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从员工的“安全观”到旅客的“安全感”——航站楼安全文化实践浅谈

    任晓雪 编 辑:王亚玲 2022-07-03 18:22:00

        

      员工的安全观是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旅客的安全感是对安全服务的感受,它们都是航站楼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何把员工的矜矜业业的安全观转化成为旅客的踏踏实实的安全感,是对安全文化落地的重要途径 

      安全文化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确实实存在。安全文化是一种集体习惯的体现,它内化于心,是安全思想传承巩固创新的精神链条、精神养分、精神土壤;它外化于行,是规范安全行为的制度准则,是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的体现,是全体工作人员不懈努力奋斗的力量支撑。因此,我们通过安全文化实践架起从员工的安全观通往旅客的安全感的桥梁。 

      以人为本铸育安全文化内核 

      制度是安全文化基础,再好的制度,归根结底是靠人来执行的,而能否将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是在于各层各级的管理人员的水平技能和文化素质。“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从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考虑,管理人员一是要俯瞰全局,谋划大局促发展。要重视安全,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进取,方法上先进。全面掌握分管部门的人员结构、思想动态,对所属人员的业务水平、履职能力进行全方位指导,有效提升组织建设水平。二是选好“领头雁”,种好“示范田”。选出优秀基层管理者、优秀业务骨干作为榜样,可以激励一批人,带动整个团队,干部选拔行差踏错,便会影响整支队伍的文化氛围。基层管理者与业务骨干要积极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素质过硬,才能被人信服、建立威信,才能带动团队,营造整体安全文化氛围。三是筑牢安全防线,培养基层优秀员工。安全工作根本是做好人的管理,基层员工是安全防线的建设者、维护者,他们守护在这条防线的最前端,只有依靠安全文化的建立才能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才能真正做到“凝心”,进而“聚力”。筑牢安全防线,并不是要求员工机械的整齐划一的行为,而是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充分认知岗位职责的同时,为安全作出自身岗位的贡献,培养基层员工做到“知行合一”,为筑牢安全防线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谋划者、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共同参与。以人为本铸育安全文化内核,是注重培育全局谋划者,过程管理者,细节执行者,只有每一环节的坚守才能把想的全转化为抓得实,最终做到管得严,才能让安全的文化蔚然成风,并最终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 

      精耕细作筑牢安全文化根基 

      安全文化是集体习惯,要在人的心底萌根发芽,也要以某种形式确立下来,才能保证有效的落实,这种形式体现在健全的培训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的隐患控制措施。一是要健全完善培训管理,练好各层级的安全素质基本功。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学习机制,参加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突出部门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健全培训机制,开展各类安全警示与案例教育,以树立责任意识为牵引,督促安全监管人员忠于职守,履职尽责,做好航站楼安全运行秩序的监督管理者;全面落实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以“三基”建设为抓手,完善培训制度,提升培训质量,重点落实培训效果,不断加强基层岗位员工的安全素质,筑牢安全发展的基础。二是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丰富业务管理精细化手段。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优化安全运行机制等方面,将以“三个敬畏”为核心的安全工作作风建设内涵要求,真正融入安全管理的具体制度、程序、手册以及岗位职责中,建立健全部门级岗位级工作作风负面清单,切实把制度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把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夯实。三是重点加强安全隐患与风险管理,针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运行异常现象,深入分析问题现象根源,精准完善风险预防措施,切实防止小隐患演变成大问题。在风险隐患初识与研判分析方面,发挥基层岗位员工的作用,因为基层员工不仅是确保安全的“螺丝钉”,还是预警防范风险隐患的“吹哨人”,正是这种“群策群力”,我们建立的风险隐患库能够涵盖全面,不重不漏,并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更新,保证了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不失控。 

      安全文化的根基是建立在具体制度之上,“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有精耕细作,不断完善,才能筑牢这个基础,通过做好建立健全培训考核、程序手册、风险隐患识别等各处细节,打好根基,才能让安全文化的大厦屹立不倒。 

      科技赋能为安全文化注入新活力 

      不确定性是安全风险的源头,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毫无疑问大大降低了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从而也降低了安全风险隐患。航站楼是机场核心功能区域,也是员工和旅客等人为活动的聚集地,从降低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通过科技手段降低安全风险隐患,是楼内安全管理的必由之路,是科技赋能为航站楼安全文化注入的新的活力。 

      设备充电安全是航站楼安全的组成部分,是坚守“四个底线”、打造“平安机场”的重要一环。通过实施楼内集中充电设施设备改造项目,不断加强对楼内电动车辆充电安全的管理,实现对航站楼内电动车辆的集中充电和高效控制,通过科技赋能,提高充电设备的自动安全保护能力,优化车辆充电的监管水平,提高楼内用电安全裕度,及时消除化解安全风险。 

      随着信息化不断渗透到旅客服务的各个环节,人们对服务的标准、品质和满意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点到点行李运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旅客的需要。行李服务是践行“真情服务”的内容之一,行李安全更成为航站楼安全文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项目,运用RFID识别技术,科技赋能各个行李流程节点,旅客能够实时追踪和掌握自己行李的状态,提高行李保障效率的同时,让旅客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科技的运用只能降低安全风险,并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因为任何机器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有其自身所适用的边界条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风险也随之产生。既然安全风险不能完全消除,那么我们对安全的追求就是无止境的,而科技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科技进步恰好与我们对于安全的追求相得益彰,可以说正是通过科技赋能,为安全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我们有能力一次次提高安全的裕度,去接近安全的极限。 

      从员工的安全观到旅客的安全感,安全文化贯穿其中,不可或缺。安全文化是集体习惯的体现,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可以像阳光驱散黑暗、春雨润物无声,消风险于无形。我们以人为本铸育安全文化内核,让安全的种子在人们心底生根发芽;精耕细作安全文化根基,通过培训考核、程序手册、风险隐患库的建立健全、更新完善,安全文化得到具体有效的保证;我们通过科技赋能为安全文化注入活力,不断消弭风险,接近安全的极限。我们从员工的安全观出发,在安全文化的催使下,观念转化为行动,安全文化实践不仅全方位把握安全局面,更让每一个细节臻于完善,我们通过安全文化实践,让旅客收获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作者:任晓雪 单位:天津滨海机场航站楼部运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