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地级市,为何没有自己的机场?

王平 编 辑:李季威 2023-04-20 15:07:00

  近期南通新机场又有新进展,引发行业对上海第三机场的讨论和关注,也引发了作者对条件更好但最近没听到进展的苏州机场的好奇。 

  通常民航出行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地方其机场吞吐量也比较高,通过城市经济和其机场吞吐量的排名对比,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大多客运吞吐量全国排名前列的机场,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一线或省会城市,或是经济发展驱动(比如北、上、广、深、重庆),或是基于较好的地理位置(比如成都、昆明及厦门等),但有一个城市非常特别。 

   

  对,就是苏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苏州2022年经济规模2.4万亿,常年仅次于北上广深和重庆,在全国城市中稳居6,长三角除上海以外最重要的经济体,超过交通枢纽成都以及南京等绝大多数省会城市 

  古代有“学而优则仕”,现在的地方政府也普遍存在“经济优则国际线、宽体机”的执念,从政府性格上,江苏省人称“苏大强”,拥有谁都不服谁的“十三太保”,各地经济都很能打,苏州更是“大强”中的“最强”,疫情刚有恢复的苗头就立马组团飞赴欧洲“抢生意”,可就这么一个积极进取的国际化经济强市,别说国际枢纽了,连机场都没有,可以说是全国独一份!那么,苏州市: 

  一、是否需要一个自己的机场? 

  江苏省各地经济都很强,但民航发展相对不大行,可能是高铁发达的缘故,目前江苏省9个民用机场,其中南京禄口、扬州泰州、常州奔牛、盐城南洋、南通兴东、苏南硕放6个机场位于长三角地区。 

   

 

  :江苏省民用机场布局图 

  从近年来的旅客吞吐量来看,位于无锡(原则上由无锡和苏州两个市共享)的苏南硕放机场为700万级,排名仅次于省会南京禄口机场,其余机场吞吐量基本在300万以下。 

   

  在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下,近年来,苏州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244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企业201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位列全国第五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全国第四人均GDP达18.6万元,常住人口1275万人,是江苏人口最多也是唯一超千万的人口大市。 

  这样的经济数据不说商务客源众多,至少也可以撑起千万级别的民航吞吐量,而某机构2018年的一项预测,至2025年苏州市民航需求将达到旅客吞吐量4000至4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至2035年则分别超过5000万人次及200万吨,虽然这一预测有夸张的嫌疑,但苏州市有非常巨大的民航出行需求也不为过。 

  那么,苏州为什么不建一个自己的机场呢? 

  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苏州没有自己的机场不是不想建,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很难建成,大概有以下几个: 

  一是周边机场基本可以保障苏州民众出行需求。众所周知,服务苏州人民民航出行的主要上海的浦东、虹桥机场与周边城市无锡的苏南硕放机场等,也可以通过高铁便捷到达长三角其他机场从空间距离来看,苏州市民通过轨道、高速等交通方式到达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相对比较便捷(苏州北到虹桥的高铁最快仅需23分钟,人口最多的昆山到虹桥最快只需11分钟),苏南硕放机场距离也不远,而且苏州市也有参股(29.2%),算是三分之一个苏州人自己的机场。 

  二是空域紧张。由于历史原因,苏州市周边已经布局了较多的机场,尤其上海两场是中国最繁忙的机场,苏州拟建机场的场址(网传为昆山淀山湖)距离虹桥机场的直线距离仅有38公里,加之诸多军用机场,基于路径依赖效应,后期才谋划建设机场的空域条件较差。 

  第三个最重要的原因则是苏州建设机场可能会对近在咫尺的上海两机场造成分流。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上海第三机场舍近求远选址100公里外的南通,也不乏不希望苏州建设机场的考虑,加上空域本就紧张,上海机场更有阻止苏州建设机场的动机,当然这也是正常的竞争方式,就像曾经的香港和广州不希望深圳机场定位为国际枢纽,澳门不希望珠海机场开通国际口岸,天津机场通往北京的轨道交通也曾迟迟无法打通最后几公里...... 

  三、不建机场能否高枕无忧? 

  恐怕也不尽然,也有三点考虑: 

  一是基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民航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早在2011年,民航局原局长李家祥就在其《更好地发挥民航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战略作用》中举例了民航发展对江苏盐城和淮安经济巨大带动作用的例子,并提出后来被广泛流转的百万民航吞吐量带来18亿经济效益的研究数据;近期,旁边的无锡为拓展航线网络甚至斥资收购瑞丽航空建立了自己的苏南瑞丽航空,都开始运营航空公司了,我们的最牛地级市,这么大的民航需求,还能继续依赖外省、外市机场保障? 

