比香港和台湾两大中转枢纽,由于其具备先天的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航线网络,在东南亚-欧美民航客运市场的中转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福建航空枢纽的发展相对缓慢,网络布局、中转硬件和政策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推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对台吸引力的海丝航空枢纽,吸引更多东南亚旅客经福建中转至欧美,助力福建对台全方位超越,践行国家发展战略,本文将从航线网络密度、中转衔接质量、中转配套政策等方面,剖析福建与台湾中转枢纽的优劣势,并针对性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转枢纽;航线网络;衔接质量
一、市场总体概况
(一)行业流量增长快,中转客源占比高
长期以来,东南亚与欧美各国之间往来极为密切。英、法、荷、美等欧美国家自身经济发达,民众收入水平较高,具备向外输出客源的经济基础。同时,这些发达国家早期均对东南亚国家有殖民历史,对当地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东南亚-欧美的市场需求呈现出“流量足、增长快”的特点。2019年,东南亚-欧洲/北美的往返客流量分别达到2345万人次、1046万人次,近五年平均增幅分别为7.2%、10.8%,整体需求持续较旺。东南亚往返欧洲各国的需求相对分散,旅客的行程也比较多样化,中转旅客占比较高。2019年中转流量已超过1780万人次,约占总客流量的75%,主要集中在新加坡-伦敦、曼谷-伦敦/阿姆/巴黎等OD市场。
图1-1 东南亚-北美/欧洲(往返)OD旅客流量(数据来源:MIDT)
另外,东南亚至北美的全航程超过15000公里,直飞航班班次偏少。2019年夏航季,东南亚仅有马尼拉、新加坡2个城市直飞北美,由菲航、新航和美联航3家航司执飞相关航线,每周仅有118个往返航班。由于直飞航班比较有限,东南亚往返北美的旅客当中,8成以上选择中转方式出行。2019年中转流量已超过870万人次,约占总流量的85%,客源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尼拉/曼谷/胡志明-洛杉矶/旧金山/纽约/温哥华等OD市场。
表1-1 2019年东南亚-北美/欧洲(往返)OD航距和平均票价
OD |
平均航距(公里) |
单程平均票价(元) |
|
直达 |
中转 |
||
东南亚-北美 |
15033 |
7228 |
4298 |
东南亚-欧洲 |
10881 |
5833 |
3399 |
注:数据来源于MIDT。
表1-2 2019夏航季东南亚至北美直飞航班情况
航线 |
航司 |
周班次 |
机型 |
航线 |
航司 |
周班次 |
机型 |
马尼拉-洛杉矶 |
菲航 |
16 |
A350/B777 |
新加坡-旧金山 |
新航 |
10 |
A350/B777 |
马尼拉-旧金山 |
13 |
A350/B777 |
新加坡-香港-旧金山 |
7 |
B777 |
||
马尼拉-温哥华 |
7 |
B777 |
新加坡-法兰-纽约 |
7 |
A380 |
||
马尼拉-多伦多 |
7 |
A350/B777 |
新加坡-东京-洛杉矶 |
7 |
B777 |
||
马尼拉-纽约 |
7 |
A350 |
新加坡-洛杉矶 |
10 |
A350/B777 |
||
马尼拉-夏威夷 |
5 |
A330 |
新加坡-纽瓦克 |
7 |
A350 |
||
新加坡-旧金山 |
美联航 |
14 |
B787 |
新加坡-西雅图 |
1 |
A350 |
数据来源:OAG。
(二)中转选择多样化,枢纽竞争更突出
2019年,东南亚经台北、香港、首尔、东京等地中转至北美的客流量均在90万人次以上,这些中转点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60%。其中,经台北中转的旅客最多,年流量164万人次,市场份额近2成。另外,经马尼拉、新加坡等地中转的客流量也增长快速,比2018年提高20%以上。
