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关于四川省支线机场一体化管理发展的思考

    安伟 编 辑:张薇 2023-02-10 14:20:00

    支线机场作为我国民航基础设施体系中的“绝大多数”,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基础、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机场运营管理水平,持续完善机场运营管理体系,并把大力发展支线机场和支线航空市场作为支撑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重要抓手。
     

     

     

    四川是经济、人口、资源大省,支线机场数量众多,但总体呈现“小、散、弱”的发展格局,对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突出。构建一体管理、协同高效的支线机场高质量运营体系是四川民航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川省支线机场发展现状
     

     

     

    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共有16个民用运输机场,数量排名全国第3位(仅次于新疆和内蒙古),机场密度达到3.3个/10万平方公里,高于全国2.5个/10万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若按照年旅客吞吐量小于300万人次作为支线机场的标准来统计,四川省支线机场数量为14个。在14个支线机场中,巴中恩阳、宜宾五粮液、泸州云龙、甘孜格萨尔为“十三五”期间新(迁)建机场,达州金垭机场于2022年5月正式通航。此外,四川省在建阆中、乐山2个机场,正在开展遂宁、会东、甘洛、雅安等机场建设前期工作。
     

     

     

    在四川省14个运营支线机场中,飞行区等级4D级支线机场3个,其余11个为4C级支线机场。14个支线机场合计停机位数量为118个,航站楼面积22.6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约2050万人次的需求。在14个支线机场中,含军民合用机场6个、高原机场2个、高高原机场5个。其中,高高原机场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4,且包括了全球海拔第一高的稻城亚丁机场、第四高的甘孜康定机场和第五高的甘孜格萨尔机场。
     

     

     

    2019年,四川省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共计1127.7万人次、2.7万吨,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6.8%和3.9%,与“十二五”末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4.4%、10.7%,增速均落后于西南地区同期15.6%和11.4%的平均水平。其中,旅客吞吐量百万人次以上机场仅4个,10万~30万人次机场2个,其余均在10万人次以下。按非省会(首府)城市机场旅客量口径统计,2019年四川在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外的全国其他省份中排名第9,落后云南、山东约1000万人次,落后福建、江苏、浙江等省份约2000万人次。
     

     

     

    2022年夏秋航季,四川省14个支线机场合计通航城市数量为67个,开通航线270条,其中省内支支航线仅6条,省内航线占全省航线数量比重为9.7%,远低于周边的云南省(42.4%)和贵州省(22.1%);5个高高原机场合计开通航线21条,航班平均客座率基本在50%以下,且淡旺季差异明显;14个支线机场共有29家航空公司在运营,航班量份额前四的航空公司依次为川航、南航、东航、国航,合计占比52.1%。
     

     

     

    四川省支线机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产规模较小,支撑作用不强。四川省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既是内陆省份,也是多民族省份,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大的省情实际。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土地面积总计29.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61.3%,但人口总数仅占全省8.1%、经济总量仅占全省5.2%。这三州虽拥有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红色文化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地面交通不便、支线航空通道不畅,旅游经济发展受限。特别是甘孜、阿坝两州五个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合计不足40万人次,民航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体现。
     

     

     

    管理主体多样,缺乏集群效应。目前,四川省14个支线机场分别由2家省属企业和6个市(州)管理运营。由于各机场管理权分散,无序竞争、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较为突出。例如,广元、达州、巴中等川东北地区机场和宜宾、泸州等川南地区机场地面交通距离均在1小时~2小时车程之内,但都开通了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机场的航班,且航班排期类似、航班时刻接近。这样的运力安排不但降低了客座率,浪费了运力,减少了航班收益,而且还加剧了支线机场间的恶性竞争。此外,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机场集群,协同效应难以发挥,也导致各支线机场在获取市场资源、开拓航线业务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和竞争力,长期处于行业弱势地位。
     

     

     

    安全基础薄弱,保障能力不足。四川省支线机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应对紧急状况的经验和能力较为缺乏等问题,导致风险隐患众多、安全问题频发。疫情的反复更使得支线机场亏损严重、自身造血困难,进一步导致安全投入受限、安全根基不牢。例如,绵阳、红原、巴中、广元、攀枝花机场跑道长度相对较短,不仅适配机型少,还给机组操纵飞机造成困难,若遇到极端天气,势必大幅降低安全裕度;稻城亚丁、康定、格萨尔等高高原机场,海拔高度大多超过4000米,运行环境复杂、设施设备老化速度快、应急救援难度大,导致安全风险突出、管控难度较大;九寨黄龙机场在2022年6月由民航四川监管局开展的机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中,由于设备更新投入不足,暴露出消防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被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责令停航。
     