  二是基于本地居民出行及货物流转需要。对于苏州人来说上海再近也不如苏州近,上海再便捷也是省外,高铁再快、到高铁站也需要不少时间,去年上海疫情导致的封城恐怕对苏州的物流运转产生不少影响,苏南硕放机场由于交通方式和交通频次等原因也很难得到苏州市民的认可,虽然类似大疫再发生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低,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建个苏州人自己的机场能够更好地保障居民出行和货物流转需求。 

  三是上海机场也或将面临饱和,保障苏州人民出行的能力可能会下降。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机场将推进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新建浦东机场T3航站楼,至2025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目标是1.3亿人次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前的2019年上海两场吞吐量已经达到1.2亿,也就是十四五期间也只有1000多万的增长空间(当然这个“1.3亿以上”的想象空间很大),虽然疫情后的恢复尚需时日,但伴随着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达到饱和也并非不可能,上海第三机场的确定和加快推进,恐怕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到时候苏州人民民航出行莫非要跑到100公里外的上海第三机场? 

  四、政府有没有建机场的规划? 

  那么政府层面是否有在苏州建机场的规划或者计划?恐怕这才是苏州能否建成机场的决定性因素。 

  很遗憾,2021年9月印发的《江苏省“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中并没有提到苏州机场,但在同年10月的《江苏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规划建设苏州机场,支撑苏州打造对外开放强支点,并在世界级机场群共建工程专栏中,把苏州机场列为储备项目。在2022年1月的《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推动苏州规划建设民用运输机场,以及苏州重点强化集装箱干线港、国际铁路枢纽场站、民用运输机场功能,打造对外开放强支点的规划。 

  也就是说,可能民航局层面在2021年还没有明确十四五期间是否要建设苏州机场,但至少江苏省层面是想要建设的,并且已经列入了十四五的规划。 

  五、苏州建成自己机场的思考 

  目前流传最多关于苏州建不成机场的理由就是空域的“一票否决”,也就是苏州已经不再具备建设机场的空域条件,其余条件再好也没用,那么事实真的如此? 

  根据网传的某设计2018年的测算苏州拟建机场的昆山淀山湖场址虽然会对上海终端区空域整体运行产生影响但也并非不可协调,若能对空域结构进行优化,苏州机场在客座率85%的情况下可以保障年旅客吞吐量2166万人次远期可保障4000万人次若网传测算属实,说明空域的冲突只是容量多少的问题,而非能否建机场的“生死存亡”问题,苏州至少具备建设机场的空域条件,即使有冲突的时候限制苏州机场起降,也至少可以实现在不影响上海的情况下建成苏州机场。 

  在民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前,国际枢纽已经很难通过市场的自然发展而产生,可能需要举全国之力有意打造,同样,在长三角机场林立的情况下,苏州要想建成机场,除了协调空域,还要解决机场对周边诸多古镇的影响以及噪音、环境等方面影响问题,恐怕也必须举全省之力进行谋划,争取各方支持,而且要尽早谋划,否则这里布局几个通航机场,那几个机场再扩建一下(比如近期苏南硕放机场也已开工扩建),再不抓紧可能空域就真没了,那机场也就真建不起来了。 

  另一个经济强市,通过持续的努力突破重重阻碍获得了逆袭,那就是深圳,从过去香港、广州的夹缝中缓慢生长到求得其中一个规划的国际枢纽定位到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各方普遍认可的国际枢纽,深圳的条件(大湾区空域更紧张,机场竞争更激烈,如深圳机场与香港机场直线距离与苏州拟定场址距离虹桥机场的距离差不多)可以说不比苏州强多少。 

  江苏省、苏州市不妨向深圳这个“他山之石”取取经,尽快将规划变为现实。当然,有人会说深圳是特区、先进示范区,而苏州只是地级市,能争取到的政策、调动的资源不可同日而语,可苏州目前的目标不是建成国际枢纽,也不是争取吞吐量排名与经济排名匹配,我基于实力(需求)的考虑,建个自己的机场不过分吧? 

  注:作者非机场专业人士,本文除公开经济数据和印发的规划是准确的外,大部分数据来自网上公开资料,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编辑:李季威 校对:金杰妮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