东南亚-欧洲市场的中转旅客当中,多哈、迪拜、曼谷、伊斯坦布尔、新加坡、阿布扎比等机场成为其主要中转点,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0%。其中,中东国家入境政策较为友好、枢纽机场航线网络发达、中转通过相对便利,选择经多哈、迪拜、伊斯坦布尔、阿布扎比等中东国家中转的旅客较多,2019年共有866万人次,占据近5成的市场份额。
单看福建中转枢纽,2019年经厦门、福州中转往返于东南亚和北美的旅客仅2.5万人次,市场份额仅0.3%。东南亚经福建中转往返欧洲的旅客流量更少,全年仅1.0万人次,份额不到0.1%。
表1-3 2019年东南亚-北美(往返)主要中转点分布
主要 中转点 |
OD流量(万人次) |
市场份额 |
||||
本期 |
同期 |
同比 |
本期 |
同期 |
比差 |
|
合计 |
878.0 |
850.8 |
3% |
- |
- |
- |
台北 |
162.7 |
164.2 |
-1% |
18.54% |
19.30% |
-0.76% |
香港 |
127.9 |
119.7 |
7% |
14.57% |
14.06% |
0.50% |
首尔 |
116.9 |
102.0 |
15% |
13.32% |
11.99% |
1.33% |
东京 |
93.2 |
98.3 |
-5% |
10.62% |
11.56% |
-0.93% |
浦东 |
43.0 |
39.8 |
8% |
4.90% |
4.68% |
0.22% |
旧金 |
32.4 |
25.9 |
25% |
3.69% |
3.04% |
0.65% |
温哥 |
28.6 |
29.5 |
-3% |
3.25% |
3.47% |
-0.21% |
洛杉 |
24.0 |
29.7 |
-19% |
2.74% |
3.49% |
-0.76% |
北京 |
27.1 |
24.9 |
9% |
3.09% |
2.93% |
0.16% |
马尼 |
28.9 |
22.7 |
27% |
3.29% |
2.67% |
0.61% |
多哈 |
24.3 |
23.3 |
5% |
2.77% |
2.73% |
0.04% |
广州 |
19.4 |
21.8 |
-11% |
2.21% |
2.57% |
-0.36% |
东京 |
13.2 |
12.2 |
9% |
1.51% |
1.43% |
0.08% |
迪拜 |
11.4 |
13.6 |
-17% |
1.29% |
1.60% |
-0.31% |
新加 |
12.5 |
10.2 |
23% |
1.43% |
1.20% |
0.23% |
芝加 |
9.5 |
11.8 |
-20% |
1.08% |
1.38% |
-0.31% |
达拉 |
8.2 |
9.1 |
-9% |
0.94% |
1.07% |
-0.13% |
纽约 |
7.3 |
8.1 |
-10% |
0.83% |
0.95% |
-0.12% |
亚特 |
7.9 |
7.2 |
11% |
0.90% |
0.84% |
0.06% |
西雅 |
7.8 |
5.6 |
40% |
0.89% |
0.66% |
0.23% |
厦门 |
2.5 |
2.6 |
-2% |
0.29% |
0.30% |
-0.02% |
福州 |
0.04 |
0.04 |
16% |
0.01% |
0.005% |
0.001% |
表1-4 2019年东南亚-欧洲(往返)主要中转点分布
主要 中转点 |
OD流量(万人次) |
市场份额 |
||||
本期 |
同期 |
同比 |
本期 |
同期 |
比差 |
|
合计 |
1780.5 |
1660.0 |
7% |
- |
- |
- |
多哈 |
359.3 |
283.9 |
27% |
20.18% |
17.10% |
3.08% |
迪拜 |
294.2 |
315.5 |
-7% |
16.52% |
19.01% |
-2.49% |
曼谷 |
163.1 |
158.0 |
3% |
9.16% |
9.52% |
-0.36% |
伊斯坦布尔 |
115.0 |
94.6 |
22% |
6.46% |
5.70% |
0.76% |