     

     

    经营亏损严重,无法自主生存。四川省内部分市(州)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低、产业基础弱,难以对支线航空市场形成有力支撑,加之部分支线机场投资了通航、酒店、旅游大巴、景区开发等关联度弱、效益低下的辅业,甚至承担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职能,进一步拖累了航空主业的发展。在尚未遭受疫情严重冲击影响的2019年,14个机场中仅绵阳南郊、泸州云龙机场实现微利,其他支线机场均为亏损。部分支线机场因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只能依赖政府补贴维持生存,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陷入恶性循环。
     

     

     

    四川省支线机场一体化管理发展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在此背景下,加快推动四川省机场一体化管理发展,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一方面,有利于通过统一的管理主体统筹加大安全运行设施设备和人员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管控体系,从而切实补齐四川省支线机场安全保障短板,提高机场安全能级;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区域内枢纽机场与支线机场的相互“喂给”,以“干”的优势弥补“支”的缺陷,从而大幅提升支线机场航线网络通达性,有效助力彝区、藏区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对推动四川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内经验来看,机场一体化管理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和趋势。近年来,甘肃、浙江、江苏等地纷纷以省会机场为核心实施了省内民用运输机场整合,目前除四川、贵州等个别省份外,其余地区基本实现全省支线机场一体化管理。通过一体化管理,机场的规模优势、协同优势、专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实现了明显增长。云南省实现机场一体化管理后,生产运输结构呈现从昆明机场一枝独秀转向全省多点协同并进的态势,2019年百万级以上机场数量达到7个,全省旅客量长期在西南地区位列第一。
     

     

     

    从四川实际来看,四川省机场集团作为省内最大、最专业的机场运营管理商,拥有成都双流、成都天府两大国际枢纽机场和西昌、达州、广元、攀枝花四个支线机场的运营经验,以其为主体整合省内其他支线机场,实现省内干支机场资源“一体化”配置、“一盘棋”管理运营,有利于充分发挥干、支机场的协同效应,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发展,这无疑是实现四川支线机场一体化管理发展的最佳路径和必然选择。
     

     

     

    推进四川省支线机场一体化管理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抓好统筹协调,参考借鉴国内外支线机场一体化管理发展经验,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
     

     

     

    要以“整合”为契机,发挥一体化资源配置优势,做大做优做强航空主业,优化四川省航空产业发展布局。
     

     

     

    确定实施路径,根据各支线机场的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生产经营等实际,分批推进、分类开展支线机场整合工作,并协调解决历史债务、资产权属、房屋权证等遗留问题,实现全省机场的一体化管理和资源统一调配。继续确定管理体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以产权为纽带、平台化运作、集群式发展的集团化管控体系。确定发展方向,剥离与主业关联度弱、效益低下的辅业资产,始终聚焦机场运营管理、运输服务保障、基本建设投资等主业开展经营活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要以“磨合”为主线,发挥一体化专业管理优势,强化、优化、固化标准规范,增强四川省支线机场发展动能。
     

     

     

    加强战略规划衔接,统一研究省内干支机场功能定位,避免无序竞争,实现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加强安全文化宣传贯彻,牢固树立“答案永远在现场”的安全文化理念,充分发挥一体化制度、经验、管理优势,构建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安全保障基础。加强管理体系建设,聚焦主责主业和生产运行保障,重构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链条,对支线机场实施安全、战略、人事、财务、标准、绩效等方面的集中运营管控,构建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加强专业人才保障,设立民航培训机构,输出高素质生产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为支线机场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要以“融合”为导向,发挥一体化运行机制作用,落地落实落细配套措施,推动四川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
     

     

     

    形成衔接高效航线网络,深入探索四川机场群“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省内“干支、支支、支通”航线网络,便捷“最后一公里”,完善“快旅慢游”交通配套,服务人流、物流双循环和全域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四型机场示范样板,全面夯实安全保障基础,推动数字化转型,把绿色发展融入机场建设运行的各领域,创建颇具特色、优质高效的服务品牌,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建设标杆,为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四川智慧、分享四川方案。同时,形成长效发展机制,调动企地积极性,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在基本建设、综合治理、临空经济、旅游产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实现机场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作者安伟,系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