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策略探究

李达 编 辑:金杰妮 2023-03-29 20:38:00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作出了整体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其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为中国民航站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新时代民航事业前进的方向。在推进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支线机场的发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一个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西北四省(区)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民族地区的支线机场数量众多,覆盖地区广大,且很多处在涉藏临疆的国防战略要地,肩负着便捷各民族群众出行,配合完成国家重大任务,促进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推动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西北民航乃至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更事关民族团结、国家安定,如何深刻把握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发展规律,站在新的历史基点推动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是民航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发展成绩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青海、宁夏等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民族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青海、宁夏两省(区)为例,截至2022年,两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3610.1亿元、5069.6亿元,较2018年分别名义增长31.3%和44.4%,在经济体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两省(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22年两省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6%、48.3%,第三产业中与航空业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发展尤其迅速,2022年青海、宁夏两地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45亿元和280亿元,旅游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对航空市场支持力度持续增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持续升级,两省(区)航空市场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截至2022年,两省(区)支线机场数量合计已达到8座,覆盖地市州一级人口329万人,其中藏、回、蒙古、撒拉、土等少数民族群众约190万人。8座机场高峰时期开通航线合计达33条,通航城市41个,各支线机场通过中转、通程等方式与省会(首府)机场和省外、西北区外机场实现了有效联通,建立起了颇具规模和效率的航线网络布局。疫情前的2019年,两省(区)8座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合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54万人次,完成货有吞吐量6921吨。民族地区各支线机场在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航空出行,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应急和重大运输保障任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各省(区)2022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北管理局月度运输生产统计简报
  二、西北民族地区机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对标中国民航“安全底线牢、运行效率高、服务品质好、经济效益佳?、发展后劲足”的高质量发展标准,这些机场的发展还有很多短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族地区人口数量少,航空市场需求相对有限。西北民族地区大多地广人稀,人口数量较少,截至2022年,青海、宁夏两省(区)人口数量分别约为595万、694万人,两省(区)人口规模与中东部地区的中型地级市相当,人口规模小导致省(区)内航空市场需求相对有限。2022年,青海、宁夏8座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创造的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仅为43.72万人,500吨,占辖区支线机场总吞吐量的比例分别为12.84%和6.5%。
  (二)安全基础薄弱,对稳定健康发展带来挑战。由于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业务量小,运转成本较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业务外包、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且更新换代较慢等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危险品运输、货邮装卸、航班运行等方面的安全问题,航空安全水平距干线机场存在较大差距。
  (三)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不利于客货流集疏运。西北部分民族地区地处高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陆路交通不便,对航空客流、货流的地面集散效率造成较大影响。
  (四)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限,机场自主生存能力较差。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发展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较高,政策性航线较多存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对航空市场的补贴力度与中东部地区差距很大,特别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补贴额度和支线市场补贴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五)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少,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西北民族地区基地航空公司(包括分子公司)数量严重不足,,且主要集中在陕西,青海、宁夏两省(区)至今没有基地航空公司或分子公司,对两省(区)航线网络开发的自主性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两省(区)在营航空公司对支线市场的运力、营销、推介等方面投入也有待增加。青海、宁夏两省(区)省会(首府)城市驻场运力数量较少,对省(区)内民族支线机场航空市场的持续运营支撑不足。