新加坡 |
108.4 |
105.4 |
3% |
6.09% |
6.35% |
-0.26% |
阿布扎比 |
97.4 |
101.1 |
-4% |
5.47% |
6.09% |
-0.62% |
莫斯科 |
63.4 |
47.6 |
33% |
3.56% |
2.87% |
0.69% |
香港 |
62.4 |
53.8 |
16% |
3.51% |
3.24% |
0.26% |
法兰克福 |
59.0 |
63.4 |
-7% |
3.31% |
3.82% |
-0.51% |
赫尔辛基 |
38.4 |
35.7 |
7% |
2.16% |
2.15% |
0.00% |
伦敦 |
30.5 |
35.3 |
-14% |
1.71% |
2.12% |
-0.41% |
阿姆斯特丹 |
28.9 |
28.5 |
1% |
1.62% |
1.71% |
-0.09% |
苏黎士 |
26.7 |
18.3 |
46% |
1.50% |
1.10% |
0.40% |
马斯喀特 |
26.1 |
23.8 |
9% |
1.46% |
1.44% |
0.03% |
吉隆坡 |
25.6 |
27.4 |
-7% |
1.44% |
1.65% |
-0.21% |
慕尼黑 |
22.6 |
15.8 |
43% |
1.27% |
0.95% |
0.32% |
北京 |
22.5 |
14.4 |
56% |
1.26% |
0.87% |
0.39% |
巴黎 |
22.1 |
22.9 |
-4% |
1.24% |
1.38% |
-0.14% |
台北 |
21.3 |
21.7 |
-2% |
1.19% |
1.31% |
-0.12% |
河内 |
12.6 |
14.4 |
-13% |
0.71% |
0.87% |
-0.16% |
厦门 |
0.7 |
0.9 |
-25% |
0.04% |
0.06% |
-0.02% |
福州 |
0.3 |
- |
- |
0.02% |
0.00% |
0.02% |
尽管东南亚往返欧美的中转需求逐年增长,但经福建中转的流量偏少、市场份额低,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中转枢纽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从中转流量及市场份额来看,福建与台湾的差距明显,尤其体现在东南亚-北美的中转市场。接下来,我们将以东南亚-北美为例,从中转质量、配套政策等方面对比分析福建和台湾两个中转枢纽的优劣势。
二、市场竞争分析
基地航司要发展成为强大的中转枢纽,布局丰富的航线网络是前提,同时还要通过合理编排航班,并配套更为友好的服务,为旅客提供更方便的中转出行体验。本文主要从航线网络合作、中转衔接质量、配套政策支持等3个方面进行中转市场竞争分析。
(一)航线网络合作对比
考虑到国际航权、时刻等条件限制,各航空公司在境外市场的运力投入比较有限。因此,航司之间更多是寻求双边合作来进一步扩大航线网络覆盖范围,共同提升市场份额。
自1997年星空联盟成立后,寰宇一家、天合联盟分别于1999、2000年相继成立,航司跨联盟合作的热情日益高涨。在加入联盟之后,航司可以通过代码共享航班等方式共享航线网络,也可以共享航班运营和保障资源,加强枢纽机场的航班衔接协作,还可以在航空联盟内推行旅客服务标准统一和对接,增强成员航司的旅客服务保障和营销竞争能力。
台湾的基地航司当中,长荣航空于2013年6月加入星空联盟,目前与美联航、加航、全日空、新航、韩亚、国航等18家航司开展代码共享合作。长荣航空公司在北美拥有休斯顿、洛杉矶、纽约、旧金山、温哥华等8个自营航点,通过代码共享网络可以拓展至卡加利、埃德蒙顿、克利夫兰等14个航点,北美航线网络整体覆盖面较广。
中华航空于2011年9月正式加入天合联盟,目前已通航全球29个国家或地区的159个航点。其中,华航有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等6个北美自营航点,并与达美、大韩等航司开展代码共享合作,航线网络延伸至达拉斯、芝加哥、迈阿密、奥兰多、渥太华、多伦多等37个北美航点。
表2-1 长荣航空北美航线网络及代码共享航司情况
北美航点 |
全球代码共享航司 |
