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强区格局突变 两江新区要冲季军宝座

艾尔 编 辑:张薇 2025-11-08 21:42:00

  2025 年 11 月 6 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由渝北区、江北区及相关村镇整合而成新的重庆两江新区。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广泛关注,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与发展研究所(AIR)联合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在第一时间研究该举措。结果显示,依托主要国际枢纽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江北机场”),两江新区有望在 2025 年末向深圳宝安的中国民航强区季军之位发起有力冲击。

  旅客出行、货物运输通常历经“门到场、场到场、场到门”三个关键阶段。其中,民航部门(包括航空公司与机场等)主要负责“场到场”环节,而地方政府则侧重于解决“门到场”“场到门”阶段的问题。随着人们对快速运输需求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旅客与货主选择在机场所在区域工作和生活,使得机场逐渐成为民航城市与民航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经济体量来看,重庆有“中国经济第四城”的美誉,然而江北机场所处的渝北区以及江北机场的发展,与重庆整体经济地位并不匹配。例如,2024年,重庆以 GDP 32193.85亿元的佳绩,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与深圳,超越广州、香港、苏州、成都等诸多民航强市。但渝北区 GDP 仅2769.13亿元,在大型民航城区排名第八,尽管远超西部的昆明官渡、成都双流、贵阳南明、咸阳渭城以及成都简阳等区(市),却与东部的上海浦东、北京朝阳、深圳宝安、上海闵行等大型民航城区存在较大差距。至于江北机场,其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以及起降架次在全国(含香港)分别位列第八、第十和第八,不仅落后于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北京首都等机场,甚至不及西部的成都天府、成都双流和西安咸阳机场。

  两江新区的设立,无疑为重庆航空经济发展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依据 2024 年公开数据,新两江新区 GDP 约为 5182 亿元,不仅大幅超越排名第四的上海闵行区(GDP 4119 亿元),而且与排名第三的深圳宝安区(GDP 5300 亿元)差距仅为 118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公开数据更显示,两江新区 GDP 达到 2616 亿元,深圳宝安区为 2560 亿元,两江新区领先深圳宝安区 56 亿元。照此推算,到 2025 年底,重庆两江新区极有可能将深圳宝安挤至第四位,荣膺中国民航强区季军,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和北京朝阳区。这不仅意味着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航空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实现质的飞跃,更为国内其他省份、城市、城区及机场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即围绕机场进行行政区划重组,推动机场从单纯的区域交通枢纽逐步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枢纽与区域治理枢纽。

  为充分发挥此次行政区划重组的红利,重庆及两江新区政府应聚焦“门到场”与“场到门”阶段,着力解决其中难点问题,助力重庆经济缩小与民航强市经济的综合差距。一方面,依托江北机场及基地航空公司,将适空产业(部门)与优势产业(部门)逐步迁移或复制至江北机场周边,借助航空网络优势,充分放大两江新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产业要素优势,积极推动“航空+城市治理”“航空+高端制造”“航空+金融”“航空+文旅”“航空+餐饮娱乐”等多元业态的集聚发展。另一方面,致力实现主要客货源头与江北机场的更高效衔接,加大对轨道、公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力度,优化地铁、高铁、机场大巴、网约车及出租车协同调度方式。

  江北机场及基地航空公司等民航部门,可通过与新区政府紧密合作聚焦“场到场”阶段,将重庆机场打造成与“中国经济第四城”相匹配的民航强场。一方面,与两江新区政府搭建高效沟通平台,共同深入调研市场需求,整合飞机运力、空域资源以及地域资源等,积极向民航及其他管理部门争取增开航线、加密航班,推动民航部门新跨越。另一方面,结合“十五五”规划,打造具有中国样板、重庆特色、两江特点的民航新IP。

  总之,重庆地区民航部门和地方政府可借助两江新区建设契机,在弯道超车夺得中国民航强区季军基础上,从各自角度支持重庆建设民航强市、强区和强场,为重庆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民航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作者:艾尔)