  (六)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由于西北各少数民族群众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方面的存在较大差异,对航空运输服务差异化和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上几方面短板和问题,导致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抗风险、抗冲击能力较差,面对自然灾害、疫情、淡旺季、不停航施工、不安全事件等影响时,表现出较为剧烈的市场波动,减航班、断航线等情况时有发生。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西北民航整体的市场发展、经济效益、服务品质、安全形势均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西北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动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要有全局视野和大格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只有这样才能把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谋划好,推进好。促进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进民族地区支线机场运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实现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发展动力变革和效率提升。要坚持协调共享,实现干线支线互相支撑,互为补充,以干带支,干支联动,不断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需求。要推广绿色出行,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支线机场智慧民航建设,实现旅客出行便捷。要坚持开放理念,扩大城市间、地区间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加快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为民族地区支线市场发展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一)调整优化行业政策,更新升级发展理念。一是在行业政策方面,支线机场由于航班执行率、客座率、旅客投诉率、安全事故万时率等指标往往不够理想,对航空公司申请航权、时刻等行业资源以及提升服务品质影响较大,叠加支线市场本就客源不足,导致航空公司经营支线的态度较为谨慎。二是部分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发展理念滞后,政策运用保守,推动民航与地方产业之间的联动力度不足,措施不多,同时市场调研不够充分导致部分机场支线补贴指向性不够精准,补贴配置不合理;还有部分支线机场发展定位不明晰,市场化运作不成熟,亏损经营的政策性航线较多存在,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以上问题都需要行业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支线机场的经济、社会、民生、国防等各方面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行业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鼓励和约束相结合,即保护民族地区支线市场运营,约束航空公司不得擅自停运、削减民族地区支线航班,同时出台和优化一系列鼓励航空公司、机场加大民族地区支线市场投入的市场政策和补贴政策,为民族地区支线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优质服务品牌。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民航服务是“高端服务”的代名词,其服务品质相较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充分发挥民航服务的比较优势,以优质服务助力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西北民航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2021年以来,西比民航持续深入开展了首乘服务系列活动,将首乘服务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辖区民族地区各机场联合东航、西藏航等航空公司,推出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务品牌,在服务语言、服饰、标志标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改进和创新,并选派少数民族员工专门参与保障,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共保障首乘旅客近4万人次,在青海、宁夏地区,保障的少数民族首乘旅客占据不小比例。西北民航的首乘服务举措不仅赢得各民族同胞一致好评,更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乘机出行的意愿,对刺激支线航空市场需求,助推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未来,西北民航将持续固化、升级首乘服务经验,深入开展以首乘服务为代表的服务创新,通过首乘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农牧民中间宣传首乘服务产品和举措,打造更多、更具民族特色的服务品牌,为广大民族同胞提供更加细致、周到、贴心的民航服务。
 
  西北民航2021年以来保障首乘旅客和收到的表扬数量
  (三)加强各方协同联动,凝聚形成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一是深化民航行业和地方联动,充分发挥地方产业带动作用和地方政府支撑作用,推动地方政府树立科学全面的民航产业发展思维,增强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发展源动力。行业政府要联合地方政府、文旅企业搭建促进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在产业支撑、航旅融合、航空扶贫、市场推介、集疏运体系建设、公商务旅行客源组织和出游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支线机场发展运营。二是强化行业政策支撑,加大对民族地区支线机场的行业政策支持和业务引导,在航权、时刻、补贴、新技术应用等行业政策资源方面针对性向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倾斜,确保民族地区支线机场淡季不断线,旺季有发展,确保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同步享受到智慧民航建设的成果。三是加强航企合作,引导民族地区支线机场与有意愿的航空公司深度合作,增加运力、航线航班等相关资源投放,持续提升民族地区机场航线网络通达性。
  (四)加快构建“干支通,全网联”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民族地区支线机场航线、航点数量相对较少,应充分结合民族地区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谋划和打造适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支线航空网络结构。引导航空公司加大在民族地区的运力投放,加密民族地区支线机场至枢纽机场的航线航班密度;推进基本航空服务试点,鼓励支持青海等民族地区机场开展“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建设试点,通过干支串飞、甩飞、支支通、通程航班的有机衔接,以及联合枢纽机场打造中转便利化产品等方式实现干支通联动,带动支线市场发展。对于年旅客吞吐量不足50万人次的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可引导航空公司通过打造“干-干-支”航线的方式,将支线机场与与枢纽场线连通,以更好培育民族地区支线市场,确保支线机场基本的航班班次和通达能力。积极促进民族地区短途运输发展,打通航空运输微循环,形成以干线机场为牵引,以通用机场为支撑的地区短途运输网络,为支线市场提供“输血”作用。强化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的“运输”属性,鼓励运输机场开展短途运输业务,推动地方政府加大短途运输资金投入,提高短途运输航班通达性、正常性、安全性和服务保障能力,为民族地区支线市场拓展腹地、增强依托。
  (五)科学统筹支线发展与安全等方面的关系。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西北民航来说,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民族地区支线机场高质量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如果把机场的发展比作一颗大树的成长,安全就是大树茁壮成长的根基,发展支线市场,必须筑牢安全基础。我们要正视包括民族地区支线机场在内的支线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引导航空公司和机场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瞄准影响安全的因素,加强三基建设和作风建设,督促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认真分析和解决支线机场在安全保障能力、服务品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管理、各方面投入等制约发展的问题,扎实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坚持安全和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民族地区支线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部分民族地区支线机场还承担着国家临时性特殊任务的保障工作,要在确保不影响这些重要任务保障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好机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
  (作者:李达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