休斯顿、洛杉矶、纽约、旧金山、西雅图、多伦多、温哥华、芝加哥、卡加利、埃德蒙顿、蒙特尔、克利夫兰、巴拿马、圣萨尔瓦多 |
全日空、曼谷航空、中国国际航空、海南航空、韩亚航空、山东航空、香港航空、美国联合航空、新加坡航空、土耳其航空、印度航空、加拿大航空、深圳航空、哥伦比亚航空、泰国航空、巴拿马航空、吉祥航空、新西兰航空 |
注:标黄为代码共享航点。
表2-2 中华航空北美航线网络及代码共享航司情况
北美航点 |
全球代码共享航司 |
檀香山、洛杉矶、安大略、纽约、旧金山、温哥华、芝加哥、达拉斯、迈阿密、西雅图、危地马拉市、拉斯韦加斯、圣地亚哥、凤凰城、沙加缅度、希洛、科纳、利胡埃、卡胡卢伊、圣荷西、波士顿、纽瓦克、华盛顿、多伦多、卡加利、艾得蒙顿、奥兰多、奥斯汀、圣安东尼奥、纳许维尔、斯波坎、丹佛、蒙特娄、渥太华、波特兰、乔治亚王子城、特勒斯、维多利亚、博伊西、土桑、克里夫兰、匹兹堡、里奇蒙 |
俄罗斯航空、阿根廷航空、墨西哥航空、西班牙欧洲航空、法国航空、意大利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含上海航空)、厦门航空、捷克航空、达美航空、印度尼西亚航空、肯尼亚航空、荷兰航空、大韩航空、黎巴嫩中东航空、沙特阿拉伯航空、罗马尼亚航空、越南航空、西捷航空、夏威夷航空 |
注:标黄为代码共享航点。
在福建基地市场,作为本土优质航空公司,厦航于2012年12月加入天合联盟,目前已与16家航司签署代码共享合作协议。其中,厦航在北美共有纽约、洛杉矶、温哥华3个自营航点,并借助与西捷航的代码共享,航线网络拓展至渥太华、多伦多、魁北克等17个北美航点。
表2-3 厦门航空北美航线网络及代码共享航司情况
北美航点 |
全球代码共享航司 |
纽约、洛杉矶、温哥华、埃德蒙顿、卡尔加里、哈里法克斯、基洛纳、麦克默里堡、蒙特利尔、渥太华、魁北克、里贾纳、桑德贝、多伦多、温尼伯、萨斯卡通市、夏洛特敦、维多利亚、圣约翰斯、乔治王子市 |
华信航空、鹰航、菲律宾航空、曼谷航空、马来西亚航空、欧罗巴航空、大韩航空、荷兰航空、南方航空、河北航空、东方航空、越南航空、AccessRail铁路、西捷航空、意大利航空、日航 |
注:标黄为代码共享航点。
对比福建和台湾基地航司的航线网络,长荣航空与美联航、加航、全日空、韩亚,华航与达美、大韩等全球大型航司均有着扎实的代码共享合作,非常利于其在北美以远航线网络的拓展。而厦航目前仅与西捷有代码共享合作,合作范围相对有限,这也直接影响厦航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力。
(二)中转衔接质量对比
在东南亚-北美中转市场中,福建中转枢纽的竞争力并不占优势。分析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可衔接班次少
作为福建基地航空公司,厦航北美航线的航班量较少,每周仅12个往返航班,且北美和东南亚的进出港时刻衔接较差(北美进港都在早班,而东南亚出港集中在9点前和17点后,早班中转较赶,晚班等待时间较长;北美出港多在晚班,而东南亚进港较为分散,未能形成衔接顺畅的航班波),北美可衔接航点仅洛杉矶、温哥华2个航点,平均周中转可衔接班次仅78班,仅为长荣航空公司的12%,存在比较明显的劣势。
2、全航程耗时长
东南亚经福建中转至北美的客源主要集中在曼谷、马尼拉、胡志明、新加坡至洛杉矶、温哥华等市场。曼谷、马尼拉、新加坡、胡志明等都是东南亚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热带海岛旅游城市,市场潜力比较大。但是,航班量少也会直接造成中转时间拉长,从而降低旅客的出行体验,影响中转客源的引导。据测算,东南亚经厦门/福州中转至北美的全航程平均时长约为25小时,比经台湾中转的耗时要多出约4个小时,这也是台湾中转枢纽比厦福更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表2-4 2019年东南亚-北美(往返)中转衔接情况
航司 |
东南亚航点 |
中转点 |
北美航点 |
平均周 可衔接班次 |
全行程 平均时长 |
||
航点数 |
周班次 |
航点数 |
周班次 |
||||
国泰 |
8 |
328 |
香港 |
10 |
126 |
1706 |
