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关于加快江苏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的思考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2 13:41:00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航空物流在支撑经济发展和保障供应链稳定中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江苏省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却长期存在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不足的短板,建议紧抓当前航空货运发展机遇,加快江苏国际航空物流发展,为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贡献更大民航力量。

      一、江苏国际航空物流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情况

      江苏国际航空货物主要集中在南京禄口和无锡硕放机场。2020年,禄口机场全年实现货邮吞吐量38.9万吨,较2019年增长3.9%,全国机场排名上升3位至第9位。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邮5.5万吨,与2019年基本持平,排名下滑2位,列全国机场第15位,落后于南昌、长沙、西安等机场,总量仅为郑州机场的12%,杭州机场的47%,浦东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出口已达到340万吨。无锡硕放机场完成出入境货邮2.1万吨,同比下降38%。

      南京机场在本世纪初抓住华东地区外贸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浦东机场货量溢出等契机,在全国率先争取到第五航权,开辟了多条欧美全货机航线,2006国际货运量曾排名全国前5位。后受国际金融危机、浦东机场二跑道投用、其他省市出台扶持政策、本地部分外资企业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影响,全货机航班一度全部停航,国际货运发展规模和排名不断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地区客运航班基本停运,通过增开多条客改货和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台北等全货机航线,弥补了腹舱运力损失。

      (二)存在问题

      一是国际货运航线开辟力度不足。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省内航空货运主要依靠客机腹舱带货。近年来虽然省内南京、无锡、南通等机场相继开通至欧美、日韩、台湾等国际货运航线,但运力加起来仅为上海机场的3%左右,航班密度低、运行不稳定,难以形成稳定成熟的运输通道,导致航空物流成本高、竞争力差,省内企业进出口长期依赖上海机场,自身缺乏回旋余地和抗风险能力。据海关2019年数据统计,全省93%的空运货物经上海机场进出口,3%经郑州等省外机场,仅4%的空运货物选择省内机场。

      二是缺乏强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物流企业是国际航空货运的主要组织者、生产企业与航空公司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具备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空运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的能力。河南郑州目前已聚集了150多家货运和物流企业,其中9家为全球前十大企业。而江苏省货运和物流等相关企业普遍“小、散、弱”,服务体系薄弱,主要从事全球代理的分包业务,与先进制造业联动不足,难以为航空物流发展提供稳定支撑。

      三是发展资源协调统筹不够。江苏省拥有较大的国际航空货运市场需求,但是相关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省内各地方扶持政策相差迥异,国际货运航线开辟和航空物流发展方向缺少高位规划,无法形成合力,各机场都普遍存在航线时飞时停的现象,物流企业落地生根的信心不足,难以满足构建进出口稳定通道的需求。

      四是保障能力不足。随着跨境电商及快件、冷链业态的蓬勃发展,按照普货需求设计的机场设施相关功能和流程已不能很好满足新型航空物流业态发展需要。受人员编制、激励机制、设备技术不足等因素制约,机场货邮通关尚未能实现24小时运行,监管难度大、要求高的空运业务难以开展。

      二、加快江苏航空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江苏省航空物流需求大

      江苏开放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产品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产品,对航空物流有着较高的依赖度。据海关统计,江苏省空运进出口货物占全省外贸总值的32.2%,占比明显高于19.5%的全国平均水平。从货品看,全省出口货值前10位商品均以空运为主,进口货值前10位商品中,5种需依托空运。

      2020年疫情期间,江苏省内航空物流供需矛盾尤为突出。1—4月,江苏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7.3%,而同受疫情影响的上海市、河南省由于本地区国际货运航线航班较多,并优先保障本地企业,1—4月两省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逆势增长3.5%、0.4%。省内企业纷纷反映,货物经上海机场进出口时协调沟通难度大、平均通关时间长、货物运输成本高、不确定因素多,“本省货物本省运”的呼声日益强烈。

      (二)航空物流极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航空物流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高端经济的重要力量,有效服务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能力,有效增加区域就业和地方税收,助力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促进交通运输、商贸经融等多种产业发展。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成为各地产业招商的关注重点。

      河南举全省之力打造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随着国际货运量的快速增长,相关产业相继落地,经济总量5年增长7倍,招商引资连续五年实现超千亿,吸纳周边省份劳动力就业40多万人。2018年航空港实验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27亿美元。形成以苹果手机等品牌为主的电子产品全球集散中心、UPS全国第三大快件中心、ZARA服装分拨基地、高端水果及冰鲜海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电商业务和快邮件集聚中心等大批核心产业。相较而言,由于江苏省内各机场航空货运发展速度缓慢,临空产业带动作用不足,周边地区空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明显乏力。

      (三)发展战略机遇期不容错过

      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存在明显短板,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各部委相继出台扶持航空货运发展的政策措施,航空物流发展迎来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浙江、山东、江西、湖南等省纷纷加大力度出台扶持政策,发力航空货运市场。在强有力的政策拉动下,各地加速开辟了大量国际货运航线,抢抓枢纽经济红利。杭州机场、南昌机场、长沙机场、济南机场2020年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22%、297%、49%、45%。

      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及物流企业布局一旦形成并稳定运营,将持久改变航空货物运输路径。作为经济大省、产业大省、开放大省,江苏应抢抓当前航空物流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补齐航空货运特别是国际航空货运短板。

      三、加快江苏省航空物流发展的相关建议

      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长期政策引导和短期资源倾斜相配合。建议江苏省从省、市两个层面围绕发展目标同步加大政策扶持,加速打造与经济强省相匹配的现代国际航空物流体系,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订航空物流发展规划

      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全省航空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目标任务,明确航空物流产业链、航空物流枢纽及货运航线网络布局。集中资源支持省内最有条件的机场迅速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加速打造国际航空物流枢纽。

      (二)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

      加大省市两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将省级客运航线培育补贴资金使用范围扩大至国际货运航线,抓住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全力引进全货机和“客改货”航空运力,开辟通达全球主要国际货运枢纽的主干航线,加快形成周边国家地区两日送达,全球主要城市三日送达的航空货运网络。

      (三)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国际航空物流企业

      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力度引进、培育货运航空公司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总部经济效应的物流龙头企业,增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组织能力、口岸集散能力和海外服务能力。

      (四)完善机制体制,加快推进航空物流相关产业发展

      建议省级层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全面统筹江苏省临空经济和航空物流发展工作,在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引进规模大、信用好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高端制造业、国际商贸、会展服务业等航空指向性强的产业,为江苏省国际航空物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促进货运枢纽建设,提升航空物流保障能力

      改善机场航空货运设备设施,提前启动禄口机场三期工程中的国际货运区建设。加强航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航空货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空港口岸通关和过检效率,优化航空货运营商环境,夯实国际航空物流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