24.0 |
大韩 |
16 |
255 |
首尔 |
13 |
112 |
1273 |
24.2 |
南航 |
20 |
352 |
广州 |
5 |
62 |
935 |
23.4 |
菲航 |
14 |
344 |
马尼拉 |
6 |
75 |
903 |
22.4 |
长荣 |
11 |
139 |
台北 |
7 |
70 |
641 |
21.0 |
全日空 |
8 |
136 |
东京 |
10 |
905 |
553 |
23.1 |
东航 |
12 |
123 |
上海 |
7 |
70 |
551 |
23.2 |
日航 |
7 |
105 |
东京 |
11 |
119 |
494 |
22.0 |
国航 |
9 |
63 |
北京 |
9 |
85 |
439 |
23.9 |
新航 |
12 |
281 |
新加坡 |
4 |
48 |
385 |
26.2 |
华航 |
11 |
137 |
台北 |
6 |
35 |
163 |
21.5 |
厦航 |
8 |
64 |
厦/福 |
3 |
12 |
78 |
24.8 |
图2-1 2019年厦航北美、东南亚进出港时刻分布图
(三)配套政策支持对比
从过境中转政策和机场配套服务来看,中东、港台、东北亚等枢纽群都为过境旅客提供了包含卧躺休息室、宗教场所、大型免税商场、亲子休憩等极为便捷丰富的中转服务,中转体验相对较好。其中,台北机场比较设施齐全,提供的配套服务也较为完善,且针对绝大部分过境中转旅客实行免签政策,旅客过境中转便利较高。
但厦门、福州机场的中转设施和中转政策还有待完善。其中,厦门机场2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原则上惠及所有东南亚国家,但部分国家实际未实施,联检单位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持有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20国护照的旅客经厦门过境转机至北美地区。此外,机场中转隔离区还在验收阶段,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尚未正式落地,第六航权旅客通关不够便利。
福州机场目前仅实行2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且航司需要提前向边检单位报备中转旅客信息,旅客需办理临时入境手续。此外,福州机场中转硬件设施及政策条件还不够完善,暂无计划建设中转隔离区,也没有推行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这也不利于中转枢纽建设。
总的来说,厦福机场虽有提供过境免签政策,但仍有较多限制条件,与其他中转枢纽群相比,整体中转体验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2-5 主要枢纽机场中转质量对比
国家 |
城市 |
过境免签政策 |
配套服务 |
||||
休息 室 |
宗教 场所 |
大型免税 商场 |
娱乐设施&亲子休憩 |
行李 直挂 |
|||
中国 |
厦门 |
144小时 (20国限制) |
简易 |
无 |
简易 |
无 |
√ |
福州 |
24小时 (20国限制) |
简易 |
无 |
简易 |
无 |
√ |
|
台北 |
过境免签 (除部分试点口岸外,大陆居民不可通过台湾转机第三国) |
简易 |
齐全 |
齐全 |
√ |
√ |
|
香港 |
168小时(7天) |
完备 |
齐全 |
齐全 |
√ |
√ |
|
北京 |
144小时(53国) |
完备 |
无 |
齐全 |
√ |
√ |
|
广州 |
144小时(53国) |
简易 |
无 |
齐全 |
√ |
√ |
|
上海 |
144小时(53国) |
简易 |
无 |
齐全 |
√ |
√ |
|
阿联酋 |
阿布扎比 |
96小时 |
完备 |
齐全 |
齐全 |
√ |
√ |
迪拜 |
96小时 |
完备 |
齐全 |
齐全 |
√ |
√ |
|
卡塔尔 |
多哈 |
96小时(80国) |
完备 |
齐全 |
齐全 |
√ |
√ |
土耳其 |
伊斯坦布尔 |
72小时 |
无 |
齐全 |
简易 |
无 |
√ |
韩国 |
首尔 |
24小时(埃及、苏丹、叙利亚、也门公民除外) |
完备 |
齐全 |
齐全 |
√ |
√ |
日本 |
东京 |
72小时 |
简易 |
齐全 |
齐全 |
√ |
√ |
泰国 |
曼谷 |
需过境签 |
简易 |
齐全 |
齐全 |
无 |
√ |
(无入境免签) |
|||||||
新加坡 |
新加坡 |
96小时 (至指定国家可免签) |
完备 |
齐全 |
齐全 |
√ |
√ |
表2-6 东南亚国家经厦门/福州口岸过境政策情况
国家 |
厦门机场 |
福州机场 |
||
24小时过境免签 |
实际能否成行 |
24小时过境免签 |
实际能否成行 |
|
新加坡 |
√ |
√ |
√ |
√ |
马来西亚 |
√ |
X |
√ |
X |
印度尼西亚 |
√ |
X |
√ |
X |
泰国 |
√ |
X |
√ |
X |
菲律宾 |
√ |
X |
√ |
X |
越南 |
√ |
√ |
√ |
√ |
柬埔寨 |
√ |
√ |
√ |
√ |
缅甸 |
√ |
√ |
√ |
√ |
注:”X”表示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国籍的旅客不能经厦福过境转机至北美。
三、未来发展建议
东南亚往返北美市场整体需求比较旺盛,且中转客源丰富。福建中转枢纽要想赶超台湾,需要将东南亚至北美市场定位为必要增量客源,全力引导经福建中转的旅客,作为北美和东南亚航线空余座位的重要补充。接下来,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优化:
(一)科学规划航线网络
厦航强,则福建更强。福建省市政府要支持厦航全力争取优质航权时刻资源,积极增投北美航线运力,力争加密纽约与洛杉矶航线,提升北美航线的班次密度。同时,也要支持厦航加密马尼拉、胡志明等东南亚重点航线,增加东南亚至北美市场的中转衔接机会。此外,针对东南亚经厦福中转至北美的时长过长问题,厦航也要综合考虑市场及境内中转,条件成熟时加密航班或优化近洋航班时刻布局,想方设法提升中转竞争力。
(二)提振航班销售能力
东南亚-北美市场的旅客出行需求多样化,厦航可以扎实研究旅客特点,积极推行内容更为丰富的品牌运价,充分集成行李、餐食、选座和优先登机等增值服务,在曼谷、吉隆坡、金边等航线上推出多等级品牌运价,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提升这些航线的市场影响力,积极应对低成本航司的竞争。同时,要深入研究东南亚、北美客源在提前购票期、购票渠道、同行人员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开发适合不同客源的促销产品,并运用Facebook、Youtube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提升中转市场的占有率。
(三)全力争取政策扶持
便捷的中转流程和过境免签、免检政策,是吸引第六航权中转客源。在合理的条件下,海关、口岸办等相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尽快在厦门和福州机场落地实施24小时过境免检政策,提升第六航权旅客的中转体验,增强福建在东南亚-北美中转市场的竞争力。同时,福建省市政府和海关总署要支持推进厦门、福州的通程航班业务,继续争取扩充通程航点,帮助实现厦航国际航点全覆盖。
四、结论
东南亚-北美民航客运市场以中转客源为主,流量足、增速快,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受制于基地航司北美航班量偏少的因素,福建在东南亚-北美市场的中转竞争力并不占优势。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市政府等相关单位要全力支持厦航丰富和拓展东南亚、北美航线网络,并提供更为完善的中转设施和政策扶持,尽可能提高福建枢纽东南亚-北美市场的中转竞争力,拓展第六航权客源,积极构建世界级中转枢纽,实现全方位赶超台湾。(作者:张钟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